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茶人》的讀後感

在個人在閱讀《賣茶人》之後,都有怎樣的感觸呢?相關的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賣茶人》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賣茶人》的讀後感

《賣茶人》的讀後感一

夜靜得出奇,我在燈光下又一次讀了《賣茶人》這篇文章。

《賣茶人》一文主要是寫:作者去逛集市,口渴得不行了,來到了一個茶攤,價也沒問端起杯子就喝,他一口氣把一杯水全都喝完了。這時候,他才發覺自己忘記帶錢了。而賣茶的老人卻說:“一杯茶算個啥!”然後繼續感活,吆喝着生意。

“一杯茶算個啥?”這是文章的結尾,這個疑問句迫使人細細讀文,尋找文中告訴你的答案即寫文章的目的。

我帶着疑問又一次讀,從買茶人的回答“我不想賺錢,只想收回點本錢就行。閒在家裏沒事幹,擺個小攤給大家行個方便。多樸實的語言啊!這位買茶老人的話表露出來的是一種老有所樂、助人爲樂、善良、勤勞的品格。這樣的人在我的生活裏也有。比如,我的班主任:何老師。何老師也以年過五旬了,她這個年齡段本應該退休的,可她還在教書。而且比別的老師付出的。何老師教我們知識,教我們怎麼做人。她每天爭分奪秒的改作業、備課、找我們談心、交心,是我們敬佩的人。何老師教給我們的這些知識都是無價之寶,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社會上,這樣的人還很多,他們是無名英雄,他們都默默無聞地幹着自己地工作,爲祖國盡一份力。

《賣茶人》的讀後感二

茶人,原是指直接從事茶葉採製生產的人,繼而又發展爲從事茶葉產製貿易教育科研事業的人。而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說茶人應有的道德情操、風範、精神面貌。下面就茶人與茶人的精神做一詳細介紹。

“茶人”兩字,最早見之於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茶中雜詠》詩中。隨着社會的發展,茶的傳播和茶文化的弘揚,茶人隊伍不斷擴展,茶人的內涵也在擴大。茶人的概念在更新。從狹義和廣義的不同層面來劃分,茶人似乎可分爲三個層次:一、專事茶業的人,包括專門從事茶葉栽培、採製、審評、檢驗、生產、流通、教育、科研人員;二、與茶業相關的人,包括茶葉器具的研製,茶葉醫療保健科研,以及從事茶文化宣傳和藝術創作的人;三、愛茶人,包括廣大的飲茶人和熱愛茶葉的人們。現在,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產茶,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30億人口喜歡飲茶,以茶爲媒介,已跨越了國家、地區、民族、文化、政治、宗教信仰的界限,使天下茶人遍佈海內外,超過全球人口的半數。

所謂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說茶人應有的道德情操、風範、精神面貌。“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葉學會理事長錢樑教授在8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默默地無私奉獻,爲人類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樸素表達。它是從茶樹風格、茶葉品性引申過來。

茶樹,不論生長的環境如何,如高山、坡地、深谷僻野,從不計較土質厚薄,也不怕酷暑嚴寒,總是堅持植根大地,四季長青、綠化大地、淨化空氣。春回大地時她盡情抽發新芽、任人採用,採了又發,常採不敗,周而復始地默默地爲人類作出無私奉獻,直到生命盡頭,茶給世界帶來清新,給人帶來健康。以茶喻人,以茶樹爲榜樣的茶人,應具有這種博大胸懷,無私奉獻精神。

1992年2月,著名科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上海市茶葉學會名譽會長談家楨教授揮毫題寫了“發揚茶人精神,獻身茶葉事業”12個大字,贈送給上海市茶葉學會,進一步肯定了“茶人精神”。在1997年4月紀念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誕辰100週年座談會上,上海茶人進一步明確把“愛國、奉獻、團結、創新”八個字作爲茶人精神基本內容,在行業範圍內進行宣傳倡導,號召廣大茶人認真學習古代茶聖陸羽、當代茶聖吳覺農、上海茶人楷模談家楨的茶人精神,獻身茶葉事業,默默地無私奉獻,爲人類造幅。

人生要如茶綻放。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以至於連喝茶的時間都沒有了。其實,喝茶是一種儀式。茶在歲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間,期待着那一種相遇和甦醒。我們生活的時代,都是鋼筋水泥,缺少草木之氣。

《賣茶人》的讀後感三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杜耒《寒夜》

這說的是落雪的寒夜,是遠方的'故人,是溫暖的爐火,也是飄香的茶。可是於我來說,有一種茶是再熟悉不過,甚至有些深惡痛絕,從沒覺得它比一元錢的汽水好喝,也沒覺得要比兩毛錢的冰棍解渴。還要每天早上五點鐘起牀,迎着晨露一片一片採下來,沒過多久大拇指和食指好像從墨汁裏拿出來,幾天都洗不掉,好在周圍的夥伴都一樣。也都沒有相互嘲笑的必要,反到手指乾淨的小孩會被大人說是不勤快的小孩,我就是個不勤快的小孩,所以採茶時不是追追蝴蝶,就是在茶樹裏找鳥窩,或者乾脆躺在茶樹林裏睡一覺,每當這時母親就嚇唬我,說睡覺的時候小蜈蚣會爬進我的耳朵裏,奈何我只能一股腦的爬起來,乖乖的採茶,以上的種種皆是我不喜歡甚至討厭它的理由。

後來採茶的機會少了,時間只有那麼短短的一個月不到,清明前後,每每這時我總不在家,漸漸也忘記了,偶爾和家裏打電話纔想起也就隨口問一句,今年的茶葉怎麼樣。父親說總下雨,還趕不上往年的一半,問要不要給我寄點。我說有好價錢都賣了吧。對於從小就不喜歡的茶葉我還是不愛喝,只是不討厭了,心裏有些隱隱的擔憂,家鄉的春季不會總是陰雨連綿吧。

第一次覺得爲它自豪的時候是在學校。同學放假時相約下學期都帶些特產回來,我正發愁帶什麼好呢?他們說帶點茶葉吧,你們那的茶葉那麼出名。於是後來它就成了我介紹家鄉的一張名片,效果出奇的好,朋友說,哦,我知道,原來你是那的人。

終於還是喜歡上喝茶,因爲它比任何解酒藥都管用,它能讓我在天旋地轉的世界中最快回歸到現實,它能給我的翻江倒海的胃裏帶來一絲慰藉。於是行走江湖不管到了哪裏身邊總會有包茶葉,可惜不是家鄉的那種。

隨着年齡的增長,去過更多的地方,也喝過更多的茶葉,在茶機前談業務,在茶機前聊天,在茶機前掙生活,可是總也不能放鬆,生怕哪句話說錯了,下次喝茶的機會也沒了。小心翼翼,根本沒有嚐出茶葉的味道。倒是小小的茶杯、一口一杯,來回的倒,頗爲麻煩。晚上回到酒店,換大玻璃杯,自衝自飲,好不快哉。

於是,真的喜歡了,愛上了,不在酒後,不在人前。

有人說喝酒的人都有一種情懷,喝紅酒浪漫,喝白酒率真灑脫,喝啤酒那就是真的能喝,其實喝茶的人也有一種情懷,陽光明媚的午後,透明的玻璃杯,碧綠透徹的茶水,一個人一本書,書裏寫着久遠的故事,寫着懷舊,寫着睿智,寫着真誠,寫着善良,寫着喝茶人某個特有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