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5篇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課堂中,我首先讓學生理解分類標準,明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在例1教學中,首先根據不同的除法算式讓學生進行分類,同時思考其標準依據是什麼。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學生得出:第一種是分爲兩類:一類是商是整數,另一類是商是小數;第二種是分爲三類:一類商是整數,一類是小數,另一類是循環小數。究竟怎樣分類讓學生在爭論與交流中達成一致答案分爲兩類。然後根據第一類情況得出倍數和因數的含義,特別強調的是對於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在整數除法中,二是必須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說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其次,釐清概念倍數和幾倍,注重強調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性。在教學中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因數和倍數都不能單獨存在,不能說2是因數,12是倍數,而必須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對於倍數與幾倍的區別:倍數必須是在整數除法中進行研究,而幾倍既可以在整數範圍內,也可以在小數範圍內進行研究,它的研究範圍較之倍數範圍大一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練習設計容量少了一些,導致課堂有剩餘時間。

2.對因數和倍數的含義還應該進行歸納總結上升到用字母來表示。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1)密切聯繫生活中的數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間的關係。

今天在教學前,我讓學生學說話,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概括能力和對事物間關係的理解能力。於是我利用課前談話讓學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關係,課中遷移到數學中的倍數和因數,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又幫助學生理解了倍數因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從而使學生更深一步的認識倍數與因數的關係,

(2)改動呈現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方式。

我改變了例題,用杯子翻動的次數與杯口朝上的次數之間的關係,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數關係的存在,從而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併爲下面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倍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不僅溝通了乘法和除法的關係,也讓學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據乘法還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數和倍數。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雖然學生不能有序地找出來,但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礎上讓體會有序找一個數因數的辦法學生容易接受,這樣的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我覺得能起到鞏固新知,發展思維的效果。

(4)設計有趣遊戲活動,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譬如“找朋友”遊戲,答案不唯一,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我手裏拿了5、17、38幾張數字卡片,讓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數是哪些數的倍數,是哪些數的因數,,如果學生的學號數是老師出示卡片的倍數或因數就可以站起來。最後問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所有的學生都站起來。出示地卡片應該是幾,找的朋友應該是倍數還是因數?學生面對問題積極思考,享受了數學思維的快樂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整數知識(包括整數的知識、整數的四則運算及其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整數的性質。本單元所涉及的因數和倍數都是初等數論的基礎知識。

成功之處:

1.理解分類標準,明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在例1教學中,首先根據不同的除法算式讓學生進行分類,同時思考其標準依據是什麼。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學生得出:第一種是分爲兩類:一類是商是整數,另一類是商是小數;第二種是分爲三類:一類商是整數,一類是小數,另一類是循環小數。究竟怎樣分類讓學生在爭論與交流中達成一致答案分爲兩類。然後根據第一類情況得出倍數和因數的含義,特別強調的是對於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在整數除法中,二是必須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說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2.釐清概念倍數和幾倍,注重強調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性。在教學中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因數和倍數都不能單獨存在,不能說2是因數,12是倍數,而必須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對於倍數與幾倍的區別:倍數必須是在整數除法中進行研究,而幾倍既可以在整數範圍內,也可以在小數範圍內進行研究,它的研究範圍較之倍數範圍大一些。

不足之處:

1.練習設計容量少了一些,導致課堂有剩餘時間。

2. 對因數和倍數的含義還應該進行歸納總結上升到用字母來表示。

再教設計:

1.根據課本的練習相應的進行補充。

2.因數和倍數的含義用總結爲a÷b=c(a、b、c均爲非0自然數),a是b和c的倍數,b和c是a的因數。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4

《倍數和因數》這一章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由於這一單元概念較多,學生要掌握的知識較多,所以掌握起來較難。我上的這節複習課分以下四部分。

1、先從自然數入手,由自然數的概念讓學生總結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又根據生活實際試着讓學生把自然數分成奇數和偶數。點名說出什麼數是奇數,什麼數是偶數,是根據什麼分的,這樣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2、由偶數都是2的倍數,複習2的倍數的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3的倍數的特徵。學生邊複習老師邊板書,由於大家共同協作,很快找出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然後總結同時能被2、3整除的數就是6的倍數,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意義。讓學生隨便說一個算式,說明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列舉乘法或除法算式,準確表達倍數與因數的關係,加深了學生對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關係的理解和認識。

3、隨便給出一個數找出它的所有因數,得出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身。根據因數的個數把自然數分成質數、合數和1。複習什麼是質數,什麼是合數。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20以內的質數。爲什麼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是根據什麼分類的呢?任意給出一個數判斷是質數還是合數,若是合數讓學生分解質因數。先說分解質因數的方法,然後點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出錯誤。

4、帶領學生一起做練習,讓學生邊做邊說思路。這節課比較好的地方是條理清晰、內容全面;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意到了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

不足之處是我缺乏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以後需多努力。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5

教學內容:青島版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88—9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探索求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中最大的數、最小的數及其個數方面的特徵。

2、使學生在認識因數和倍數以及探索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提高數學思考的水平,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探索求一個數因數或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求一個數因數或倍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練習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看這是什麼?

生:小正方形。

師:想不想知道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多少個這樣的小正方形?

生:想。

師:多少個?

生:12個。

師:想一想你能不能把這12個完全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呢?

生:能。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教學因數和倍數的意義

師:增加一點難度,用一道算式說明你的想法,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你是怎麼擺的,好嗎?

生:好!

學生彙報:

生1:1×12=12

師:他是怎麼擺的?

生:一行擺1個,擺了12行;也可以一行擺12個,擺1行。

課件出示擺法。

師:把第一種擺法豎起來就和第二種擺法一樣了,我們把這兩種擺法算作一種擺法。(用課件捨去一種)

生2:2×6=12

師:猜一猜他是在怎麼擺的?

生:一行擺2個,擺了6行;也可以一行擺6個,擺2行。

師:這兩種情況,我們也算一種。

生3: 3×4=12

師:他又是怎麼擺的?

生:一行擺3個,擺了4行;也可以一行擺4個,擺3行。

師:還有其他擺法嗎?

生:沒有了。

師:對,如果把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就只有這三種擺法,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三種擺法,更不要小看了這三種擺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們的新課就藏在這三道乘法算式裏面。因數和倍數(板書課題)

2.教學“因數和倍數”的意義。

師:我們以3×4=12爲例,在數學上可以說3是12的因數,4也是12的因數,12是3的倍數,12也是4 的倍數。這裏還有兩道算式,同桌兩個同學先互相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學生彙報:任選一道回答。

生1:12是12的因數,1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12是1的倍數。

師:說的多好啊!雖然有點像繞口令,但數學上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再一起說一遍。

師:還有一道算式,誰來說一說?

生:2是12的因數,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12也是6的倍數。

師明確:爲了研究方便,我們所說的因數和倍數都是指自然數,(0除外)。

師:通過剛纔的練習,你有沒有發現12的因數一共有哪些? (生邊說老師邊有序的用課件出示12的所有的因數。)

師:好了,剛纔我們已經初步研究了因數和倍數,屏幕顯示:試一試:你能從中選兩個數,說一說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因數和倍數?行不行?先自己試一試。

3、5、18、20、36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實際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因數和倍數之間存在着相互依存的關係。

三、教學尋找因數的方法。

1、找一個數的因數。

師:看來同學們對於因數和倍數已經掌握的不錯了。不過剛纔老師在聽的時候發現一個奧祕,好幾個數都是36的因數,你發現了嗎?誰能在五個數中把哪些數是36的因數一口氣說完?

師:說出幾個36的因數並不難,關鍵是怎樣找的既有序又全面,有沒有信心挑戰一下?

生:有。

師:老師提個要求:

1)、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

2)、把這個數的因數找全以後,把你的方法記錄在下面。並總結你是怎樣找的。

2、探索交流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找一名有代表性的作業板書在黑板上。

師:他找對了嗎?

生:沒有,漏下了一對。

師:爲什麼會漏掉?僅僅是因爲粗心嗎?

生:不是,他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找!

師:那麼要找到36所有的因數關鍵是什麼?

生:有序。

師生共同邊說邊有序的把36的所有的因數板書出來。 師:還有問題嗎?

生:沒有了。

生:你們沒有,老師有一個問題,你們爲什麼找到6就不再接着往下找了?

生:再接着找就重複了。

師:那麼找到什麼時候就不找了?

生:找到重複了,就不在往下找了。

師、生共同總結找因數的方法。(一對一對有序的找,一直找到重複爲止)。

師:有失誤的學生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調整。

3、鞏固練習。

找出下面各數的因數。

4、尋找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找一個數的因數,並總結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學生非常喜歡,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

四、教學尋找倍數的方法。

1、找一個數的倍數。

師:剛纔我們學習了找一個數的因數,那麼你能像剛纔一樣有序的找出一個數的所有倍數嗎?

生:能!

師:試試看,找個小的可以嗎?

生:行!

師:找一下3的倍數。30秒時間,把答案寫在練習紙上。 ??

師:有什麼問題嗎?

生:老師,寫不完。

師:爲什麼寫不完?

生:有很多個!

師:那怎麼才能全都表示出來呢?

生:可以加省略號。

師:你太厲害了!你把語文上的知識都用上了,太真聰明瞭!難道不該再來點掌聲嗎?

師:誰能總結一下你是怎樣找到的?

生:從小到大依次乘自然數。

師:你真會思考!

課件出示3的倍數。

2、找5、7的倍數。

師:我們再來練習找一下5的倍數。

生:5的倍數有:5、10、15、20、25??

生:7的倍數有:7、14、21、28、35??

師:你能像總結一個數因數的特點一樣,來總結一下一個數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嗎?

生:能!

學生總結:一個數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設計意圖】在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時,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去合作交流,並結合具體事例,讓學生自己觀察並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因數中最大的數、最小的數及其個數方面的特徵,豐富了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在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中發展自我。

四、知識拓展

認識“完美數”。

師:(課件出示6的因數)在6的因數中還藏着另外一個祕密,(這是孩子們都瞪大眼睛在看,在聽!)我們把6的因數中最大的一個去掉,剩下1、2、3,然後把它們再加起來又回到6本身,數學家給這樣的數起了一個名字,叫“完美數”。依次出示第二個、第三個一直到第六個完美數。

小結:其實有關因數和倍數的祕密還有很多,它們在等待着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去研究、去探索。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學反思:

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於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這裏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找36的因數,我巡視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學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數學生寫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進行。接着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兩個問題:用什麼方法找36的因數,如何找不重複也不遺漏。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剛纔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時如果再給予有效的指導和總結就更好了。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6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學習過程,從而學會學習。

1、以“理”爲基點,將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

概念教學重在“理”。學生理解“因數”、“倍數”概念有個逐步形成的過程,爲了促進這一意識建構,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經過“排列整齊的隊形——形成乘法算式——抽象出倍數因數概念——再由乘法或除法算式——深化理解”,使學生在輕鬆、簡約並充滿自信中學習新知,在數與形的結合中,深刻體驗因數倍數的概念。

2、以“序”爲站點,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

概念形成得在“序”。學生對於概念的形成是一個由表及裏、由形象到抽象的過程。當學生對概念有了初步認識後,讓學生探索如何找一個數的倍數的因數,這既是對概念內涵的深化,也是對概念外延的探索。這時思維和排列上的有序性是教學的關鍵,也是本節課的深度之一。在教學時,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找12的因數,並在交流中,經歷了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把握個別到統攬整體、從思維混沌走向思維清晰的過程。抓住教學的難點“如何找全,並且不重複不遺漏”,讓學生自由地說,再引導學生說出想的過程,並加以調整。表面看來僅僅是組合的變換,實質上是思維的提高和方法的優化,並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一對一對”找因數的方法,經歷了互相討論、相互補充、對比優化的過程。第二個層次是在學生已經有了探索一個數因數的方法,具備了一定有序思考的能力之後,啓發學生“能像找因數那樣有序的找一個數的倍數”,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以“思”爲落腳點,培養學生髮現思考的能力。

概念的生成重在“思”,規律的形成重在“觀察”,教師如果能在此恰到好處的“引導”,一定會讓學生收穫更多,感悟更多。因此設計時,我藉助了“找自己學號的因數和倍數”這個活動,在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例子面前,在學生親自的嘗試中,在有目的的對比觀察中,學生的思維被逐步引導到了最深處,知道了一個數的最大因數和最小倍數都是它本身,反過來也是正確的。教師在這裏提供了有效的素材,可操作的素材,促使學生對所學的概念進行了有意義的建構,促進和發展了他們的思維。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7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概念課。教學時我首先以拼圖比賽爲素材,讓學生動手操作快速把12個小正方形擺出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所擺的長方形,在交流中得到三種不同的擺法和三種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這樣,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了難度,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收到了預設的效果。

能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根據1×12=12,2×6=12,3×4=12三個乘法算式說出了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後,我緊接着提問:12的因數有哪些?學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數,接着再提問:你是用什麼方式找到12的因數的?在學生說出方法後,爲了讓學生探索出找一個因數的方法,我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5的因數有哪些。預設在彙報時,能借此解決如何有序、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但在實際交流時,學生的方法出現了兩種意見,並且各抒己見,因爲15的因數只有兩對,無論怎樣找都不會遺漏。作爲老師,我這時沒有把我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找16、18的所有因數。由於部分學生運用從小到大一對一對地找很快找出這兩個數的因數,另一部分卻在無序的情況下,不是重複就是遺漏,這樣在比較中,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接受並掌握。雖然在這個環節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但對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時,由於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藉助這一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不僅探討出從小到大找一個數的倍數而且發現了倍數的特點。

由於本節課的容量比較大,練習題設計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學得並不輕鬆,還存在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今後,應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8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課後自已或與同學合作製作一個含有因數和倍數知識的轉盤。

教後反思:

40分鐘的時間一閃而過,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學習情緒空前高漲,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過程中數學思維的提升,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讓我感覺無盡的驚喜。

課堂導入,親切,有效,讓學生先在腦海中留下“關係”這種印象,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明白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然後通過試一試、練習、特別是(8是倍數,4是因數。……())的辨析,讓學生明白:在說倍數(或因數)時,必須說明誰是誰的倍數(或因數)。不能單獨說誰是倍數(或因數)。

因數和倍數不能單獨存在。

通過尋找一個數的因數,和一個數的倍數,讓學生通過多個實例找到規律。

在教學中由於過分依賴課件,致使有的環節沒有深入,沒有給學生時間進行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9

這是自入職以來第一堂得到李老師指點的課。感覺得到李老師課堂上對學生信任。也讓我更深一步的體會到,只有學生自己找出來的規律,特點,才能理解的更透徹,掌握的更牢固,應用起來更有效率。平日裏,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很多規律甚至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的,雖然課堂教學的速度有了,但是效率並不高,後期教師要花費的時間更多。那纔是真正的丟了西瓜撿芝麻!

下面從幾點來分析本節課

一、優點

課堂掌控力不錯,教師的個人素質也不錯。

二、不足

1、 是除不盡的。但是課堂上,我卻當做了能除盡的。思考出現這個錯誤的原因,是自己對課堂、對學生的預設不足!

2、26是13和2的倍數,13和2是26的因數------大家發現沒有,大的是倍數,小的是因數!

我非常清楚,倍數、因數是有依存關係的,而不能單獨說,但是課堂上卻說出了“大的是倍數,小的是因數”這樣一句有問題的話。失敗!

歸結原因,還是課堂太想投機取巧。作爲一個引導學生入門的老師,在知識的門口,真的不能有絲毫差池,更不能爲了一時的省事,而爲後面的教學買下禍根!

三、除了錯誤,還有很多做的複雜、不到位的地方。

1、開篇之時,複習自然數,是爲本節課作知識鋪墊用的,但是,問題中的“自然數有什麼特點?”卻是一個設計失敗的問題。已經學到高等數學的我,自然之道,自然數的特點到底有多龐雜!根本不是一兩句話說的清的,但是我卻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2、給定12張卡片列除法算式求商時,可以限定時間30秒,看說寫的又多又準確。也就是說能全員參與的,就單獨。讓學生在數學作業紙上寫完後,可以抓條,然後教師可以挑選着在摘錄一些。這樣準備充分,也可以爲後面的分類打下堅實的基礎。

3、找個一個數的因數時,要先找,在訂正,最後讓學生說說做法。而後更正練習,接着判斷,說方法。只有清楚的說出了方法,才能保證學生是真懂了。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學生總結一些自己的做法,比如用乘法找因數,乘到幾就不乘了。用除法也是,除到幾就不除了!(這個數的中間位置)

4、本節課最好的量是到會找一個數的因數就可以了,接着歸納一個數因數的特點部分就拖堂了。內容不能很好的在一堂課中充分的展現!

一堂課教會了我很多,尤其是在教學方法上,李老師後來的引導,讓我清楚的看到了學生的聰明,學生的觀察力!要相信學生------首先要給學生時間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否則,學生的思維永遠得不到真正的發展!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的提升。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0

《倍數和因數》是四下第九單元的內容。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到直觀感知,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倍數與因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倍數與因數”的概念。根據算式直接說明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很容易接受,再通過學生自己舉例和交流,進一步加深對倍數和因數意義的理解。從學生的反應和課堂氣氛來看,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能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找3的倍數,彙報交流後通過對比(一種是沒有順序,一種是有序的)得出如何有序地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對於倍數,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接觸,所以學生很容易學,用的時間也比較少。

對於找一個數的因數,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漏找,即找不全。所以在學生交流彙報時,我結合學生所敘思維過程,相機引導並形成有條理的板書,如:36÷1=36,36÷2=18,36÷3=12,36÷4=9,36÷6=6。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題思路。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當找到的兩個自然數非常接近時,就不需要再找下去了。書寫格式這一細節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羅嗦的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1

在本節課中,我加強了操作,讓學生通過動手拼12個小正方形爲長方形,經歷操作活動可以喚醒學生相關的數學活動經驗,幫助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感受1和12、2和6、3和4這幾組數和12之間的有機聯繫,爲隨後學生有意義學習倍數和因數的概念打下基礎。

找一個數的因數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通過寫乘法算式和出發算式,感受到因數是成對出現的,同時要求學生在寫一個數的因數時,一前一後成對地寫出來,寫好以後是一串從小到大排列的數,從而做到有序、不重複、不遺漏。而對於總結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特徵及其個數時,則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來感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我在課上對於認識因數和倍數的教學所花的時間比較多,雖然也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想想做做”沒來得及完成,十分遺憾。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倍數和因數的含義,初步理解倍數和因數相互依存的關係。

2、使學生依據倍數和因數的含義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識,通過嘗試、交流等活動,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找出10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因數。

3、使學生在認識倍數和因數以及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提高數學思考的水平。

教學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認識倍數和因數

1、操作活動。

(1)小黑板出示要求:用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擺法表示出來。

(2)整理:全班交流,分別板書4×3=1212×1=126×2=12

3、學習“倍數”和“因數”的概念

(1)談話:剛纔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擺法擺出了不同的長方形,而且還寫出了3個不同的乘法算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乘法算式中,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出示:倍數和因數)

(2)根據4×3=12,你能說出誰是誰的倍數嗎?12是4的幾倍?12是3的幾倍?你能說出誰是誰的因數嗎?

板書:12是4的倍數,12是3的倍數

4是12的因數,3是12的因數

(3)根據6×2=12,你能說出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嗎?根據12×1=12呢?

(4)練一練:從3×6=1836÷4=9中任選一題說一說。

爲什麼4和9是36的因數?

4、小結:根據乘法或除法算式我們可以確定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爲了方便,在研究倍數和因數時,所說的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二、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1、談話:在剛纔的談話中,我們知道了12是3的倍數,18也是3的倍數

提問:3的倍數只有這兩個嗎?

你還能再寫出幾個3的倍數?

你是怎樣想的?

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有條理地說出3的倍數嗎?

你能把3的倍數全都說完嗎?

可以怎樣表示?

2、議一議:你有沒有發現找3的倍數的小竅門?(在找3的倍數時,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依次用1、2、3……與3相乘,每次乘得的積都是3的倍數)

3、試一試:

(1)2的倍數有

(2)5的倍數有

4、想一想:觀察上面幾個例子,你發現一個數的倍數有什麼特點?

5、練一練:想想做做2

三、探索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1、提出問題: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數嗎?

2、四人小組合作完成

3、交流整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4、試一試(既要一組一組地找,又要按次序排列)

15的因數

16的因數

5、比一比:根據上面幾個例子,你發現一個數的因數有什麼特點?和同桌說一說

6、練一練:想想做做

四、課堂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鞏固提高

1、判斷

(1)12是倍數,3是因數

(2)6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3)25以內4的倍數有:4,8,12,16,20,24……

(4)6的最小倍數是12,12的最小因數是6。

2、看誰反應快

遊戲準備:學生按學號編成連續的自然數。(課前)

遊戲規則:凡是學號符合以下要求的,請站起來,看誰反應快?

(1)誰的學號是5的倍數

(2)誰的學號是24的因數

(3)誰的學號是30的因數

(4)誰的學號是1的倍數

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是在提問:“根據4×3=12,你能說出誰是誰的倍數嗎?12是4的幾倍?12是3的幾倍?你能說出誰是誰的因數嗎?”時,發現學生根本不能回答,本來以爲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應該對這部分的內容有所瞭解,能順利回答,但是在課後與三年級的教師交流後發現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安排。由此,我想:新課程實施了五年,我其實還是門外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教材編排具有連續性,而老版本經常是一個知識點安排在一起,注重深度。看來教師不光要關心自己年級的教材內容,還得知道整個教材編排體系,知道各個年級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得到應有的發展而不是降低要求的發展或者是被強行提高要求的發展。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3

反思教學效果總結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素數和合數的判斷不熟練。一些數如:49、51、91這些數看上去是素數,但其實是合數。這些數經常被學生誤認爲是素數而導致錯誤,原因是這些學生就簡單的看看,而不願意用2、3、5等素數去嘗試,努力尋找是不是有第3個因數存在。

(二)意思相同,但語句表述不同時,有的學生就不能正確理解。如:在上面的數只有兩個因數的數有哪些?其實這道題目就是問在上面的數中素數有哪些。

(三)有的學生缺少分析理解,研究和判斷的能力,判斷和選擇題的錯誤比較多。例如:1的倍數肯定是奇數。如果一個學生先找到1的倍數,然後根據數的特點作出正確的判斷。但有的學生看到1是個奇數,然後就簡單地做出它的倍數也是奇數想法。例如:一個數的倍數一定比它的因數大。如果學生找一個數,看看它的最小倍數是哪個?找找它的最大因數是哪個?這樣不難找到正確的答案。但是有的倍數簡單地被題目的意思誤導,加上平時的練習中還有倍數一般都是大的,因數一般都是小的概念,學生容易誤判。

教學中,我和學生有時太滿足於平時練習的結果,而缺少讓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訓練。看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改變教學觀念,要高度尊重學生,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轉變爲依靠學生。

建議

1、在新知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本單元中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都有比較好的方法。如何通過學生的探究找到方法,成了教學的亮點。如“找36的因數” ,找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難點。應該說,找出36的幾個因數並不難,難就難在找出36的所有因數。教學中,建議教師不要把方法簡單地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獨立去探究,獨立寫出36的所有因數,在學生反饋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有序和無序作比較,學生才能在比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學性。交流的過程正是學生相互補充、相互接納的過程,是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加工和重組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的認知不斷走向深入,思維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這是新知探究階段的思維交流。既是不斷深化理解因數與倍數知識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過程。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提出了各自的解法或見解,是思維獨創性的培養;引導學生一對一對有序的找,或從1開始,用除法一個個去試,是思維條理性的培養;既有遷移於擺方塊的形象思維,又有直接運用除法算式的抽象思維,或乘除法口訣的綜合運用等,在感受解法多樣性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寓教於樂,遊戲中進行相應的鞏固練習。本節課是一節概念課,內容比較枯燥,課本上的練習形式也比較單一,所以在認識倍數和因數後,應安排有趣味的遊戲,比如數字轉盤遊戲,讓學生看轉盤說指針停止時,內圈的數與外圈的數的關係,進一步認識倍數和因數,又能從中發現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在學會找倍數和因數之後也可設計遊戲,如:“猜猜一位老師的電話號碼”,在一個八位數的號碼中已知其中四位,根據有關倍因數關係的問題請學生找出未知的四位號碼,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稍有難度的練習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到了學習新知識後的成就感。

3、教師要注重評價的導向作用,讓學生在評價中成長。在第一課時學生交流12的因數時,教師展示了三位同學的作業:第一種是無序的,第二種是從小到大有序的,第三種是一對一對有序的。接着老師讓第一種方法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並讓其他同學評論,此時大多數學生的評價都認爲不好,找得缺漏、無序,這時其實作爲老師是否可以問問這種答案“有沒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畢竟找到的這些答案都是正確地,然後再去尋找更好的方法。如果老師能經常注意這樣引導評價,學生自然而然地意識到要先看別人的優點,再看別人的缺點,也給了剛纔那位學生一個心理上的安慰,使他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P12一14,練習二。

【教學過程】

一、操作空間,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塊完全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幾種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藉助小正方形擺一擺。

2.學生動手操作,並與同桌交流擺法。

3.請用算式表達你的擺法。

彙報:1×12=12,2×6=12,3×4=12。

【評析】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象、表達等環節,既爲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間,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數和倍數。

(1)觀察3×4=12,你能從數學的角度說說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師根據學生的表達完成以下板書: 3是12的因數 12是3的倍數 4是12的因數 12是4的倍數 3和4是12的因數 12是3和4的倍數

(2)用因數和倍數說說算式1×12=12,2×6=12的關係。

(3)觀察因數和倍數的相互關係。揭示: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所指的數是整數(一般不包括O)。

2.求一個數的因數。

(1)出示2,5,12,15,36。從這些數中找一找誰是誰的因數。 學生彙報。

師:2和12是36的因數,找1個、2個不難,難就難在把36所有的因數全部找出來,請同學們找出36的所有因數。

出示要求:

①可獨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藉助剛纔找出12的所有因數的方法。

③寫出36的所有因數。

④想一想,怎樣找才能保證既不重複,又不遺漏。 教師巡視,展示學生幾種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較喜歡哪一種答案?爲什麼?

用什麼方法找既不重複又不遺漏。(按順序一對一對找,一直找到兩個因數相差很小或相等爲止)

師:有序思考更能準確找出一個數的所有因數。 完成板書:描述式、集合式。

(3)30的因數有哪些?

【評析】學生圍繞教師出示的思考步驟,尋找36的所有因數。既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間,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導,避免了學生的盲目猜測。通過展示、比較不同的答案,發現了按順序一對一對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3.求一個數的倍數。

(1)3的倍數有:——,怎樣

有序地找,有多少個?

找一個數的倍數,用1,2,3,4?分別乘這個數。 (2)練一練:6的倍數有: ,40以內6的倍數有:一o

【評析】

由於有了有序思考的基礎,求一個數的倍數水到渠成,本環節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

4.發現規律。

觀察上面幾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例子,你對它們的最大數和最小數有什麼發現? 根據學生彙報,歸納: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I,最大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評析】

通過觀察板書上幾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放手讓學生髮現規律,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 三、歸納空間,內化新知。

師生共同總結:

(1)因數和倍數是相互的,不能單獨存在。

(2)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應有序思考。

四、拓展空間,應用新知。

1、15的因數有:——,15的倍數有:——。

2.判斷。

(1)6是因數,24是倍數。( )

(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數。 ( )

(3)1是1,2,3,4?的因數。 ( )

(4)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21,這個數的因數有1,5,25。( )

3、選用4,6,8,24,1,5中的一些數字,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說一句話。

4、舉座位號起立遊戲。

(1)5的倍數。

(2)48的因數。

(3)既是9的倍數,又是36的因數。

(4)怎樣說一句話讓還坐着的同學全部起立。

【評析】

本環節的前3題側重於鞏固新知,後2題側重於發展思維。通過“說一句話”和“起立遊戲”,展現了學生的個性思維,體現了知識的應用價值。

【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重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體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體現了以下兩個特點: 一、留足空間,讓探索有質量。

留足思維空間,才能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充分發揮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使探索成爲知識不斷提升、思維不斷髮展、情感不斷豐富的過程。第一,把教材中的飛機圖改爲拼長方形,讓同桌同學藉助12塊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由於方法的多樣性,爲不同思維的展現提供了空間。第二:放手讓每個同學找出36的所有因數,由於個人經驗和思

維的差異性,出現了不同的答案,但這些不同的答案卻成爲探索新知的資源,在比較不同的答案中歸納出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思考方法。第三:通過觀察12,36,30的因數和3,6的倍數,你發現了什麼?由於提供了豐富的觀察對象,保證了觀察的目的性。第四:讓學生“選用4,6,8,24,1,5中的一些數字,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說一句話”。不拘形式的說話空間,不僅體現了差異性教學,更是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的不同發展。 二、適度引導,讓探索有方向。

引導與探索並不矛盾,探索前的適度引導正是讓探索走得更遠。探索12塊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幾種拼法?教師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藉助小正方形擺一擺。這樣的引導,是尊重學生不同思維的有效引導。

在找36的所有因數時,教師出示4條要求,既是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又是提醒學生探索的任務。在讓學生觀察幾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時,引導學生觀察最大數和最小數,有什麼發現?這樣的引導,避免了學生的盲目觀察。可見,適度的引導,保證了自主探索思維的方向性和順暢性。

整堂課,學生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思考有序。整個認知過程是體驗不斷豐富、概念不斷形成、知識不斷建構的過程。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5

體會:

一、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本片斷一開始,以“用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爲例,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怎樣擺,有哪些不同的擺法?這裏牛老師充分挖掘了教材,根據教材中的3種長方形的擺法,教師預想到學生可能出現的6種操作方法,事先用課件預設好。同時,教師在學生小組交流、操作後,又請各小組代表到黑板上演示自己的一種擺法,得到大家的認可後,再用課件逐一呈現。這樣的安排,首先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動手操作,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知識的得到是從實際問題的解決,抽象爲具體討論的數學問題。其次,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兩方面好處:一方面讓學生樂於接受,是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想法,老師僅僅是組織者,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和傾聽他人的想法的良好學習態度。這裏的設計,有效的解決了知識的傳授與理解。

二、能挖掘教材,精心設計練習,達到有效的訓練

本片斷的兩個練習。第一個練習是“請你做裁判”。這一組的3題突出了說倍數和因數時,強調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了兩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關係。第二個練習是“請你說一說”。教師選擇了2,3,5,6,9,20這6個數,讓學生選擇性的分析以上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哪兩個數存在倍數和因數的關係。這樣的設計,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口頭表達的能力,也進一步鞏固了倍數和因數的概念理解,接着教師又增加了“1”,讓學生再次用“1”與其它數比較,小組交流發現1與其它自然數的關係,學生很快總結出1是其它自然數的因數,其它自然數是1的倍數。這樣的練習形式,很好的解決了本節課對於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理解,同時,形式上也較多的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發表自己的見解、小組交流等,充分調動學生、相信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覺得處理的較好。

反思:

一、教師的語言準確性和科學性

這裏需要說明一點,四年級國標版教材的倍數和因數,和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教學的約數和倍數單元內容相近,這裏的概念也是建立在數的整除的基礎上,不同的是國標版第八冊教材是用乘法的方式引入新知的學習。

牛琴老師在教學練習二時,有一個學生說出3是2的倍數,2是3的因數,該同學剛說完,就有很多同學指出這種說法的錯誤,老師追問錯誤原因,有一個學生說因爲3除以2不能整除,教師也及時給出結論:因爲3除以2不能除盡。這個結論顯然不準確,或者說犯了科學性的錯誤,3除以2能除盡,但是3除以2得不到整數的商,所以3不可能被2整除,在這樣的前提下,3不是2的倍數,2也不是3的因數。我覺得教師如果不自己下結論,而是讓學生結合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對比,可能會使課堂增添一個意外的驚喜。

二、練習的設計與挖掘

1、練習一第3題:54是9的倍數。在學生判斷後,能否再展開拓展,54還是哪些數的倍數,鼓勵學生髮現54與其它自然數的倍數關係,也爲後面教學找一個數的所有因數做鋪墊。

2、練習二中,老師選擇了6個數字讓學生選擇其中的兩個數判斷倍數和因數關係,從實際情況看完成的較好,不過是否顯多了,能否去調2個,這樣課的結構會不會更緊密,課堂效果會更好呢?

當然,我們的研究正如我們學校出版的教學片斷的書序中所說:燃一根火柴,會閃亮一點,倘若用一根火柴點燃一堆篝火,定會帶來無限的精彩。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給兄弟學校一定的思索,同時也希望兄弟學校能反饋給我們寶貴的建議,讓我們在課程改革中,更加堅定,更加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