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教育管理中激勵教育論文

一、高職學生教育管理中激勵教育的原則

高職學生教育管理中激勵教育論文

精神、物質激勵主輔結合。人的需要涵蓋精神需要、物質需要兩大維度。激勵教育須將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作爲一個受教育時間較長的特殊羣體,高職學生具有與其他人羣相異的思想表徵、行爲特點。他們對物質和精神有着自己的具體需求,常常更看重精神激勵。的確,比較而言,物質獎勵的激勵作用更直接,可是,激勵的時效非常之短,難以持久,僅僅爲爆發性的激勵樣態;而精神激勵更強調塑造人的內心,“觸及靈魂”,能更持久、更深層地撬動個體的內在動力。所以,在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活動中,學校方面必須將二者的有機結合,漸進式地將“物質激勵爲主”置換爲“精神激勵爲主”。

正面、負面激勵主輔結合。正面激勵,即充分肯定學生已有的改進、發展,藉助肯定、稱讚、表揚、激勵對受教育客體的思想行爲作出積極評價,以達到激勵他們的實際效果。正面激勵不僅可以很好地催生高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迸發他們的潛能,而且可以滿足施教對象不同層次的主體需要,培養他們積極的情感。負面激勵,即對教育受衆的過失、錯誤、缺點、毛病予以拒斥、批評、懲罰。負面激勵給施教對象傳遞的是“不要這樣”的信息,促使他們易轍改弦,“回頭是岸”。現代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定程度的憂慮、恐懼是人們內趨力的一個重要源泉,不僅能增強人們的反應強度並導致內趨力的提高,而且懲罰還能警示、教育他人。比較而言,正面激勵的作用更大,效果更好。所以,對高職學生應以正面激勵爲主,負面激勵爲輔。

目標、榜樣激勵交替使用。目標激勵,即藉助釐定目標來激發施教對象的動機,指導、引領其行爲,使高職學生的成才需要與成才目標緊密結合,以激勵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於理性思維較強的羣體裏,目標激勵的需要凸顯。所以,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設計切合實際的奮鬥目標,激發他們強烈的成才動機,引導他們刻苦學習、發奮努力。同時,也要注意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經常於高職學生中確立各種榜樣,比如,樹立班、級、系、校的學習標兵,然後問一問大家,在同樣主客觀條件下,爲何有人能獲得優異成績?有了示範,每一名學生就“趕有目標、學有方向”,便時時處處受激勵,進而引起感情共鳴,起到鼓舞和教育作用,使外在的榜樣轉化爲促人奮發的內在力量。平時,教師應注意對學生交替使用目標激勵和榜樣激勵。

理性、情感相互交融。重在說理,以理服人,乃高職教師教育管理工作威力發揮的一大法寶。一般而言,高職學生都是通情達理的。只要講清道理並且得到學生的認同、接受,必然會實現教育的目的。進行說理教育時,教育的主客體必須完全平等、非常坦誠,擺事實講道理,交流的進行要有理、有據、有節。同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必須對施教對象投入真情實感,以心換心,主動、積極地與他們真誠交流、耐心溝通。要用好用足情感激勵,竭力用精神槓桿、感情力量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情感人、動人,促使高職學生產生接受心理。平時,教師一要了解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真誠關注、關心、關愛學生;二要理解並尊重學生,滿足他們的感情需要。

合理激勵、公平激勵同時注重。合理激勵,即激勵措施須適度。高職教師於學生教育管理過程中採取的激勵措施,要契合如今高職學生時代之特點,注意因應他們身心發展實際的動態籲求。公平激勵,即要保證激勵措施的公平性。老師平時對施教對象的學習、工作表現開展種種評比、總結等具體活動時,必須真正實現公平、公正。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就會使某些學生頓生消極感、頹唐感、拒斥感,甚至誘發師生間人際關係的緊張或衝突。激勵教育應該適時適度,不可不注意開展時間和力度分寸。如果能夠適時適度地進行激勵教育,必然會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觀、強烈的.自信心,從而能夠健康成長。

二、高職學生管理中激勵教育的實踐路徑

通過垂範實施激勵教育。儒學大師孔子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他始終力倡教師須爲人師表、以身作則。孔子主張,人必先自立,方可立人;必先正己,方可正人。因此,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俄國19世紀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告誡“: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所以,只有從高職院校教師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生髮出教育管理之深厚偉力。衆所周知,高職學校的任課教師與同學接觸次數最多、時間最長,對教育對象的影響當然也最大、最久。這就是講,教師必須率先垂範,嚴以律己,表裏如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人格魅力來教育、影響、激勵每一位學生。

通過關愛實施激勵教育。高職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人生閱歷,其中一部分同學迷惘、彷徨,對將來的職業定位和未來發展一片茫然。他們中的不少同學對社會實情不甚瞭解,心裏缺乏目標感、方向感。因此,高職院校的每一位教師都須及時地觀察他們、關愛他們,及時爲他們撥雲見日,明晰方向,釐定理想。關愛必須以談心、座談等方式正確進行,首先,要真誠、熱情、積極,從好的方面、正面視角對同學給予認可、鼓勵,讓學生感到全部談心過程的愉快、舒心;其次,須坦誠相見,以幫助人爲目的,避免傷害他們的感情、自尊。

通過滿足實施激勵教育。滿足是指契合高職學生的心理需要及精神需要,這屬於高層次需要,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向心力、歸屬感,形成可對他們持久產生影響的推動力。大家知道,高層次需要其實就是精神維度的籲求。比如,高職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像獻血、當志願者等),其心理動因就是源於他們的精神需要、內心呼喚。因此,高職院校教育幹部、任課教師應該非常注意維護和提高優秀幹部和突出學生的信任度、知名度、影響度、榮譽度,使他們精神上得到鼓舞,心理上獲得滿足,從而激發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巨大力量。通過評價實施激勵教育。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曾明確指出“: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理論分析表明,每一個人無不具有自我肯定、接受榮耀、獲得榮譽的心理需要。

通過評價對高職學生實施激勵教育時,首先,須注意針對性、公正性,絕不可大而化之,泛泛評價;其次,須注意及時性,要於第一時間對學生給予評價激勵;再次,須注意策略性,公開場合主要是肯定性評價,私下溝通時可以使用否定性評價;最後,須注意多樣性,比如口頭的、書面的,定期的、隨機的,語言的、非語言的,等等。(本文來自於《高教論壇》雜誌。《高教論壇》雜誌簡介詳見.)

通過獎懲實施激勵教育。要在高職院校建立健全獎懲激勵制度,讓激勵教育細化、規範化和可操作。比如,對高職學生日常行爲,要制定學生操行記錄卡,登記每名同學高職三年的種種操行表現,表現突出予以加分,違反校紀予以減分。又如,對學生的各科學習成績,可使用學分制,讀完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在評優評獎、入團入黨、推薦就業等活動中,都嚴格以上述內容爲標尺,就可對學生的激勵教育機制化,同時彰顯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人的智慧、能力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發掘和提升過程,其中的一大抓手即激勵教育。其實,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學生教育管理中實際採用激勵教育的哪些具體方式方法,需要各自在具體實踐中認真求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