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2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2篇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1

看了半生緣,久久不能從曼楨的悲傷中出來。從前的曼楨是一個充滿朝氣活力,未來一片光明,就算生活苦,卻有數不完的勇氣和精力來面對生活賦予的一切。幼時讀不懂張愛玲的書,因爲她的書大抵都是有點傷感的。

曼楨,世鈞,叔惠,從前三個人一起吃飯,有一次下雨天中午下班一起去比較遠的地方吃飯,曼楨的手套掉在路上,而世鈞後來一個人回去在泥濘的路上,田野上找了很久,最後他把手套放在曼楨面前時,曼楨這時候是多麼開心。

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爲相互吸引,是什麼吸引世鈞呢,大概是曼楨的漂亮,堅強,勇敢,善良,是什麼吸引曼楨呢,大概是世鈞的帥氣和才氣。也或者什麼有原因也不是。看書的前半部分時,覺得是在看一部甜甜的喜劇,曼楨和世鈞在傍晚時一起走過的回家的路,世鈞和曼楨的家人在一起吃飯,一起在夜晚的燈下聊天,世鈞送曼楨去教書,曼楨在世鈞要回南京的前一晚幫他整理行李,送點心……還有曼楨去南京的那一次,世鈞送給她的戒指,用草藏綁起來,戴在她手上,這時候兩人都相信,未來他們是會永遠在一起的。

然而在他們的面前卻有無數道需要跨越的坎。世鈞對曼楨的姐姐的過去還是有在乎,他希望曼楨一家搬家,希望她與過去的生活隔離。世鈞對曼楨也不能完全的信任,因爲張預瑾的到來,世鈞曾一度想要放棄他倆的感情。而曼楨的身上,承擔了太多,家庭的重擔使得她推遲了和世鈞的婚期,她以爲她們會有一輩子的,結婚晚一點能算什麼。她的姐姐後來爲了得到祝鴻才的好感,竟然設計陷害了自己的妹妹,曼楨被關在祝家的房間裏時,我感到了命運的無奈,曼楨的悲傷,此刻的曼楨雖然被踐踏了,但她還是充滿希望的,她想着辦法逃出去,希望有一天能見到世鈞,她將把她這幾天所有的遭遇告訴他。然而,她卻不知道,世鈞來過了,他卻並沒有來救她。命運無情地把她捉弄了,世鈞最終相信了曼璐的話,他走了,他以爲她和預瑾結婚了......這時候到全文結束,我都是帶着想哭的衝動看完。

再後來,世鈞結婚了,和翠芝,他從前以爲從來不會喜歡的人。事實上,現在也是不愛的。然而他還是選擇了結婚。他爲了他的家庭抄心,爲着父親的離世,並且放棄了以前嚮往的工作,他的世界裏,好像曼楨從來沒有來過一樣,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妻子,還過着似乎別人羨慕的生活。

曼楨還是生下了祝鴻才的孩子,曼楨真的太堅強了。她逃走了,義無反顧地,去了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教書。再後來,曼楨的姐姐哭着來找她,最後曼璐去世了。曼楨一個人換了好多次住的地方,她還是不斷地將自己賺的錢匯給母親,弟弟們也上完大學結婚了。

此時的曼楨還是自己一個人,替她想想,這麼多年,有沒有哪一個人是真的愛她關心過她。她的母親可能是愛她的吧,可是母親卻是軟弱的,當曼楨被姐姐算計時,母親就此屈服了,從心底裏覺得她該嫁給祝鴻才。世鈞從前是很愛她的,可是這樣的愛卻抵不過現實的強大和他的軟弱,他介意她的家庭,他沒有完全信任曼楨對他的愛,當曼璐用編造的事情來說服他時,他沒有考慮地就相信了,轉而毫不猶豫地和別人結婚了,當曼楨聽到他結婚的消息時,應該是最心痛的,不管別人怎麼對待她,不管她這兩年遭遇了什麼,也沒有比聽到這個最信任的人已經結婚的消息更痛心,從曼楨逃出來了那一刻開始已經物是人非。預瑾是曾經愛過她的,還有一直到後來,他結婚生子,再次遇見曼楨時,還是對她滿滿的關心,這個知道了曼楨遭遇的人,真正地爲她感到惋惜。祝鴻纔可能曾經喜歡過他,但他的喜歡是十分淺薄的,再後來,曼楨因爲這些遭遇不注重收拾自己,祝鴻才也沒有真正的喜歡過他。

這麼多年,或許曼楨已經精疲力竭,或許是因爲對孩子的愛,他又回到祝鴻才身邊,曼楨的心態或許也變了,再也回不去從前穿着純淨的藍色大褂的女少時代,再後來的曼楨時常神情呆滯,好像與這個世界隔離開了。再後來,曼楨還是想辦法打官司離開了祝鴻才......

這麼多年,世鈞從來沒有試圖去找過曼楨,他卻有着他看似令人羨慕的家庭,漂亮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直到最後,再次相見的時候,曼楨對世鈞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記得拜倫的一句詩:假如我又遇見你,時隔多年,我將如何致意,眼淚,還是沉默。

曼楨這麼多年,好像一個人演了一場電影,她一個人在電影裏怎麼也走不出來,身邊的人都越走越遠,等到電影落幕時,曼楨一個人變得千瘡百孔,再次見到熟悉的人,他們都只看得到快癒合了的傷口,真正的傷痛都被外表的結痂抹平,並變得不那麼鮮明。只有曼楨一個人知道,癒合這些傷口要了多大的勇氣,幾乎用盡了她所有的朝氣,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最後未免被這些傷痛一次次影響。就算常人看到了已經癒合的傷口,但那已經不是完整的曼楨,她的青春,朝氣,她的希望,她的前程,都被深深埋藏在傷口裏,只有自己知道。

能責怪世鈞嗎?可是從什麼立場去責怪他。怪他沒有堅持他的真心?怪他在曼楨消失的時候去找她?怪他和現實妥協,和不愛的人結婚?這些對曼楨已經不重要了,這麼多年,在曼楨最難過的這些年,世鈞卻自己生活得至少很好。他已經早就不是曼楨的依靠,曼楨的希望了。

小說還講了叔惠的悲傷,他喜歡翠芝,卻只能看着好朋友和她成親,自己卻是伴郎。因爲自己家裏窮,而翠芝卻是大戶人家,雖然翠芝也喜歡她。他的自尊心促使他去了國外留學,讀了博士。多年以後再次見面時,“兩人看着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虛度之感”。

以前都不讀張愛玲的小說,因爲讀不懂,因爲太悲傷。從前沒有經歷過主人公的悲傷,不知道怎樣體會那樣的遭遇那樣的心境,以爲世界上沒有存在這樣的心情。現在慢慢知道了,這樣的心情是存在的。因爲有好多沒有經歷的事情要去經歷,唯一能做的是,勇敢一點,再勇敢一點,不要被打敗,還做那個穿着藍色大褂子的少女,頭上是五彩的雲,陽光是暖的,空氣是溼潤的。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2

因爲霧霾天氣中小學生都被停課的新聞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宣傳着,這也應當算是這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了。污染、霧霾、拆遷、房價,這些詞彙終日成爲當下說不盡的話題,說的多了,彷彿就像在說一件隔靴搔癢的事,事不關己一樣,照舊像平常一般,上班、下班、談戀愛、買房子、結婚、生小孩,命運永遠不在自己的手裏,那些成功的傳說被傳頌的越來越遠,倒像來自另一個世界。

牀頭放着一本張愛玲的《半生緣》,與石姑娘通完視頻翻來看,打開了就一發不可收拾,通宵達旦的看了一夜,整整把這場長達十八年的戀愛看完,看完卻留下一絲淒涼的勝利與喜悅感。

窗前照進一束晨光,照在書本的最後一頁,讓人仿若還在夢中,沉侵在老上海聒噪的.弄堂裏,伴隨着電臺裏傳來的斷斷續續的胡琴聲裏和磨刀匠、買蘑菇豆腐乾的吆喝聲,看着這場被命運打亂的遊戲一幕幕上演。

曼楨和世均的愛情開始的時候是那麼的令人唏噓不已,從相互的愛慕、到相知、相戀,每一幕彷彿我們都站在他們跟前親歷了這場平凡而又讓人羨慕的愛情。

愛情之所以偉大也許就是他在平凡之中總能給人以無限的期許吧,愛情的火花是如此的閃亮,讓兩個平凡的人無時無刻不充滿了生命的朝氣,無論生活是如何的瑣碎,只要這兩個人在一起,那麼他們就應該是幸福的吧。

至少在他們戀愛時的分分秒秒都是那麼珍貴,珍貴到讓他們半生的心都停留在那一段時間裏。

我總覺得很多人都是爲了愛情裏的那些分分秒秒而活的,沒經歷過的人身上到底少了一種氣質。

話又說回來在這個無聊的世界上走一遭倘若沒有那些分分秒秒珍貴的經歷,那麼他的生命中也算存在了某種缺失與遺憾了吧。

故事轉折是從家庭的變故開始的,要把兩個愛到談婚論嫁的人分開,家庭原因應該算是最好的藉口,就算在當下總不免依舊聽到這樣的故事,某某戀人在雙方家長見面時談蹦了,最後鬧的不歡而散,愛情最終拜在了世俗裏。

離曼楨生活的世界大概也已過去了七八十年了,社會在日新月異的變化着,可是世俗依舊是愛情最大的敵人,一夜間改革開放春風吹起,許多人富起來了,這些人的孩子在今天成爲了富二代,佔據了大多數的社會資源。

舊社會裏的那些門當戶對的說法又冒出來了,人們越發帶着世俗的眼光去看人,家庭怎麼樣,工作怎麼樣,年紀合不合適,有沒有房子,有沒有車子,兩個人若要正常的戀愛,上面這些條件必須一條條嚴格的審查,條件達標了才能繼續戀愛的事宜。

戀愛有了那麼多先遣的條件的要求,有多少人是爲了那些條件而在一起,多少人是爲了愛情在一起呢?

愛情正在變得廉價,所以世界上便多了很多的叔惠與翠芝這樣的人物,愛情未發生便扼殺在搖籃裏,等待年輕不再時,纔想到當年的擁有那份若隱若現的情感已經抓不住了,眼下追逐的一切只是幻影,當初錯誤的選擇只會另自己變得更加虛無,最終變得面目全非,又想起來當年那場沒開始的戀愛有多麼的珍貴。

他們是那種徹底的可憐人。

曼楨與世筠到底是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所以命運沉浮,滄海桑田之後那份情還在,那是一份取之不盡的珍寶,無論身邊陪伴着什麼樣的人,回憶起來的時候總會勉起略帶滄桑的笑意吧——至少我幸福過。

愛情再美好最終也抵不過生活和世俗的聒噪,我們能爭取的也許就是那份回憶時勉起的那一抹滄桑的笑意——至少我愛過。

人到底是一個堅強的物種,大多時候都是在默默忍耐,也許就因爲那分分秒秒的閃光點,所以我們才能抵得過歲月無盡的摧殘與折磨吧。

所以,生命不過是一場聒噪華麗的荒涼,我們最好珍惜愛情在時的分分秒秒,它如此短暫與寶貴,卻值得用一生去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