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

新課標教材對最小公倍數的求法給出了三、四種不同方法。有分別寫出各自倍數,再從中找出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有先寫出某一個數的倍數,再從小到大依次判斷它們是否是另一個數的倍數,從而找到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有利用分解質因數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還有部分學生在校外培訓時學習的簡單快捷的短除法。這麼多的方法,作爲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合理優化。但哪種更優呢?我認爲真正適合孩子們,最快捷又最容易理解的最小公倍數求法應該是:先依次寫出較大數的倍數,然後從小到大判斷它們是否是較小數的倍數。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

爲什麼這種方法最優?

1、快捷。因爲當最小公倍數較小(即在100以內)時,用這種方法可以僅僅通過口算就快速求出結果。

2、易懂。用上述方法找最小公倍數,與概念一脈相承,比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數更利於學生理解。

什麼促使我反思

以前教五年級的學生時,我發現學生普遍喜歡用分母的乘積作爲公分母。雖然,多次建議用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會使計算數據相對較小,可仍舊無效。原因何在?與學生交流後才得知:無論是用第一種列舉法找,還是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數都需要找草稿,太麻煩。如果最小公倍數的求法在通分中完全用不上絕對是教學的失敗。失敗在哪裏,麻煩如何解決?經過反思,我發現原來方法並非最優。

本次教學我並未教分解質因數的方法,當然也沒有教短除法,推薦學生用先依次寫出較大數的倍數,然後從小到大判斷它們是否是較小數的倍數的方法,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