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平衡》教學設計模板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平衡》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模板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1

一、設計思想

新化學課程標準提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利於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強烈的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人才。

化學平衡屬於化學熱力學知識範疇,是中學化學教材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化學基礎理論的教學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要求、學生的發展和認知水平,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重視學生科學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通過類比、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固體溶質溶解爲例,分析溶質溶解過程中結晶與溶解速率的變化,並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於溶解平衡狀態,以此順勢引入化學平衡狀態概念,並強調在可逆

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於化學平衡狀態。這樣層層引導,通過熟悉的例子類比幫助學生理解,藉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教學難點。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延伸,也是以後學習有關化學平衡的移動等知識的理論基礎,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平衡》是一節承前啓後的關鍵課。化學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特徵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接觸化學平衡前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可逆反應已有一定的認識,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學平衡這一抽象概念並非易事。因此在學習中應集中注意力,採用自主學習,積極想象等學習方式提高自己觀察、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理解能力,採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採取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目標、重難點、方法和手段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

(2)使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徵

(3)掌握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能力目標:

(1)通過回憶比較已學知識,掌握新的知識

(2)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分析、歸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思維習慣

(2)結合平衡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動態的等特點,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2.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徵

3.教學方法和手段

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引導探究、比較發現、推理論證等方法,通過複習聯繫舊知識,架設探究橋樑,藉助多種教學方法,在引導探究、啓發討論中讓學生髮現規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識。

採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引發衝突”“引導探究”“討論交流”“ 答疑點撥強化拓展”“變式探討體驗歸納”“ 聯繫實際討論應用”

五、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討論

教師有目的地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的各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產生質疑和提出各種假設,並尋求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

【引入】 大家都喜歡喝糖水,你們知道一塊糖投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嗎?糖在水裏面能無限度溶解嗎?爲什麼會飽和?飽和的實質是什麼?

【探究】實驗一:以蔗糖溶解爲例(結合flash動畫),探究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徵, 微觀過程,宏觀再現

[意圖: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藉助淺近的類比關係,作知識的填補,以取得學生知識基礎與認知水平之間的同步,獲得化學平衡的最初認識。]

【問題】①蔗糖晶體溶解時存在哪兩個過程?

②隨時間推延,兩種過程速率如何變化?

③當兩種過程速率相等時,溶液有何特徵?溶液濃度是否發生變化?

④用何種實驗可以證明飽和溶液兩種過程仍然存在?

⑤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或是加入溶劑,原狀態有何影響?

[意圖:以蔗糖溶解平衡爲例,設計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

(2)答疑點撥,強化知識拓展

教師引導、組織好前述探究活動的討論交流工作,並進行必要的答疑點撥;學生回憶,討論,歸納得出溶解平衡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引申創設新的問題情境,做好知識的強化與拓展。

【探究討論】教師引導啓發,學生探究討論,形成如下共識:

①蔗糖晶體溶解時存在溶解和結晶兩個過程,是一個可逆過程。

②隨着溶解進行,溶解速率逐漸減小,結晶速率逐漸增大,最後達到相等。

③兩種過程速率相等時,此時溶液爲飽和溶液,在“外觀”上晶體不再溶解也不再析出,溶質的濃度不變,即達到了溶解平衡狀態。

④(提示:初中CuSO4晶體的製備實驗)向飽和溶液中加入一顆不規則形狀的晶體,放置一段時間後,晶體的形狀變成規則,但質量不變,由此可以說明,溶解平衡時,溶解和結晶並未停止,仍在進行,只是速率相等。因此,溶解平衡不是靜止的,是一個動態平衡。

【flash動畫】再現溶解平衡時,V溶解=V結晶≠0

⑤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溶解速率增大,繼續溶解;在飽和溶液中加入溶劑,繼續有固體溶解。所以,外界條件改變時,溶解平衡會被破壞。

[意圖:以溶解平衡爲例,探究溶解平衡的特徵;多媒體動畫演示晶體的溶解、飽和溶液中晶體形變質不變、晶體溶解微觀解釋等,使學直觀形象的探究、分析問題,並得出溶解平衡特徵]

【板書】化學平衡

一、溶解平衡的建立

1、溶解 ——結晶—— 可逆過程

2、V溶解=V結晶≠0 →溶解平衡

(動態平衡、 濃度不變、條件改變,平衡破壞)

【探究】實驗二:對比溶解平衡,探究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

【投影】下表是CO+H2O(g) CO2+H2反應中起始和反應不同時間時各物質的濃度的變化(催化劑1200℃)。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化學平衡》處於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第二章的第三節,其它三節依次爲: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先速率後平衡的順序體現了科學家研究化學反應快慢、利用化學反應限度的基本思路,即:先從動力學的角度研究反應速率,再從熱力學的角度研究反應的限度,因此反應限度的研究是科學研究的非常關鍵一步。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的認識發展分析

學生在高一必修階段,通過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限度的學習對可逆反應形成了初步感性認識。在選修階段,通過對化學平衡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初步意識到有些反應在一定溫度下是不能完全發生的,存在反應限度。通過對數據指標的分析,使學生形成對反應限度的定性、定量的認識,能夠定量計算化學反應限度(K)。平衡常數是反應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現,對於某一個具體反應來說,平衡常數與反應限度確實是一一對應的關係,這使學生從定性到定量的認識一個反應在一定條件(溫度)下的平衡常數只有一個,但是平衡轉化率可以有多種,對應不同的平衡狀態。

2.學生認識障礙點分析

學生認識障礙點主要在於“化學平衡狀態”及“化學反應限度”兩個核心概念的理解上。學生對平衡問題的典型錯誤理解:一是不理解平衡建立的標誌問題。第二,不能將反應限度看成化學反應進行程度的量化指標,不能從定性和定量角度認識平衡狀態與反應限度的關係,因此學生認爲“化學平衡常數”比較難於理解。

三、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教學設計首先依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化學平衡的要求:知道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及其限度,能描述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認識化學平衡移動規律;知道化學平衡常數和轉化率的涵義,能進行化學平衡常數和轉化率的計算。依據《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的功能定位,發展學生的“定量觀”“微粒觀”“動態觀”,引入化學平衡常數的學習,對學生判斷化學平衡移動方向帶來了科學的依據,從而明確了教學設計的核心目標:從定量的角度建立學生對化學反應限度的認識。 在此基礎上,本設計又對化學平衡常數的功能與價值,以及學生認識發展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通過數據的分析與計算,使學生對化學平衡能夠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進而確定了“向數字尋求幫助讓數據支撐結論”教學設計的思路。

四、基於上述分析確定本設計的知識線索、學生認知線索、問題線索、情景

五、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①知道化學反應存在限度問題,能認識到一個反應同一溫度下的不同的化學平衡狀態只有一個反應限度。

②瞭解化學平衡常數,通過數據分析建立對平衡常數的認識過程。

③培養學生分析數據、歸納結論,語言表達與綜合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分析建立平衡狀態以及各種反應限度的有關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一個反應在同一溫度下可有不同的化學平衡狀態,但其平衡常數只有一個,即各物質的濃度關係只有一個。

②充分發揮數據的功能,讓數據分析支撐認識的發展。

③通過平衡常數的討論,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其價值在於:預測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能夠進行的程度,從而更合理地分配研究資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化學平衡常數認識過程的討論使學生初步瞭解掌握反應限度的重要意義以及化學理論研究的重要意義。

②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定量描述化學平衡狀態的方法——化學平衡常數

教學難點:從不同化學平衡狀態出發建立化學反應限度的認識

六、教學流程示意

七、教學過程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3

知識目標

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徵;理解濃度、壓強和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的原理。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對變化規律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建議

化學平衡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爲化學平衡的建立,這是本章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爲化學平衡常數,在最新的高中化學教學大綱(2002年版)中,該部分沒有要求。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採用圖畫和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合成氨工業爲例,指出在化學研究和化工生產中,只考慮化學反應速率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即化學平衡。建立化學平衡觀點的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正、逆反應速率會趨於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爲例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於溶解平衡狀態,並進而以的可逆反應爲例,說明在上述可逆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於化學平衡狀態。這樣層層引導,通過圖畫等幫助學生聯想,藉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教學難點。

教材接着通過對19世紀後期,在英國曾出現的.用建造高大高爐的方法來減少高爐氣中 含量的錯誤做法展開討論。通過對該史實的討論,使學生對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徵有更深刻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並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化學平衡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圖、本節內的圖畫等啓發學生聯想,藉以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學可採取以下步驟:

1.以合成氨工業爲例,引入新課,明確化學平衡研究的課題。

(1)複習提問,工業上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

(2)明確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並提問可逆反應的定義,強調“二同”——即正反應、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同時進行;強調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所以對任一可逆反應來講,都有一個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問題。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業中要考慮的兩個問題,一是化學反應速率問題,即如何在單位時間裏提高合成氨的產量;一是如何使和儘可能多地轉變爲,即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各種條件對反應進行程度的影響——化學平衡研究的問題。

2.從具體的化學反應入手,層層引導,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如蔗糖飽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的速率相等時,處於溶解平衡狀態。

又如,說明一定溫度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可逆反應就處於化學平衡狀態,反應無論進行多長時間,反應混合物中各氣體的濃度都不再發生變化。

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有何特徵?讓學生討論。最後得出: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裏,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此時化學反應進行到最大限度)。並指出某一化學平衡狀態是在一定條件下建立的。

3.爲進一步深刻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徵,可以書中的史實爲例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得出在一定條件下當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增加高爐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並沒有改變化學平衡建立時的條件,所以平衡狀態不變,即CO的濃度是相同的。關於CO濃度的變化是一個化學平衡移動的問題,將在下一節教學中主要討論。從而使學生明白本節的討論題的涵義。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條件和化學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本節的教學,系統性較好,有利於啓發學生思考,便於學生接受。

本節重點:濃度、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難點: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因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內容,不僅在知識上爲本節的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其探討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可遷移用來指導學生進行本書的學習。所以本節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確指出,當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就會發生移動。同時指出,研究化學平衡的目的,並不是爲了保持平衡狀態不變,而是爲了利用外界條件的改變,使化學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動,如向提高反應物轉化率的方向移動,由此說明學習本節的實際意義。

教材重視由實驗引入教學,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結論。反之,則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並在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後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

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教材中採用對合成氨反應實驗數據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動原理的同時,也指出該原理的侷限性,以教育學生在應用原理

時,應注意原理的適用範圍,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薰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化學平衡常數的概念

2、運用化學平衡常數對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判斷

3、運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計算,轉化率的計算

【學習過程】:

〔引言〕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之間有怎樣的定量關係,請完成44頁〔問題解決〕,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一、化學平衡常數

1、定義: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生成物濃度以係數爲指數的冪的乘積與反應物濃度以係數爲指數的冪的乘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簡稱平衡常數)

2、表達式:對於一般的可逆反應,mA(g)+ nB(g) pC(g)+ qD(g)

當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平衡時,K==cp(C)·cq(D)/cm(A)·cn(B)

閱讀45頁表2-7,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3、平衡常數的意義:

(1)平衡常數的大小反映了化學反應進行的 程度 (也叫 反應的限度 )。

K值越大,表示反應進行得 越完全 ,反應物轉化率 越大 ;

K值越小,表示反應進行得 越不完全 ,反應物轉化率 越小 。

(2)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應向何方向進行:

對於可逆反應:mA(g)+ nB(g) pC(g)+ qD(g),在一定的溫度下的任意時刻,反應物的濃度和生成物的濃度有如下關係:Qc=Cp(C)·Cq(D)/ Cm(A)·Cn(B),叫該反應的濃度商。

Qc<K ,反應向 正反應方向 進行

Qc=K ,反應處於平衡狀態

Qc>K ,反應向 逆反應方向 進行

(3)利用K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升高溫度,K值增大,則正反應爲 吸熱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若升高溫度,K值減小,則正反應爲 放熱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閱讀45頁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二、使用平衡常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化學平衡常數只與 有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2、在平衡常數表達式中:水(液態)的濃度、固體物質的濃度不寫

C(s)+H2O(g) C O(g)+H2(g),K=c(CO)·c(H2)/c(H2O)

Fe(s)+CO(g) Fe(s)+CO2(g),K=c( CO2)/c(CO)

3、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關

例如:N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數爲K1,1/2N2(g)+3/2H2(g) NH3(g)的平衡常數爲K2 ,NH3(g) 1/2N2(g)+3/2H2(g)的平衡常數爲K3;

寫出K1和K2的關係式: K1 =K22 。

寫出K2和K3的關係式: K2·K3=1 。

寫出K1和K3的關係式: K1·K32=1 。

三、某個指定反應物的轉化率= ×100%

或者= ×100%

或者= ×100%

轉化率越大,反應越完全!

四、有關化學平衡常數的計算:閱讀46頁例1和例2。完成47頁問題解決。

【課堂練習】:

1、設在某溫度時,在容積爲1L的密閉容器內,把氮氣和氫氣兩種氣體混合,反應後生成氨氣。實驗測得,當達到平衡時,氮氣和氫氣的濃度各爲2mol/L,生成氨氣的濃度爲3mol/L,求這個反應在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和氮氣、氫氣在反應開始時的濃度。

(答案:K=0.5625 氮氣、氫氣在反應開始時的濃度分別爲3.5mol/L和6.5mol/L)

2、現有一定溫度下的密閉容器中存在如下反應:CO(g)+H2O(g) CO2(g)+H2(g),知CO和H2O的起始濃度均爲2mol/L經測定該反應在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K=2.60,試判斷,

(1)當CO轉化率爲50%時,該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若未達到,哪個方向進行?

(2)達平衡狀態時,CO的轉化率應爲多少?

(3)當CO的起始濃度仍爲2mol/L,H2O的起始濃度 爲6mol/ L時,CO的轉化率爲多少?

(答案:(1)不平 衡,反應向正方向進行,(2)61.7% (3)86.5%)

3、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 中,進行如下反應:CO2(g)+H2(g) 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係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問題:

⑴該反應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式:K= c(CO)·c(H2O)/c(CO2 )·c(H2) ;

⑵該反 應爲 吸熱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⑶下列說法中能說明該反應達平衡狀態的是 B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c(CO)不變

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D、c(CO) = c(CO2)

E、化學平衡 常數K不變 F、單位時間內生成CO的分子數與生成H2O的分子數相等

⑷某溫度下,各物質的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此時的溫度爲 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