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片斷及反思

情景再現: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片斷及反思

我選用了一篇有名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作爲賽課內容。課堂中有這樣一個情景:

1、師談話導入;學生介紹有關安徒生資料。

2、生初讀全文,瞭解童話大意;

3、生自讀感受第一部分小女孩賣火柴的情節,然後結合具體語句、段落交流自己的看法

師:請問你有哪些感受?

生:我感受到小女孩很可憐。

師: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腳走……

師:如果你是小女孩,你此時想得到什麼?

生:火

生:食物

生:愛

生(名叫羅玲,平時沉默寡言、性格極內向):如果我是小女孩,不如死了!

﹙這個問題令大家一驚,隨後,課堂一片譁然,聽課老師交頭接耳,學生也交頭接耳,有的同學在笑,有的同學一邊睜着大眼睛望着老師,,一邊說着什麼……最後又是出奇的安靜。﹚

我被這突入奇來答案搞蒙了,一時不知怎樣回答。我只清楚一點:千萬不能批評她!但又應該怎麼辦,不去管這個回答嗎?這顯然是不妥的。我清了清嗓子(實際是思考、讓自己冷靜一下)說:羅玲,你能告訴我們,你爲什麼這樣想的嗎?

羅玲:這個小女孩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她的媽媽早死了,爸爸不愛她,連唯一疼她的奶奶也死了。她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意義?

師:同學們認爲她的看法如何?

(課堂再一次熱鬧起來,學生開始討論)

生甲:羅玲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同意她的觀點,雖然現在小女孩的生活是困難的,但不代表一點希望也沒有,她不用去死。

生乙:死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師:在困難面前我們應該怎麼辦?

生丙:我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於和困難作鬥爭。

生丁:世界上就有許多勇於和困難作鬥爭並取得勝利的人,如貝多芬……

師:羅玲,你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羅玲點了點頭。看到羅玲真心領會,我心裏踏實了。

……

課堂結近尾聲時,師:同學們,你們想對故事中的“小女孩”、“爸爸”、“小男孩”說些什麼話嗎?

學生們說了很多感人且很有道理的話。我期待的目光又一次落到了羅玲身上,羅玲站起身說:“我想對小女孩說,你應該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你來到我們班上吧,我們一定會幫助你的。”

(教室裏響起一陣掌聲)

後來,我從學生那裏瞭解到羅玲的確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家裏很窮,她的父母因爲她是一個女孩不大喜歡她。這使她性格內向,對生活也比較悲觀。我作爲她的班主任,未能及早的瞭解學生、關心學生而感到慚愧。從此我常常找她談心,鼓勵她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介紹一些名人在逆境中成長的書給她看……現在羅玲已經上初中了,聽她現在的老師講她的心理很健康,學習也很努力。

教後反思

記得朱永新《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中說“教育的理想是爲了一切的人,無論是城市的還是鄉村的,富貴的還是貧賤的,聰慧的還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爲了人的一切,無論是品德的還是人格的,生理的還是心理的',智力的還是情感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走進新課程》也說“課程不僅是預設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課程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這次賽課,雖然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並不是我預設的教學目標,但當我現在回想起當時對羅玲同學“不如死了”的回答的處理時,我感到欣慰,設想如果當時對她的說法不置可否或妄加批評,或者說輕描淡寫地講過,那失去的可能不只是一個孩子回答問題、說真話的勇氣,更可怕的是失去一次對正確人生觀、生死觀的引導,想得更嚴重一點也許她真的會因爲生活的困難而去死,那真是我們教育的悲哀,當然也是一種失敗。那我這個教師就成了無形的劊子手,會良心一生得不到安定的。爲此,我們每個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時間裏(不管是課堂內外),要用心地觀察每個學生的一舉一動,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呵護好他們的每一個成人看似錯誤的言行,都要給予正確的、貼心的引導,讓他們真正感到老師是多麼的關愛他們呀!這樣,學生幼小的心靈就會得到健康的滋潤,心理上就能得到正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