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大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強調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當做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強調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心理情況會對身體情況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心理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其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會有比較高的效率。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將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爲重要的考慮對象,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並且和實際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不斷的調整和改進,在實踐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大學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關鍵詞:大學體育;心理健康;大學生;教育;鍛鍊;素質

1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1體育鍛煉通過兩種機制影響心理健康

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出,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增加積極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出現這一結果的機制有兩方面:第一,體育鍛煉能有效轉移不良情緒,將集中力放在體育鍛煉中。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的作用與反饋,而人類的左腦是沮喪、傷心等不良情緒的發出地,愉快的心情產自右腦。人們運動時,左腦會受到抑制,從而使右腦控制人們的思維,這樣積極的情緒就會佔據主導地位。第二,運動可以增加血液流通的速度,從而釋放內啡呔,讓人獲得輕鬆、愉快的感覺。正是這兩種作用機制,使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積極影響的理論得以成立,成爲加強大學生體育教學,提升其心理素質的理論基礎。

1.2體育鍛煉能夠調節學生心態,振奮精神

大學生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在期末或是面臨一些重要抉擇的時候,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將一些不利的情緒變得積極,就涉及到心理素質問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能夠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放鬆,在鍛鍊過程中,消極情緒會受到抑制,也會暫時告別煩惱的困擾,而且能夠產生一些積極的想法,對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再者體育鍛煉是一個宣泄的途徑,釋放出來之後,更是會感覺到心裏的輕鬆。調節心態,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宣泄,哭是很多女孩子選擇的途徑,而體育鍛煉同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別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一些小的煩惱和困擾都可以嘗試通過運動鍛鍊的方法發泄出來,緩解心理壓力,改變心境。

1.3促進學生個體心理調節作用分析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因各種因素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消極情緒,只要學生掌握科學的消極情緒調節技巧,及時進行排解就不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依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0%的學生認爲,參與體育運動是一種有效的調節方式;約有50%的學生認爲,參與體育運動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每一種體育運動都有其參與目標,例如跑步運動是爲了更快、籃球是爲了得分等,這些目標雖然片面,但是當運動者集中注意參與到運動中時,就可以忘記心理的消極情緒,並在運動過程中,對自己進行不斷的評價和重新認識,在發泄消極情緒的同時,促使大學生增強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認識。通過參與體育運動,學生可進一步控制自己的實際需要,促進自我個性成熟發展。

1.4體育鍛煉能夠提高交際能力,收穫友情

交際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泄”的過程,能夠傳播好的情緒,消散壞的情緒,而且對於生活來講,友情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體育鍛煉往往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玩鬧都能成爲他們的點滴記憶,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夠在一起爲實現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在體育鍛煉中也會出現各種衝突,如時間衝突、責任衝突等,如何協調這些更是學生“情商”的鍛鍊過程。通過這些有效的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成爲健康心理的必備素質之一。

2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實際措施分析

2.1更新傳統高校體育教育理念

當代高校實現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修整傳統體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心理教育人事誤區,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體育教育工作重點發展的位置。就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於缺乏關注和重視,僅能掛靠在學校德育部門進行,多由兼職教師負責,部分高校相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了相應的心理諮詢室,但普遍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實際效用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各高校管理層,真正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內涵,纔能有效落實各項心理教育措施,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爲高校體育教育與心理教育的進一步融合奠定紮實的思想基礎。

2.2明確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必須建立在瞭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纔能有效調整教育重點,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1)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認識;2)提供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建立校園和諧關係;3)加強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強化學生心理適應能力;4)鍛鍊提升學生的意志力及耐挫力;5)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心理調節習慣,提高學生自控力;6)挖掘學生終身體育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3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高校體育應積極調整自身教育內容組成,適當提高心理教育內容在高校教育中佔有的比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引導學生逐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積極瞭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加強體育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聯繫性,使學生形成包含心理健康的體育運動觀念,以滿足學生實際成長需求。傳統高校體育教育側重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對於體育運動的競技因素關注較多,對於心理、情感、態度等內容關注較少,因此豐富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強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較爲緊密的內在聯繫,2者的教育主體和教育目標相近,促進2者的有效融合,可有效擴展高校心理教育渠道、提高高校心理教育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文星.體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5):31-33.

[2]吉建秋,陳穎川,郭平.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爲與心理健康促進的環境研究[J].上海體育科研,2003,24(3):68-70.

[3]宋專茂,陳偉.心理健康測量[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