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體育生訓練與教學管理教育論文

體育考生能夠被大學錄取,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文化成績要達到分數線要求,二是體育專業分數要達到分數線要求。就體育生自身特點來看,體育專業成績基本上都能夠達標,所以,文化成績的好壞,對於體育生能否考上大學就顯得至關重要。

高三體育生訓練與教學管理教育論文

爲了使體育生訓練與教學更趨於合理化,我們總結了一套適合體育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經過幾次高考,證實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並且贏得了廣大考生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一、單獨成立體育班

前些年,體育生的來源主要是中考時我校降分數段以後特招上來的;近幾年來,有些自身素質不錯而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爲了加大高考成功的保險係數,也參加到體育隊的訓練當中,想通過體育高考,順利走進大學的校門。這樣就使得體育生的人數大大增加。

針對上述情況,我校於2004年成立了第一屆體育班,所有體育生高三時被編排到一個班,統一學習、統一訓練、統一管理。

二、授課教師的配備

成立體育班以後,根據我校高三年級以複習爲主的教學特點,爲體育班單獨配備六名任課教師(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六門學科)。這樣一來,各學科教師就可以根據體育生的特點,安排複習內容和授課進度,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一)教案的編寫

任課教師認真參考高考大綱,以考綱上75%的基礎知識爲主,根據體育生的文化情況,科學地編排教案。

(二)授課進度

課堂上,教師本着讓大多數學生聽得懂、跟得上的原則,放慢速度,詳細講解。對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單獨進行難點知識講解,對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單獨進行課後輔導,保證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

(三)課後反饋

教師課後認真批改作業,詳細填寫反饋意見,通過作業瞭解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的程度,通過反饋信息,給學生指出正確的做題思路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利用輔導自習的時間及時和學生們溝通,隨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三、課時的安排

每天早晨6:00-7:00上第一節早間訓練課,上午7:40-11:30上四節文化課,下午2:00-3:40上兩節文化課,3:50-5:50上兩節訓練課,晚上6:30-8:30上兩節輔導自習,8:40-9:30上一節自習,這樣把訓練和學習時間相錯開,有序安排,使得學習和訓練互不影響。

四、班級管理

我本人是一名體育教師,2005年被高三年級聘爲體育班班主任,負責班級的訓練和日常管理。在這一年的時間裏,我和學生們吃住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過與他們的接觸和交流,我發現做學生工作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及時做好思想工作

剛開學時,由於體育生成績較差,大部分學生認爲自己即使再努力,考上大學的希望也很渺茫,所以就想破罐子破摔。我就每週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及時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起高考必勝的'信心,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和訓練當中。

體育加試結束後,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這段時間有些學生認爲體育加試完了,可以放鬆一下了,學習的勁頭不象以前那麼足了,上課聽講的效率也很差,我立即給學生們召開了一個名爲“高考最後衝刺一個月”的主題班會,強調這一個月的重要性,要求他們要穩住心態,苦學一個月,迎接高考,不要給自己這一生留下遺憾。

(二)隨時督促學習

體育生訓練強度很大,在身體疲勞、飲食不規律的情況下,課堂上很容易分散精力,我會不定時地到教室去監督、檢查,督促他們上課時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聽講,並隨時隨機檢查各科作業的完成情況。高考前一個多月,我們教練員進行了分工,每節課都有一名教練員到教室和學生們一起上課,主要是提醒他們認真聽講,不要干與學習無關的事,任課教師們也利用加試前的訓練時間(下午3:50-5:50分),進行講授,從而加大了輔導力度。

(三)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們交朋友,關心他們的生活

體育生大多數是住校生,我們教練組共8人,每天晚上都有一名教練員住在學生宿舍,整晚(夜)值班,督促學生們按時熄燈就寢。因爲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證第二天精神飽滿地上好課,訓好練。

在平時,我也從未擺過教師的架子,而是和學生打成一片,師生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與自己溝通,談學習,談理想,談人生,共同提高,共同發展。

五、結論

三年來我校體育生高考本一上線率一直處於廊坊市第一,與前些年相比,上線人數有大幅增加,下表就是我校近五年來體育生高考本一上線率對比:

數據充分證明了我校建立高三體育班的決策是正確的,特別是2006年,在任課教師與教練員的共同協作下,高考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本一上線人數32人,穩居廊坊市首位。同時,在2006年高考中,在重點大學上也有新的突破,我班有兩名學生被北京體育大學錄取,一名學生被天津體育大學錄取,兩名學生被燕山大學錄取。這次的成績受到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極度好評。

我校的教學改革尚在實踐中,仍需不斷完善。我們堅信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將會使體育教學和管理逐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將會爲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