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香港和澳門》教學設計

地理《香港和澳門》教學設計

地理《香港和澳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知識要求

(1)使學生掌握香港和澳門的自然地理特徵和經濟特徵。

(2)記住政府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時間。

(3)理解香港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經濟的發展;澳門產業的變化;祖國大陸在港澳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2、能力要求 通過全面比較香港和澳門的地理特徵,培養學生分析和概括地理問題的能力。

3、思想教育 講述港澳兩地被英國和葡萄牙侵佔的歷史,闡述迴歸祖國後設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政策的重大意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國策教育。

二、教學重點

香港和澳門都是中國領土;香港和澳門經濟的發展。

三、教學思路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歌聲引入,講述、綜合提問,引導自學,歸納補充,分析比較等方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接受知識。

四、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磁帶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學生隨錄音機播放齊聲合唱歌曲《香港別來無恙》。

【引入新課】香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正如同學們在歌中唱的那樣,它經歷了100年的榮辱、滄桑、風雨和成長;澳門曾被葡萄牙侵佔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樣,是祖國母親又一個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兒子。如今她們已先後回到祖國的懷抱。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香港和澳門地區,來了解它們的自然地理特徵和經濟特徵。

【板書課題】第六節 香港和澳門

【引子】首先我們學習香港和澳門的自然地理特徵。

【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門地區略圖投影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回答幾個問題。

【提問】

(1)香港和澳門靠近哪個省?各位於珠江口的哪一方?各與哪個經濟特區鄰近?

(2)氣候有何特點?

【對比總結】香港位於珠江口東側,毗鄰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澳門位於珠江口西側,毗鄰廣東省珠海經濟特區。兩地均爲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偏高,降水豐沛。

【自學填表】教師把事先印好的“香港和澳門”地理特徵比較表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看書讀圖,自學歸納。

香港和澳門地理特徵比較表

香 港

位置 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側,毗鄰深圳市

範圍 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面積 1092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 人口630多萬(1995年),中國血統佔98%,其中祖籍廣東省最多,英國人和其它外國人佔2%

經濟

1、加工工業發達,以出口外銷爲主

2、對外貿易是重要經濟支柱

3、旅遊業發達

澳 門

位置 位於廣東省珠江口西側,毗鄰珠海市

範圍 由澳門半島、凼仔島、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面積 16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 人口42 4萬(1995年),中國血統佔95%以上(祖籍主要爲廣東省),葡萄牙人佔3%

經濟

1、彩業興旺

2、旅遊業是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3、加工業興起,產品出口美國、香港、西歐

【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門地理特徵比較表投影片,教師根據學生填表情況,串講提問,查漏補缺,以達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提問】爲何香港和澳門的居民中中國血統佔絕大多數?

【分析總結】因爲香港和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所以纔有那麼多中國血統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港澳地區。

【板書】二、香港和澳門都是中國的領土

【學生講述】學生講香港、澳門被侵佔的經過,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總結教育】大家聽了×××同學講的港澳被侵佔經過,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香港和澳門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香港和澳門的問題是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兩地分別被英國和葡萄牙非法侵佔了100多年和400多年。今天的政府不再受過去任何不平等條約的約束。根據我國政府分別與英國政府、葡萄牙政府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1984年)、“中葡聯合聲明”(1987年)。我國政府已先後於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別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並在兩地設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政策,對兩地現行社會、經濟制度50年不變,以保持港澳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香港和澳門的迴歸,不是簡單意義上領土的失而復得,它意味着中國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提問】今天,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你們該怎麼辦?

【總結】熱愛祖國,努力學習,用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去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富強,同時要樹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肩負起爲祖國統一大業而奉獻自己一切的歷史使命。

【引子】香港被稱爲“東方明珠”、“亞洲四小龍”之一,說明它經濟發達。那麼香港經濟的發展有何有利條件?

【板書】三、香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展示投影片】香港地理位置圖投影片,教師講述,學生歸納結論。

【講述】香港背靠廣袤的祖國大陸,南近東南亞,是溝通遠東各地,聯繫澳大利亞、歐洲、美國等國的水上要衝,與許多國家和地區有便利的海運和航空運輸,居國際貿易的有利位置。

【提問】香港經濟發展的.第一個有利條件是什麼?(位置優越)

【板書】1、位置優越

【展示投影片】香港海運圖投影片,教師講述,學生歸納結論。

【講述】香港有着天然港口優勢,港闊水深,風平浪靜,寬闊的水域,可同時停泊百艘以上的萬噸巨輪。目前,香港是世界上進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1992年平均每13分鐘就有一艘遠洋貨輪駛入和離開香港碼頭,年進出香港的遠洋貨輪達4萬多艘次。它與美國的舊金山、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同爲世界三大良港之一。

【提問】香港經濟發展第二個有利條件是什麼?(天然良港)

【板書】2、天然良港

【講述】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目前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貨運往來,形成一個以香港爲樞紐,聯繫五大洲、三大洋的海上運輸網絡。香港一貫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對許多進出口商品免徵關稅,進出口手續也極爲簡便,從而吸引國際船隻和貨物過境,發展過境貿易,加上香港生產旅遊者比較喜愛的輕工業產品(看圖),香港被譽爲“購物者的天堂”和“東方明珠”。

【提問】香港經濟發展第三個有利條件是什麼?(自由貿易港)

【板書】3、自由貿易港

【總結過渡】以上3點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但香港經濟發展也有其不利因素。

【展示投影片】中國內地供應香港的主要物資圖投影片。

【提問】香港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是什麼?

【總結】香港人多地狹,資源缺乏,工業原料、燃料絕大部分靠進口,並且主要靠祖國內地供應。由此可以看出,香港和祖國息息相關,血脈相連,強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堅強後盾。

【板書】四、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特徵

【自學填表】學生看課本P。89和P。90,歸納出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特徵,填入表中第五項。

【展示投影片】港澳地區特徵比較表投影片,教師提問、查漏補缺。

【提問】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形成什麼特點?

【對比總結】香港雖人多地狹,但地理位置優越,海運便利,因而形成了以對外貿易、加工工業和旅遊爲主的經濟結構特點。澳門則形成了以業、旅遊業和加工工業爲主的經濟結構特點。

【引導學生分析】澳門成爲對外貿易港早於香港,爲何經濟發展落後於香港?

【總結】現代海洋輪船運輸興起後,澳門附近因海域水淺,缺少深水海港,不利於大型海輪的進出和停泊,國際貿易地位衰落,形成以賭場收入維持經濟的旅遊城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人們對澳門的認識始終與其頗負盛名的彩業聯繫在一起,但在1995年裏,一連串令人矚目的新聞事件使澳門成爲媒介爭搶報道的熱點,成了1995年的明星城市,如澳門國際機場的啓用,與臺灣的正式通航,中國銀行參與發行澳門鈔票等等。近年來,各種跡象表明,澳門潛在作用和地位正在顯示出來,並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澳門這個昔日的濱海漁村已成爲在國際上頗有影響的旅遊、工業城市。目前,澳門已迴歸祖國,它的經濟發展將會隨着祖國內地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和中央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以及本身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定會走向良性循環、日益騰飛的軌道,在祖國懷抱中,光耀中華,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