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1

”我的指導方法,顯得很籠統,而華老師的指導方法很具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於是,我也把這樣的讀題方法介紹給了學生,結合本班學生讀題時經常有跳讀的現象,這是讀0.7、0.8遍的現象,以及遇到學生做錯題時,就問學生是否認真讀題?

讀了幾遍,用實例教育學生,相信效果會比直說道理更有效。另外,波利亞說過:“對你所不理解的問題作出答覆是愚蠢的,爲你所不希望的目標工作是悲哀的。”這一句名言也很適合教育本班學生,因爲他們經常在老師提出問題後,就看似轟轟烈烈地回答問題,可是這其中卻有一部分學生濫竽充數,實際上他們說的話語該問題沒關係,而不能達到真正理解的效果,所以把這句名言跟學生分享後,不斷提醒,要對理解的問題作出答覆纔是聰明的。通過這個事例逐漸達到改正“亂回答問題”的目標。

我覺得這三個標準很實在,簡單明瞭。第一個標準“吸引學生”,我很認同,每次我們外出聽課時,凡是能吸引在座老師聽得津津有味的課,都會受到老師們和同學們的認可和喜歡。

所以,在課堂上,作爲老師,我們可以從學生眼神中可以判斷這節課是否成功,當學生的眼神能緊緊圍繞你轉的時候,學生正聽得入神,當大部分同學的眼神是呆滯的,那麼作爲老師要趕緊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

有一次,學校裏的主任來巡堂,當是我站在教室的後面,學生都轉過身面向我,很有熱情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她很驚訝,還以爲我在講故事呢!其實,我當是在講一道“解決問題”的題目,把這道題與生活聯繫起來,讓他們身臨其境,想象後再理解,那麼學生會對這些題感到很熟悉的。

所以,要調動學生的興趣,跟學生的眼神溝通、肢體語言的恰當應用和對知識的講解方法是否到位都很重要。也就是說,一節好課的關鍵詞可以總結爲:老師的人格魅力、數學知識的魅力、數學思維方式的.巧妙。

《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2

華應龍的《我這樣教數學》吸引了我的眼球,翻閱起來。再結合自身在教學中的感受,總感覺自己練習課不是那麼會教,因此一開始我就看了其中有關“多位數減法練習課”的教學實例。想從華大師那裏學到一些有關練習課教學的“功夫”。

在這篇文章裏,華大師首先寫了課前慎思:練習課的質量取決於什麼。文中是這樣說的:練習課的質量取決於在一定的題量的基礎上,關鍵看思維的含量,看學生自主練習的積極性。確實,練習課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在枯燥的數學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神奇和魅力。在華大師的《多位數減法練習課》教學實錄中,在課開始就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小明將要參加一個夏令營活動,他爸爸給他買了一個帶密碼的旅行箱。他很高興,但過後他又想:萬一我把密碼忘了,可怎麼辦哪?我設什麼密碼好呢?而後爸爸和兒子就玩起了設密碼的遊戲。密碼箱上需要設三個不同的數字,開始設密碼,一步步引入新課的教學。學生便饒有興趣的設起密碼,通過想三個不同的數字,再組成最大數,最小數,最大數減最小數;再用減出的得數的三個數字,再組成最大數,最小數,再減——一步步深入教學,學生不但學會了三位數減三位數,還對這樣的練習課不是顯得那麼枯燥,而是興致勃勃,有一直想算下去的衝動。看了這篇,我深感佩服,練習課能上的如此精彩,甚至下課了,學生都是戀戀不捨的離開教室。也開始深思:爲什麼自己上練習課總是顯得那麼枯燥乏味呢?總是感覺是爲着知識的教授而在教授呢?確實,自己在以後的練習課教學中也要多注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要的是要創設一個比較好的情境,能讓學生如走迷宮一樣感興趣的一步步走下去,而不是乾巴巴的走着小道,通過情境中的設疑讓學生一步步深入,從迷宮中走出,這樣學生也會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對數學學習越發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