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多媒體應用於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與多媒體

小學多媒體應用於教學論文

爲了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我們對多媒體教學的方向、方法、模式和開發進行了積極探索和研究。

一、運用多媒體,優化心理環境

學生課堂學習的心理環境是班級集體在課堂上的情緒、情感狀態的直接反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班級集體在課堂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情緒、情感狀態及其奮發學習的心理體驗。教師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思維,優化素質教育,就必須爲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愉悅、新穎刺激的心理環境。在數學教學中,運用CAI手段,可爲學生增設疑問和懸念,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創設出利於他們開發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環境。

例如教學數數時,設計色彩鮮豔的花朵,形象生動可愛的小動物等作爲課件內容,以引起學生們的審美感,有時還用擬人化的手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想象。如教學“比較”時,先呈現一片草地,綠草如茵(CAI)。“小朋友,你們見過草地嗎?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樣的?”接着,畫面上又出現母鴨和小鴨,“鴨媽媽也帶着它的孩子們來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開心嗎?”“開心!”……

這樣,美的畫面和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歡悅的笑容已經在孩子們的臉上綻開。於是轉入雞媽媽和鴨媽媽的對話。鴨媽媽對雞媽媽說:“我的小鴨比你的小雞多。”而雞媽媽卻對鴨媽媽說:“不對,我的小雞比你的小鴨多。”怎樣知道鴨媽媽的孩子多,還是雞媽媽的'孩子多呢?這就引發了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經過討論後,決定讓小雞和小鴨分別排隊,然後一個對一個,就把多少比出來了。這樣,學生饒有興趣地學會了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同時又感受到了美的薰陶。

二、運用CAI,優化思維過程

運用CAI手段的突出特點就是以生動、形象、具體的表現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優化學生的思維過程。

例如,在設計小數教材“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我用GIFANIMATION動畫專家系統,設計二分之一的各種折法,圖像顯示模擬逼真,渲染氣氛,創造意境,教師及時點撥“紙的大小是相同的,爲什麼折出的形狀不完全相同,卻都叫做它的二分之一?”,這樣一來有助於提高和鞏固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積極性。

又如,在設計圖畫應用題的教學時,利用課件把圖分兩步出示,在向學生暗示題目告訴了兩已知條件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動”感知,在原來的基礎上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從而加強對加減法兩種意義的理解。使兒童的思維導向有模糊變清晰。

三、創設情境,激發聯想

兒童是想象力最豐富、最活潑時期。兒童願意去發現各種事物。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發揮多媒體課件動態感知的優勢,創設情境。激勵學生猜想、想象和聯想,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後演示把一個圓塗成紅色,提問:這是什麼圖形?看到圓想到什麼?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麼?(圓面積)最後教師啓發學生猜測聯想,怎樣把圓轉化成一個已知圖計算?這時有的學生說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有的學生說把圓轉化成平形四邊形;有的學生說把圓轉化成三角形;還有的學生說把圓轉化成梯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樣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教學情境,激起學生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

四、呈現過程,發展思維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隨着優美的音樂,抑揚頓挫的聲音,化靜爲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圖形的變化過程。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尋求解答問題的最佳途徑。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素材。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嚐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爲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爲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五、巧妙追問,激活思維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人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爲“疑問”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茫然,產生認知衝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才能突現創新,因此,“問題”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新學習的關鍵。而小學教學中算理、法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給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帶來困難。因此教師要巧妙追問,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