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1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這節課總的設想是讀中悟,品語言,明道理。

(一)複述故事,提煉內容。

上課之初,師生一起回憶故事內容,便於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更好的爲閱讀積累做準備。

(二)以疑引讀,思後促讀。

對文中不理解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化。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大話”的意思,幫助學生讀出青蛙不相信的語氣。聯繫上下文,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拓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可以說無邊無際,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疑問,思維得到了鍛鍊,讀出了不同的層次。

(三)讀後悟理,角色體驗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着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擡頭”藉助青蛙在井底的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爲什麼會錯?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正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2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通過學生的質疑、解疑,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我提出疑問引起興趣,導入新課,學生馬上有序的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生字,然後小組合作進行拼讀;然後由我檢查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這期間,我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後進生進行指導。

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小組合作認讀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能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藉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並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着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並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於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加強朗讀訓練,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思考什麼問題,要解決什麼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覆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營造了書聲琅琅的教學氛圍,教給了學生讀書方法。

進行角色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得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纔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爲了讀好角色,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我還體會到要有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組織孩子們分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習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爲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我就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複,要輪換角色。這樣利於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寓言故事的教學,到最後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如果有人說你是坐井觀天,你明白他在說你什麼嗎?你想對坐井觀天的人說些什麼?”或者讓學生出點子幫助小青蛙:“你們願意像小青蛙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嗎?你們能出出點子讓小青蛙也能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嗎?”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接着教師可補充歸納“坐井觀天”的寓意:我們看問題或者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這樣一來,又加深了學生的體會。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由此突破。我不難感受到:學生的潛力有多大,真的難以想象呀。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經驗,把教育教學質量走向新臺階。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3

《坐井觀天》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則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篇寓言故事的教學目標分爲三點: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何通過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爲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以及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成了本課的重難點。在上這課時,我首先以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片引出課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有目的讀課文來解決本課的生字,並以問題的形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着通過青蛙和小鳥的對話進行朗讀訓練,進一步解讀文本;最後設計青蛙跳出井口這一環節,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幾點反思。

一、從關鍵詞句入手,抽絲剝繭

青蛙和小鳥初次見面時,我讓學生抓住“哪兒”讀出青蛙對小鳥的疑問。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住“大話”這個關鍵詞語,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對小鳥的不相信,讓學生讀出不相信的語氣來。其次我抓住“無邊無際”,通過一組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天的無邊無際。

二、從朗讀課文入手,循序漸進

在每次對話中,我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齊讀、男女生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師生共同讀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閱讀的興趣,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文本的體驗。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然後在讀的基礎上好好理解,循序漸進,那麼這篇文章的理解就不那麼難了。

三、從神態語言入手,感知內心

體會文章,可以抓住主人公的神態和表情。在文章的第三次對話中的有兩個“笑”,青蛙爲什麼笑?小鳥爲什麼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爲是。另一個笑則是小鳥笑青蛙的不知天高地厚、孤陋寡聞、目光短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四、從角色扮演入手,放飛想象

讓學生到講臺前進行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個別給予指導,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並給學生提出疑問:如果你是那隻青蛙,聽了小鳥的話,你會怎麼想?如果青蛙從井裏出來了,看到外面的天空,它會怎麼想?學生的想象天馬行空,給出了一個個令人捧腹大笑卻又富含深意的答案。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由於時間的關係,最後一個環節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讓孩子自己回答的.時間太少,應該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所以在以後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義。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範文4

這學期,我依據教學進度在11月份上了《坐井觀天》這篇課文。

上課伊始,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學生通過自讀質疑、讀中釋疑、角色體驗等方法體會到青蛙和小鳥當時各持己見,爭論不休的心情。這時,我提出本節課的一個關鍵問題:“小鳥認爲天無邊無際,青蛙認爲天只有井口那麼大,他們各持己見,爭論不休,聰明的小朋友,那到底是誰弄錯了?”當學生與自己的學習夥伴展開討論後,集體交流開始了。活潑的黃怡敏第一個站起來說道:“我認爲小鳥說得對,當青蛙問小鳥從哪裏飛來的時候,小鳥告訴它是從很遠的地方飛來的,說明天真的很大。”機靈的金澤澤接着說:“我也認爲小鳥說得對,但我的理由和黃怡敏有點不同。我認爲是從小鳥飛了一百多裏的地方可以看出天很大。”胖乎乎的李旭豪早已等不及了,他一邊起立一邊回答:“我覺的兩個地方都能說明天很大,無邊無際,小鳥說的對。”沉着的陳曙暉用她那悅耳動聽的普通話回答:“我同意黃怡敏和金澤澤的看法,但我還要補充一點。從小鳥飛那麼遠,飛一百多裏地,口渴了也很能看出天很大,否則小鳥怎麼會那麼口渴呢。”……看着孩子們精彩的交流,我是聽的心花怒放。當我正準備順勢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一隻小手舉了起來,原來是我們班最懶惰的“不做作業大王”陳斌斌。難道他還有自己的見解?帶着一絲疑惑,我示意他起身發表自己的看法。他說話的聲音比平時還要小,但“我認爲青蛙是對的”這八個字卻讓全班的每一同學都聽得清清楚楚。大家都瞬間寂靜下來,同時也睜大一雙雙眼睛,他們不約而同地把視線從陳斌斌的身上移向了我。此時,我看到陳斌斌那一張娃娃臉上有着難以名狀的神情。對於課堂上的這類向好學生髮言一般倒,質疑學困生的回答的情況,我遇到了很多次。可是學困生敢於發表與好生截然相反的回答,還真是頭一次。但我堅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我只說了一句話:“其他同學同意這樣的看法嗎?”班上那些和我默契相投的孩子,便爭相發言,替我“解圍”。我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教學思路,笑着告訴他:“請說說你的理由,好嗎?”這個男孩振振有詞地說道:“這隻青蛙也沒弄錯,因爲它一直生活在井裏,它看到的天就是隻有那麼大,它確實說了它看到的天只有這麼大,它也沒說錯啊。”他一邊還用身邊的作業本子,捲成筒狀朝着窗口望,一邊說:“你們自己試試看,天不是也變成這麼大了嗎?”聽完這樣的理由,我首先表揚了陳斌斌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然後請他先保留自己的看法,等讀懂後面的重點段以後我們再來探討這個話題。接下來的學習過程因爲有這樣的閱讀動力,讓師生更加投入。學生藉助有關學習過的資料(一葉障目)突破了教學難點,懂得要開闊自己的眼界,獲得更多的知識,做見多識廣的人。這時,我請陳斌斌再來談一談他對文中這隻青蛙的看法。小男孩情真意切地說道:“我的想法轉變了,是青蛙錯了。因爲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東西少,它的見識就少,所以纔會覺的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話音剛落,整個教室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摸摸他的頭,看着他因興奮而漲紅的小臉,我由衷地感到自豪,爲我們班級有這樣敢於質疑的勇敢學困生而感到到高興。

上述教學片段,不由得引起我深入思考。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步伐越來越有力,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從新課程實施的角度來分析,我覺得《坐井觀天》這次課堂教學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理念:

第一、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自己的閱讀總是會有一定的目的,或是憑個人的愛好,或是各自的經驗對讀物進行選擇性閱讀,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從若干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儘管可能解讀的不是很正確,這就要需要我們老師的教育機智來引導學生了。上述教學案例中陳斌斌對文本中青蛙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閱讀感受,如果以教師或其他學生的理解去代替陳斌斌的理解,那必將抹殺孩子的閱讀個性。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的同時,來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閱讀過程中,多請學生談談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成爲閱讀的主人。

第二、給予學生閱讀反思的時空

所謂“閱讀反思”,是對閱讀之後所理解內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分清在閱讀過程中,哪些體驗與探究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有效思維,哪些是無效思維。文本是死的東西,它只有在經過學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批判後,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具有生命;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啓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由於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看待事物往往不夠準確和全面。上述案例中陳斌斌剛開始判斷青蛙的看法時顯然就出現了一定的侷限性,這時候,我告訴他在讀懂後面的重點段以後咱們再來探討這個話題。這樣的做法,其目的是給予學生閱讀反思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地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潛心閱讀,能深人思考閱讀內容,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讀懂重點段落以後,陳斌斌那情真意切的表達就是最好的見證。

第三、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

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對話主要是以文本爲中介進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學生有權利擁有獨立的人格,擁有自由意志,擁有豐富敏感的內心世界,擁有舒展生命、張揚個性的空間。而老師我只是一個話題的提供者,對話環境的創設者,對話教學的主持人,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與欣賞者。正因爲有這樣合理的師生定位,包括陳斌斌在內的所有學生才能擁有自主閱讀的時空,才能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產生個性化感悟,纔能有效地展開思想的碰撞與交流,才能切實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並提高閱讀質量。而上述教學案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個個無法預約的亮點,正是源於師生平等對話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