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精選15篇)

《向着光亮那方》是影響一代年輕人的”誰的青春不迷茫“系列的第三部,該系列前兩本的銷量至今已超過五百萬冊。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向着光亮那方的讀後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精選15篇)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1

喜歡金玲美子,喜歡她寫的《向着明亮那方》,喜歡它的明快簡潔,喜歡它的清純透亮,喜歡它柔弱中透露出的那份執着與頑強。

幾天前知道,今年我教三年級。三年級……和我女兒一樣活潑可愛天真的年齡,開着粉色花朵的美麗浪漫的年齡,稚氣未脫說話嬌嗔的年齡。

三年級共有十個班。我會教哪個班呢?我將和哪四十幾個小精靈一起走過秋天和冬天,再一起走向春天和夏天呢?他們會喜歡我嗎?他們愛學習嗎?他們在看書的時候會像我女兒一樣“咯咯咯”地笑嗎?他們會纏着我讓我給他們講故事嗎?在我的課堂上,他們能毫無拘束地表達嗎,哪怕他們說話的聲音很輕,哪怕他們說的並不很好?下課時,他們會自由地玩耍並相互友好嗎?……也許明天,我就能知道班級了。也許明天,我就可以看到他們的完美的名字了。

所以今天,現在,在這明亮的燈光下,我要好好想一想,我要先在這裏爲他們建一個“家”,一個溫馨的快樂的“家”。以後,我、我的孩子們、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將一起走到這裏來,添磚的添磚,加瓦的加瓦,粉刷的粉刷,我們要共同建設這個美好的家園。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2

《向着光亮那方》這本書我早買了,只是沒有看完,在這個假期花了幾天纔將它看完。這本書的作者是劉同,他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是一位青年作家,現任光線影業副總裁。曾經出版過《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等作品。

這本書裏有17個故事,時過境遷,回頭再看,自有悲傷,也自有榮光。這本書裏沒有皆大歡喜的藥方,只有隱約可見的啓示,誰的青春不迷茫,迷茫背後是光亮。

世界廣闊,爲何要早早的定了結局。他說這不是人生的結局,而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

在實際生活中,如果對方不忙,可以多給自己寫信,說說他的生活,電話打完就忘記了,但是信可以來來回回讀好幾遍。信件中那些感情可以長久的存留,科技的發展必然會帶來一些弊端。

書中說道:越來越糟,還是會僥倖變好,取決於你的努力,以及面對大方向的選擇,這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的沉浮。賀老師是一個會在黑暗中找光的人,他用另一種方式讓學習成績不好的劉同體驗到了做學生的另一種可能性。每次劉同都能發現賀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我想當我們想努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信念的力量比能力更強大,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不應該有消極心理,而是應該承認自己的不足,去努力尋找光,向着光亮那方,走進人生的殿堂。

關於朋友這個話題,劉同說:好朋友不是通過努力爭取來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時遇見的。一起達成一個目標,分享不同的價值觀,關鍵的時候能彼此給予安慰,鼓勵和幫助。梵高曾經說過:好友是你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有時他們比我們還了解自己,他們給予我們真誠指引我們,支持我們,與我們共歡笑共流淚,它時刻提醒着我們,我們並不孤獨。朋友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那些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不顧一切挺身而出的朋友,纔是你真正的朋友。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我就不一一再說了,這些故事也足夠暖心,至少可以讓還處在迷茫中的我找到一盞燈具,不再畏懼勇敢提燈前行。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即使前方道路很坎坷,但但我們也要義無反顧,向着光亮那方。無論你身處逆境還是順境,你要記住,不論何時人生都是剛剛開始,永遠朝向光明的地方。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3

《向着明亮遠方》這本書的內容或許略顯平淡,沒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只有一些小情緒、小心慌、小經歷。

但這些卻如此熟悉,彷彿我成了主人公沈楠。因爲她經歷過的我也經歷過。

當我在畢業班的這一年,老師說5分鐘後準備考試時,即使我已經考過很多次試了,但心中還是不免有些緊張,總感覺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還沒弄懂,那個單詞還沒記牢,就趕緊拿出書來看、記。

可是這種情緒使我分外煩躁,看的內容都進不去,腦子一片空白。於是我就默唸:“不能慌,一慌你就輸了。”這樣我的心才能慢慢平靜下來。

當老師拿着試卷走到講臺時,我平靜的心又開始捲起了海浪,分數我當然很看重。一個漂亮的分數能讓爸爸笑容滿面,也能讓我得到爸媽的表揚,但是一個難看的分數,卻會讓爸媽失望,而我讓爸媽簽字時也很丟人、難過。

我多麼希望一覺醒來後,發現直接再也不用考試了。

但是,這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條路,大家都是這樣長大的,我又有什麼資格抱怨呢?

既然是必不可少的一條路,不如坦然地走過去,當然這條路一定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麻煩,但是不用怕,把困難打敗了你就贏了。如果你怕了、你退縮了,你就永遠不會獲得勝利。也許會有一個很大的困難擋在你的前面,你一次打不過,不用灰心,大不了就來第二次、第三次,總會打敗它的,打敗它了就意味着你在這條路又前進了一步。

相信自己,相信時間,努力並堅持到底的人終將會想着明亮遠方前進的。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4

今年暑假中,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覺得對我來說最意義的一本書就是《向着明亮的遠方》。

這本書的主人公名叫沈楠,她和我們一樣,也要面臨着即將畢業的一年。她的媽媽爲她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陪她一起度過這非常累,但又充滿意義的一年。一個又一個酸甜苦辣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慢慢的,隨着時光的流逝,馬上,這一學年就要結束了。同學們都像變了個人似的,生活也與以前不一樣了,大家都有了不願說的祕密,“一輩子都要在一起”承諾,隨着時間變得越來越淡。考試結束,許多同學都上了自己理想的學校。雖然沈楠一再的失敗,但卻就是這些失敗與挫折卻讓她明白了:只要堅持,懷揣着信念,向着明亮的遠方去,不管考的好與壞,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許多。我想到我們開學也要上六年級了,還有一年就要畢業了;我想到一起互幫互助的同學,和親愛的老師也將離我遠去;我想到畢業考試時,我能考好嗎?能上自己理想的學校嗎?……不過這一切還都是一個大問號。

想到這時我突然不想畢業了,我多麼希望我有一臺時光機器,能讓時間倒流,回到剛剛上學時。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懵懵懂懂的成長曆程,跌跌撞撞的走過只爲在時光中等待最美麗的綻放”我會有那一刻嗎?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己能把握住,我相信,只要朝前走,向前看,你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風景!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5

今年的暑假,我讀了本名叫《向着明亮遠方》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龐婕蕾,這本書的名字吸引着我,所以我就打開這本書把並把這本書欣賞完了。

這本書裏的主人公是一個成績平平的女孩,名字叫做沈楠,自從她進了小學畢業班——六年級後她的媽媽就放棄了工作,來輔導她的學習,沈楠覺得生活完全變了個樣似的。他和她的兩個好朋友,徐雲兒和杜媛媛,也漸行漸遠,並且感覺大家都好像變得越來越神祕了,都有了不願意說的祕密,動不動就說“一輩子都要在一起”的日子也好像隨風而去,自從媽媽放棄工作來幫助她學習後,她和她的媽媽的`相處也不像原來那麼愉快了。

因爲上了畢業班,主人公沈楠喜歡的書法、舞蹈都被媽媽擅自主張的停了課,使得沈楠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去參加各種學科的輔導班和各種比賽。這一年的經歷,挫折和眼淚伴隨沈楠了這一年的成長,最後沈楠迎來了她自己最後一次小升初的畢業考試。這本書的最後寫到‘那些以爲走不出來的低谷和絕望,或許只是一時的昏暗和陰霾。你還有千山萬水要走。你要做的,就是繼續前行,相信遠方。

生活就是這樣,學習也是這樣,就像是一場障礙賽,終點的途中有許多障礙,如果害怕了、退縮了,那麼你就會止步不前了,但是你如果大膽的跨過去,第一次沒有跨過去就再試第二次,第二次如果也失敗了那就再試第三次,不管失敗多少次都一定要站起來再試一次,直到跨過去爲止,因爲你跨過去就代表又向着前方前進了一步。

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我心裏悟出了一個道理,就是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是放棄,你就一定會失敗。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6

懵懵懂懂的成長曆程,跌跌撞撞地走過,只爲在時光中等待最美麗的綻放——《向着明亮遠方》。一拿到這本書,就被書皮上這段話深深的吸引,便愛不釋手的讀了起來。

成績平平的女孩沈楠一進入小學業畢業班,就覺的生活變了樣,和好朋友關係漸漸疏遠,大家都不像以前一樣可以在一起瘋玩,似乎都變得很忙,忙着上這種輔導班那種輔導班的,和同學之間的成績也有了距離,"一輩子要在一起"的承諾也要慢慢隨風而散。

最主要的是沈楠和媽媽的相處也不再輕鬆,媽媽的眼裏只有成績,說別人家的孩子都比她強,爲此沈楠很鬱悶。媽媽爲使沈楠的成績能有所提高,還辭職在家專心照顧她,就連沈楠最喜歡的書法和舞蹈課媽媽也不讓學了。於是沈楠不得不在週末穿梭於各個輔導班,媽媽還給她制定了嚴格的作息安排,她感覺自己像個機器人一樣。

終於盼到放寒假了,媽媽又給她報了一個寒假班,她的心像是被箭射穿了一樣,不停地淌血,傷心地暗自落淚。寒假班要結束考試了,當成績出來後,媽媽對沈楠的成績很不滿意,非常失望。還把一本畫冊書重重地扔到沈楠的臉上,怒吼着:"你要沒學上了,你這成績怎麼能上好初中,我付出了這麼多!我收穫了什麼?你還哭……",沈楠只是流着眼淚,她再也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想哭時就嚎啕大哭,現在,哭也是默默的,失敗了、被罵了……長大就是要學着把哭聲憋回去……但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嘩嘩的流着。她知道這次沒考好,可她心裏也很委屈,便鼓起勇氣說出了她的心聲:"媽媽,我知道你是爲我好,可你眼裏只有成績,總是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覺得他們都比我好,你有沒有問過我的想法和感受,總想着讓我上那些"牛娃"的學校,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的牛娃啊?我也一直在努力,所以請你也尊重我,"聽後媽媽沉默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久久不能平靜,感覺沈楠像是說出了我的心聲。雖然媽媽沒給我報很多班,可我也好像是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裏,媽媽也總是拿着我和班裏一些學習好的同學比。於是我強烈要求媽媽也把這本書讀了一遍,我們一起討論讀了這本書以後的想法,還相互檢討了各自的不對,我確實在平時學習中不夠努力和用心,媽媽也答應我以後說話方式要注意,也要多徵求我的想法。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像我和沈楠這樣很一般的孩子,只是希望家長們能耐心地等我們慢慢長大,因爲我們也在努力。就像書中說的最後一句話,當遇到困難和難題時,不要絕望,要相信自己,那些以爲走不出的低谷和絕望,或許只是一時的灰暗和陰霾,你還有千山萬水要走,你要做的就是繼續努力前行,相信時間,相信自己,終將可以走向明亮遠方,最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7

劉同的《向着光亮那方》是我最近剛讀完的一本書。很喜歡劉同,很喜歡這本書。

《向着光亮那方》這本書是誰的青春不迷茫系列之三,這本書得主題就是光亮,正如書中所說,每個人面對生活都有掙扎、困惑、無助、委屈、不服,可每個人面對未來又無比的堅韌、相信、努力、堅持、奔跑。

書中有關於劉同自己的17個故事,這些故事都是劉同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喜與憂、苦與難,回頭來看,這些卻都是照亮他人生的盞盞明燈。當讀到這這些故事時,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有似曾相似的經歷或者說感受。書裏沒有皆大歡喜的藥方,只有隱約可見的啓示。

豆芽和劉同是初中好友,兩人成績都是班裏倒數。豆芽初中就退學回家繼承父業了,兩人的命運發生了變化。但是,現在,豆芽已是當地市場大老闆了。我們身邊何嘗沒有這樣的同學呢,其實,每個人都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熬出頭的機會。無論身處何方,陷入何種境地,都要試着去做環境的主人,向下生根,向上開花!

看到我的傻瓜表叔這則故事前面時,總是忍俊不禁,原來同哥當年也是個調皮搗蛋機智boy!再往下看,又難過起來,福田是如此單純善良的人,可是最終還是離開了。原來,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傻瓜。

書中說到:越來越糟,還是會僥倖變好,取決於你的努力,以及面對大方向的選擇,這基本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浮沉。賀老師是一個會在黑暗中找光的人,他用另一種方式讓學習成績不好的劉同體驗到了做學生的另一種可能性,還好,每次劉同都能發現賀老師的用苦良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我想當我們想努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信念的力量比能力更強大,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應該消沉抱怨,而是應該承認自己的不足,去努力去盡力去尋找光。

第三章裏的故事每一篇我都很喜歡,非常暖心。

當看到這一段話時,我簡直要哭了:對於一個很重要的人,無論如何,哪怕幫不到任何的忙,都要知道他的消息,並珍惜在一起的時光。想必同哥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人。一路上,有些朋友留下來,有些走散了,還有些會重逢。劉同和卓君的故事,也許我們都曾遇到過,這種失而復得的感覺真的很好。時間有沖淡一切、帶走一切的能力,但我們也有尋回一切、重新上色的勇氣。

關於朋友,劉同如是說:好朋友不是通過努力爭取來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時遇見的。一起達成一個目標,分享不同的價值觀,關鍵的時候能彼此給予安慰、鼓勵和幫助。讓我想起了去劉同這本書籤售會那天在海信廣場看到的梵高的一句話:"好友是你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有時他們比我們還了解自己。他們給與我們真誠,指引我們,支持我們,與我們共歡笑,共流淚。他們時刻提醒着我們,我們並不孤獨。"

飯店蔡老闆一家的故事太溫馨感動了,每個人在自己灰色難熬的日子,總會有給你幫助的人,即使幫助很小,你也會無限放大它的力量,讓你覺得極其溫暖,彌足珍貴。我們在接受別人的幫助的時候,也要學會去幫助身邊更多的人。

"我不怕我偶爾會難過,因爲我很清楚道路還很長;我不怕我偶爾想放棄,因爲我很清楚那只是自己一時的無力。"

"一個人不必要多強大,只希望不管經歷過多少不平,有過多少挫折,你都能舒展着眉頭過日子,內心豐盛安寧,不怨天尤人,不苦大仇深,對每個人真誠,對每件事熱忱,相信這世上的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如果總是"什麼都想要",那最終就是"什麼都得不到"。"我想知道你,也想知道自己,在通往未來的路途上,是否能點燃那些微光,一直向着光亮的方向前行。"

"過不去的事要過去,放不下的情要放下。翻過一頁,才能書寫另一頁,這樣才能讓人生慢慢變成一本書。事過境遷再閱讀,纔有往事繁花似錦,回憶溫暖如初。"

嗯謝謝!我想要好好過完我的大學生活,人生路還很長,我想要每一步都認真地走過。

這就是我從這本書裏找到的那些光芒,這些故事也足夠暖心,至少可以讓還處在迷茫的你找到一盞燈具,不再畏懼,勇敢提燈前行。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但那又怎樣?即使前方很苦,我們也要義無反顧,向着光亮那方。不關你是恰逢瓶頸,還是沉到瓶底,不要抱怨身處何處,要時刻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找到照亮自己的希望,因爲不論何時,人生都是剛剛開始,永遠朝向光亮的地方!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8

花了兩天多一點把這本書看完了,看的過程中時而露出笑容,時而掛着眼淚,書中的情節在腦中迴盪着。書中有一個賣臭豆腐的奶奶,是他們的回憶。

在我們在小學的時候,門口有一個奶奶擺着小攤,賣着各種零食,還有學習用品,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的攤子上有一個大的木板箱,木板箱裏有一牀厚厚的棉被,裏面包裹着冰棒和雪糕,奶奶人很好,買學習用品的時候奶奶會送一個小零食,說愛讀書的孩子是好孩子,如果本子寫完了,身上沒帶錢,奶奶會說下次再來給,奶奶給我們的是一份信任,第二天我們會把錢給奶奶。初中,高中的時候還看到奶奶在那擺攤,這也算是一種回憶吧,想起她,會想起我們那些調皮的日子。看在書中的傻瓜表叔時,淚不自覺的往下流,表叔那麼“傻”,卻又那麼可愛,那麼善良。過年了,家裏來親戚,車開不進去山裏就停在山口,親戚一句,車子應該給不會被偷吧,大家都說沒事,表叔默默拿着被子在外面守了一夜,多“傻”啊,卻又多麼可愛,他把別人的話記在心裏,用自己的方式對別人好。

後來表叔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媒婆給表叔介紹了腦子不靈光的姑娘,表叔氣沖沖的回家,一回家就哭了,說“我一直都被人說成傻子,我不想娶個傻瓜媳婦,再生個傻瓜兒子”,表叔不是什麼都不懂,他只是有時候不能理解我們太深奧的世界罷了,他只是單純的活着,對別人無條件的好着。表叔有一個存錢罐,後來變成了兩個,在存錢罐上寫上自己和妹妹的名字,把自己存了27年的積蓄分給最愛的妹妹一半。敬佩彬姐的堅強和勇氣,放棄自己穩定工作,帶着她的牽絆努力闖,如果你現在有羈絆,沒關係那是你們闖蕩的動力,現在如果沒有羈絆,是不是更沒有理由不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呢。欣賞娘娘的樂觀,家庭的不幸沒有讓她消極,她以她的微笑,堅強,樂觀來面對生活......

一切一切,一個個畫面在腦海裏放映着。無論我們在經歷什麼事情,遇到什麼樣的人,記得向着光亮那方走去,如果你不知道光亮在哪,那麼過好我們現在的生活,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給生活增加情趣,好好工作,累積經驗,也許現在工作沒有好的發展,說明工作還沒做精,我們還需努力。好好愛生活,好好愛自己。

她的詩中藏着魔法,就像在畫蠟筆畫的時候,隨心地拿起一支筆塗抹,於是草變成了藍色,榛果變成了白色,天空綠油油的,浪花把頭髮染成了黃色……每一種被我們看慣的東西,好像都變了模樣。使我們錯愕的那些獨特面孔,分明就是從睡夢中醒來後告訴人們,有種生命的氣息流淌在它們的血液裏,讓它們會笑,會悲傷,會擠在一起嘻嘻哈哈地看鬧劇,也會獨自在暗處冥想生命的離去。這一首首童謠,是關乎自然的歌,是蠶寶寶在桑葉上摩挲時的琴聲,是螳螂敲打樹木時的鼓點兒,是紡織娘在管笛裏吹奏出的旋律。

《向着明亮那方》,簡約,敏感,而又恬淡清新,童趣十足,正如有人評說的那樣:“(金子美鈴的)童謠正是以清澈的意趣飛越幾十年的光陰,剛好映襯出我們當下生活的模糊與乏味,你我有多久不曾從這些簡短字句中收穫感動?”再隨便翻翻,藍天、碧海、青草、野花隨處可見,而純美、善良的情懷更是貫穿始終。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9

每一個故事,透露着一種心情。每一段故事訴說着不同的人生冷暖。回憶中的故事,總會在現在想想覺得會有不同的感受。那時的你我,缺乏閱歷,缺少歷練,不懂得生活的意義,不曉得什麼是對我們纔是最重要的。就像年少時的你我,爲了愛情奮不顧身的身影,現在回過頭來想感謝那個爲愛拼搏的少年,讓我們知道了義無反顧。

現在的我們懂得親情,愛情的不易。更知道該如何讓自己去理解親人。就想這本書中講述關於與母親的交流。這讓我聯想到了自己與媽媽的交流,似乎是年齡的原因,讓我覺得自己與媽媽存在各種各樣的代溝。似乎是因爲自己的閱歷變得比媽媽多,到過更多地方,學的知識比較多,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追着媽媽問很多。

但是時間終究在媽媽的臉上留下痕跡。但是作爲子女的我們應該試着去從他們的角度去體諒他們,理解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這就是孝順的真諦,小時候希望父母理解我們,就像現在父母需要得到我們的理解一樣。

現在的我還在讀書,對於社會的認識還比較淺。但是我卻有壯志雄心,最簡單的就是要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10

我們都會經歷暗無天日,無人知曉的日子。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向着光亮那方,劉同告訴我的。

有很多人都不喜歡雞湯文,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因爲我最喜歡雞湯文了,沒有文縐縐的句子,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滿滿的希望。一種催人向上,給予人愛,溫暖的精神支撐。劉同的雞湯,我尤其情有獨鍾。向着光亮那方,裏面介紹了劉同從小學到現在,由路人甲轉爲的朋友。幾乎每一段感情都是刻骨銘心的。小白,小曦哥,繼承,福田表叔等都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人。一段又一段的友誼,都讓我們重拾對人性的希望。在我看來,這本書就是由一個個人一個個故事拼湊而成的感動。

小白,一個扛着梯子走的人。在劉同需要幫助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讓他知道自己也是可以的。小曦哥,一個肖奈般存在的師哥。一路在事業上提攜劉同,在外人面前給他鉚足了勁,在劉同面前卻將他批評得一文不值,因爲他想劉同能在傳媒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好。老賀,慧眼識才子的老師,要不是他看見了劉同那顆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心,什麼比賽都推劉同出去,估計湖南師範大學終究不屬於劉同。他們都是劉同生命中的明燈,他們以自己的光亮,一點一點點燃了劉同的未來。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存在,他們不計條件地引導我們,不求回報,只希望我們有更好的未來。

福田表叔,想要裝成大人樣的傻瓜。因爲傻,所以能一門心思地對別人好,儘管別人都嫌棄他,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對別人好。傻瓜的那份純粹正是我們當今社會信任危機所需要的良方。

老蔡一家性格差異很明顯,老蔡是老好人,他老婆則是一個看似斤斤計較的算死草,小蔡就是一可愛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善良。爲了讓大學生們能吃上便宜的飯,他們一直以低成本經營了好久直到第一批孩子們都畢業了。老蔡與妻子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都只是凸顯了一箇中心,那就是善良。正是因爲生活中有這種陌生人的愛,所以我們這些初入象牙塔的小鮮肉纔會懷着愛與希望不斷前進。

彬姐,娘娘,都是鐵錚錚得女漢子。她們不畏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不斷地向人生髮起挑戰。彬姐忠於職守,不惜口吸氣油,毅然放棄國企的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娘娘也一樣,上天給予了她地底泥一樣的人生,她卻賦予了自己煙火般絢爛的人生。她們的人生正是因爲自己的敢於追求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空。那是專屬於努力者的未來。

一個個人的存在,既給了自己更好的未來,也激勵着劉同,鼓勵着我們向着光亮那方,不斷前進。靠着自己用希望燃起的一點點火苗,勇敢地前進,等時機一到,努力足以撐起夢想的時候。便會燃燒成熊熊大火,照亮我們未來的路。

當一個人需要光亮的時候,他是積極的;當一個人找到光亮時,他是無畏的;當一個人追逐光亮時,他是可敬的;當一個人給予別人光亮時,他是溫暖的。讓我們跟隨着他們,走向光亮的那方。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11

劉同說:“假使現在一個人能夠活到80歲,一個人的一生按12個月來計算劃分。80除以12,也就意味着每一個月的增長是6.6歲,那麼24歲,究竟處於人生的幾月呢?”24歲想當與人生的三月中旬。才三月中旬?原來自己的年齡在人生的四季輪迴中連初夏都不到。

劉同的文字,沒有特別多華麗的辭藻,但是總能輕易的撥動人心絃。23歲的我,三月初,有什麼理由說自己老了呢。

回家這段時間,總覺得與夢想越來越遠,遠到,像沒有過一樣,記得之前看到的文字說,我們吃喝玩樂都要與夢想有關。做的事情也是在爲夢想做準備。

我的夢想:擁有一家自己的店,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車,和媽媽衣食無憂,一年至少帶媽媽出去玩一次。旅遊,寫寫文章,看看書,聽聽音樂,可以自己烤麪包,自己煮茶,畫畫,養花,攝影,跳跳舞。哇哦,好美,我每一次都把自己的夢想說出來,像在給自己證明,看,我沒有忘記,亦或是在提醒自己,嗨,要在路上,

17年的目標,去大理,洱海,蒼山……

劉同,35歲。算算,自己相當於五月初而已,連盛夏都不到。作者說:40歲,也只是六月而已,還不到收穫果實的季節。所以,對於現在只是人生五月初的我而言,還有很多想要做的事:希望六月去游泳,七月去跳傘,八月去遠行,九月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十月笑看人生的風景……那麼多想起來很棒的計劃,難道不應該五月就開始準備了嗎?

我們都沒有正確對待自己的人生,我們總給自己太多的壓力,我們恨不得18歲的時候就一夜成名,我們甚至都吝嗇給自己的夢想播種、灌溉的時間。

在我們理性的世界裏。我們都知道秋天纔有收穫,但在我們夢想的世界裏,我們希望四月中旬就能收穫得人生的大豐收。

我就是那個急於求成的那個,我總是覺得自己成長的太慢,23歲了,一事無成,23年我都做什麼了,做什麼了,現在我懂了,是要播種夢想,日日灌溉的時候了,會有的,我們想要的都會有。

用作者的一句話來結尾:如果你不放棄,心裏始終燃着一點兒希望的火苗,等到機會到來時,點燃它,總有一天,你能改變自己。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12

同一篇文章,看到幾乎可以背誦的文字,我卻默默的讀了一遍又一遍,也感動了一次又一次。

印象最深的,是序中關於小強的故事。同哥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必須要吃很多虧,被當成小孩很多年,才能真正成爲那種可以說"你先撤,我斷後"的,被人依賴的大人。我也在努力成爲這樣可以被人安心依賴的人,但也更要感謝成長的路上每一個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對你"惡語相向"的人。

我的傻瓜表叔是讓我最爲感動的一篇。生活中,我們都努力活成一個“精明”的人,以至於越長大,計較的得失越多,像福田表叔那樣單純的,傻傻的對別人好的人越來越少。當看到最後,福田表叔把自己存了27年的錢中的一大部分分給小姑姑結婚用時,心裏想抽空了一般心疼,抱着書哭成了傻瓜。

一碗西紅柿雞蛋湯,是書中讓我覺得最溫暖的一篇。生活中正因爲有許許多多這樣溫暖的陌生人,才讓我們時刻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每個學校旁邊,大約都會有類似‘方老太炸豆腐攤’這樣一個學生聚集地的存在。那個每到放學都會排上長隊的地方,迎來送往,成了許多人記憶中難以忘懷的地方。厚重的情感,或許從來沒有當面向攤主表達過,卻藏在心底,總在不經意間憶起。

同哥常說,自己何德何能,竟能收穫我們那樣多的溫暖和感動。殊不知,暖心的你,總在不經意間溫暖着身邊的人。都說相似的人會彼此相互靠近,成爲更好的我們,我們也正是因爲遇到了你,才能在浮沉掙扎中抓住那顆叫做"更好"的浮萍,看到迷茫青春中的光亮。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13

已不記得是出於什麼想法購買了這本書,只記得從初中到現在高二,來來回回看了兩遍,週期可能有點長,但也恰恰使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裏,從那些故事和那些人身上,讀出不同的味道,生髮新的感受。

說來不怕人笑,我初中的時候讀這本書只是覺得內容和情感很貼近生活,想着“哇,原來和我同星座的作者內心世界和我一樣有這樣的善良,也一樣會脆弱……”

但是當我時隔三年再次閱讀,也許是爲了要在班上給大家做分享纔會那麼投入或者種種因素。

我發現了故事中更多隱藏的無奈。這無奈也許是劉同對於福田表叔未曾珍惜的美好直至在失去後才涌現出‘原來他的世界也那麼美’的領悟與愧疚;也許是大學對面那家飯店的蔡夫婦艱難經營着月月虧本的生意卻依然用‘水放多了的一碗西紅柿雞蛋湯’那一點善意的微光溫暖着一個個像作者當年那樣的‘窮學生’,‘大家都窮但窮也要窮的有意義’;也許是葉歡那樣曾經急於擺脫父母的束縛,卻不知那會成爲後來最求之不得的牽掛,當站在焚化爐前,最後看了一眼自己的媽媽,一秒,兩秒,三秒……“哇”地大喊一聲癱倒在地上,那嬰兒第一聲般的啼哭,撕心裂肺。

但無數無奈之後,作者教會我,無奈之後是光亮。當我一次次回顧這些看似悲情的故事,它們的背後也許都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天道輪迴,但這普普通通的人世間往往擁有的是最真摯最動人最引人深思的思想情感:

當多數人爲福田表叔的經歷而心生憐憫時,作者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必要多強大,只希望不管經歷過多少不平,有過多少挫折,你都能舒展着眉頭過日子,內心豐盛安寧,不怨天尤人,不苦大仇深。對每個人真誠,對每件事熱忱,相信這世上的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當多數人爲蔡夫婦錯過長期經營飯店的機會而感到惋惜時,作者告訴我們“疾風驟雨,衣履盡溼的時候,有人借傘替你遮一遮,這悄悄的一線光,是你我之間最值得珍重的緣分”;當多數人爲葉歡母親的離去而痛心爲作者與母親的“不和”而感嘆時,作者教會我們“能和父母在一起當然幸福。不在一起,卻能被家人一直惦記着、約束着、計較着,也是種幸福。”

青春生活的種種成長,總離不開轉彎,告別,相信,妥協,努力,開闊,無畏,原則,微光,不變,代價,釋懷,牽掛,相愛,理解,裂痕,光亮……其中包含着書中所講述的每個故事裏的人在面對生活時都有掙扎,困惑,無助,委屈,不服,可每個人面對未來又無比的堅韌,自信,努力,奮勇奔跑。當我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陷入失落,自卑,迷失中時,這17個故事將告訴我們,只要你不害怕,勇敢去接納,那些看似負面的關鍵詞,時過境遷,全是照亮人生的盞盞明燈,給予我們“誰的青春不迷茫,迷茫背後是光亮”的思考。

我很感激有這樣的作品在我的生活中,能感受到“我不是一個人在跌倒,我也不是一人在孤勇奮戰”我只是這個世界上願意用自己微薄之力發一點光,尋找更多“光亮”的使者。人生需要一些道理去指引,沒錯,但我更喜歡這17個短而美且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傳奇”。我是一個蠻悲觀的人,但這本書使我願意成爲一個即使在壓抑情緒中也要不斷尋找夢與理想,並不斷前行的人。

所以,向着光亮那方,願你,願我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爲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14

“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這是作者劉同的一句名言,也給了那些身處黑暗而又迷茫的人一份感慨和鼓勵!

世界複雜,人生多變,現實殘酷,我們不得不隨時調整自己的估價與預期,我們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如果說是“什麼都想要”,那最終就是“什麼都得不到”。面對不盡如意,懂得妥協是金。

豆芽是這一本書中的其中一個主人公,12歲與作者劉同相遇,成績也是排在末尾。他的眼鏡壞了,家裏人從來不會及時給他更換,他的家長從來不參加家長會,都是因爲豆芽父母根本不打算讓他讀書,而是回家賣豆芽。他未來的生活早已被束縛在了那片100多平方米的天地裏。因爲斷了對未來的念想,所以沉穩的像個大人,沒有期盼的熱情,也沒有抗拒的怒火。面對現實的殘酷,豆芽懂得妥協用心投入去賣豆芽,因爲他的踏實上進,如今一個人承包了整個菜市場,還專門闢出了一塊地給交不起的攤位費的菜農。即使世界複雜,人生多變,現實殘酷,我們的生活仍需要前行,我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但生活卻是我們的全部。無論身處何方,陷於何種境地,都要試着去做環境的主人,向下生根,向上開花。與其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在我們周圍,又有多少因家庭原因而早年輟學,或是外出打工或是繼承家業。他們有的是爲了生活有的是求於穩定。我曾在空間看到這樣一條祕密,問有沒有初中就輟學去打工,然後現在又遺憾沒有體驗過高中大學生活就訂婚結婚的孩子。下面的評論有的是惋惜,後悔,遺憾也有鼓勵。其中一條評論,卻讓人引發感慨,大學學的是知識技術,社會也能學,知識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生活無論何時,都要去靠自己努力打拼。對呀,與其在惋惜抱怨自己當初的選擇,不如努力拼搏掌握一門技術完成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我們的人生都在不斷的做着選擇,每一次的選擇之後或是後悔,或是欣喜。但在後悔過後需要的是更加努力,讓生活同樣綻放精彩!

挫折,磨難都是我們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與其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向着光亮那方》讀後感 篇15

知道劉同是因爲《職來職往》,在節目中他的話總是一針見血,給人的忠告時又誠誠懇懇,他不會也不需要隱藏他的表情,喜歡和不喜歡全然映在他的臉上,他的文字和他人一樣,有一種莫名的親和力,就像老朋友給的忠告。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是它卻樸實、實用。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喜歡拿出劉同的書,看着自己已經讀了N遍的文字,默默的落淚,卻依舊心中默唸一次又一次。

感觸最深的是劉同在《人總不能被幾個尷尬問題弄趴下吧》的這篇文章中寫道"一個善於自嘲的人不是因爲內心強大,而只是想巧妙地讓別人閉嘴。"突然明白自己爲什麼自卑,原來是因爲自己的內心既不強大,自己也不懂得自嘲。當我的右腿突然腫起來不久,我被很好的閨密(自認爲)當衆嘲笑"小殘腿兒",雖然很惱火,可是又能說什麼呢?人家說的是事實啊!我只能躲在無人的小角落裏偷偷的哭。

上了大學,我開始喜歡把一些真實的自己藏起來,總以爲只要能變得更強、再強一點兒,就可以不再那麼小女人,就不會再被一些小事所傷。當看到劉同的這篇文章的標題才發現,我不是被一些小事兒弄傷,而是被一點兒小問題就弄趴下了。或許我可以嘗試着自嘲,來讓別人閉嘴。我也不用特意去掩蓋自己的不足。"那些窘迫的事實,我們越是想掩蓋,越是讓人看出膽怯和心虛。適度地自嘲,主動道破真相,讓我們在窮途末路時,也顯得坦然無畏。"

在成長的過程,挫折是無法躲藏的,但是在傷心和難過的時候,翻開一句充滿正能量的心靈雞湯,它會是止痛最好的良藥。劉同的書就是如此。

劉同用他的親身體驗告訴我們"機會不一定在遠方",憧憬其他城市的繁華,總以爲出去便可掌握着更多機會,便會逃離那個"只能靠關係"的地方,便會混得更有出息。用盡力氣融入到另外一個城市,甚至將自己改得面目全非,卻不曾發現原本的家鄉是那麼適合自己,原先的城市並不是沒有機會。在填寫志願的時候,我想出去看看世界的繁華,所以全部的志願都是南方。當真正走出去以後才發現,自己是那麼依賴生活了二十來年的地方。想想也挺好,我真的有看到一些繁華。劉同說:"敢爲夢想付出,很厲害。"即便上天給我們發了一副爛牌,我們也要好好地打,因爲這畢竟是我們最初的籌碼,更何況上天並沒有給我發一副爛牌。

書中還有一句:人生就像個陀螺,擦肩而過的人越多,轉得越灑脫。就怕之後,無法控制的慣性,遇見了誰,都是習慣性錯過。

時間不會再復返,機會不會再重來。很多錯過將會永遠錯過,所以我不想再錯過,哪怕只是曾經擁有。

雞湯是大補,心靈雞湯更是可以幫我們傷口的恢復。"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而有時候簡簡單單、不加修飾的一句話,就能夠完全打開我們的心扉,撫平我們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