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壓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壓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電壓教學反思1

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課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和愉快的學習氛圍,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本節採用對比複習效果較好,大部分學生能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回憶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把電流表、電壓表再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觀察,引起思維,產生疑問,激發興趣,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踊躍發言,各抒已見,從而順利歸納出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循序漸進,突破難點。採用對比複習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習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有更多的同學參與課堂的討論。本人力圖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學習過程,增強了自信心,讓他們初步體會到“創新”的喜悅,加深他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感情,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瞭解,體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激發瞭解決問題過程探究的興趣和熱情,認識了課程三維目標要求中的知識,培養了課程三維目標要求中的多種技能,在學習過程體驗了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知識應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發現了學生有可挖掘的巨大潛能,教師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課堂上仍然有大部分學生不願或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疑問大膽提出進行交流,特別是基礎差的同學在這方面表現更不能令人滿意,這也許跟這部分同學缺乏自信有關。今後將注重培養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

電壓教學反思2

一、教學反思

1、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圍繞上述理念,在這節《電壓》的教學中,本節課利用導學稿導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引導他們質疑、探究、歸納知識,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導學稿的製作是本節教學設計的亮點,在導學稿設計中,採用邊練、邊探究、邊檢測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檢測中不斷加深理解所學知識,並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突出“學生的學”。

2、本節重點是電壓表的正確使用及讀數,由於本節是下學期開學第一節課,部分學生可能遺忘了上學期的內容,本節課課前的溫故知新:電流表的使用規則,很好地將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並在課堂小結時將電流表和電壓表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鞏固所學知識,複習舊知識,體現學生“主體性”。學生進行連接測量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各小組的指導,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馬上糾正,讀數可以在學生動手測量後進行,應多測幾遍,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並使學生體會使用的電壓量程不同,讀數也會不同。

3、這節的內容不多,知識也較簡單,但爲電壓這一章的學習奠定基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突破本節的重、難點,是這節內容教學設計的重點。在本節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

4、在本節的課外知識拓展中,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生物電壓趣聞和水果電壓小製作,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啓發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製作簡單電池,體會物理就在身邊,使本節課由生活常識到物理知識,再回歸到生活之中,讓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和生產有着密切的聯繫。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和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建議

1、本節課的內容表面上看沒有多少內容,主要是認識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但要通過實驗把這兩個重點內容弄明白,還是有困難,一節課時間比較緊湊。基於此考慮,結合我們學校第二輪課改開展的“先學後導,以學促教”的導學稿製作,強調學生有目的的預習,上課,和複習,因此我把這節的基礎知識點以填空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較低難度先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課前對本節內容進行大概的瞭解。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預習,這樣可將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課堂的容量和效率。本節課的特點是邊學邊練邊檢測,但效果如何,關健還在於任課教師如何點拔學生。

2、在教學過程中,本節課要注重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物理的科學方法。通過實例分析,提高學生引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本節多媒體課件採用PPT格式,便於使用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編輯。

電壓教學反思3

今天下午上了開學的第一節物理課《電壓》,課上得很輕鬆,學生情緒高漲,總體感覺課堂還是比較高效的。現將一些體會整理如下:

導學案讓我嚐到了甜頭:由於事先利用導學案安排了學生進行預習,諸如:電壓的單位、換算常見的電壓值等簡單性的問題,課堂上沒有再去一一贅述。省下了很多時間,突出了教學重點。學生聽課效率大大提高。

學習方法的點撥比着知識的講解更重要。如:

(1)利用類比法學習電壓,同時講明電壓與電流、電源的關係,使電壓的概念迎刃而解;

(2)利用對比法學習電壓表的使用,引導學生先回顧電流表的使用,然後小組討論找出使用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針對“爲什麼電壓表要並聯?”,通過實驗進行演示加深理解,效果明顯,學生感興趣;

(3)電壓表測量對象的識別,是本節中的難點,教給學生利用“去源法”進行識別,像變戲法一樣,一個複雜的問題頓時變得簡潔明瞭;

(4)有一些有電壓表的電路識別起來非常困難,又交給他們一招“拆表法”識別電路。學生那個興奮勁就甭提了。

不足之處:

1、導學案的設計上還有待完善,如:問題的設置還有點少;

2、怕完不成學習任務,課堂上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不夠充分;

3、讓學生畫圖耽誤了一些時間,這些圖要是事先打印出來發給學生就好了。

4、電路故障檢測題、有電壓表的實物連接還沒有來得及訓練。

電壓一節很關鍵,這個頭開不好,後邊就很難進行下去。決定下一節上習題課,進行強化訓練。苯酚教學反思倍的認識教學反思杯子的設計教學反思

電壓教學反思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進行探究的最直接動力。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或從社會關注的物理教材有關問題中選擇探究性學習內容,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並引導發現問題,造成懸念,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那麼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呢?可以通過某個生動的小故事、新奇的實驗演示,或用教材中的“?”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學習《電壓》一課時,我考慮到學生對“電壓”這一物理概念有所瞭解,但對電壓的作用不夠明確,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利用電源、開關、小燈泡進行演示,讓學生進一步觀察閉合開關後小燈泡發光,若將電源取下,小燈泡不發光了,並提出問題:電源在這裏扮演什麼角色,有什麼作用?有刺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帶着疑問閱讀教材走進文本。通過閱讀教材,學生們瞭解了電壓的作用,接着出示電壓表和電流表讓學生進行區分,並分析討論他們使用時的異同點,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鞏固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上述個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簡化了課堂教學內容,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加速了學生完成認知的掛、過程,達到了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電壓教學反思5

一、本節課做得較好的地方:

1、爲學生理解電壓的作用作了較好的類比。本節課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關電壓的詞語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理解電流形成的原因,對於這種理解學生普遍感到較抽象,爲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電壓的作用,我引入了類比的方法。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自來水管破裂後,水會沿破裂口飛出形成水流,而放在講臺上的水不會沿着杯口飛出形成水流,原因是什麼?很多學生都知道原因。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閉合開關後電路中的電荷會定向移動的原因,這種化抽象爲形象的教學方法,學生感覺到更容易接受。

2、加強實驗操作,爲下一節實驗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學生總結出電壓表的使用規則後,我讓兩位學生上講臺分別演示測量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中小燈泡的電壓,演示完後全班同學一起根據電壓表的使用規則進行點評,通過實際的操作,學生掌握了方法,進一步理解了電壓表的使用規則,效果很好。

3、通過電壓表與電流表的對比,加深了兩表的理解。在學生閱讀課本有關電壓表的使用說明書之後,學生已對電壓的使用規則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時通過讓學生思考、討論電流表、電壓表使用規則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對比,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兩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二、本節課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電壓表沒有做到每人一個,而只是採用實物投影的方式進行。

2、本節課在最後探究電池組的電壓規律時用的是兩個新的乾電池,電壓都是1.5v,這樣做出的實驗結論不好,最好採用兩個電壓不一樣的電池做實驗,效果會更好。

3、本節課在時間上把握得不夠好,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多。

三、適用對象和使用過程要注意的問題

1、本節內容適合所有學校八年級的學生使用。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適當的調整即可。對於成績較好的班的學生,本節課的所用實驗都可安排兩個人一組共同完成,這樣學生的實驗能力會更強,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效果會更好。對於成績一般或成績不理想的班的學生,本節課的所用實驗都可安排全班同學先思考,然後部分學生上臺演示的方式進行,這樣老師能更好地掌握課堂的節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好本節課的內容。

2、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使用電壓表測電壓,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這個環節多花時間讓學生透徹理解。學生在閱讀了電壓表使用說明書,對電壓表的使用規則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一定要讓學生與學過的電流表進行對比,這樣才能強化知識,不會混餚。除此以外再通過實物圖的連接、做實驗等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3、本節課在探究電池組的電壓規律時使用的乾電池電壓一定要不同,這樣一方面可讓學生知道新的乾電池電壓是1.5v,但它不是總是1.5v,乾電池的電壓是會變化的;另一方面可讓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