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5篇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分清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做題習慣和比較的思維方法。

(三)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異同點的比較。

教學用具: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什麼叫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怎樣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2、求下面各題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口答)

8和16,13和26,2和9,7和15

教師:對上面幾道題你是怎麼想的?各有什麼特點?

明確:①兩個數有倍數關係,最大公約數最較小數,最小公倍數是較大數。

②兩個數互質,最大公約數是1,最小公倍數是兩個數乘積。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4。

求30和45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33045

51015

23

30和45的最大公約數是:3×5=15

33045

51015

23

30和45的最小公倍數是:3×5×2×3=90

教師:觀察上面兩道題,誰能說出求最大公約數和求最小公倍數有什麼地方相同?什麼地方不同?(討論)

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下面的結論。

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相同點

都要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

不同點

只要把除得的除數相乘

把除得的除數和商都相乘

教師:爲什麼求最大公約數只要把所有除數乘起來,而求最小公倍數就要把所有除數和商都乘起來呢?

明確:求最大公約數是兩個數公有質因數的積;求最小公倍數既要包含兩個數公有質因數,又要包括各自獨有的質因數。

教師:既然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短除過程是相同的,那麼,我們就可以用一個短除式來表示。例4怎樣做簡便?(由學生完成。)

2.出示做一做。

根據下面的短除,你能很快說出42和56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嗎?

24256

72128

34

(三)鞏固反饋

1.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30和18,75和35,16和72

9和31,20和12,100和30

2.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①互質的兩個數沒有最大公約數;

②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倍數;

③a與b的最大公約數是1,那麼a與b的最小公倍數是ab;

④用短除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可以用這兩個數的公約數連續去除。

⑤17和51的最大公約數是17,

最小公倍數是:17×51=867。

3.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裏。

(1)已知甲、乙兩個數互質,那麼甲、乙最大公約數是,最小公倍數是。

①1,②甲,③乙,④甲×乙

(2)已知a=2×3×2,b=2×3×5,那麼a,b的最大公約數是,最小公倍數是。

①2×3②2×3×2③2×3×5④2×3×2×5

(四)課堂總結(學生總結)

1.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用一個短除式。

2.求最大公約數把所有的除數乘起來,求最小公倍數把所有的除數和商乘起來。

(五)佈置作業:課本65頁練習十一,11、12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新課教學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例4,由學生獨立求出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

第二部分,對比例4中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的求法,討論它們有什麼異同點,結合算理找出解法不同之處的內在原因,從而總結出結論。

教學反思:知其然且知所以然——擺脫純技能的訓練

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分別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區分並深入理解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在掌握方法時還需要多問一個爲什麼。比如求30和45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中,爲什麼3×5=15是兩數的最小公倍數,3×5×2×3=90是兩數的最小公倍數?對於這一點,應該讓學生透過題目表面的理解,尋求對它本質的掌握。教學中在安排學生獨立完成例題後,分組討論此題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有什麼異同點,由學生列表得出結論。進一步引發學生思考爲什麼求最大公約數是把所有除數相乘,而求最小公倍數是把所有除數和商相乘?使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或許,這樣的題目經過機械的訓練,也能達到會做類似的題目的效果,但是如果換成12=2×2×3,30=2×3×5,求12和30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你還能保持高的正確率嗎?恐怕很難。甚至還會有這樣的題目:m=a×b×c,n=a×c×c,求m和n的最小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恐怕這次做對的就更少了。所以只有學生明白了算理:兩數最大公約數是兩數的所有公有的質因數的乘積,兩數最小公倍數是兩數所有公有的質因數和獨有的質因數的乘積,纔能有效正確地解答。

所以,在進行技能訓練的時候,還要多問一個爲什麼,讓學生搞清楚算理,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同時培養了學生嚴謹治學、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及比較的能力。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2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爲了讓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數學,使學生體會到最小公倍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課始,創設了生活中的事例,要求用公倍數來求的,這樣我把新知找4和6的公倍數融入到學生喜歡的生活中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研究數學。

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時,我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設計了求兩數的公因數只有1的情況下,最小公倍數怎樣求?兩數是倍數關係時最小公倍數怎樣求?你是怎麼想的?一系列開放的數學問題,每個問題都爲學生留出了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讓學生在高度的思維狀態下,調動大量的原有知識參與新知識的構建。

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自主地在小組內開展了探究性的合作活動,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地、開放地去探究,生成了各種方案資源。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真正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給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教學的精彩在於學生的發現。”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P22—24內容教學目標:1、在解決問題的操作活動中,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在集合圖中分別表示兩個數獨有的倍數和它們的公倍數。2、探索兩個數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能用列舉法找到10以內的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並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簡捷的方法,進行有條理的思考。3、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活動中,進一步發展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獲得成功體驗,學會欣賞他人。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

1、呈現問題:

(1)猜一猜用長3cm、寬2cm的長方形紙片分別鋪邊長爲6釐米和8釐米的兩個正方形。可以正好鋪滿哪個正方形?

學生說猜想結果和想法。

(2)實踐驗證:

請小組拿出小長方形和畫有正方形的紙,動手鋪一鋪。

(3)反饋交流:

A肯定:哪個正方形正好鋪滿?B質疑:爲什麼邊長12cm的正方形能正好鋪滿,而邊長16釐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鋪滿呢?C交流:結合學生思路板書有關算式D我們發現:6cm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所以能正好鋪滿,8cm雖是2的倍數,但不是3的倍數,所以不能正好鋪滿。

(4)深入探索:

這樣的長方形紙片還能正好鋪滿邊長是多少釐米的正方形呢?

(5)反饋交流:

A板書數據:6、12、18、24……

B說理:爲什麼這些邊長的正方形也都能正好鋪滿?你能舉其中一個例子來說一說嗎?其中最小的邊長是6釐米,能找到比6釐米更小的邊長嗎?

C小結:我們發現,能正好鋪滿的正方形,邊長的釐米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2、揭示概念

(1)揭示:6、12、18、24……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它們是2和3的公倍數。(2)提問:A2和3的公倍數中的……表示什麼意思呢?揭示:2和3的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B2和3的公倍數中,誰是最小的?有沒有比6更小的了呢?揭示:2和3的最小公倍數是6。

(3)辨析:16是2和3的公倍數嗎?爲什麼?

二、探索方法,優化策略。

同學們,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公倍數、最小公倍數,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不過要同學們自己來探索,自己來尋找方法,有信心嗎?

1、呈現例26和9的公倍數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數是幾?

2、學生探索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比一比,哪個組想的方法多,想得方法好。

3、反饋呈現多種方法

方法一:列舉法分別求6和9的倍數,再找公倍數、最小公倍數。

方法二:先找出6的倍數,再從6的倍數中找出9的倍數

方法三:先找出9的倍數,再從9的倍數中找出6的倍數

可能出現方法四:先找到最小公倍數,再找出最小公倍數的倍數。

4、評價方法:

方法一與方法二、方法三比,你有什麼想法?方法二與方法三比,你有什麼想法?方法四不失爲一種好方法,但要找到最小公倍數,我們通常要用到前面幾種方法來找最小公倍數。

5、出示集合圖。

6、小結:通過同學們積極思考,大膽交流,我們找到了多種方法來求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三、綜合練習,拓展提升。

1、完成練一練

2、完成練習四1——4

3、比一比,看誰找得快,找出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8和25和73和910和45和109和104和81和54和54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五、解決實際問題(見小小設計師)

藥物研究所研究出一種新藥,經臨牀試驗成功後決定向市場推廣,這種藥成人每天吃2次,每次2片,一天一共吃4片;兒童每天吃3次,每次1片,一天一共吃3片;如果你是藥廠包裝設計師,每一版藥你認爲設計多少顆比較合理,說說你的理由。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是學生四年級學習的延續,在四年級(下冊)教材裏,學生已經建立了倍數和因數的概念,會找10以內自然數的倍數,100以內自然數的因數。這課教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要學生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學會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爲後面學習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會求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進行通分、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作充分全面的準備。作爲全新的課改內容,本課教材編排與舊教材相比,改革的力度較大,體現了濃郁的課改氣息,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潤物細無聲: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概念。用長3釐米寬2釐米的小長方形去鋪邊長分別是6釐米、8釐米的正方形,哪個能正好鋪滿?教材以學生喜歡的操作情景入手,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在探索中生成問題:怎樣的正方形肯定能正好鋪滿?怎樣的不行?像這樣能正好鋪滿的正方形還能找到嗎?引發學生深入探索,在充分探索觀察的基礎上發現:能正好鋪滿的正方形的邊長正好既是小長方形長的倍數,又是寬的倍數。這時引入公倍數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生覺得很自然、親切,覺得解決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公倍數的概念也是現實的、有意義的鮮活概念。

2、多樣呈精彩:在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時候,採用全開放的方式,放大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自由探索,以小組交流形成思維碰撞,呈現多彩的智慧。以評價促方法的對比,以評價促思維的深入,以評價促探索精神的提升,學生自然自得其樂,收穫多多。

3、適度顯睿智。在練習部分,教材能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能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選用喜歡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是適度體現的其一。其二對求兩個數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教材拋棄了短除法的方法,而只要學生找10以內數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降低了學習要求,更符合學生實際。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4

1、新教材中對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要求較以往是大大的降低了。這裏只要求學生用列舉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對一些特殊的數組能找到規律,尋求特殊的解法。

2、注意新教材中的數都很小,不復雜,要求找的最小公倍數不能超過100。

3、關於短除,是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介紹的,因爲學生學習時缺乏相應的知識基礎,如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的概念,所以教師在講解時要將這部分知識簡單交代一下,不然學生無法理解,特別是理解這樣做的道理,如若不然,學習只能是流於形式。關於教與不教的話題,我認爲還是要教一教,給孩子一個一般的方法介紹,對他們今後學習有益。

4、我覺得因爲數都比較小,可以教學生一些簡單的求法。如“大數翻翻法”就很好,其實求最大公因數也可以用“小數縮倍法”,即將小數依次除以1、2、3、4等,看是不是大數的因數,如果是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5

《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有下列的體會: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髮展推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規律可循,又有靈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只有通過課堂生成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有效利用,才能促進預設教育目標的高效率完成或新的更高價值目標的生成。

這堂課學生在找“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時出現的新的發現就爲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課堂再生資源,我充分的利用了這份寶貴的資源,讓學生在興趣最高漲時有了很了不起的發現。不過回想起來在我的平時教學中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機會,當時沒有敏銳的捕捉到加以利用,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所以教師應該正視課堂教學中突發的每一件事,善加捕捉與利用。

學生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我們只要珍惜課堂生成資源,用好課堂生成資源,就能創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課堂教學,並在創建過程中提升師生在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質量。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6

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是整除部分的難點,它抽象不易理解,且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聯繫較小。在以往幾輪的教學中,爲達到讓學生明白求最小公倍數的算理的目的,我嘗試了幾種不同的教學思路,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於是今年我又進行了深入地探究,真的有所頓悟,一節課下來,從孩子們興奮的表情中,我感到許久未曾有過的輕鬆,多年的難題終於解決了。

課後,我把教學流程在腦子裏又重新過了一遍,並與以前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比較,發現解決問題的癥結只有一點————讓學生真正瞭解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與這兩個數質因數的關係。爲此,教學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時,我採用了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學生小組討論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與18和30有什麼關係,通過共同交流,發現絕大多數同學思維都停滯在最小公倍數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倍數的階段上,於是我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把18和30分解質因數,並引導學生觀察18=2×3×3,30=2×3×5,討論交流要求的最小公倍數與18和30的質因數有沒有關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因爲學生已經知道最小公倍數是18的倍數,而18是2、3、3相乘得到的,所以有學生髮現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一定包含18的質因數2、3、3的乘積,同理也包含30的質因數2、3、5的乘積,接着提問:這6個質因數相乘後是最小公倍數嗎?爲什麼?學生通過交流發現公有質因數2、3重複乘了一次,這樣得到的公倍數就不是最小的,要想最小,只須用2×3×3×2×3×5,即用公有質因數2、3乘各自獨有質因數3、5就是最小公倍數。這樣在老師的引導,自己的觀察、思考、發現的專注探索中學生基本上理解了求兩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思維得到了發展,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同時爲後續的實際計算做好了鋪墊。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有了新的認識——承認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有的主體地位,並非否認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爲學生的數學思維不能自發的形成,特別是抽象性較強的內容。任何創造活動都必須以一定的學習作爲必要的基礎。作爲教師,必須深入瞭解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這樣才能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進行啓發和促進。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7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小學生在理解概念時,往往難度較大。我就出示投影片,利用練習啓發學生:從剛纔找4的6的倍數,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小組進行討論: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意義,然後彙報。教師出示圖表示,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數的公倍數有什麼特點?有沒有最大的公倍數?讓學生明確:因爲每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所以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因此,兩個數沒有最大的公倍數。

理解求最小公倍數的算理時,主要也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學會用一般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通過研究最小公倍數計算方法的算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利用列舉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及時鞏固練習,有層次,有趣味。

學生做全堂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你還學到了哪些知識?調動學習積極性,學會歸納總結。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8

上完了《最小公倍數》這節課,我的感受很多,收穫也很多。反思其中的幾點閃光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課前我就想,如果能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來尋找最小公倍數,深刻了解什麼是最小公倍數,以及如何來計算,讓這一切都由學生自主完成,那他們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考慮到這是一節純數學的課,課上全是抽象的數學化的知識,我就想能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我創設了學生鋪磚這個情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用列舉的方法找到了最小公倍數。然後以一條數軸爲契機,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爲情境,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得出它們從同一點往前跳,跳到第幾格時會第一次相遇,第二次呢?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認識。最後,在肯定大家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又創設了我想帶一部分表現好的同學出去參加一項活動,可以分成4人一組,也可以分成6人一組,都正好分完,你知道我最少帶了多少人嗎?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的情緒高漲,思維時刻處於活動的狀態中。

2、以舊帶新,滲透轉化思想

課堂中當學生體驗到用找倍數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數比較煩瑣時,適時地引出用短除法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因爲在前面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也是用短除來求的,短除法的方法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讓學生在已有基礎上探究,將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學習。這節課重點也是讓學生理解:爲什麼把這些乘起來就是最小公倍數了呢?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可以更加深入的進行探討,但感覺學生掌握的深度還不夠,因此,在學習最小公倍數時,爲什麼乘最後的商時,還需進一步加強學習。

3、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在自讀自悟中學習知識

教學時,我給了學生充足的空間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自感自悟中學習知識。長時間下來,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有的放矢的思考,有序的思考。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9

教學通過這小節內容時,教師根據教材創設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探索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含義,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本冊教材改變了以往求最小公倍數以短除法爲主的方法,而是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強調了列舉法與集合圖的方法。

由於對教材中所安排的情境圖與公倍數之間的密切關係理解不夠透徹,所以無法做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故在引導學生通過情境探索公倍數的初始出現了障礙,雖依靠教學經驗及時予以調整,但自己深有感觸,看來備好課的確是很有必要的,特別對課改後的課程而言更不可麻痹大意,否則就會出現本節課尷尬的局面。

中午有一生打電話詢問如何用集合圖表示倍數關係中大數的倍數,該生提出了:“因爲大數是小數的倍數,那麼大數的倍數肯定也是小數的倍數,大數的倍數在集合圖中該怎麼填?”在以往的教學中雖也接觸過集合圖,但並沒有去深究,所以我一時也愣住了,只好說:“你自己先思考,實在想不出來,下午再來找老師。”結果中午只好捨棄了睡覺。到校後,打開幾個用集合圖來表示兩個數的倍數與公倍數的學生作業,這下更是愣了,他們所表示的方式與我所想的完全一致!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0

本節課基本能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準確的理解“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和意義,也能夠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恰當的指導。在鑽研教材、把握目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材料組織教學,讓學生深入淺出的進行學習課本的知識,教學過程也充分注意到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知識,體現了“以生爲主”的教學理念。

從作業的情況來看,學生對於用集合圈表示的方法學生錯誤很多,書寫的要求要更規範一些。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教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是在學生理解了倍數概念的基礎上教學的。在例1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用長3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紙片來分別鋪邊長是6釐米和8釐米的正方形進行操作,然後通過一系列的討論,引發學生進行進一步思考其中的原因,得出因爲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這個長方形紙片就能正好把它鋪滿;8雖然是2 的倍數,但不是3的倍數,則不行。學生具體感知公倍數的含義,揭示公倍數的概念。在教學例2找6和9的公倍數,對於學生而言並不是很難,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導。尤其是用集合圖表示6和9的公倍數對於學生來講是陌生的,所以我在教學時,就直接展示集合圖,讓學生看圖回答,這樣可以比較容易地幫助學生認識這種集合圖的形式,瞭解其內容,從而理解6的倍數、9的倍數及6和9的公倍數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且強調因爲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幾個數的公倍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後面應該用省略號。縱觀這節課,學生學得還是比較輕鬆,掌握的較好。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2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單從純數學的角度去讓學生領會,顯然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我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數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體念到了學數學的快樂。

本節課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並建立並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的過程。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爲豐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瞭解了整除、倍數、因數以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本節課的意圖是通過寫出幾個數的倍數,找出公有的倍數,再從公有的倍數中找出最小的一個,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圖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數,以及這兩個數公有的倍數,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爲今後的通分、約分學習打下的基礎,具有科學的、嚴密的邏輯性。但是,教材中鋪磚對於理解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比較抽象,不利於建立對概念的理解。本節課把“原來鋪牆磚”的題目改爲“找兩人的`共同休息日”來建立概念。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效的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充分利用課堂中最有效的時間是前15鍾,做好這段時間的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

本節課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應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這些目標展開教學。把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對數的概念的認識上,體現了新課標中“4—6年級的學生能找出10以內任意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要求。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普遍較低,把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定爲本節課的難點。體現新課標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技能”的要求。

小學生的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願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通過動手,讓學生在月曆紙的上動手找一找,圈一圈;通過動口,在概念揭示前,學生動口說一說。給學生機會說動手之後的感悟,還可以在個人表達的同時傾聽他人的說法。設計成寓教於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

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止是一時之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預案的設計,課堂中順學而導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之,本課體現了這樣的設計理念:將直觀演示與抽象思維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應用、鞏固。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3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單從純數學的角度去讓學生領會,顯然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爲了讓這些枯燥的知識變成鮮活、靈動數學,使學生體會到最小公倍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課始,我把新知找4和6的公倍數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森林運動會”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同時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能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既解決了問題,又習得了新知。在教法上做到有“扶”有“放”、“收放”自如,真正體現了“雙主體”的作用。

二、有效開放,自主探究。

現代教育觀點認爲:學習不是爲了佔有知識,而是爲了生長知識。教學中,我們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索研究數學。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時,我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設計看到這列數你想說些什麼,看到這兩列數你想說些什麼?研究兩數互質和成倍關係的最小公倍時設計你有什麼發現?你會有怎樣的猜想?一系列開放的數學問題,每個問題都爲學生留出了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讓學生在高度的思維狀態下,調動大量的原有知識參與新知識的構建。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自主地在小組內開展了探究性的合作活動,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地、開放地去探究,生成了各種方案資源。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真正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給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教學的精彩在於學生的發現。”

三、互動生成,啓發思考。

學生在前面的森林運動會“做裁判”中已經初步認識了“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我藉機順勢推舟,請學生用列舉法找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爲了在形式上避免了雷同,我是通過讓學生填表獲得最感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更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驗證、總結歸納結論,由於前面有了“做數學”方法的引領,學生在這裏是能“勝任”的。這樣就從概念的認識提高到了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研究“互質”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讓學生經歷“觀察——發現——猜想——驗證——歸納”五個過程,感受數學的嚴密性、科學性,感悟“做數學”的基本方法,從中滲透數學思考和數學方法。兩數“互質”、兩數“成倍”的最小公倍數是本課的重點,所以,在這一環節的最後以表格的形式進行了整理,起到鞏固強化的作用。

四、挖掘不足有待改進

1、課初的情境創設不是很貼切。沒有考慮到,比賽是有一定長度的,與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不統一,因此在年級賽課中使用了擺方塊的操作引入。

2、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而且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止是一時之效,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預案的設計,課堂中順學而導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4

前兩天講了《最小公倍數》,頗有感慨。

最小公倍數是一個內涵比較豐富的數學概念,爲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涵義,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這樣纔有可能形成有意義的學習。

過去我們通常所採用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找倍數---找公倍數---找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在“純數學”的範疇內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這樣的教學雖然突出了數學知識的內部聯繫,並能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能夠“省下”較多的時間完成練習或學習更多的知識,但其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比如, 學生無法體會到數學與外部生活世界的密切聯繫,無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習數學知識;形式化的、缺乏實際意義的學習任務也往往很難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活動常是在老師的“命令”下被動地進行,等等。

爲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對教材內容做適當的重組,使課堂裏的數學能夠以一種充滿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繫和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的整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構建一種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具體地說,就是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尋找一些能夠“自動地”反映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內部結構特徵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這些生動具體的實際問題,獲得對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概念內部結構特徵的直接體驗,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生活 “進到數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反思抽象,引出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數學概念,並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進一步提煉,總結出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這樣,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被“拉長”了,花的時間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當他們面對那些生動有趣的實際問題時,會自覺地調動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那些“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主動地藉助各種外部的物質材料來展示自己內部的思維過程;通經歷這一過程,學生能獲得對數學知識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清楚地體會到數學的內部聯繫,而且能真切地體會到數學與外部生活世界的聯繫,體會到數學的特點和價值,體會到“數學化”的真正含義,從而幫助他們獲得對數學的正確認識。

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和“數學”的交替中體驗數學,在“源”和“進”的互動中理解數學。通過“生活中的問題”,爲數學習提供現實素材,積累直接經驗;再通過“進到數學”,把生活常識、活動經驗提煉上升爲數學知識。

《最小公倍數》教學反思15

這一堂課下來總體感覺學生講得不錯,各環節也安排得井然有序,首先是彙報教材基本的知識點,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接下來利用典型例題讓學生充分展示不同的解題思路,進一步鞏固相關概念; 最後集體完成相應練習,交流一堂課的收穫。學生在認真思考,該講的也講完了,但仔細思考後發現在以下幾方面還可以進一步的完善:

一、 小組彙報與個人彙報有效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彙報積極性

本堂課沒有發揮小組的優勢,每個學生都是代表自己一個人在講臺上展示,以至於整堂課下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到了課堂的思考中來,課堂顯得有些壓抑。在彙報時還是應結合小組的優勢,讓每個上前分享的學生都代表着小組的榮譽與責任,這樣能使接受有困難的同學敢於出來發言,因爲,即使說錯了,還有組長在後面幫助他呢。

二、 預設充分,有效點評,及時把握住課堂的生成

在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上,學生想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方法,課堂上生成不少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就是不能很好的用語言去把它描述出來。這時因我課前預設不充分,當時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既沒有很好傾聽學生的想法,在總結時也沒有作出有效的點評,沒有使問題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還耽誤了不少時間。這種情況主要應該是老師在備課時沒有充分站在學生的思維上去思考問題,也就是預設不充分,所以在以後備課時光有導學稿還不行,老師應更多的去備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充分考慮到各種情況,這樣的話不管課堂出現什麼情況,教師都能從容面對。至此,我又總結出一條很可貴的經驗:在實施三環節教學中,不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要學習方式,教師必須正確、有深度地把握教材,必須充分地備學生!

三、分層設計自學結果檢測,培養尖子生

課後級經過與老師的交流,發現整堂課學生缺少靜下來練習的時間,而且練習設計上還可以進一步改進。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差異性,既要有大家都必需過關的基礎性練習,又要有針對尖子生設計的培優性練習,而且最好是以小條的形式,只有基礎練習都過關了纔可以將小條發下去,我想這給我以後上練習課指出了一個很好的改進方向。

四、充分利用老師的語言藝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何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讓學們說變成學生想說,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經過評課,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感觸。通過這課堂我們發現當你讓學生說的時候,學生是處於被動的回答狀態,而當你說我有困惑需要幫忙的時候,這時學生就不是回答而是一種教師的身份來進行問題的交流與分享,他們這時往往更容易站出來發言。所以我總結爲,作爲老師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通過自己的語言不動聲色的去引導課堂,正如有的老師在評課時說的那樣,當想問學生求最小公倍數還有沒有其它方法時,不是去問,最好是自言自語“噢,原來這是列舉法,是不是隻有列舉法呢!?”學生在課前自學時已經找到了多種方法,聽老師這麼一說,肯定會急於上來展示自己的方法,這就很自然地達到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