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師語言素養,促進課堂教學發展(網友來稿)

湖北巴東一中  胡其林

提高教師語言素養,促進課堂教學發展(網友來稿)

有人說,教師是憑嘴巴功夫吃飯的,其實這是對教師職業的曲解。教師確是憑三寸不爛之舌獨步天下的,但這嘴上功夫絕不同於平時的說話,它是遵循一定規律的,講究一定行道的。人們在評價一個優秀的教師時,往往注重的是他們的淵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創新的思想和做法。而對教育教學中一些細節的失誤因瑕不掩瑜就不足爲道了。譬如,一個教師的語言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何謂教師的語言素養?它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準確規範地運用本民族語言來表達思想情感、觀點見解等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一般包括專業語言、態勢語言、情感語言幾種素養。教師無論教授何種學科,都必須具備嫺熟的專業語言、豐富的態勢語言和情感語言。在傳道、授業、解惑中要做到“文以載道”“文道統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教師的語言素養在不同歷史時期要求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古代,學校教育以私塾教育爲主,私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教師能辨別句讀,能解讀文意即可;在近代的教育教學中,學校教學溶入了教師自己的聲、影,但受“師道尊嚴”的影響,課堂教學中滿堂灌現象十分嚴重。學生的創新思想被教師的`唾沫淹沒了。於是課堂顯得沉悶,學生身心疲憊。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又搶佔了課堂市場,教師的聲音被聲光電取而代之。傳統的“讀”“說”“誦”“背”能力退出了課堂。課堂教學缺乏一種親和力,一種人文性,學生也自然少了幾分興趣和激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純潔自己的教學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就更爲迫切、更爲重要了。

教學貴在反饋和反思。反饋就是教師詢問學生,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反思是在反饋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中的得失進行正確的評價。反思日常教學的各個環節、細節,你會認識到教學的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微笑等都關乎着學生的成長、成熟,影響着學生的心靈。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要開展一次“教學質量月”評價活動。每次活動都要暴露出一些教師的教學行爲中的問題。在去年的一次教學大檢查中,學校中層以上的領導幹部和年級主任聽了全校所有高級教師的講課。課後在評課交流時發現了教師在教學語言表達細節上存在某些共性的問題:

第一、講課不能很好地運用普通話教學,部分文科教師普通話不達標,夾雜着濃郁的方言色彩,極少數語文教師普通話也不流暢、不規範。

第二、教師的專業語言表達還達不到信手拈來,出口成章的境地。譬如教師在對概念、定義、定理等知識點的闡釋時不夠明確,僅圍着教材教參繞來繞去的,不能化抽象爲具象,不能由遠及近,由淺入深。沒有生動說明,學生理解起來很模糊。

第三、教師教學語言中的雜音很多,不簡潔連貫,學生聽起來很吃力。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的“啊”“嗯”“哦”等語氣詞過多,這在老教師講課時尤爲突出。我曾聽了兩位理科教師講課,過多的使用關聯詞語影響了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一位是化學教師講課時吐字清晰,但語速較慢,又在講解中過多夾雜“因爲……所以……”“ 因此”等,雖思路清晰,但學生聽來有點累。一位是數學教師,教學中喜歡用“如果……的話,那麼……”口頭禪。

第四、教學中教態不很自然大方,或過於嚴肅,或過於古板。教學缺少微笑、激情,缺乏抑揚頓挫,缺乏必要的教育機智。學生學習的氣氛很壓抑,教學雙邊活動開展很機械。學生就不會主動去質疑問難了。這樣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創造性難於發揮,學習激情難於迸發,自然教學效果差。

另外,有些教師教學聲音時大時小,音域寬廣不一,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諸如這些評課時發現的教學細節問題,對於一個名師或者一個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來說,可能不夠成硬傷,但就整個教學規律而言,消除語言屏障,對學生認識事物、接受事物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教學語言魅力是征服學生心靈的強有力的武器。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曾鮮明地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是當前全體教師特別關心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向自己提出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分析學生、分析教材和大綱,找到鮮明的、準確的而經濟的語言來爲學生建構知識表象和體系。所以在教學中強化備課環節,深究教材,研究學生,培養教師教學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素養是當務之急,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出發點。

教師語言素質的培養不是可以刻意學習的。它需要一個大的語言環境,它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爲此,我認爲教師要從以下方面去改進提高:

首先,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營造一個文明用語的大環境。

普通話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無論課堂教學還是日常生活,師生之間、同事之間都要盡力用普通話交流。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對教師教學大有裨益。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滋潤學生心靈的甘霖,是教師教學魅力的外化,更是教師形象的象徵。

其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語言。

一節課是否成功,關鍵看課堂的起、承、轉、合設計是否合理。譬如,怎樣導入新課,怎樣設置問題,怎樣評價學生回答問題,怎樣結束教學等等。每個細節教師都要了然於心,精心設計,必要時要在教案中反映出來。這樣教師講課時才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纔不會出現語言貧乏或語言囉嗦甚至語無倫次現象。在備好知識的同時,教師還要認真備學生,揣測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上課時的心理狀況,以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意外。這樣有備無患,教師上課對來自學生的質疑、爭辯以及出現的意外情況都能夠沉着應對,纔不會因此驚慌失措。備好課,備好學生,教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課堂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再次,要加強教學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日常教學中,教師之間相互聽評課,加強學習交流,有助於教師取長補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教師的聽評課也不僅限於同行教師之間,還可以提倡跨學科聽課,從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借鑑學習別人的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語言、教學機智等教學藝術。聽評課要真誠相待,在學習對方優點的同時,還要幫助對方成長成熟,這樣學習借鑑才能高效。絕不能華而不實,更不能搞文人相輕。教學教研是我們進行學科建設的主題,也是培養學科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學科組成員志同道合,教育教學才能事半功倍,廉政高效。因爲團結和諧是我們成熟的前提,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最後,教師要深入學生中,與學生暢談交流,徵詢教學改進建議。

教育本是一種服務。教師就好比商家,學生是你的顧客。當你把你的商品--知識“賣出”後,你得對他們實行“三包”和售後服務。課堂、課間、自習及課外時間你得常常找學生談話,瞭解學生學習狀況。對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會坦誠地與你交流的。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倡導“不恥下問”的學風,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教師理應放下師道尊嚴,要和學生打成一片,真誠交流,你纔會獲得第一手的教學財富。當然你也可以通過書信、週記或網絡聊天等方式和學生溝通交流。總之,教師要隨時隨地深入學生中,從中挖掘教育教學資源來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除了從外部學習提升之外,我們還可以加強自身學習來提高完善。譬如,我們可以在家中用錄音機把自己教學的聲音錄下來,或者在空教室裏用DV把教學過程實錄下來,自己欣賞或請同事觀看,然後從教學細節(語言表達,思維邏輯等)上找差距、找問題,進行自我反思。堅持這樣的“魔鬼”訓練,我想你在課堂上一定會激情飛揚,叱吒風雲的。你會用你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去征服學生的。

教師們,別再沉默寡言了,行動起來,開發我們“口”的潛力,打造三尺講壇上的“李詠”吧!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