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教學課件

引導語:通過實例瞭解加權平均數的意義,會根據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進行有關計算。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數據分析教學課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數據分析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1.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感受到統計對於決策的作用,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加強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例1用:每人一張空白的統計圖(縱向),四人小組一張空白的格子圖。例2用:師準備一些不同單位的空白統計圖。(1小格分別表示1釐米、2釐米、5釐米、10釐米、20釐米的空白統計圖。)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教學例1──橫向條形統計圖。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A:出示情境圖及統計表,讓學生說說統計表上收集到的數據。

B:根據這些數據,引導學生獨立畫出縱向條形統計圖。(師事先準備的空白統計圖)

C:師提問: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數量?

2.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A:師談話:畫出條形統計圖,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出賣出的各種礦泉水之間的差異。但是,有時候紙的空間太小,不夠畫出這樣縱向的條形統計圖,那怎麼辦呢?

B:引出新課:如果我們把縱向的條形統計圖變成橫放的條形統計圖,那佔的.上下空間就小了。這樣橫軸就變成表示礦泉水賣出的數量,縱軸變成表示各種不同品牌的礦泉水。

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A:師問:你能和四人小組的夥伴討論討論,再試着設計設計嗎?

B: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討論設計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C:交流彙報展示四人小組的作品。學生自己介紹本組設計的條形統計圖。

D:師肯定孩子的創作,並出示規範的橫向條形統計圖。

E:全班學生說說橫向條形統計圖橫軸、縱軸、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學生完成書上沒畫完的橫向統計圖。

4.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A:師提問:根據橫向統計圖上的數據,你知道了什麼?

B: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C:你認爲應多進哪種礦泉水,爲什麼?

D:師小結:你看,統計圖還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幫我們決策。

5.鞏固練習。

P40第1題。

A:看橫向統計圖,說說統計圖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二、學習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1.看統計表,分析數據。

A:引導學生看書上的統計表。

B:師提問:從統計表上,你知道了什麼?

2.發現矛盾,引出新課。

A:如果讓你根據統計表的數據,繪製一個學生身高統計圖,你準備一小格表示多少釐米?(讓學生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B:師拿出事先準備的不同空白統計圖,讓四人小組合作畫完。

C:出示學生畫的統計圖,引導比較,發現問題。(學生可以發現:如果每格表示較少的單位,畫出的條形會很長,如果每格表示10個單位或20個單位,雖然畫的格數少了許多,但是從圖中很難直觀地區分不同學生的身高相差幾釐米。)

D:師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F:引出新課:出示書上的統計圖。

3.學看統計圖,嘗試畫統計圖。

A: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發現這個統計圖和前面學的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B: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這樣畫有什麼好處?

C:引導學生按照示例,把其他兩人的條形補充完整。

D:引導學生討論:在什麼情形下應該使用這種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F: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該統計圖。

4.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A:師問:根據上面兩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了什麼問題?你能解決嗎?

B: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比較。發現哪些同學的身高、體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學在正常值以上?

C:引導學生爲這些體重超正常值的同學出謀獻策。

D:師提問:剛剛在比較時,你是怎麼看出他們在正常值以上還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師引導學生思考:在統計圖中怎樣一目瞭然地看出每個學生的身高、體重是在正常值以上還是正常值以下?(引導學生在統計圖上用一條虛線畫出正常值,再直觀地比較。)

5.鞏固練習。

P40—41的練習。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你對自己、同學這節課學習的表現有什麼評價?

教學設計說明:

1.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於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於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

2.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知識不是簡單的灌輸,而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舊的條形統計圖已經無法滿足需要,或者出現一些不方便的地方,這時候,老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一起動腦,思考解決的方法,最後引出新課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到每種條形統計圖都是因爲生活、統計的需要而產生的。

3.讓學生在學習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的使用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不同統計圖的優點,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的使用條件,並能聯繫實際說說在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條形統計圖。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