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創新作文錦集八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創新作文錦集八篇

創新作文 篇1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並不斷創新和不斷積累的歷史。在以往的筆談中,我曾多次從不同方面談到創新。我認爲,一個企業如果缺乏創新精神,那麼這個企業就不可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因爲市場是不斷變化的,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與之同步,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今天,我想從學習與創新的角度與大家談點心得,以期在今後的工作中與大家共勉,爲共同打造學習型企業再上一個臺階。

縱觀許多成功企業的管理,在它們實施的諸多方法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創新。在多年的企業經營中,我們也非常注重這一點,可以說,浮來春集團走到今天,“創新”是我們堅持的理念之一。事實證明,創新是企業興旺的不竭動力。我們不難發現,創新在企業文化中的作用,也會找到企業人本管理中人與創新的結合點。企業文化中創新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創新,管理理念的更新本身就是一種質的飛躍,是一種創新的過程。我們將多種文化很好地結合,將保證我們對創新有着更豐富的理解,爲創新營造更好的氛圍。因爲創新不僅可以維繫着企業的發展,更可以給企業帶來超時代的意義。

創新靠的是人,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創新的潛能。怎樣才能做到創新呢?只有當我們處在“無知之知”的境界或狀態下,沒有偏見,客觀地認知世界,實事求是做事的時候,只有當我們會學習的時候,方能實現創新。也就是說,要創新,首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學習。

發現創造都是在知識積累與繼承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積累、沒有繼承就沒有前進的基礎,就沒有創新的源泉。學習是人的本能,是出自個人內心的需要,學習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所謂窮則思變,一個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或自身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他就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更好地完善自己,惟其如此,才能做到不被社會所淘汰。古往今來,凡成才者,莫不重視學習,莫不善於學習。在這裏,學習是一種動力,一種來自主體對其本身作用的動力。爲什麼要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到或者感覺到舊的不夠了,要前進,就得創新。而沒有學習,就沒有這個“認識”或“感覺”,也就沒有創新。

只有學習,才能更好地思考,學習和思考是通曉知識、造就才能的統一體。人類之所以被稱爲高級動物,就是因爲人能夠獨立地思考;人之所以有差異,在於人的思維品質不同。思考,如果安於所習,溺於所聞,那怎麼能與傳統的觀念和意識挑戰?怎麼可能創新?所以,需要更好地思考,就必須學習。

高素質的形成,創新能力的造就,離不開學習和實踐。二者緊密結合互相滲透,缺一不可。從本質上講,實踐過程就是一個學習過程,因爲創新最終要以不同的實踐形式來完成,來體現;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把我們學習的、思考的加以檢驗,才能不斷吸收新的經驗、新的思想而向前發展。

我們要學習借鑑別人的先進技術、先進經驗,並在此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創新,在學習中突破。

構建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只有學習,才能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學習,才能爲創新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只有學習,才能把握創新的機遇,不斷拓寬創新的思路。

創新作文 篇2

美國的金門大橋以建築奇偉、氣勢恢弘而著稱於世。在金門大橋附近有一座刻意模仿它而建造的大橋——彎曲大橋,除外觀外,其寬度、實用價值等均勝於金門大橋,但知名度遠遜於金門大橋。原因何在?有人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區別。”區別是什麼呢?金門大橋經過設計師長期思考醞釀才設計建成,具有獨特風格,是創新的橋;而彎曲大橋只不過是金門大橋的翻版,是模仿的橋。它們的造型相似,內涵卻大有區別,因爲模仿僅是停留在淺層次的思維活動,而創新則是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所以它更高級、更被人們重視。正是創新推動着人類社會前進。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需要打破原有的禁錮,需要冒風險。而模仿徘徊於別人的老路,無風險更無需勇氣。開一代山水畫風的張大千,少時臨摹前清著名畫家石濤的作品,能以假亂真,但他並不滿足於這些,毅然放棄模仿別人的作品,以無窮的勇氣開創了自己的山水畫法,震動了畫壇。如果他沒有勇氣停止製造石濤“贗品”,沒有勇氣自己探索,那世上就多了一位平庸的畫家,少了一位彪炳畫史的巨匠。

創新更需要高度的智慧。巴爾扎克說過:第一個把少女比做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便是蠢材。的確,創新的作品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爲它經過了人腦思維活動,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是智慧的結晶。而模仿只是淺層次的再創造,如果把創新比做撰寫一篇文章的話,模仿也只是將其化爲鉛字,再印出幾篇來而已。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一味地排斥模仿。模仿也是一種實踐活動,人們可以從模仿中獲得創新的靈感,找到創新的途徑。但不能囿於模仿。齊白石曾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個“學”字反映出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似”便是滿足於模仿而不前行了。如果彎曲大橋設計者“學”而不“似”,想必世上又能多了一種奇觀吧。

當前改革開放,新事物不斷涌現,我們需要模仿,但更需要創新,我們應放下包袱,開動機器,以百倍的勇氣和創新的精神,修建一座真正有中國特色的通往美好未來的大橋!

創新作文 篇3

創新猶如雨露滋潤了花草讓其生機勃勃;創新猶如沙漠裏的甘泉讓人解渴;創新猶如夏日的涼風讓人感到涼爽。創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開闊了我們的世界,因爲創新,世界才更精彩。

道爾頓發現自己的色覺異常,通過不斷研究,填補了醫學理論上的空白;魯班仔細觀察雨後荷葉上的水珠,突發靈感,發明了美觀又實用的雨傘;牛頓因爲仔細觀察掉落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些發現和創新,爲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見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敢於探索的好奇心,就可以創新,就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精彩。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許多巧妙的方法來解決難題。不要把目光僅僅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傳統方法上,有時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或許就會發現另一片星空。作爲中學生的我們,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更是應該積極創新,哪怕是很小的創新也是一種進步和提升。如美術作品的創作、製作科技小作品、解決生活難題的小竅門等等,這些小小創新都會提升我們的能力、活躍我們的思維、獲得自身的發展。

創新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就好比心臟對於人體的樞紐作用,同樣,一個國家、社會沒有了創新,就如同那被無數的蛀蟲吞噬的樹幹,奄奄一息。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的精神支柱,有了創新,你可以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第飛翔;有了創新,你可以如同魚兒一樣在海洋裏歡快暢遊;有了創新,你可以像馬兒一樣在草原上馳騁奔騰。

爲自己插上一雙創新的翅膀,你一定可以展翅飛翔,搏擊長空。因爲創新,世界會變得更加精彩!

創新作文 篇4

如果你是一名顧客,你一定想見識最新產品;如果你是一位觀衆,你一定想欣賞最新劇目;如果你是一位歌手,你一定想唱新歌;如果你是一位運動員,你一定想嘗試一套新動作。對於,愛寫作的你,你一定想用新的寫作思路去堆砌作文大道。

聽我舉了這麼多例子,知道我想說什麼了吧。

沒錯,就是——求新。

求新,是人類的本能。創新地推動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創新的腳步就從未停止過。歷史從古埃及的紙草文字中走過,從中華的四大發明中走過。從牛頓的三大定律中走過,從克隆綿羊“多利”中走過。一串串創新的成果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試想遠古的蠻荒原野中,我們的老祖先沒有敢第一次撿起石塊和樹枝,今天的蒼穹下還會有滿目的繁榮文明嗎?

爲什麼要創新?古人說得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求新求變,事物纔會有生命力,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於是我們不能抱死昨天的眼光來看待今天和明天。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抱殘守缺就意味着失敗。只有不斷採用新方法、新技術,不斷地有新發明、新創造,不斷地產生新成果,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

然而創新也是不易的。每一個新事物要得到人們的理解、肯定與支持,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90年代初期,內地開始出現了諮詢顧問業,個人辦的“點子公司”、“調查公司”應運而生,但許多人笑他們是不務正業,靠動歪腦筋要嘴皮子騙錢的小混混,時至今日,諮詢顧問業在社會中的作用已越來越大,再沒有人把他們看做“三流九教”了。但是,最初的創業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語嚇倒。倘若他們沒有敢於堅持的勇氣,能有今天的業績嗎?當然不。

因此我們要說,在創新過程中,“敢爲天下先”的勇氣是最重要的。固然,我們也需要卓越的想像力,兢兢業業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靜的頭腦,但王二麻子敢舉第一面大旗,我們首先要爲他喝彩,於是面對從未有人穿越,而今終於被拋在身後的大西洋,哥倫布能感慨地說:我敢做了,去做了,終於做到了。

魯迅先生說:我們要感謝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的,如果你是歌手,去唱新歌吧!如果你是運動員,去做新的騰越吧!我們大家將爲你喝彩!

創新作文 篇5

汽車前進需要燃料,小鳥飛行需要翅膀,電腦運轉需要電力,那世界富強又要靠什麼?是創新。

它能使一臺近一個房子大的電腦變爲一個能在手中隨意掌控的小型機器,它能使我們從人力、手工生產轉變爲大機器生產,它能使汽車走進我們的家庭,它能使飛船飛上太空...太多太多,一切一切都離不開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進入21世紀以後,科技的不斷髮展 (“是”應改爲“使”)我們驚歎不已,北京奧運(逗號應該爲頓號)上海世博會,(逗號及“運動館”刪掉)等氣勢磅礴的建築使我們眼花繚亂,手機、電腦的不斷髮展更是讓我們(成語解釋: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故該成語不妥,感情色彩不當。)。面對社會的不斷髮展,面對世界的不斷需求,發展成爲當今世界(成語不妥)的主題,創新就自然而然的成爲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整句邏輯推理關係混亂)。

創新十分重要,那如果過於保守,世界將會怎樣?牛頓是大家熟知的物理學家,他的貢獻更是獨一無二,例如,力學三定律、(還有一位科學家叫萊布尼茨,議論文需注重語言的嚴密性)、萬有引力等等。但到了晚年時,他(添加“的”字)研究(刪掉“並”字)陷入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說的範疇而不能自拔。他用寶貴的十年時間去研究上帝的存在,結果一無所獲。國家的發展也是如此,如果過於保守,永遠只處在一個永不上升的臺階上,那這個國家將會逐步落後,然後走向滅亡。

不僅在國家發展上,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這種精神。例如,在課堂上試着提出一些疑問或者在與人交往中(改爲“試着”)換個角度去看待別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這些都是創新。

(過度不自然)每個人都愛做夢,因爲夢裏有我們的夢想,有現實中難以實現的事情,但那並非壞事,或許某個發明,(此句重複無益)(不妥,太過絕對)來自於一次的想象(成語解釋: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着考慮。用在此處不妥。),一次偶然的夢境。大膽提出來,或許你的提出,會給世界的發展又增添一份燃料。

其實,正如雨果所說”科學到了最後階段,便遇上了想象。”的確,如果離開了創新,就會停留在某個階段,那時候科技將會是落後的,生活將會是乏味的,地球將會是黑暗的。”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成功源於努力,但努力下的成功如果只是一味的抄襲別人,那就毫無意義。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此段,對想象與創新的關係處理生硬。“一切皆有可能”與本段、全文關係不明朗)

奮鬥吧!朋友,創新吧!少年,不做盜版,只求創新,不做最好,只求更好。

創新作文 篇6

現如今,望子成龍的概念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爲了迎接衆多的應試教育,而馬不停蹄的爲孩子尋找各類的文化課輔導班,有些也爲了高考加分而強迫孩子學習自己不喜愛的興趣班。漸漸地開始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愛好,埋沒了孩子自己的興趣,使孩子的思想束縛於特定的框架之中,沒有想象的空間,形成了衆多孩子千篇一律的思想,導致了孩子的創新意識被磨滅,想象力被束縛的性質。

所以,我覺得,在當今社會,創新意識的培養尤爲重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不要讓孩子一成不變的成長。善於啓發孩子的逆向思維,給孩子以充足的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其中,創新教育就是功不可沒的了。

那麼,如何做到對孩子實行創新教育就成了家長最爲關心的話題了。要對孩子的愛好給予鼓勵和發展,做到不強迫孩子去上一些孩子不喜歡的興趣班,而培養孩子擅長的那一面,使孩子的潛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敢於讓孩子以不同的觀點辨析問題,擁有強烈的逆向思維。敢於想象和實踐,敢於挑戰自己。

運用創新教育,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逆向思維。衆所周知,現在社會科技發展迅速,靠的是什麼?就是創新和敢於想象!培養孩子的這方面意識,可以使孩子在當今迅速發展的社會中不被淘汰,也能使孩子在未來佔有一席之地,擁有充足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所以創新教育的應用可以爲孩子留有大量的發展空間,使孩子得以身心全面發展。

創新作文 篇7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這是時下最流行的 一句話,也是我們語文作文教學中所極力倡導的,然而本人認爲能“張揚個性,培養創新理念”固然很好,但不可因此而忽視了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必須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把作文教學的創新落的實處。創新並非“放任自流,文無章法”,而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之後,“還學生以心靈的時空,放任學生的心泉流淌”。試想,學生尚不懂得如何觀察生活,又哪來細緻入微的感悟呢?學生尚不懂得基本的寫作技巧。又哪來行文的別具一格呢?“行走”尚不穩健,又豈能“疾走如飛”?因此,作文教學的創新不能流於形式,必須以學生紮實的基礎爲前提。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使作文訓練落到實處呢?下面,我就如何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基本的寫作技能談一點粗淺見解,以就教於大方之家。

一、改革作文訓練體系,變寫作要點的單項突破爲指導觀察和寫作實踐爲主,章法指導爲輔的綜合訓練。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因此文章要擺脫陳舊的題材有所創新就離不開生活的積累。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除了七彩虹霓,還有烏雲滾滾、電閃雷鳴、雨雪紛飛。人性也象多棱鏡,既能折射出真善美,又能折射出假惡醜,有時還會帶點調和的色彩……只要我們學會了如何細緻入微地觀察生活,結合各自的源於心靈深出感受,必能使我們的文章折射出個性的鋒芒。因此我們的作文訓練體系應充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然而,現行作文寫作體制在教學方法上卻不盡人意,現行初中語文教材把寫作理論分解爲一個個空泛的訓練要點,散編於每個單元之中,一個單元訓練一個要點,如:“寫人記事要交代清楚記敘要素”、“寫人記事要注意記敘順序”等。希望一旦這些要點訓練完以後,學生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實踐證明,這不符合學生作文能力形成的規律,也不便於老師的實際操作,教材這樣安排作文訓練也就缺乏科學性。學生作文能力不是寫作要點累計相加的結果,而是在大量的循序漸進的寫作實踐中形成的綜合表達能力。葉聖陶先生說:“寫作系技能,不能視作知識,宜於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爲多講知識既有裨於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爲不切實際之想”。(《葉聖陶教育論文集》736頁),既然如此,教材就不應該爲作文訓練設計知識性要點,而應着眼於對學生寫作實踐的指導。

那麼如何進行寫作實踐指導呢?我認爲教材在作文訓練的編排上應把握三點:一是着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以解決中學生作文“無米下炊”的問題;二是不羅列寫作理論知識,要側重於寫作實際操作,以解決中學生“理論一大堆、實踐跟不上”的問題,文章是有感而發的產物,學生觀察力過了關,自然能感受到生活中有觀察不盡的東西,有不少閃光的凡人小事,有寫不完的感受,作文的靈感也就在觀察中自然而然地產生,文章也就能水到渠成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只要堅持把學生引進生活,觀察生活萬象,寫作的源泉就一定會汨汨滔滔長流不息,作文章的激情就不會枯竭,作文教學就會有生機、有活力。那麼,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我認爲初中語文教材可以這樣來安排作文訓練:初一、初二年級每單元可結合所學課文,提示一些觀察方法,列舉一些觀察範例,設計一些觀察課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創作實踐。

比如:在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後,可向學生指出作者之所以把父親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寫得如此的成功和感人,是因爲作者在觀察時,把父親的動作做了細緻的分解:①走到鐵道邊,②探身下去,③穿過鐵道邊,④爬上那邊月臺。對“爬上那邊月臺”的動作又再做分解:①兩手攀上面,②兩腳向上縮,③身子向左微傾。在分解之後,再針對每一環節進行細緻的觀察和具體的描述,這樣的動作描寫,細膩而又簡練,給人一個過程的動態,能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去豐富這種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由此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這種在觀察中常採用的方法——分解法,即把一個場面分解成幾個部分,把人物的行動分解成若干動作。可再舉一個觀察範例:某球星在球場上的一個漂亮進球,使全場觀衆歡呼若狂。如何真實的再現進球時的場面呢?我們可以把進球的全過程加以分解:①接到傳來的球,②用腳一顛,③球跳過對方球員的頭頂,④進球。然後再仔細觀察每個動作的具體情景,最後把這一連串的動作連起來,就成了一段具體的話:

“他在中場用胸部熟練地接住同伴傳來的球,習慣地用大腿輕輕一顛,將球巧妙地跳過對方防守隊員的頭頂,然後飛速插上,接着以靈活逼真的假動作一連晃過四名後衛的阻擊,最後避開已經撲到跟前的守門員,幾乎連人帶球一齊撞進網內。”

在列舉此例後,再設計一個觀察課題:細緻觀察並描述球場外球迷們看球時的表情變化或進球時歡呼雀躍的場面。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但學會了用分解法去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還可使寫出的文章更充實更具體,,更重要的是爲他們將來細緻入微地感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想,初一初二若能加強這類觀察訓練,必能有裨於學生的寫作實踐。至於文章的寫法 —— 如何立意、如何選材、如何構思等等,可在閱讀教學中同步進行(如下文介紹的“仿寫訓練”),不必另立專題、空洞說教。初三年級在進一步觀察訓練和寫作實踐的基礎上,還須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和創新思維的訓練。如此使初中作文教學形成以指導觀察和寫作實踐爲主,章法指導爲輔的訓練體系,完成這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就可能使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得以改觀;同時,只要訓練紮實,學生步入社會後便會運用一定觀察方法去捕捉生活的寫作素材,然後憑藉較強的寫作實踐能力,用自已的筆去反映生活,從而使作文教學顯示出更大的實用價值。

創新作文 篇8

一個圓,有人看來是一輪紅日,有人看來是一輪滿月,有人看來是一個封閉不與外界溝通的思想,有人看來是一個永遠走不出的迷宮。多樣的人,多樣的思維,多樣的答案,無限的多樣性構成了一個如此豐富多姿的世界。

秦磚漢瓦,唐風宋雨,古人們在詩詞的浩瀚海洋中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境界。同是送別,王維“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子安“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同是惜時,李太白“生者爲過客,死者爲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曹孟德“人生幾何?去日苦多”。同是詠梅,陸游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而毛澤東則“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同是黃昏日落,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而毛澤東則“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同是戰爭殘酷,曹孟德慨嘆“千里無雞鳴”;而毛澤東“戰地黃花分外香”。你能說誰人更佳,誰人更絕?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思維,誰都不可以對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讀一文《我們究竟在考什麼》,文中闡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物理系的高材生面對用一個氣壓計如何測樓高的簡單物理問題,堅持用十多種不同的答案予以解決,最妙的一種是輕敲守門人的房間,問:“請問這座樓高多少?”啞然失笑之餘,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在面對一個實際問題時,究竟是一個標準答案好呢?還是鼓勵多種多樣的思維方式好呢?

近日偶看一畫展,畫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眼中的太陽,有的是紅色的太陽,名曰《光明》;有的是藍色的太陽,名曰《地球的顏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陽,名曰《灰塵滿天的可憐的太陽》。驚奇之餘,我愕然,看着這些稚氣未脫的畫稿,我驚歎於那無限的創新精神。

無限的多樣性歸根於個性的多樣性,在這個崇尚創新的世界裏,它是最不可忽視的。很難想像,沒有創新,我們很可能還生活在茹毛飲血、混沌未開的原始社會,我們很可能還在黑暗中掙扎,我們很可能還在大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創新,接納並鼓勵這種無限的多樣性吧!記住,“第一個形容女子是花的是天才,第二個這樣形容的是庸才,第三個這樣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