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說課稿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後,不忘父親囑託,忍辱負重,耗13年時間編成鉅著《史記》的事,讚揚了司馬遷爲了完成父親遺志矢志不渝的精神。本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發憤”二字,既是全篇的文眼所在,也是對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成鉅著的高尚人格的真實寫照。文本語言精練,凸現了人物品性,是對學生進行“讀中悟,悟中讀”的語文基本功能力訓練的好教材。

基於對教學對象的分析,我認爲,漢朝時史官的重大職責、司馬遷所受的冤屈,對學生來講,相當陌生,缺乏這些知識基礎,對理解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彌足珍貴,是非常不利的,也會使學生體悟不到《史記》的崇高的史學地位。因此,教學中要適度對一些虛寫的語言作充實處理,以便突破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的.認識和分析,本課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和學生的情感體驗,走進人物內心,真切地感受司馬遷所承受的痛苦和恥辱。

2.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感受司馬遷的偉大人格魅力,學會堅強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三、說重難點:

重點定爲體會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力量源泉。

四、說教學方法:

採用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想象情境等方法引導學生探究課文內涵和人物品質。

五、說教學過程:

由〈史記〉的地位聊起,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從學生的提問出發,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圍繞三個問題展開教學:

1.司馬遷入獄受刑後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他到底受了怎樣的災難 ?? ?

2.他爲什麼要發憤寫史記

3.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第一個問題相對簡單,學生結合課前瞭解的資料,解決“酷刑”和“橫禍”難點,引導學生體會司馬遷受刑後的心情,再來動情地讀好課文。藉助課外資料,瞭解受刑原因,有利於孩子理解司馬遷的“憤”。在此基礎上,完成練習冊,水到渠成,降低了難度。

第二個問題最大,要在全文中搜尋有價值的信息。所以在小組中尋找、交流,鼓勵孩子尋找司馬遷力量的源泉。父親的囑託都能找到,有些小組就此滿足,這是引導反覆朗讀課文,從中讓他們找到隱藏的一些力量。教學時,適時創設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讀好文中的語句,更有內容。

第三個問題主要以想象情境,豐富畫面的方法來學習,以次體會他的忍辱負重、矢志不渝。

最後,總結全文,交流收穫,走出課文,離開作者,說自己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