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學反思

《故事》教學反思1

本篇課文屬於獨立閱讀課文,也是本冊的最後的一篇課文。一共安排了兩則故事:《扁鵲治病》《紀昌學射》。《扁鵲治病》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題目是後人加的。內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爲序,以蔡桓公(《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稱“齊桓侯”)的病情的發展爲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記敘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紀昌學射》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個性鮮明,好學的紀昌在名師飛衛的指導下,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爲射箭高手。通過這則寓言表達了在良師的引導下,要刻苦學習,有恆心,有毅力,終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故事》教學反思

一、教學效果

依據教材的時代性,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認知能力,預設的教學流程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聚焦第一個故事:扁鵲治病。

首先設置交流的場景:你們知道古人看病的方式嗎?今天和古代有哪些不同?通過交流,讓學生知道古人憑藉望、聞、問、切等手段就能識別人的健康狀況。今天主要運用現代化的機械來輔助醫生看病,比原來更高級,甄別率更高,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接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把握第一個故事的內容。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儘量讀出感情。學生通過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能簡單地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了扁鵲四次見蔡桓公,三次勸告未果,第四次見面的五天後蔡桓公便病情發作,命歸西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你覺得扁鵲的醫術如何?請用文章中具體的語言文字來說明。蔡桓公有病嗎?從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加以說明。此環節意在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找到相應的聯繫,爲圍繞中心話題展開,說服力更強。還引導孩子們去感受蔡桓公真的生了病但卻不相信醫術高明的扁鵲,盲目自信的心理的疾病帶給他的結果是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道理。在明理之後創設口語交際的學習氛圍:你會怎樣勸說蔡桓公呢?學生說得頭頭是道,讓整篇文章的學習推向了高潮。最後的環節是比賽講故事。先是同桌講,在小組內講,班內展示時評選出優秀的小選手,發獎品以資鼓勵。

2、聚焦第二個故事:紀昌學射。

這個故事以完全放手自學的方式讓學生先讀,再討論明白了什麼道理,最後再講故事。要求:注意抓住關鍵詞句,儘量簡單但是完整,態度自然大方,聲音響亮。評選出優秀選手發獎品,以資鼓勵。

二、成功之處

學生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特別是講故事參與度高,豐富了語言材料,培養了語感,提升了語文素養。

三、不足之處

第二個故事處理相當簡單,中下等學生有點吃不消。

四、教改措施

第二個故事可以指導背誦,創設具體問題和品詞析句的環節讓教學更紮實。

《故事》教學反思2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我在執教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爲: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會根據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來賞析課文的方法,以達到“教是爲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採用“分角色朗讀”、“鑑賞分析”、“課堂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簡潔而有個性的對話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愛模仿、好表演是小學生的普遍心理特徵。因此我通過分角色朗讀以及舉辦講故事大賽,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人物的性格特徵通過聲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節奏的強弱,並輔以表情、動作、姿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初步達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不過這次課堂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控制上,比較欠妥,前面拖拖沓沓,後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讀一塊上應該多下些工夫,多花點時間的,卻只讀了一遍就結束了,根本沒練習到位。

《故事》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介紹火車種類的常識性課文。通過小朋友和爸爸的對話分別向我們介紹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火車、磁懸浮火車的知識,從而讓大家瞭解火車的幾種類型和發展歷史以及火車提速、修建青藏鐵路等有關我國鐵路建設的成就,展現了我國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藉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體現“以讀爲本”,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巧妙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活動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如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請小朋友自由讀讀這個小節,然後問大家讀了這個自然段,你瞭解到了什麼?根據大家回答板書:蒸汽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火車。接着問問大家對於這三種類型的火車,你能向其他同學簡單介紹介紹嗎?結合課文插圖和相關的圖片、資料向大家簡單介紹這三種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火車。然後再問問大家你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孩子們對於火車這種熟悉的事物是很有感情的,平時在他們的圖畫中也是比較多見的事物,上了這一節課,對於火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獲得了更多有關火車的知識,特別是磁懸浮火車這新穎、飛速的新鮮事物更讓大家感興趣。然後採取畫一畫的方法,孩子們有的給自己的火車設計了美麗的外觀,有的給火車設計了舒適的內部構造,有的設計的火車在崎嶇的山路可以長出翅膀在空中前進,有的設計的火車遇到大江大河可以想神奇的潛水艇那樣前進......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麼的神奇,是多麼的不可估量。因爲孩子們有興趣,興趣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

《故事》教學反思4

在這一課中,我堅定地抓住白兔和雪人的感情改變主線,讓學生在積極的思考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我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引導學生看到徐學文,創造一個積極的活躍教室。

閱讀文本,讓學生可以得到真正的情感體驗。當我教這個文本的時候,一開始我讓孩子們看到雪,看着美麗的冬天,讓孩子們進入文本的情況。然後我介紹了動畫的形式,突然動員孩子們學習興趣,他們就會進入一個輕鬆的氣氛,活躍在教室裏的氣氛。對於後面的研究已經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是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然後我讓學生根據文本的內容猜測文本的含義,發現課堂上的大多數學生都能理解文本的含義和知道文本的內容。在這個基礎上,我是 然後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文字插圖,理解文字的文字,句子,段落和文章的內涵。對於文字,我提出了天氣怎麼樣?兔子之前早晨的美麗如何玩遊戲?他們高興嗎?小白兔發現雪的孩子沒有看到從我們想要的文字的心情瞭解什麼?面對我的問題,孩子們急於急於回答,舉手表達自己的意見。在答案的爆發,兒童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已經行使。通過對文本的研究,創造一個積極的活躍教室,讓孩子進入思維活動的觀察和想象,讓孩子的感覺昇華,進入情境閱讀的文字,閱讀的感覺更豐富。

二,引導學生朗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低級語言教學應該注重創造情境,用感知語言閱讀,學生通過閱讀來實現感覺。在課堂教學中,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力求爲學生創造一個民主,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充滿信心,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指導兒童觀察情況地圖,掌握文字關鍵詞和句子,引導學生朗讀 文字,充分發揮閱讀的作用。例如,在教學中,我在文本句中抓住了幾句話:1,雪兒看到白兔家火,很快就跑過去了。

2,雪孩子從火搶救了一隻小白兔,但是自己。

3,他走到天空,成了白雲,美麗的美麗的白雲。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角色的心理,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然後通過閱讀加強學生的內心經驗,使孩子對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閱讀更加深情。在兔子閱讀體驗愉快的心情後;感覺的白兔子失去了雪後的孩子的悲傷的感覺,閱讀雪孩子的心靈美,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也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樂趣。

最後,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學習雪兒幫助別人,自我犧牲拯救崇高的品質,知道別人有勇氣伸出援手之手。

本課程是通過閱讀文本,引導孩子朗讀,培養孩子觀察和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得到情感的體驗。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真正讓學生學習,學習文字,必須牢牢把握情感因素, 通過閱讀的產品文字,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進入文字,感受情境。

《故事》教學反思5

讓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學習的舞臺,發揮的空間留給學生,堅持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總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自主去發現、感受和體驗,培養他們健全的個性、創新的思維和語言實踐能力。下面,我就《爭論的故事》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讓學生盡情地讀。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爭論的故事》一文中兄弟二人的對話很多,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自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想象、體驗,進入課文所描繪的境界。

二、讓學生盡情地演。

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孩子喜歡錶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別接近兒童生活的戲劇形式,不僅喚起他們的新異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進入角色”。在此理論的指引下,我充分的引導學生盡情飾演兄弟二人的對話部分,通過學生表演——改進——再表演等形式,使兄弟二人因爭論而面紅耳赤的形象得以充分展露。

三、讓學生盡情地說、寫。

爲深化對課文主旨的認識,我抓住課文後面的省略號作了巧妙的延伸,讓學生想象同學們還會說些什麼,兄弟二人如果聽到這些話會怎麼想……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盡情地說、寫。這樣的延伸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有效地達成教學目的。新課標指出:要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只是一個引導者。依據這一理念,課堂中教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分角色表演,說話訓練,續寫片斷等形式,爲學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發現、創新的舞臺。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走進文本,進而超越文本。由此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故事》教學反思6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人爲本,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在教學《天鵝的故事》這一課時,我領着學生與文本對話,咀嚼字詞句,感受文字背後的內容,讓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去理解情感,感受情感,體驗情感,從而達到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

一、咀嚼字詞句,感悟內涵

文中三次出現了天鵝的叫聲“克嚕——克哩——克哩” 我讓學生反覆誦讀,走進文本,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用自己的體驗去創造性地填補文本的“空白點”,會發現天鵝的每一次叫聲表達的意思、情感都不一樣;在引導學生咀嚼字詞句的過程中,學生自己讀懂了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內容,提高了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拓展學生的思維,發揮想象

當學生讀到老天鵝用自己的翅膀撲打冰面這一壯觀的場面時,我引導學生在充分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進入文本,大膽想象,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隻天鵝,你親眼目睹這麼一隻老天鵝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用自己的生命在一次、兩次、無數次地撲打冰面,你會對它說些什麼?你又會怎麼做?”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流露出對天鵝的敬佩之情。這樣,讓學生把對文本的理解與自己的感受融爲一體,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利用文本,進行教育

使學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文本的價值取向。在課文將近尾聲時,我讓學生設計了關於關愛鳥類的提示語,一起交流。目的是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懂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故事》教學反思7

20xx年10月22日,我在全校上了一節《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建議書》習作公開課,這是圍繞着第四單元的教學主題,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現象,向有關部門或個人提出個人的看法和建議。一堂下來,有得有失,現將這節公開課認真總結反思。

一、 教學思路

我在教學本組課文第一篇課文《只有一個地球》時就開始讓學生作小調查,收集身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現象的圖片,並將圖片發到羣裏;第二篇課文《鹿和狼的故事》和第四篇《青山不老》,我讓學生寫讀後感;第三篇《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我讓學生根據書上的小練筆,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爲習作奠定基礎,但學生並沒有收集到身邊浪費資源破壞大環境的圖片,只是在網上下載一些上傳到羣裏。我在製作課件時沒有得到學生收集的圖片,我便校園收集了一些校園內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圖片。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我是先讓學生回顧本單元的主題,然後說說身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再說說針對這些現象有什麼看法和建議。接下來我出示一組校園內學生浪費資源的圖片和一組學生和校園周邊村民污染校園環境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我便相機引入課堂主題,把這些感受寫下來就是一份建議書。隨機讓學生讀71頁的習作要求,並讓學生明確要求,明確寫建議書的步驟和格式。

學生讀完後,我指名回答寫建議書和步驟和格式,並相機出示課件,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還出示了兩篇範文重點強調了建議書的格式,讓學生更直觀的掌握建議書的格式。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做的小調查動筆向有關部門或個人寫一份建議書。

學生在動筆寫的時候,我在下來巡視指導,發現有三個同學的稱呼格式是錯誤,我便現場作指導。

一節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沒有結果,因爲沒有一個同學在課堂上寫成建議書,沒有得到學生完整的建議書來展示。課後我認真總結本節課的得失,我自己感受得主要體現在,一是教學思路是比較清晰。二是利用校園內的圖片,讓學生深切受到我們身邊有許多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現象,也許自己也在不經意之間在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從而讓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資源和保護環境。三是出示兩篇範文,讓學生更直觀的掌握建議書的格式。不足之處有很多,一是我讓學生讀71頁的習作要求時沒有明確只讀第一個內容,因爲本次習作內容有兩個,我沒有明確好。二是在講建議書的格式時有點講快,因爲我重點放在講範文上了,我認爲出示範文學生更容易掌握。三是課堂上沒有一個同學寫成建議書,沒有得到學生的作業展示,還有10分鐘,可能大部份的同學都寫成了。四是出示的那兩範文,圖片上的字在下面看不清楚,如果展示臺能用,可能更清楚。五是我認爲學生全部都掌握了建議書的格式,可從學生交上來作業來看,有兩同學把署名和日期寫錯位置,有五個同學在格式上或多或少有些錯誤。

各位老師,這堂存在的不足還有很多很多,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富貴意見,我將把各位老師的富貴意見融入到教學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故事》教學反思8

《爭論的故事》通過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並引導學生交流聽後的感想,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機會,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

本文文體簡單,寓意深刻,如果對文章進行細緻繁瑣的分析,反而容易將教學內容弄得支離破碎,令人咀嚼無味。因此,教學中主要抓住故事中的對話,進行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訓練。如:第一層次,抓住兄弟倆爭論的內容反覆練讀,初步感受他們爭論得很激烈;第二層次加上提示語讀。課文中的插圖很好地在再現了兄弟倆的爭論場面,把他倆爭論時的表情、動作描繪得惟妙惟肖,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表情、動作,這樣的話學生應該能更好地體會當時爭論的程度,更快地進入人物角色,朗讀得也會更到位,能夠把爭論的場面再現在我們的課堂上。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兄弟倆的互不相讓;第三層次,分角色讀,這個時候,學生不由地進入情境,爭得面紅耳赤,甚至還做起了動作。在讀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生生的合作和評價,激發學生想更高的朗讀目標邁進,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故事》教學反思9

結合第五期骨幹教師河西區教研課題的內容,我設計的活動是粘貼畫,幼兒通過自己的粘貼內容,發展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指南》中指出: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爲了更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粘貼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大膽的在小朋友面前表述。

《烏龜的故事》是大班《快樂家園》的活動,我充分運用廢舊報紙進行撕紙粘貼畫內容,孩子們根據故事結尾的提示“小動物們爲什麼笑了?”大膽想象,激發孩子們大膽創編故事、完整講述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及創編故事的能力,滿足大班孩子日益增長的“語言表達、藝術創作”的渴望與需求。通過活動中層層遞進的方式積累孩子們創作的經驗,活動的能力,充分發揮想象、交流介紹、互相合作的心理需求,促進孩子們的語言的發展。

活動中,通過多種不同的教育策略,引導幼兒層層深入、由淺到深的進行創作、講述活動。開始出示“橢圓形”從孩子們的猜想入手,說一說它能變成什麼,孩子們自由發言,說出自己所想到的。引導孩子們通過“魔法師”變出的小烏龜的報紙撕畫,給孩子們一個主題內容進行粘貼畫的佈置,通過觀察真實的小烏龜找出不同形態,並自己嘗試粘貼小烏龜,並適時的引導幼兒給小烏龜找個好朋友,豐富畫面內容。對畫面上沒有其他圖片內容的孩子,可以提供一些提前準備的動物、樹、石頭、小河等圖片,進行不同層次的幼兒給予不同的指導,形成幼兒大膽粘貼的信心。大班孩子的“合作意識”比較強,讓他們自由結對,同伴之間互相商量、交流、構思、協同合作等等,進一步促進不同程度的孩子獲得同伴之間語言交流有效的發展。

在作品展示的過程中,以孩子之間互相欣賞作品的形式,進一步豐富他們粘貼畫的經驗。結合自己的畫面內容,在小朋友面前大膽的講故事,並給故事起名字,從而促進孩子們的語言領域的發展。

《故事》教學反思10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狀況→男女生分主角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

也許本故事情節受學生喜歡,也許故事資料並不複雜,再也許是學生用心去預習了。課堂上的我不但如此簡單(不太費口舌),而且有了更多的發現。發現學生的進步,發現學生的細心(會咬文嚼字了),發現學生有了必須的學習潛力……

比如:只在檢查完生字詞掌握狀況後還未理解故事情節前就讓全班同學(男的扮魔鬼,女的扮漁夫)分主角朗讀課文,刪去了自由朗讀、指名讀,糾正評析等環節,學生們竟能做到流利、整齊,甚至有感情。這足能說明孩子們真的預習進去了。

又比如:在討論漁夫和魔鬼各是怎樣的人時,小不點嘉威同學說:“我覺得漁夫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還能想出辦法來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鶯’一樣。”好一個“有勇有謀”,好一句“他就像‘小夜鶯’一樣。”比老師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師講得更貼切。

而小淥同學說:“魔鬼是個狡猾的人。魔鬼對漁夫說:‘整整過了400年了,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我十分生氣。從今以後,誰要是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可現實是所羅門已經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說的自己才被所羅門封鎖400年,魔鬼的話分明是殺人的藉口。魔鬼殺人還要給自己找臺階下,簡直是狡猾到家了。”“真是個既細心又聰明的孩子,竟懂得聯繫前後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來識別魔鬼的謊言。”

正當我的內心爲小淥同學的進步喝彩時,“機靈鬼”商發兵說:“老師,我不同意小淥的意見,課文沒有具體寫出魔鬼到底被關在瓶子幾年了,只是說‘從今以後,誰要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從今以後是幾年呀,也許是1900年了。所以我覺得魔鬼的話是有道理的,不能說他狡猾。”

話未說完,“非洲黑人”楊朱勇已把雙手舉得高高的,他說:“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說法,但是不從‘1800年’和‘400年’來分析。課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寫的魔鬼態度的變化就能說明魔鬼是陰險狡詐的人。”……討論還在繼續,而我卻沒了插嘴的機會。

這堂課,我有了另一個身份——學生學習成果的分享者。

這堂課,我發現“教是爲了不教!”正向我綻開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