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論文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本文試從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激發興趣,改進教法,科學訓練等方面,談談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的認識。

談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論文

【關鍵詞】興趣教法積累訓練效率

從事語文教學十多年,我深深地感到: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這是因爲文言文本身是古代語言,年代久遠,與現代白話文相去甚遠,讀起來確實晦澀難懂。在現今的日常生活中,幾乎很少使用“之乎者也”了,學生學文言文,純粹是課本上有,教師教,或者是帶有功利性,那就是應付高考。而高考的現實是,試題內容均出自課本之外,加上現在有的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古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普遍有畏懼心理。

新課標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讀懂文章內容”。面對這一重要任務,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學費時低效的困境,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文言素養,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在思考,下面是本人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要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1、幫助學生增強學好文言文的責任意識。

漢語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母語,“文言”是“母語”之根。“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捨生取義”(《孟子·魚我所欲也》表現出的崇高的人格追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二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移山》)表現出的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我們閱讀古代典籍,瞭解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中看到現代生活的影子,爲我們瞭解現代社會也提供了一面鏡子。因此我們責無旁貸應該讓“文言”煥發出新光彩。

2、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文言修養。

學生直接感受到文言的魅力,應該說是從語文教師開始的,如果教師在t課時,對所講內容相當熟悉,甚至對課文能背誦,對古代名人軼事,名篇佳句信手拈來,旁徵博引,得心應手,學生就會直接感受到學文言的好處,頓生仰慕之情,這樣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文言的熱情。然而,在語文教學中,個別老師文言素養偏低,上課離開了教參就寸步難移,笑話百出。語文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學習,豐富文言知識,要豐厚自己的專業素養。

3、要選擇一些故事性強較淺易的文言作品,讓學生課外自主閱讀。

較淺易,是指那些思想內容不太深奧,語言文字比較合乎規範,表達方式合乎常規,不太怪癖,憑藉學生的人生經驗和思維水平能夠理解的,學生能基本讀懂。自主閱讀,就是學生憑興趣、主動、獨立地閱湊。據我所知,有許多學校從《史記》《聊齋志異》《三國志》《資治通鑑》《閱微草堂筆記》《古文觀止》等文集中節選一些文段讓學生自主閱讀,事實證明,學生興致很高,學生從實踐中體會到;文言文並不可怕,學習興趣因而激增。

二、要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1、建構以學生爲主體的文言課堂教學模式。

其實,文言文教學更應該採用自讀一質疑一討論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現問題,哪怕只是一個詞的詞義,然後通過生生、師生互動相互討論,解決問題。運用這種模式,教師會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影響教學進度,有的知識點教師沒講,甚至自己準備的知識沒有全部傳授而擔心。有一次聽公開課,老師運用唱獨腳戲的方法一課時便結束了新課。老師辛苦,學生被動接受,效果可想而知。改變傳統的文言文教學逐句串講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爲主動,大大提高文言教學效率。

2、要重視“誦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誦讀法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幾千年語文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教《蘭亭集序》以前是通過串講的方式,學生對這篇有着厚重的文化內涵的作品並不太理解,後來再教這篇課文,通過“三讀”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首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讀準字音,整體感知,粗知思路。再要學生讀出節奏,語氣,品味語言,體味文章的意境美。三讀要求學生研讀語言,體悟作者的.生死觀。在讀中學生會感到,課文的第二、三節情緒有些低沉,但王曦之有悲嘆但並不悲觀,生命有盡時,但要珍愛短暫的生命。這從根本上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深沉眷念和執愛。還如<<陳情表》、《赤壁賦》、《滕王閣序》等文以讀悟情,效果事半功倍。

3、要重視內容的適度“拓展”j文言文教學,教師大多時間放在對字句的解釋、文意的疏通。

這誠然不錯,但這還是淺層面。對有的課文內容進行適度拓展,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如教課文《六國論》,在完成有關字、詞、句、佈局謀篇等知識的傳授後,可以圍繞六國滅亡的原因,配發蘇轍、李楨二人所寫的《六國論》材料進行比較、探究、討論。三篇文章,標題和談論的問題都相同,然而觀點各異。學生讀完之後,思路立即活躍起來,學生初讀蘇洵的《六國論》,已覺得很有道理,想不到有其它看法,讀了蘇轍的《六國論》,覺得問題說得更全面了,李楨的《六國論》提出了與蘇相反的看法,學生覺得更感興趣。如此拓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開拓了思維,更明白了多角度看問題的道理。

三、重視積累,科學訓練。

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必須要抓好文言字、詞、句式的積累並進行科學的訓練。

1、字、詞、句的積累。

文言實詞有七大類,多義詞、通假、古今異義、同義複詞、詞類活用、偏義複詞以及帶有古代文化常識現象的詞,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專用小本本,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對具體課文中出現的文言現象要及時歸納小結。文言詞句的積累,要講究方法,我在教學中通常通過下列方法:a)分類積累。比如通假現象,讓學生積累典型例句,他們就能悟出規律。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謹食之,時而獻焉。”(《捕蛇者說》)

(3)“未至二三裏,摧藏馬悲哀”(《孔雀東南飛》)

(4)“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5)“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廉頗藺相如列傳》)

(6)“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寡人之於國也》)

上述加點的字都含通假現象,都是同音或近音,我們要告訴同學們閱讀文言文時,發現句子不通順、不連貫,就要考慮句子有沒有通假現象,“惠”通“慧”,“食”通“伺”,“藏”通“髒”,“裁”通“才”,“奉”通“捧”,“庭”通“廷”,“頒”通“斑”。這樣掌握文言通假現象就不會太困難了,文言文閱讀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h)比較積累。相同的漢字可能是幾個詞,有的詞可能有幾個意義,如果知其一,不知其二,往往誤解,可以集中加以比較積累,以“適”爲例

(1)餘白齊安舟行適臨汝(《石鐘山記》)爲“往,到……去”義。

(2)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孔雀東南飛》)。爲“出嫁”義,南歸引申而來。

(3)處分適兄意,那得白任專(同上)。爲“適合、適應”義。

(4)適冬之望日前後(《與妻書》)。爲“正好”義。

(5)適大病,不能行(《譚嗣同》)。爲“正好”義。

這樣圍繞一個字或詞分析其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加強積累,有助於全面掌握詞義,鞏同知識。其實文言詞句的積累不僅是積累文言知識,也是文言語感的積累。

2、要記住文言句式的典型格式及標誌。

判斷句、被動句、變序句、省略句、疑問句五種文言句式要記牢,否則,對文言的閱讀理解就會產生極大的障礙。教學實踐證明,文言中一些典型句式對文言閱讀影響非常大,如“無乃………‘得無..….”“……孰與……”等詞語的意思有可能根據語境推斷出來,而那些典型格式句卻不好推斷。

3、科學訓練。

文言訓練必不可少,但首先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地組織訓練。其次,要重視方法指導。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教授一些解題技巧和方法,比如對文言詞義的推斷“同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蘭亭集序》)“一、齊”,“虛誕、妄作”是什麼意思呢?告訴學生,佔文對稱結構多,對稱結構的前後句子相對位置的詞語詞性相同,那麼意思基本上是相對、相同或相反。“一、齊”意思相同,“虛誕、妄作”意思相類。詞義的推斷方法還有很多,教師要通過具體句子向學生講解,開闊學生的思路,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由課內擴展到課外,通過量的訓練達到自然快速提高的目的。

四、在“大語文觀”下學好文言文

大語文就是把語文教學置於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把語文教學與生活聯繫起來的一種教育思想。在語文活動中,可以組織指導學生將情節性強的文言課文編成課本劇,白導白演。可以組織古詩朗誦會。還可以從影視作品中,如《三週演義》《荊柯刺秦王》等,電視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于丹《論語心得》等,它們都有一定的文言含量,組織學生看看聽聽,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文言文,提高文言素養。

參考資料:

[1] 郭根福《高中語文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

[2]鄭正良湯登仲《激活潛能》

[3]吳禮明 《建築生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