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的課例與評析 教案教學設計

《金色花》的課例與評析

《金色花》的課例與評析 教案教學設計

湖北省安陸市王義貞鎮中學  劉春華 郵編(432623)

[教學設想]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文學作品,要重視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並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的啓示。語文課還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金色花》出自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新月集》。它通過敘述一個孩子與母親嬉戲的過程,表達孩子對母親的愛。這種感情學生容易理解,教學中應採用恰當的方法,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體驗,去感受生活中易被忽略的親情,喚起學生對母親、親人的深沉的愛,並懂得去珍惜、回報這份親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投影母子親暱、和諧的畫面,同時播放歌曲《媽媽的吻》,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欣賞畫面。

師述:多麼熟悉的畫面,多麼動聽的歌曲!這不正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嗎?我們的成長凝聚了父母多少愛呀。母愛是人們永遠詠頌的主題。今天讓我們走進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金色花》隨他一起去吟唱母愛的讚歌。

[點評: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師優美的語言來創設情境,有兩個作用,一是激發學習興趣,二是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爲後面的朗讀、寫作做好鋪墊。]

二、吟讀情致

1、師述:我們先看看相關資料。(以吟讀輕音樂爲背景音樂,投影金色花圖片,顯示金色花的資料。)

2、 簡介泰戈爾。

3、師述:學詩主要靠朗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說說你初讀的感受。

生;這首詩寫一個孩子假想變成金色花,與母親遊戲的故事。

生:這詩充滿童趣,讀來令人開懷。

生:這詩也體現了“我”與母親和諧的關係。

師述:對!這首詩既體現了孩童的情趣,又體現了母子深情。那麼是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情?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愛的句子自由朗讀,把你體會到的感情融進去。(顯示:吟讀情致)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傾聽、指點。

4、展示朗讀效果,教師相機點撥。

生:讀“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很用心,很動情,贏得陣陣掌聲)

師:我聽出來了,你將“笑嘻嘻”一詞用心讀了,說說你爲什麼這樣讀?

生:我用輕快活潑的語調讀的,這樣讀就突出“我”可愛好玩的個性。

老師表揚了他。

生:讀“孩子,你在哪裏呀?”,要讀出急切、焦急的情緒--媽媽不見了孩子,心裏着急。

生:讀“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花香是從我身上來的。”要把“我”這個字拖長讀重,還要上揚,這樣就強調了“我”散發花香而媽媽不知道的興奮、得意的心理。

師:讀得很好,說得也在理,我們就應該這樣,透過詩句,去體會人物感情。這樣讀,纔是用心讀。

5、生讀最後兩節,不太理想。教師指導。

師:不知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課文句子排列有什麼特點?與我們平時說話有什麼不同?

多媒體顯示:比較句式

①“你這壞孩子,你到哪裏去了?      “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

②“媽媽,我不告訴你。”             “我不告訴你,媽媽。”

生:強調的內容不一樣。(沉思片刻)原文強調“你到哪裏去了?”突出對孩子的關心,還有見到孩子的驚喜。改後變成責怪孩子“壞”。

生:第二句,原文強調“我不告訴你”能表現“我”調皮、自得的孩子氣。

師:非常好,帶着這樣的感情再讀讀看。

學生認真地反覆讀。然後交流、展示。

6、師述: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對感情的揣摩也很到位。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一讀。(老師感情飽滿的朗讀課文1-2節,同學們報以掌聲)接着,全體同學齊聲朗讀全詩。

師生朗讀的同時,點擊課件,隨機播放音樂、畫面。

[點評:這是教學的第一個板塊,緊扣“朗讀”進行學習和指導。重視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生試讀、展讀、說讀,強化了朗讀效果;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教師評讀、範讀,讓學生在讀中懂得了如何去讀,掌握了朗讀的技巧。]

三、解讀形象

1、剛纔我們在朗讀的時候,頭腦中一定會浮現孩子和他母親的形象。再仔細讀一讀,說說看,詩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他母親是個怎樣的人。以“這是一個……的孩子(或媽媽)”說話。(屏顯:解讀形象)

2、 學生朗讀課文,作圈點和批註。教師巡視、指點。

3、學生交流學習所得。

生:這是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你看他“爲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師:是呀。這個“笑嘻嘻”多形象!我彷彿看見孩子的笑臉了。

生:這是個機靈調皮的孩子。你看他“暗暗地在那裏匿笑,卻一聲兒不響。”多可愛呀,跟我們小時侯玩捉迷藏一樣。

師:“暗暗地”、“匿笑”寫出了他的調皮可愛,是吧?捉迷藏--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吧。

生:這是個深愛媽媽的孩子。你看他“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我”爲媽媽遮擋陽光,不讓陽光傷了媽媽的眼睛。

生:這是個慈愛、安詳、愛孩子的媽媽。孩子不見了,她急切地叫喊;黃昏時還拿了燈到牛棚裏去尋找;它虔誠地禱告、靜靜地讀書,給人沉靜、安詳、溫和的感覺。

師:真不錯,你分析非常全面。(師結合多媒體小結。)

4、師述:孩子爲什麼要變成金色花呢?僅僅是爲了好玩嗎?請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句子說說。

生:開放花瓣,散發花香,讓媽媽感受到生活好美。

生:投影書上,爲媽媽遮擋陽光。是因爲他愛媽媽,爲媽媽着想。

生:黃昏時恢復原狀,回到媽媽身邊,不讓媽媽着急。

師:總之,是因爲愛媽媽,心甘情願地爲媽媽做事而不讓媽媽知道。他變成金色花,開放花瓣,看媽媽工作;散發花香,讓媽媽嗅到花香;投影書上,爲媽媽遮擋陽光。因爲孩子懂得,媽媽深情地愛着自己,自己也應用真誠的愛回報她。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體會到父母對你愛了嗎?你有過回報這種愛的想法和行動嗎?(靜默片刻,讓學生思考回想。)

[點評:這是教學的第二個板塊,是分三步進行“解讀”的:第一步提出瞭解讀要求,用“這是--的孩子(媽媽)”的句式說話;第二步進行解讀訓練。採用句式訓練說話降低了難度,學生說話踊躍,氣氛熱烈;教師適時評點,語言簡短,既是對學生的讚賞,又是對學生的誘導。果然,後來同學們就學會了如何解讀。這樣借用評點進行學法滲透,自然、實用。] 

四、比讀寫作

1、師:我們再來讀讀下面兩首詩,看看與課文相比有何異同。(屏顯詩歌原文,有配樂朗誦)

小小的花/也想擡起頭來/感謝春光的愛--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終於沉默/

母親啊/你是那春光嗎/(我就是那小小的花)             

 --選自冰心的《繁星》

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我要是那最香的一朵/在你經過時芳香你的衣袖/

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我要是那最豔的一朵/在你休息時賞悅你的雙目/

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我要是那最盛的一朵/在你工作時做你遮陽的傘/

媽媽,其實我最想的/還是依偎在你膝頭上/聽那永遠新鮮的老歌。      

                                           --教者根據課文改寫

2、學生興致頗高,紛紛點評。比較一致的意見歸納如下:

① 三首詩主旨相同,都表達了對母親感激的真摯的感情。

② 課文還表現了兒童的天真可愛的情趣。語言口語化強,突出一個“趣”字。

③ 冰心的詩和改寫的詩情更濃,突出一個“情”字

3、師:請同學們在感悟詩歌的基礎上,聯繫生活體驗,寫幾句話,抒發對母親、對親人的感恩情懷。

4、學生自由寫作。(配以背景音樂)

5、學生展示作品,教師激勵性點評。

[點評:這是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這也是一種拓展創新思維訓練。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評比幾首主題相近的詩,訓練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同時也是在寫作前幫學生打開思路,另外,教師下水寫作,爲學生提供寫作範例,也可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

五、總結

有首歌說得好,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呀,母愛就是那冬日的陽光,讓我們生活溫暖祥和;母愛是那明亮的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母愛是摔到後的攙扶,是失敗後的安慰,是危險時的安全帶……這種感情是我們生活中的長流細水,平平淡淡,又真真切切。只有我們用心去體察,纔會感覺到它綿綿不絕的真情滋潤。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人世間聖潔美好的感情吧。

[教後反思]    這節課在學校語文研討課上,受到同學們的歡迎,也贏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總結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強化了誦讀,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節課我以“讀”爲核心,設計了“吟讀情趣”--“解讀形象”--“比讀寫作”幾個板塊,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理解,在讀中評析。在教學中,既鼓勵學生讀,又讓學生明白應怎樣讀、爲什麼要這樣讀,使學生在充分體會詩歌蘊涵的感情的同時,還掌握了朗讀技巧,不僅讀懂了詩,也學會了怎樣讀詩。

二是簡化了教學環節。以前教詩歌時,總是將“語言賞析”單獨安排一個環節。這次我嘗試將“朗讀”、“理解”、“品析”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吟讀”環節中,爲讀好最後兩節,指導學生分析語言的句式排列;在“解讀”環節中充分利用點評,指引學生在解讀中賞析語言。這樣的安排簡化頭緒,爲學生贏得更多朗讀和思考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美化課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或創設氛圍,或激發興趣,或配樂朗誦,或畫面點綴等,爲課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師優美的語言也讓課堂富有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