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民歌》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多彩民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多彩民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有代表性的民歌的,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認識、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徵。

②知識與技能:認識“長調”、“囊瑪”、“愛情歌曲”等民歌體裁,從旋律、節奏特點等方面對三個民族的音樂進行比較。

③過程與方法:學生對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文化傳統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對的民族音樂產生、發展做適當的探究。

教學重點:從旋律、節奏等方面對三首民歌進行比較,從而認識三個民族的音樂特徵。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民族服裝走秀視頻,學生從視覺上感受三個民族的風格。

2、學生分三組討論交流對這三個民族地理、風土人情方面的瞭解。

(二)新課教學

1、初步感知:①欣賞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引導學生髮現這首歌曲在旋律和節奏方面的特點。

②欣賞藏族民歌《宗巴朗鬆》,學生探討交流對藏族歌曲的'瞭解並列舉自己所知道的藏族歌曲。

③欣賞維吾爾族歌曲《牡丹汗》後,老師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節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引導學生髮現維吾爾族音樂的旋律特點和切分節奏特點。

2、探究學習:對比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特點。

三、鞏固提高

學生分爲三個小組,蒙古族小組的同學進行蒙古族民歌接力賽,藏族小組的同學一起邊唱《宗巴朗鬆》邊做獻哈達的舞蹈動作,維吾爾族小組的同學跟隨維吾爾族民歌一起打切分節奏。

四、課堂小結

每個小組派一個學生代表總結這三首民歌在藝術特徵方面的特點,並談一談學習這些民歌之後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