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

因爲霧霾天氣中小學生都被停課的新聞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宣傳着,這也應當算是這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了。污染、霧霾、拆遷、房價,這些詞彙終日成爲當下說不盡的話題,說的多了,彷彿就像在說一件隔靴搔癢的事,事不關己一樣,照舊像平常一般,上班、下班、談戀愛、買房子、結婚、生小孩,命運永遠不在自己的手裏,那些成功的傳說被傳頌的越來越遠,倒像來自另一個世界。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

牀頭放着一本張愛玲的《半生緣》,與石姑娘通完視頻翻來看,打開了就一發不可收拾,通宵達旦的看了一夜,整整把這場長達十八年的戀愛看完,看完卻留下一絲淒涼的勝利與喜悅感。

窗前照進一束晨光,照在書本的最後一頁,讓人仿若還在夢中,沉侵在老上海聒噪的弄堂裏,伴隨着電臺裏傳來的斷斷續續的胡琴聲裏和磨刀匠、買蘑菇豆腐乾的吆喝聲,看着這場被命運打亂的`遊戲一幕幕上演。

曼楨和世均的愛情開始的時候是那麼的令人唏噓不已,從相互的愛慕、到相知、相戀,每一幕彷彿我們都站在他們跟前親歷了這場平凡而又讓人羨慕的愛情。

愛情之所以偉大也許就是他在平凡之中總能給人以無限的期許吧,愛情的火花是如此的閃亮,讓兩個平凡的人無時無刻不充滿了生命的朝氣,無論生活是如何的瑣碎,只要這兩個人在一起,那麼他們就應該是幸福的吧。

至少在他們戀愛時的分分秒秒都是那麼珍貴,珍貴到讓他們半生的心都停留在那一段時間裏。

我總覺得很多人都是爲了愛情裏的那些分分秒秒而活的,沒經歷過的人身上到底少了一種氣質。

話又說回來在這個無聊的世界上走一遭倘若沒有那些分分秒秒珍貴的經歷,那麼他的生命中也算存在了某種缺失與遺憾了吧。

故事轉折是從家庭的變故開始的,要把兩個愛到談婚論嫁的人分開,家庭原因應該算是最好的藉口,就算在當下總不免依舊聽到這樣的故事,某某戀人在雙方家長見面時談蹦了,最後鬧的不歡而散,愛情最終拜在了世俗裏。

離曼楨生活的世界大概也已過去了七八十年了,社會在日新月異的變化着,可是世俗依舊是愛情最大的敵人,一夜間改革開放春風吹起,許多人富起來了,這些人的孩子在今天成爲了富二代,佔據了大多數的社會資源。

舊社會裏的那些門當戶對的說法又冒出來了,人們越發帶着世俗的眼光去看人,家庭怎麼樣,工作怎麼樣,年紀合不合適,有沒有房子,有沒有車子,兩個人若要正常的戀愛,上面這些條件必須一條條嚴格的審查,條件達標了才能繼續戀愛的事宜。

戀愛有了那麼多先遣的條件的要求,有多少人是爲了那些條件而在一起,多少人是爲了愛情在一起呢?

愛情正在變得廉價,所以世界上便多了很多的叔惠與翠芝這樣的人物,愛情未發生便扼殺在搖籃裏,等待年輕不再時,纔想到當年的擁有那份若隱若現的情感已經抓不住了,眼下追逐的一切只是幻影,當初錯誤的選擇只會另自己變得更加虛無,最終變得面目全非,又想起來當年那場沒開始的戀愛有多麼的珍貴。

他們是那種徹底的可憐人。

曼楨與世筠到底是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所以命運沉浮,滄海桑田之後那份情還在,那是一份取之不盡的珍寶,無論身邊陪伴着什麼樣的人,回憶起來的時候總會勉起略帶滄桑的笑意吧——至少我幸福過。

愛情再美好最終也抵不過生活和世俗的聒噪,我們能爭取的也許就是那份回憶時勉起的那一抹滄桑的笑意——至少我愛過。

人到底是一個堅強的物種,大多時候都是在默默忍耐,也許就因爲那分分秒秒的閃光點,所以我們才能抵得過歲月無盡的摧殘與折磨吧。

所以,生命不過是一場聒噪華麗的荒涼,我們最好珍惜愛情在時的分分秒秒,它如此短暫與寶貴,卻值得用一生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