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後感

導語:《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便是這位名的寫照。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憑藉美貌開始賣笑生涯。接下來小編整理的《茶花女》讀後感,文章歡迎大家前來查閱!

《茶花女》讀後感

《茶花女》讀後感

《茶花女》是我國第一部被翻譯過來的外國小說。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法國文學名著,自一八四八年問世以來,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幾年以後,小仲馬將它改寫成五幕話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轟動了整個巴黎。隨後,這部廣受好評的著作又被譜寫成了歌劇。

只是一部悽美的小說。在作者的筆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摯的愛情:一個敢於犧牲自己嚮往的豪華生活,處處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錢,寧願賣掉自己的馬車、首飾、披巾,也不願情人去借債;替情人的妹妹着想,又毅然的犧牲了自己。另一個則一見鍾情,聽不進任何人的勸阻,哪怕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又因爲深切的愛情而產生了強烈的嫉妒心,致使雙方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們的愛情因此一波三折,感人心肺。

小仲馬在敘述這個淒涼的愛情故事時,也揭露了資本主義者的虛僞和殘忍,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不平。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催人淚下的小說被譯成了十多種文字,風靡世界。

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一直深深感動着我!

《茶花女》讀後感

《茶花女》這部作品是19世紀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小仲馬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也是作者小仲馬的成名作及其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

人們爲書中女主人公瑪格麗的悲慘遭遇而潸然淚下。茶花女是當時巴黎的'一位名妓,但其外表和內心都像茶花那樣純潔,她總是隨身帶着一束茶花每月頭二十五天是白色的,隨後五天是紅色的。除了茶花,從來沒有其他花與她相伴,故有了這個綽號——茶花女。

在愛情面前,茶花女表現出了自己的堅貞和執着高尚的情操,但她這朵美麗的茶花卻因爲肺病和各種社會的壓力在23歲凋零。她美麗、聰穎、善良,她滿懷熱情與希望的去追求,追求真正的、自己所期望的愛情,她與阿爾芒相愛,但是在阿爾芒父親出面阻止他們的愛時,她只能選擇退出。之後等到阿爾芒回來時,茶花已經凋謝,再也找不回來了。

她就像茶花一樣帶着芬芳、馨香來到世界,無聲地綻放,默默在風中綻放自己的純潔美麗。即使受到過風雨、經歷過打擊,即使委屈,她也默不作聲,只爲了自己的愛,只將自己最美的瞬間綻放給愛看。直到生命到了盡頭,再悄聲凋謝,不發出聲音,彷彿不曾來過。

這一切都使這位爲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着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高尚女性。

《茶花女》讀後感

其實我並不這麼喜歡這本書,情節也許那時看非常新穎但在瑪麗蘇體氾濫的今天實在有些老套。不過很喜歡的是裏面對阿爾芒作爲一個狂熱的暗戀者,愛人,報復者的心理描繪,真的很感人。尤其是那種當近乎放逐自己一般和那個人在一起時愛到幾乎想殺了對方的衝動,催人淚下。

但是我最愛的,是當阿爾芒父親動搖了瑪格麗特時她內心的感受。誠實的說,幾乎所有類似文體或影視劇都會出現類似的父母,不通人情或者動之以情,讓女主人公感受到自己給心愛的對方造成的拖累,最終選擇默默放棄。然而多少年來,沒有人準確表達了瑪格麗特當時的感受,就是:崇高。

“所有這一切都在我心裏激起了一個崇高的思想,這些思想是我在自己心目中變得有價值,並使我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聖潔的自豪感。當我想到這個爲了他兒子的前途而像我懇求的老年人,有一天會告訴他女兒要把我名字當做一個神祕的朋友的名字來祈禱,我的思想境界就與過去截然不同了,我的內心充滿了驕傲。”

“一想到用這個新的錯誤所贖回的東西是我自豪的滿臉生光”

所以在瑪格麗特的心裏,這樣的付出並不是犧牲,而是自己拋棄愛情所獲得的高於一切的崇高情操。包括後來她告訴阿爾芒自己內心那“愉快”的痛苦,就是“他現在越看不起她,以後就約會爲她的行爲而感到崇敬”時那種可以克服愛情的高於一切的心境,纔是真正打動我的地方。

《潛伏》中餘則成在幫助晚秋投身革^命事業時曾經說過,當你走在隊伍中,唱着歌邁着步子,小小的餘則成算什麼,他只是一個路人,揮揮手你們就分別了,你有着更加崇高的使命。

這樣的感覺,實話說,很讓我着迷。尤其是在我偶爾沉溺於“小布爾喬亞”一般那種悽悽切切的心情時,這樣光明遙遠高尚可以讓我爲自己的小兒女之情之微不足道而羞愧的感覺很讓人嚮往。

我叫她崇高的錯覺,因爲很明顯,這種感覺或多或少是被利用的,比如瑪格麗特的崇高錯覺令其放棄了一生摯愛而痛苦至死,比如被煽動的民族情緒導致的戰爭和生靈塗炭。然而這就是理想的力量。它令你看輕那些你以前視若珍寶的,而去拼搏去爭取那些更高層次的讓你的精神世界感到昇華的。究竟是對是錯,是利用還是激情很難說清楚,唯一明顯的是,這種自我思想境界提升的感覺是不可戰勝的,是可以使人主動拋棄一切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因爲它賦予一個人超越自己的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