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

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1

在“認識鐘錶”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裏,已經有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爲學生學習“認識鐘錶”帶給了經驗基礎。課前,爲了讓課堂上撥鐘的時候不至於太亂,也爲了瞭解學生在這塊的認識,我先讓孩子撥出四時,巡視了一下,發現大多數孩子明白分針長,時針短,明白把針指着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撥對,有了這樣的瞭解,在課的安排上,我將重點是介紹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難點放在認識大約幾時上面,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在課的最後,我用動畫製作了一個小故事,兩個小動物分別在幾時的時候做什麼事情:

1)複習了時鐘的認識。

2)教育孩子要珍惜時間。

3)透過故事中兩個八時,小動物做的事情不一樣,比較明白一天中有兩個八時。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搞笑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僅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用心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構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持續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透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整時還是不錯的,後面在教學大約幾時的時候,語言不夠規範,上的過快,導致部分學生對於什麼叫大約幾時,不是很瞭解,最後全部課上完還多幾分鐘,今後在這方面要注意。

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2

《認識鐘錶》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資料,這個資料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幅學生放學回家後透過電話向老師彙報回家時間的生活情境圖引出掛鐘,透過對掛鐘上不同時刻的直觀認識,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正確讀寫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們一年級組的三位老師在構成共案的同時,根據本班學生特點又各有特色地進行教學。

透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1、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一向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呢?於是,我利用課件,伴着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十分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透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用心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資料清晰搞笑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鐘面,爲學生帶給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用心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潛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狀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錶後,學生髮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於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透過課件演示了分針的轉動是怎樣引起時針的轉動的。學生好初步瞭解了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以便能區分鐘面上的時間能夠幹什麼事情。

本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就應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明白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於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潛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和語言表達潛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潛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纔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數學《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3

一、教學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目標是,第一,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讀、寫整時。第二,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第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結合此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的環節是,聽聲引入鐘錶,說出鐘錶的作用,觀察鐘面認識鐘面的特點,觀察時間認識整時,遊戲複習,時間的兩種寫法,拓展知識,中國鐘錶歷史。設計意圖主要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說出來幾時與原因,並結合遊戲,激起學生興趣並鞏固知識。

二、教學過程反思:

1、主要三大過程:第一過程,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第二過程,認識整時;第三過程,時間的兩種寫法。

2、在第一過程中,主要使學生觀察,鍛鍊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讓學生髮言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麼,鍛鍊學生的完整表達能力。

3、在第二過程中,出示各種時間不同的鐘表,8時,3時,6時,9時,12時,11時,讓學生說出是幾時,並說出爲什麼是幾時,同時兩針都指12是12時,使學生認識這一時間的特殊性。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的發展變化過程。

4、第三過程,主要由教師教學生兩種時間的寫法,讓學生寫一寫、練一練加深印象。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反思:

1、在第一過程中,學生觀察出來鐘面上的特點以後,學生並沒有分清時針與分針,缺少學生的總結表達環節。

2、在第二過程中,學生都觀察到了長長的指針都指着12,但沒準確說出時針分針,也就是說學生沒分清時針分針。並且在此環節,學生說的少,學生總結規律時教師沒有認真思考聽取學生的表達,而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缺少隨機應變能力。且練習題型少,學生認識了整時之後並沒有加強鞏固練習,導致學生對認識整時的知識掌握不紮實。

四、改進措施:

1、在學生觀察出鐘面特點以後,應嘗試讓學生總結,說一說,不僅鍛鍊表達能力還能使學生區分時針與分針。

2、學生在觀察6個鐘錶的時間之前應單獨出一個鐘錶使學生先認識整時,再用6個鐘錶讓學生觀察整時的特點,這樣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思考邏輯。在說的環節,應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怎麼看出來的整時,使學生理解整時的特點。此外,學生認識並說出整時後,應多出不同類型的整時練習,在學生練習的同時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拓展部分應儘量使用簡潔的語言使學生明白一個時間有早上和晚上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