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向着平凡而明亮的那方散文

週五,清晨,天朗氣清,送孩子上學,快到學校門口時,大女兒一直在問:爸爸那是什麼?爸爸那是什麼?我匆匆往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沒什麼奇怪事物。而她又一次問,爸爸快看那是什麼?我還是沒看到有什麼特別的。

童心,向着平凡而明亮的那方散文

生活中常常有很多慣性的思路或者無形的關注點籠蓋着成人的意識,而成人往往並不會覺察到自己的心思又在漂游。這也就是在上學路上經常見到成人臉上往往帶着無窮的凝重的原因吧?這也是孩子們對我們成年人呼喊了很多次,而我們常常沒有注意到的原因吧?

女兒再次指着白楊樹的枝頭。我這才突然發現,白楊樹枝頭的“毛毛蟲”已經開始發芽抽穗了。女兒就是爲了這個而驚奇啊。瞬間,我兒時的那些早春情境在心底深處盪漾開來。我們忽略了已久的童年心境真是一種美妙的感受啊!

兒時的鄉村,路邊的楊樹上,在春天裏會掉下許許多多的“毛毛蟲”,我常常撿起來,細細的瞧上半天,有時候還會蹭蹭蹭地爬上高高楊樹,坐在大枝杈上,遠眺迷霧朦朧的原野,那些“毛毛蟲”就在臉邊柔柔的劃過,一絲絲白楊花的特殊清香還能依稀可聞……

今日,女兒再一次點亮我記憶深處那已經遠去的水靈靈的童年,那時候,看到很多身邊的小事物、小草、野菜、小花、小飛蟲……而內心裏會驚喜許久,甜美許久。童年看到的一切都是亮晶晶的,尤其記得童年的桃花是充滿了最愜意、最溫馨、最甜美的情感的,甚至童年時的`水龍頭裏噴灑而出的自來水都是充滿了光亮和沁涼滋味的。我突然意識到,童年時,我們是打開所有的感知能力去迎接那些細小事物的。所以孩子們能夠用眼睛看到味道,用耳朵能夠聽到顏色,用覺知去品味小物件的一切屬性。

一天時間匆匆而過,大女兒又去大學宿舍找大姐姐玩了。晚上,就在那裏跟大姐姐們一起睡。而我在家裏跟三歲半的二女兒妮妮玩了好久的木吉他。快睡覺時,我把妻子白天洗好曬乾的被套裝上被子,拉鎖還沒拉上,妮妮看到後就邀我一起鑽進被套裏玩。我們鑽進被套,拉上拉鎖,頓時感覺很隱祕,很開心。妮妮突然又拉開、鑽出去,然後把繪本故事拿進來,我們一起躲在隱祕中抑揚頓挫地講起《寶蓮燈》。

很多人都在用盡策略和心機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孩子人際交往力,培養孩子快樂能力……其實,孩子的獨立意識往往比我們成人要強,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往往比我們成人要自然,孩子的快樂能力往往比我們成人要樸素……那些本不用刻意去訓練的功課,就讓孩子自己去自然打開,我們也可以有更多的心思去品嚐我們已經丟失很久的純真與爽朗。

成年後,滿世界裏去尋找幸福時,絞盡腦汁去創造幸福時,匆匆忙忙去傳播幸福時,我們似乎真的有必要,時而停下來,反聞一下春光,看一看我們早已落在身後很遠很遠的初情與真心。迷朦了感知幸福的心,又向哪裏去尋覓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