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認識鐘錶》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

執教完《認識鐘錶》一課後,心理雖然一陣簡便,但更多的是經歷一次比賽之後,心中那萬千的感慨。憑心而論,準備一堂課,確實很不容易,無論是鑽研教材,製作教具,還是請教師聽課,評課,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更不能省略。可是我收穫更多的是,自我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對教材的深入與把握,我欣喜的是,在實驗小學這個管理規範的名校舞臺鍛鍊中,在諸多同行的幫忙下,在自我一次經歷競賽洗禮與歷練中,我也漸漸在成長。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的。”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對鐘錶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如何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採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是我思考與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無論是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還是教學整時,感知時序,每個環節我都藉助學生原有對鐘錶的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同桌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基本體現了“以生爲主”的教育理念。我認爲比較滿意的地方如下:

1、教學學情境創設巧妙,動畫課件形象直觀。首先動畫演示主人公不認識鐘錶引發問題,導入新課―――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強化鞏固時針和分針―――――給整時和半時分類,從而導出認識整時―――自然過渡到電子表示法,每個環節過渡自然,層層遞進。將教學需要掌握的重難點依次貫穿在生動活潑的動畫情境中,讓學生樂學。

2、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樂“說”。學生對鐘錶有必須瞭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鐘錶外部結構認識、時刻的認讀寫,總是讓學生先談自我明白的,再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索,即便是學生不解的地方,也讓其他

學生談自我的看法,用學生自我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的語言幫忙其他學生。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相關的知識結構。

3、尊重學生心理特點,讓學生敢“動”。整個一節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主動完成學習。

4、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中巧妙設計三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經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能驕傲馬虎對待,要謙虛,一步一個腳印,纔會成功。其次課後讓學生聽一分鐘音樂,並且歌曲的名字是《時間就像小馬車》,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知時間的寶貴,恰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最終經過學生談一談自我作息時間安排,教育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我認爲還有些缺欠的處理:

1、在時間不夠的情景下,應當滲透的德育教育沒有進行,草草收場。

2、另外課後結束的互動環節的氣氛不濃,課前沒有引導學生練習。

3、學生在分類環節中所用時間過多。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2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音樂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鐘錶的認識。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3

這一課時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繫,學生對鐘錶並不陌生,可是,真是讓學生來說一下時間,學生還是沒有生活經驗,本課時設計時,我設置了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以此幫忙他們進入情境之中,幫忙他們學習。在學習中,認識整點和大約幾時,效果還是比較好,認識幾時半,還是有點糊塗。

課程一開始,我設置了一個猜謎環節,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導入很順利,之後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這個情境圖的設置十分好,孩子們認真的觀察圖片,發現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本事,從而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且,這個情境圖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可是我有一個困惑就是,我拿出鐘面模型,讓孩子們認識幾時半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比如,分針指到6,時針指到8和9之間,這個時候應當是8時半,可是開始有好幾個孩子說是9時半,我採用的方法是,時針還沒有走到9,也就是還不到9時,怎樣能說是9時半呢?應當先到9時,才能之後到9時半。一部分孩子會了,可是,還有幾個孩子比較迷糊,怎樣給孩子解釋,才能更好的讓孩子理解,這是我的一個困惑。

而對於大約幾時的認識,這個本應當是一個難點,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預設是,這是一個難點,在大約幾時的認識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結果,孩子認識起來,效果卻十分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又回到認識幾時半上,結果因爲沒有預設到,自我也覺得不是很順,我感覺孩子們也是有點繞暈了。

經過這次教學,我認識到,對課程做充分的預設十分重要,課堂上,什麼情景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難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4

鐘錶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大街小巷都有,家裏也有,但對於認讀鐘錶,畫指針,對學生卻是無從記起。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錶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可取之處:

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喜歡的藍貓入手,把大家帶入鐘錶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藍貓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藍貓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 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

學習鐘錶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鐘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後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讓數學應用於生活。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5

在“認識鐘錶”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裏,已經有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爲學生學習“認識鐘錶”提供了經驗基礎。

爲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後概括出“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4、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安排了“說說你或你的家人喜歡的電視節目幾時開播”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過於拖拉,耽誤了不少時間,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有全部完成,今後在這方面要注意。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6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中的有關精神爲指導,轉變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力圖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關注:

1、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開始,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在鐘錶店裏》,猜一猜是什麼聲音,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讓學生定下心來,並順利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去喜洋洋的鐘錶店欣賞各式各樣的鐘表,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因爲喜洋洋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個動畫人物,將日常生活中的動畫人物引入課堂,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並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學會了認識幾時後,設置了“幫老師忙”的環節,這樣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心理距離,同樣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起到了一個示範的作用,爲接下去撥鐘錶的遊戲做好了鋪墊。“小小報時員”的遊戲更是吸引了他們的熱情,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好勝,不願輸給別人,都想在這個環節中好好表現,在遊戲的過程中很好地加深了對幾時的認識。

在認識大約幾時的過程中,首先作爲評判員,爲喜洋洋和懶洋洋的赴約時間作出判斷,喜洋洋遵守時間早到了,而懶洋洋則沒有遵守時間,他遲到了。在這樣的評斷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地認識到要做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同時,給能夠積極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並回答正確的同學給予鼓勵,獎勵一朵“小花”,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2、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相對比較弱的,很多時候沒辦法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達出來,遏制了思維的發展。但是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達能力的激發,同時也是數學思維的激發。

在認識時針、分針這一環節時,就安排了幾個說的活動,讓學生一起說“分針長,時針短”,又讓學生同桌說一說,個別說,還讓學生在自己的小鐘表上找一找,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桌說一說,個別說一說,注重了學生說的過程。

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幾時,關鍵是能說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學生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後,讓全班同學一起說一說這句話,同桌說一說,個別說一說。並且要求學生在認讀鐘錶的時候能夠說出這句話,使知識內化。

同樣,在認讀大約幾時時,師生共同總結出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爲大約幾時”後,我也安排了學生自己說一說,由於是學生自己探索出來的,語言表達也及時得到了鞏固,所以在認讀的過程中,學生都能說得很到位,這是語言得到內化的結果。

3、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本節課教學設計中始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歸納,構建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在認識鐘面時,並不是老師直接介紹,而是讓學生觀察鐘面,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鐘面上的12個數字;說一說鐘面上兩根較粗的針的名稱,並能區分出來。

在總結幾時的認讀方法時,學生通過觀察三個時刻鐘表分針和時針的指向規律,找出三個鐘錶指針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發現規律,歸納方法。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而認識大約幾時時,通過判斷喜洋洋沒有遲到,是因爲七點沒到一點,喜洋洋就到了圖書館。而懶洋洋遲到了,是因爲他七點超過了一點纔到圖書館。從而在自主認讀的過程中,老師稍作引導,師生共同總結認讀方法,接近幾時,可以稱爲大約幾時。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突破難點,學生自主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紮實、靈活。

總之,這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使教與學融爲一體。但是不管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都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期待大家的批評和指點。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7

一、教學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目標是,第一,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讀、寫整時。第二,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第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結合此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的環節是,聽聲引入鐘錶--說出鐘錶的作用--觀察鐘面認識鐘面的特點--觀察時間認識整時--遊戲複習--時間的兩種寫法--拓展知識--中國鐘錶歷史。設計意圖主要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說出來幾時與原因,並結合遊戲,激起學生興趣並鞏固知識。

二、教學過程反思:

1、主要三大過程:第一過程,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第二過程,認識整時;第三過程,時間的兩種寫法。

2、在第一過程中,主要使學生觀察,鍛鍊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讓學生髮言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麼,鍛鍊學生的完整表達能力。

3、在第二過程中,出示各種時間不同的鐘表,8時,3時,6時,9時,12時,11時,讓學生說出是幾時,並說出爲什麼是幾時,同時兩針都指12是12時,使學生認識這一時間的特殊性。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的發展變化過程。

4、第三過程,主要由教師教學生兩種時間的寫法,讓學生寫一寫、練一練加深印象。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反思:

1、在第一過程中,學生觀察出來鐘面上的特點以後,學生並沒有分清時針與分針,缺少學生的總結表達環節。

2、在第二過程中,學生都觀察到了長長的指針都指着12,但沒準確說出時針分針,也就是說學生沒分清時針分針。並且在此環節,學生說的少,學生總結規律時教師沒有認真思考聽取學生的表達,而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缺少隨機應變能力。且練習題型少,學生認識了整時之後並沒有加強鞏固練習,導致學生對認識整時的知識掌握不紮實。

四、改進措施:

1、在學生觀察出鐘面特點以後,應嘗試讓學生總結,說一說,不僅鍛鍊表達能力還能使學生區分時針與分針。

2、學生在觀察6個鐘錶的時間之前應單獨出一個鐘錶使學生先認識整時,再用6個鐘錶讓學生觀察整時的特點,這樣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思考邏輯。在說的環節,應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怎麼看出來的整時,使學生理解整時的特點。此外,學生認識並說出整時後,應多出不同類型的整時練習,在學生練習的同時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拓展部分應儘量使用簡潔的語言使學生明白一個時間有早上和晚上兩種。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8

執教完《認識鐘錶》一課後,心理雖然一陣輕鬆,但更多的是經歷一次比賽之後,心中那萬千的感慨。憑心而論,準備一堂課,確實很不容易,無論是鑽研教材,製作教具,還是請老師聽課,評課,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更不能省略。但是我收穫更多的是,自己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對教材的深入與把握,我欣喜的是,在實驗小學這個管理規範的名校舞臺鍛鍊中,在諸多同行的幫助下,在自己一次經歷競賽洗禮與歷練中,我也漸漸在成長。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進行教學的。”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對鐘錶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如何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採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是我思考與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無論是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還是教學整時,感知時序,每個環節我都藉助學生原有對鐘錶的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同桌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基本體現了“以生爲主”的教育理念。我認爲比較滿意的地方如下: 1 、教學學情境創設巧妙,動畫課件形象直觀。首先動畫演示主人公不認識鐘錶引發問題,導入新課―――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強化鞏固時針和分針―――――給整時和半時分類,從而導出認識整時―――自然過渡到電子表示法,每個環節過渡自然,層層遞進。將教學需要掌握的重難點依次貫穿在生動活潑的動畫情境中,讓學生樂學。 2 、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樂“說”。學生對鐘錶有一定了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鐘錶外部結構認識、時刻的認讀寫,總是讓學生先談自己知道的,再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索。()即便是學生不解的地方,也讓其他學生談自己的看法,用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的語言幫助其他學生。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相關的知識結構。 3 .尊重學生心理特點,讓學生敢“動”。整個一節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主動完成學習。4 、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中巧妙設計三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通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能驕傲馬虎對待,要謙虛,一步一個腳印,纔會成功。其次課後讓學生聽一分鐘音樂,而且歌曲的名字是《時間就像小馬車》,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知時間的寶貴,恰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最後通過學生談一談自己作息時間安排,教育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我認爲還有些缺欠的處理:

1 、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應該滲透的德育教育沒有進行,草草收場。

2 、另外課後結束的互動環節的氣氛不濃,課前沒有引導學生練習。

3 、學生在分類環節中所用時間過多。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9

鐘錶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認識鐘錶》這一單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有些學生會認讀,並掌握本單元所要求的內容,有些同學對鐘錶的知識不會,在課堂中學生是第一次認識鐘錶與時間。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了以下幾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

認識鐘面時,讓學生認識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有哪些數字,怎樣排列,然後利用課件閃動,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視覺去感知,讓學生形成表象是不夠的。我在教學時希望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更好地爲生活服務,因此讓同學們每人課前準備一個鐘面的學具,學生在看一看,親手摸一摸、撥一撥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同學們通過觀察鐘面、撥動轉鈕會發現:秒針走得最快、分針走得比較快、時針走得最慢;分針比較長、時針最短;秒針最細、分針比較粗、時針最粗;小朋友還知道了三根針走的方向。

另外,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繫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總的來說,這單元教學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0

作爲青年教師的我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公開教學活動,“課前準備、內容的選擇、環節的準備”我絲毫不敢懈怠,此次活動讓我又經歷了一次專業化的成長,現將我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教學容的選擇:

鐘錶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對於即將步入小學的大班孩子來說,認識鐘錶,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組織了《認識時鐘》這個科學活動,之後我發現幼兒對時鐘的學習興趣很濃,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準備階段:

①爲使幼兒更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在知識積累階段,我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讓幼兒事先對鐘錶有初步的瞭解,並讓幼兒製作鐘錶,爲教學提供服務。

②爲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利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

實施階段:在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探索操作法、觀察法、遊戲法、說學法等幾種教學方法。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爲活動是成功的,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

一、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爲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動的一開始,我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交談進行導入:“你在家中喜歡做什麼事情?引出孩子們喜歡的少兒節目《智慧樹》,並提出問題“怎麼樣才能準時收看?做哪些事情還需要看鐘表?”

二、爲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

第二環節我出示實物鍾讓幼兒很輕鬆的認識了時針、分針。又通過演示課件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了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並在此基礎上鞏固整點、認識半點。

三、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學習方式。

第三環節是幼兒動手操作練習。我以幼兒的實際能力分爲4個組:畫一畫、連線、看誰撥的又對又快、我說你撥。結尾小故事。

我的體會:我認爲每一次活動結束,教師都應該針對自己的感受,體驗進行反思,提出調整、改進的方法。而且幼兒園的一課多研會出許多優秀的教育活動,活動中許多有經驗的教師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如在目標的定位上怎麼樣就準確、活動的重難點把握等,這些意見都給了我很好的啓發,也使我認識到反思確實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如果能把個人反思和集體反思相結合的話,那無疑會錦上添花。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1

週四下午上了學校的同課異構,本次上課的題目是《認識鐘錶》,雖然以前新教師彙報課已經有所經歷,但那時的自己不懂如何去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緊張之情也是無以言表。這次是舊題新上。感受自己不同,體會也深刻。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在教學中我做到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應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白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學生喜愛的謎語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堂上讓學生親自動手撥時間並且說說是幾點,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到學校,幾時放學等等,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時間就在我們的身邊,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總之,在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鐘錶的認識。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2

《認識鐘錶》是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認整時和半時。

課前,我安排孩子們準備了“鐘點學習器”。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猜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謎底:鐘錶)然後出示了鐘錶店裏的各種樣式的鐘表,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着,我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鐘面,認識時針、分針,並加以區分,讓孩子們指出自己“鐘點學習器”上的時針、分針。緊接着,通過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點認識“整時”、“半時”。在認識整時時,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的: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動中與整時相關的主題圖,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認鐘錶,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畫面內容。2、集中展示“整時”的4個鐘面,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它們的分針都指向“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3、讓孩子們在“鐘點學習器”上撥一撥整時時刻。隨後的半時教學和整時教學步驟基本相同。在認識了整時、半時之後,我又出示了電子錶計時,讓孩子們瞭解電子錶計時方法,學會正確用電子錶計時方法表示整時、半時。最後,我安排了一組“認一認”的練習,要求學生會認,並能用電子錶計時方法計時。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自然遷移新知。注重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我說你撥”,“我撥你認”,“師撥生認”,“生生互撥互認”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來。在孩子們認時刻的時候,還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要求學生完整表述,體現思維的層次性。

整節課下來,大部分孩子都會認、撥整時時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認“半時”時還有問題,比如:5時半,有的孩子容易認成6時半。仔細思考後,我發現這主要是因爲我們的孩子對於鐘錶上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不清楚,不能準確判斷是過了幾時,沒到幾時,所以纔會出現上述問題。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迅速針對“半時”學習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1、進一步認識鐘面。2、出示活動鐘錶(時針、分針可以轉動的),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運動軌跡,即:1→2→3→4→……→12→1→2→……。經過這樣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在認半時時有了很大的進步。3、認、撥幾個特殊易混的時刻,如:12時、12時半、6時、6時半,讓學生進一步區分整時和半時的不同。4、讓學生回家試着在真實的小鬧鐘上撥整時和半時,進一步感受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課後,我還有這樣的一個思考:如果課堂上的學具不用“鐘點學習器“,而改用真正的鐘表(小鬧鐘),效果會怎樣?當孩子們在小鬧鐘上撥一撥時,是不是就自然地觀察到了時針、分針的運動軌跡,更利於半時的認識?但同時我又有以下困惑:1、真實的鐘,時針、分針運動時有滴答滴答的聲音,是否會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2、孩子們本來動手能力就差,在鐘上撥整時、半時是否更難?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3

12月1日,我上了徒弟彙報課《認識鐘錶》,在此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幫助和支持。

在設計時,我主要從三方面作了考慮:第一,創設生動的、現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以欣賞鐘錶店各種各樣的鐘表導入新知,以說說小明在什麼時候幹什麼聯繫學生現實生活等等。第二,充分喚起學生對鐘錶的已有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交流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梳理和提升。在認識鐘面時,我就是利用學生已有經驗通過交流進而總結提升的。第三,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學生對鐘面及鐘面時間的認識,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撥一撥這一環節就有所體現。

課後,通過自己的反思,並結合老師們、教研員和師傅的點評,我對自己整堂課有以下這些想法:

1.對教材的重點、難點把握得比較好,練習的選取和設計也比較合理,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完整。

2.教態自然大方,沒有想象中的緊張,總得來說整堂課順利進行下去了。當然,通過這次彙報課,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我將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儘量彌補不足提升自己。首先,我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我要認真研讀教材,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把握教材的精髓,處理好細節問題。再次,我要讓自己的教師用語更加精煉準確,改掉一些不好的口頭禪,如“是不是”、“對不對”等。最後,一定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發揮,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自己儘量少說。

這樣的一次活動,這樣的一節彙報課,我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受益匪淺,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在此,再次感謝領導們老師們,謝謝!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4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的學習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是特殊時刻的認識。

本節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多媒體課件是幫助老師達成教學目標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徑,教師不應該完完全全被課件所牽引。對於一個遊刃有餘的專家型的教師來說,課件應該是爲他所用,而不是教師的整堂課的思維圍繞着課件走。面對課堂上新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巧用教育機智。

2、教學重點要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整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有什麼特點”的基礎上,多次在練習訓練中讓學生說出自己判斷的理由:“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在反覆說、反覆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強化本節課的重點,並使學生的思路越來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課堂生成,使學生的錯誤成爲學生成長的跳板。在學生親自動手撥鐘錶的遊戲環節,有一個學生在撥6時整的時候,錯誤地把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弄反了,他撥的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6”,而作爲教師,我沒有立即發現。通過這節課,我也反思自己:課堂上,要多問幾個“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能給大家講一講你的想法嗎?”“誰有不同的想法?”其實,這是個很好的課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沒有及時發現,並充分利用。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能夠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更廣闊!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5

昨日在學校上了一堂公開課《認識鐘錶》,這節課我看了很多視頻和教案,可是上完發現和自我想象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夢想很飽滿現實很骨感就是說的我這種吧,在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着的情景下學習新知識。

整節課中我都想盡好的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爲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所以我在一開始就引入了鐘錶王國,它給小朋友們出了許多難題,一環扣着一環,創設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情境。然後用謎語引出鐘錶,又欣賞到各式各樣的鐘表,想讓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新知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之後在認識鐘面時,又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然後指名回答。如若不完整,學生進行補充,從而提高傾聽的參與度,逐步養成傾聽的習慣,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可是這點在實踐中卻沒有得到好的突破,還片面的停留在設想當中,沒有充分得到實踐。

都說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由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和親切感。異常是在出示小明上午9時在上課,晚上9時在睡覺,同一個時刻卻在做不一樣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兩個9時。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本事的培養。

在課堂上,雖然我已經有意識地想讓學生多說,自我總結出規律,可是由於學生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我一急,代替了他們的地位。譚校長也說了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充分帶動後進生,整堂課都是讓優生來回答,全班的整體差距這樣就會拉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需要改善。

一學期快結束了,每一次公開課後同事們都會供給很多的提議,讓我受益匪淺,給了我很大的幫忙。剛剛站上講臺的我,還需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