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說課稿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伯牙絕弦》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絕弦》說課稿

《伯牙絕弦》說課稿1

【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2、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2、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二、初讀感知

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爲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初解絕弦

四、再解絕弦

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絕弦

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大家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亮點】

“以讀代講”、“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爲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文簡說: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啓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爲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伯牙絕弦》說課稿2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的文言文《伯牙絕弦》。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設計理念和教學過程等六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篇文言文,安排這一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併爲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同時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以及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課在整組教材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說學情介紹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於本課來說,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而正是因爲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組教材這一大背景下,對文本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去品文、思意、悟情,並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讀好文章卻是一大難題。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悟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爲: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爲: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說設計理念

本節語文課會遵循語文新課標"以讀爲本"的理念,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加強學法目標意識,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充分多渠道地開發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滿語文味道的課堂中品味語言,在理解感悟中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四、說教學方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五、說學習方法

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六、說課前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伯牙、子期的背景資料。

七、說教學流程

一讀:字正腔圓明大意

1、讀題,解"絕弦"

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佳的驅動力。上課伊始,我創設以下的情景,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意願。有這麼一個故事,它流傳千古,令人蕩氣迴腸,因爲它記載了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友情。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老師寫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寫法;點人讀課題,相機評價)。

2、試讀,教"學法"

學生試讀後,我採訪學生初讀文言文的感受,學生讀起來仍感覺比較吃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於是我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給學生閱讀的策略,採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讀來學習這篇文言文。

3、疏通,明"大意"

我遵循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準則。指名讀通課文後,學生就會發現有些地方的斷句很明顯錯誤了。然後學生對照着註釋,看看讀懂了什麼?讓孩子們帶着這些方法默讀課文批註,然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期間對一些特別難懂的字詞和句子重點引導。孩子在閱讀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大意。我用課件幫助學生畫好斷句,引導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從而解決了讀的難點。有了方法,難學的文言文就變得易學了,孩子對學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二讀:抑揚頓挫品情味

在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語文味道的,本節語文課我主要通過換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飛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1、換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爲故事離我們很遠,小學生要學生體會當中的知音情誼實屬不易。根據學情,在講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會怎麼讚歎呢?引導學生將想象的內容在全班交流,使學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接着我引導學生回到文本,讀相關的句子,聲情並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鍾子期也,子期能聽出琴音的內容,更難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這就是知音啊!這樣一點撥,學生在聯繫生活實際換位思考的同時對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領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必須引導學生對文本精妙之處深入推敲和潛心體悟。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於是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出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關係,並讓他們交流收集到關於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資料,接着問:你從哪裏知道他們就是知音呢?請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後,我順勢引導學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詞語的意思和在文中體現知音的精妙之處,學生通過品味字詞,結合文章背景資料,從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間的心靈相通。

3、放飛想象,深悟知音

接着,我適時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閉眼欣賞,引導:你腦海裏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呀?伯牙是個出名的琴師,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有可能志在什麼呀?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題: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會曰:善哉,()兮若()。

學生練習用文中的句式說句子,從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此時教師小結: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這就是朋友間的心靈相通。我繼續引導:那麼多人懂音樂,伯牙爲什麼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呢?當聽到那些不着邊際的讚美時,你能體會到他的心情嗎?當時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他渴望什麼呀?他一定在心中無數次呼喚,他呼喚什麼?終於,伯牙遇到了知音鍾子期,伯牙又是一種怎麼的心情?他一定會對伯牙說什麼呀?這一系列的問題深化了學生對知音的理解。最後我說:知音歡聚你想那會是個怎樣的場面呢?用咱們的聲音來表現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吧!接着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讀書。這樣,學生在聽音樂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讀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從中體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爲突破課文教學難點"伯牙爲何絕弦?"鋪下了情感的基礎。期間,我也利用句式善哉…發展學生的語言智能,有意地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回味絕弦,拓展延伸

音樂的薰陶感染對小學生的情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當學生還沉浸在知音歡聚的愉快氣氛中時,我配樂動情地描述: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爲了知音,之後的離別又那麼難捨,兩人相約在第二年中秋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染病死的消息。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個句子。我順勢引導: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時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想什麼?做什麼呢?學生暢所欲言,接着我說:伯牙悲痛欲絕,是因爲他鼓琴志在高山,再無人曰……志在流水,在無人曰……,所以……,學生在回味讀書的過程中重溫了知音相聚的快樂,同時也就更懂伯牙絕弦的原因,接着我拓展引導:孩子們,伯牙斷絕的只是琴絃嗎?他還斷絕了什麼?同時,我引進了課外知識,子期死後,伯牙寫下的一首詩,配上悲慘的音樂,師生共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絕弦的極端行爲,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的最後一句。這一環節的設計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對文章的解讀也就更深了。

三讀:熟讀成誦促積累

另外,在板書設計上,我努力體現精煉、清晰的理念,板書條理清晰,美觀大方,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的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

設計特色

1、關注學生的主導地位。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

2、增強了學習目標意識。我注重對教材學法的指導,把"講教材"變爲"學閱讀",讓學生學得更主動。

3、注重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古色古香的課件和音樂把學生的情感帶到了充滿古文味道的課堂中。

4、追求"本色語文"和"以讀爲本"的原則。課堂上紮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味道,使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內容,有說得不好的地方,懇請各位領導和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伯牙絕弦》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絕弦》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走近藝術,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悟琴,伯牙以子期爲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非常瞭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初次見識文言文是五年級下冊的《楊氏之子》,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一是學會藉助註釋、工具書等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文意,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後隱喻的涵義——因爲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終身不再鼓琴同時,也讓學生初步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工具書等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體會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文言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採取了“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本課教學立足於語言文字,讓學生品味詞句,在朗讀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摯情感在創設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藝術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好引導者,共同參與者的角色,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應該平等對話,有效教學因此我採用“自讀自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一單元是詩歌的綜合活動,所以本課以表現友情的經典詩句,進行接龍遊戲作爲課前鋪墊,伴隨着古箏曲,師生互動吟誦詩文,奠定了課堂古典韻味的基調。

(一)揭題

1、引導學生髮現剛纔吟誦的詩句都是描寫朋友情深的經典詩句今天,我們要學的也是一個關於朋友間真摯情感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楚國(出示課題)這樣的導入,銜接自然,同時也揭示了本課學習的內容與友情有關。

2、指名讀課題提示弦字難讀,要讀正確,然後一起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這個環節先讓學生嘗試讀文在學生感知文言文難讀難懂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聯繫舊知,又讓學生明確了學習本課的方法因爲難讀,這時教師進行範讀,讓學生跟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古文和現代文不同,要注意讀出它的節奏和韻味出示課文的節奏,讓學生對應練習。

(三)品詞讀文

品詞讀文,是本節課最重要的環節葉聖陶先生在他的《語文教育二十韻》裏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你細讀文本的時候,不要把一個字輕易地放過去──作者爲什麼用這個字、這個詞、這種句式而不用別的?要去細細地體會它的神韻所在因此我在教學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詞以及鍾子期讚美伯牙的兩句話,讓學生在比較字義和朗讀品味中體會伯牙和鍾子期的相知相惜。

1、品“善”

①插圖上是哪兩人?專注彈琴的是——伯牙,凝神細聽的是——鍾子期你是怎麼知道的?課文插圖其實表現的正是伯牙和鍾子期相識相知的情景所以在這裏,我引導學生將插圖和課文內容結合進行理解然後出示: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讀讀這一句,你對他們有何理解?引導學生理解在這裏,善是指善於,擅長理解了讀好這一句。

②請你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也告訴我們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學生劃一劃。

③重點品味其中的第一句,從什麼地方體會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抓住“善”字,讓學生知道在這裏“善”指好和妙,另外抓住兩個語氣詞來引導學生理解鍾子期對伯牙琴藝高超發出的讚歎,指導學生讀出泰山的巍峨。

④讓學生知道讀書就應該象剛纔那樣,從字裏行間去體會重點學完這句後,第二句因爲句式相近,所以我採取了放手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伯牙的善鼓和鍾子期的善聽。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品“必得之”

①高山也好,流水也罷,只要善鼓的伯牙彈奏,善聽的鐘子期都能一一道來,這就是 。

出示句子: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抓住“念和“必”引導學生理解伯牙和鍾子期心意相通同時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念和志都是想的意思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孩子們,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讀)當伯牙志在流水,(生讀)善鼓琴的伯牙所彈,善聽的鐘子期都能懂這就是——(生讀最後一句)這次的引讀,也是對這幾句學習的小結。

(四)感受知音情切

對於如何讓學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傷,我補充了伯牙和鍾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資料,並講述了鍾子期死後,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好在八月十五聽伯牙彈琴的細節,使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伯牙當時的痛楚和心碎哀莫大於心死,伯牙破琴絕弦謝知音的舉動就不難理解了。

1、伯牙和鍾子期原本素昧平生,這回是有緣千里來相會請快速地讀一讀資料:

有一年中秋之夜,晉國大夫伯牙乘船行至漢江渡口,遇雨躲避,在船艙撫琴一曲正值興起,琴絃自斷伯牙知道有人聽琴,於是出艙尋覓,但見樵夫鍾子期站立岸邊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於是兩人結爲生死之交,並約定明年此時此地再見面。

2、瞭解了伯牙和鍾子期相識相知的經過,你有什麼想說的?

一個貴爲大夫,一個則是山野樵夫,卻在一個綿綿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纔是真正的——知音!(板書:高山流水深相知)

3、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他滿心歡喜地等待知音前來,可是一位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伯牙的琴聲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相識時彈奏的《高山流水》(播放音樂,讓學生聆聽《高山流水》)

①琴聲也是心聲,如果你是伯牙,此時此刻,你最想對鍾子期說些什麼?請寫下來(交流)

這裏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伯牙,向鍾子期傾訴失去知音的悲傷,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真摯情感。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沒有人會像鍾子期那樣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再沒有第二個人會像鍾子期那樣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世上再無人會像鍾子期那樣——必得之。

③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上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你能讀出這一份無盡的悲傷嗎?學生讀。

高山流水依舊,只是知音卻成永別學生讀。

④那位老人見伯牙挑斷琴絃摔破琴身,於是上前詢問伯牙長嘆道: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生讀)

伯牙斷絕的只是琴絃嗎?不,那是他的一根心絃啊!哀莫大於心死!

⑤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板書:破琴絕弦謝知音)一起讀。

4、看板書,生讀: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絕弦謝知音讓我們在琴聲裏記住這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

(播放《高山流水》)

(五)佈置作業:背誦全文

記誦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佈置學生背誦本文可以使學生在培養學生語感的同時積累了文言詞語,爲今後開展文言文教學奠定基礎。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瞭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根據課文內容和本課主旨,設計了以下板書:

伯牙絕弦

高山流水 深相知

破琴絕弦 謝知音

《伯牙絕弦》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課題。

理解課題,整體感知。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爲教學的切入點,同時滲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自讀感悟,合作探究。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藉助註釋和手中的資料來試着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後在小組內彙報自己的理解,最後在班上交流感悟。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爲爲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情境再現,練習表達。爲了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我適時的播放了兩首樂曲,並且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仿照書上的表達方式練習說話。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課文。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氛圍、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