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精選1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

《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大段(第5~第10自然段)寫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現四次幻景,表現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在準備這部分的教學時,我原計劃找找童話錄像,做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充分感受小女孩的寒冷、飢餓、痛苦。但很遺憾,童話錄像找不到,課件製作又很費時。後來一想,爲什麼不利用一下學生的繪畫興趣和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呢?於是,在教完第一大段後,我佈置了一項家庭作業:細讀課文第5~第10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加以聯想,畫4張幻想圖,第二天帶來在課堂上展示給大家看。

對於《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大段,讓學生明白課文寫什麼並不難,所以沒有必要一句一句地進行繁瑣的情節分析。基於這樣的理解,次日上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默讀第一次幻景部分,在頭腦中再一次形成圖像。讀完後,讓他們對照自己的畫,試講解自己的圖畫。準備後,我指名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的圖畫作品。講解後,由學生評定,再對照課文修改。最後,請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話給自己的圖畫寫上一段文字,概括畫面內容。以後三次幻景的教學均按以上方法,從扶到放地進行。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表現欲,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增強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教師講課,不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努力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從學生角度出發,看是否引導學生興趣,激發求知慾,是否能更大程度地挖掘他們自身的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2

雖然本課教學基本上能按預先的設計較爲順利的實施,自己的教學意圖也較明顯地在教學環節中的以體現和落實。縱觀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仍然有不少處需要今後引起注意的。

1、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很倉促。

考慮時間的關係,將5—10自然段的初讀環節提前學生預習完成,讓學生在自學中填好表格,課堂上進行交流彙報。顯然這一環節壓縮了課堂的不少時間,但明顯帶來的問題是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不夠。雖然一部分學生能夠在短時間把握內容,但對於中下學生略顯困難。沒有更多時間進行交流,彙報也不徹底。課堂應該留足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悟的時間的。

2、練筆展示的時間很倉促。

“像小女孩借一根火柴,點燃自己心中的夢想和幸福”的練筆雖然騰出時間寫了,但是,很明顯,學生時間略顯不夠。課堂上只請兩位學生彙報。雖然,兩位學生完成的質量比較高,但是大部分學生還無法完成。這一環節延伸課後再落實,顯得有點可惜。課堂擠進寫的訓練是語文教學的本質要求,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重要途徑。當然,對象絕不應該是少數優生,面向的應是全體。

3、感悟幸福鋪墊的不夠。

本來是再次利用那份表格,引導學生現初步感悟小女孩是怎樣得到幸福的,她爲什麼能夠得到幸福,但沒有更具體的引導。讓學生觀察:一次又一次地擦,一次又一次的滅,引導感悟幸福是對夢想的執着追求;那些美麗的幻像,小女孩都得到了。引導感悟幸福是內心渴望的滿足。還有,文中的一句話,她敢從整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嗎?都後面,她趕緊點燃一大把火柴。都可以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並深刻感悟到小女孩對追求幸福的勇氣和力量。但是,這個部分沒有挖透,解透。所以給聽課老師帶來點突兀的感覺。

4、個性化朗讀目標沒有實現。

本來在讀“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意圖是學生感悟一個詞眼,就讓她帶着感覺來讀。如:抓兩個“死”談體會,而後,就當場指導讀出感受來。類似“凍”“大年夜”等一樣處理,讀出個性來。一句話可以有多種味道來。但是,課堂上,學生第一位學生一下子就說出“死”“凍”,弄得措手不及,而且學生開始談得並不好。就更沒有指導的心思了。到後來學生才漸入佳境,只好集中處理了。再範讀,學生跟讀。原先設計的個性化朗讀環節形同虛設。

5、板書沒有形成對比效果。

本來板書設計是:中間是“死”字,左邊是“可憐”,右邊是大大的“幸福”,意思是死亡對於小女孩來說,不僅僅是可憐,更是一種幸福。對於讀者而言,一樣如此,凸顯本節課的教學意圖。但是,也許是過於簡單的緣故,居然板書時丟掉的“死”,後來“幸福”在總結時也忘了擦掉,重寫一個大大的幸福。黑板上只有一個“可憐“,和一個同樣大小的“幸福”,可惜。

6、表達方法的提煉和歸納還不夠直觀。

對於本課教學,最重要讓學生理解作者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以及作者大膽的想象。前者個人以爲是這篇童話的最大魅力之一所在。後者則是童話的生命所在。在教學中,在體驗小女孩得到的幸福後,就簡單地講解告訴,讓學生初步感受,不一定很有效果的。

7、教態、語速、情感變化的問題。

從來都是自己教學的軟肋。語速過快,教態過於嚴肅,自身的情感隨着課文情節的推進作相應的變化,但是一直難以克服。在今後的課堂中,應該有意識的加以注意冰不斷克服。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3

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朗讀,訓練學生從讀中感悟是本課的教學亮點之一。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能夠入情入境地朗讀,指導有重點,主要訓練了學生朗讀四次描寫幻景的語句,如:

師:就像你們說的,看了錄像中這些幻景,我們已被深深打動。那麼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再讀有關語句,讀出“美好”的感受,你感興趣的幻景可以多讀幾遍。

生:(有感情地讀四詞幻景,師個別點撥)

再例如這裏:

生:我讀“火爐”這次幻景,“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多麼舒服啊!”

師:真好,尤其是“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你讀得真舒服啊!來,我們齊讀這句。

生:(齊讀)“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

師:你看,在小女孩的眼裏,這隻火爐就是這樣溫暖。”

而讀到最後小女孩死去的部分,學生又是帶着難過的心情去朗讀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4

《賣火柴的小女孩兒》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姑娘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以悽美的語言,給讀者描繪了小女孩的悲慘境遇。本文是一篇童話,但更使人感覺是一首悽美的散文詩。極富詩意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淒涼、悲愴但栩栩如生的畫卷,將讀者引入美與悲劇融融一體的意境之中。無論是文章開頭還是結尾,都因詩意的充盈讓畫面久久定格在我們的頭腦中。一個詞語、一句話,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蘊含着作者的深情。將悲劇詩意地展現,用詩意的美去描繪悽慘的悲劇,作者對弱小窮苦的同情,對苦難人生的關注,對美好追求的讚頌,深深地傳達給每一位讀者。正如作家孫雲曉所寫:“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燒痛全人類的心,燃起我不熄的愛”。

一、小學語文教學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生不斷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語文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的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學完第一次擦火柴的情景,組織學生小組根據問題自由學習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情景,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

二、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爲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誌,能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每一段都讓學生既要自主地讀,又有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進行朗讀。重點句子的閱讀,我特別注意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激活語感。

三、注重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在教學這片童話故事時,深深的感受到只有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只有使學生能親身感受到故事的感人、激發學生的情感、創設情境,纔能有學習動機,纔能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知難而進、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我一開始,就用孩子們喜歡過的除夕導入,並出示畫面與賣火柴的小女孩進行對比,之後播放童話故事、配度讀課文,在學生的無意知覺裏,就體驗到了作者所描寫的一種淒涼的意境。使學生都能感受到童話的意境,帶着情感學習。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5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十三課的一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傑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獨自一人在街上賣火柴,但是誰也沒有買她的火柴,最後小女孩點燃火柴,在火柴帶來的幻想中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幸福”一詞,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通過幻象和現實的對比來感悟從小女孩在美麗幻想中對幸福的渴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執著追求。

課堂導入部分,回顧上節課所學,回顧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小女孩留給你的印象,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從結尾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小女孩死前爲什麼嘴角還帶着微笑?文中的兩個幸福是什麼意思?從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加深對兩個“幸福”的不同理解。接下來,仔細品讀描寫小女孩五次幻想的部分,重點指導理解第一次幻象,通過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在幻象小女孩虛構出的幸福。通過增刪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刪掉幻想部分之後的表達效果,從而體會童話的特點。再通過幻想和現實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的幻想是出於對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課文學完後,聯繫自身讓學生在小女孩身上學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拓展延伸讀讀《你別問,這是問什麼》詩歌,之後寫寫自己想對小女孩說的話。推薦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引發讀書興趣。

對於此次教學的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引導學生徹底的體會到反襯的寫作手法,小女孩通過幻想虛構的幸福更從側面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憐,命運的悲慘。主要在於教師本身對課文的理解沒能更深入一層,只體會到人物表面的可憐。其次,由於對學情不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的語言過多,提到問題不夠開闊、發散,沒能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課堂沒有十全十美的,我會不斷的反思自己,爭取每次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進步,不斷完善自己。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6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這一課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爲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學這篇課文,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品讀並理解課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作者與寫作背景簡介,奠定學文的感情基調。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導入部分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圖片,相機介紹他的背景及創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蒐集並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深入學文的`探究意識。

二、自主朗讀,圖文結合渲染氣氛。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三、合作品讀,朗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發揮教材的課程功能,依據教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有機重組,以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請同學們利用多媒體找出作者安徒生給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一個怎樣的結局,並引導學生自主質疑,使他們帶着疑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在比較中品讀,在品讀中有所感悟,形成見解。使學生明確小女孩看到大火爐、烤鵝、聖誕樹、唯一疼她的奶奶時是幸福的,說明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快樂與疼愛。而幻想過後的小女孩是不幸的,特別是她幻想的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學生彙報時,配以多媒體演示加深體會,加強理解。教學中既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他們內心感悟更趨多元化。

四、自由創作,理解再現,昇華主題

給學生時間與空間進行創作,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寫散文、寫對話、創編歌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本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教學內容安排過多,使朗讀教學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卻不能由內容想開去。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7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的第一篇,本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外國名篇名著”,目的是拓寬學生閱讀視野,通過閱讀了解不同國家多樣的文化,關心人物命運進一步培養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學的時候,有以下幾點值得肯定:

一、重視在讀中品悟人物的悲慘

在第一課時的時候,重點學習了前四個自然段,設計了問題:“用喜歡的方式讀前四自然段,看你能從中發現什麼?”孩子們讀完以後各抒己見“這個小女孩很冷。我從第二自然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看出來的。”“這個小女孩很餓。我從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看出來的。”“這個小女孩很怕她的爸爸。我從她不敢回家……爸爸一定會打她的看出來的。”“她的家裏很窮,我從他們頭上只有一個房頂……風還是可以灌進來。”孩子們已經讀出小女孩又冷又餓,家裏也很窮,但是還不夠,我追問:“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而且家裏很窮,可以說是個可憐的小女孩?你還從哪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憐呢?”孩子們又關注到了“大年夜”“小女孩沒有穿鞋子的原因”“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沒有給過她一個硬幣”感受到小女孩沒人關愛,然後通過指名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來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二、扶放結合,學習重點部分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出現了美好的幻像,這些幻像之後是殘酷的現實。我抓住第一次小女孩擦然火柴時出現的幻象和現實,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入情入境地讀,讀出幻想的美好和現實的殘酷。

然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另外四次擦燃火柴的情景,體會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通過朗讀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扶放結合,學生自主學習,瞭解了出現了那些幻象,最後追問:“爲什麼小女孩會出現這些幻象?”瞭解小女孩最需要的是溫暖、食物、快樂、溫暖和關愛。

三、抓重點句昇華主題

文章結尾寫到兩個“幸福”,分別是什麼意思,然後理解全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很沉重的。

四、不足

本文有一個特點是寫實和寫虛相結合的方式,因爲時間關係,這一點沒有講到,還有一點問什麼作者會三次提到“大年夜”也沒有點到,但是課後都給學生提到了。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8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二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19世紀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傑作。這篇童話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餓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深刻地控訴了當時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專制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

我通過學習課文,學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種種幻象,從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細細反思這堂課,我有些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教學過程中我還引導學生自主質疑,使他們帶着疑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在比較中品讀,在品讀中有所感悟,形成見解。使學生明確小女孩看到大火爐、烤鵝、聖誕樹、唯一疼她的奶奶時是幸福的,說明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快樂與疼愛。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裏。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能夠引導學生去體會,幻景越是美好,現實越讓人感到悲涼,學生也能領悟到小女孩只能通過幻想來滿足一下她對幸福的渴望,太可憐了。學生在一次次地與文本對話中,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一次次從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現實生活中。從中,深刻體會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另外,給學生時間與空間進行創作,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寫散文、寫對話、創編歌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但是,還是有很多不足,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這一點達成度不高,在以後的教學中,適時的點撥一下這種寫法,應該會更好,課的結尾可以適當有一些拓展,培養學生的愛心,而且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悟句子的意思,這些地方都還需要我加強改進。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9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傑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的重點是講這個小女孩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爲了暖和暖和快要凍僵的身體,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並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而這些幻象又恰恰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爲了能夠讓這些在幸福中生長的孩子們領悟到作者這種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我實施了這樣的教學方案:

強調讀。“讀”是語文的基礎。要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注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賣火柴”這部分,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結合具體語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點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擦火柴”這部分,讓學生自讀,使學生領悟作者的想象描寫完全基於現實,十分合理。同時抓住課後習題來“說”。課後習題的設計意圖在於關注閱讀理解的個性化,尊重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讀議結合。我讓學生精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一自然段,瞭解作者在這一段中的寫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變化後,針對“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這一重點句子來討論,先是提出了:“爲什麼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然後又提出了:“作者爲什麼不寫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爐邊度過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麼殘酷地寫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孩子們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是因爲小女孩在火柴光裏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說這火光是奇異的;還了解了作者這樣對比寫是爲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同時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0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閱讀外國名著,瞭解不同國家多樣的文化”,緊扣這一主題,要求學生閱讀時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關心人物的命運。有條件的,還可以再找一些外國名著讀一讀。

在這個大目標的指引下,從上週二開始,我就在着手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課時。上過課的老師都知道,所有精讀課文的第一課時容易上,也不容易上。說它好上,理由無非是幾個生字詞的教學,指導幾個關鍵字的書寫,外加疏通文章的脈絡就大功告成了。可是正是因爲這幾個最簡單的教學步驟卻讓我爲難了,以致於好幾天我都在思量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我的教學過程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章水到渠成呢?看來呀!這是個費腦筋的問題,也是不容易上好的實質所在。

爲了解決這一難題,我開始從各類優質課視頻上找答案,這還得感謝縣教研室黃主任對我的栽培與信賴,讓我拿了一大摞優秀的教學視頻回家觀摩,這可讓我高興了好久。我先是找到了黃主任推薦我看的兩堂精品課,分別是上海浦東開發區實驗小學朱煜老師的《綠毛龜》,重慶巴蜀小學馮櫟鈞老師的《給予樹》。《綠毛龜》這課的視頻,我前前後後看了不下三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穫。朱老師僅從三個詞語:姿態高雅、樣子可愛、通靈之性,就讓學生讀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讀出了對綠毛龜的喜愛之情,這一點着實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有朱老師對朗讀的指導,對學生的點評,以及親切自然的教態都是我學習的楷模。其實馮老師的《給予樹》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抓住兩個關鍵詞:並不寬裕和如願以償,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既訓練了學生從句中理解詞語的能力,又教給了學生用關鍵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於是從多次的觀看—實踐,實踐—觀看中,我就悟出了:關鍵詞的重要性。

就這樣,我帶着我的理解和感悟,開始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先是朗誦《你別問,這是爲什麼》這首詩,奠定全文的感情基礎,然後順理成章的簡介作者、作品,接着是生字詞的教學以及指導幾個難寫的字,最後再把關鍵詞帶入句子中去讀,從讀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關心人物的命運,品味人物的感情。我以爲這一切都會如我預料的一般進行,可是我卻忽視了課堂的主人——學生,他們是一羣有自己思想見地的人,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所以當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把《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課時上完後,我又反思了很久很久。現結合自己的反思及幾位老師(特別是黃主任)給的建議,簡要談談幾點不足。

一、教學流程太拖沓

這是這節課最大的不足,由於在學生找關鍵詞,再把關鍵詞放進句子中去讀,以及我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後面疏通課文主要內容的環節上時間不夠,也就是沒有完成本課時的第二個學習目標: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另外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四個句子平均用力,沒有教給學生分清主次的朗讀方法,同時也沒有放手讓學生用第一句學到的方法朗讀剩餘句子,導致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枯燥。現在想來,真是得不償失!

二、主題昇華不到位

這一課時的教學目的主要是通過學生朗讀,複述故事,從而感受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的悲慘命運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心的冷漠。由於在設計的過程中更多的關注字、詞、句的教學,往往忽略了這個大背景,以及編者的意圖,以致於學生學完了第一課時,還不明白老師枉費那麼多心機教一些字詞句的作用。

三、缺少“說”的氛圍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也就是說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主要在於學生是否真正動起來了,會自主去獲取知識了。很顯然,我這堂課的氛圍太過沉悶,學生沒有想說的慾望,更別提學習的興趣了。

當然,這堂課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取其精華,棄去糟粕。這一堂公開課上完了,可是我把它定義爲人生的一次走與停,在一路前行的教學生涯中,不忘記停下來反思自己的不足,好讓以後的每一次策馬揚鞭都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當然也不會忘記停下來感謝那些給我鼓勵和信心的人兒,有了你們,我的人生才更幸福!

反思寫完了,只說一句:任重而道遠!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1

一、《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片段

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如何度過每年的大年夜呢?

學生:我們家啊,一家人在一起,有魚有肉,有酒,非常熱鬧。

學生:我們家除了吃豐盛的年夜飯以外,爸爸還要放好多好多五彩繽紛的煙火,過大年夜真是開心極了。

學生:我們家也是這樣,還要請來不少親朋好友,大家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菜嘛,不要說是烤鵝了,天上飛的,河裏遊的,應有盡有,怎麼也吃不完。

學生:我們家是邊吃豐盛的年夜飯邊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文藝晚會,爺爺奶奶和親戚門還要給我送紅包呢!

老師:同學們家裏過大年夜可真是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啊!可是,你們知道此時此刻賣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樣一幅情景呢?

學生: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祥的奶奶,這一切,只能是小女孩不可實現的幻想罷了。小女孩的生活是多麼痛苦,她和我們比起來可真是天壤之別啊!

學生:她光着腳流落在街頭,沒有溫暖的火爐來取暖,享受不到噴香的烤鵝,沒有聖誕樹帶來的快樂,更不可能擁有奶奶的慈愛。

老師: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多麼可憐啊!同學們,請你們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機會來到我們中國,來到你們中間,你會對她說些什麼?爲她做些什麼呢?

學生:我想說,小女孩,我要爲你做的第一件事是幫你做一雙精緻的小皮鞋,不再讓你受凍;我要真誠地邀請你住在我家。

學生:小女孩,你雖然失去了你的奶奶,不過別忘了,還有我的奶奶呀,她會像愛我一樣去愛你的。

學生:我想對賣火柴的小女孩說,小女孩,不要傷心,不要難過,雖然你失去了最疼愛你的奶奶,可是,你還有我們大家呀!你放心,在我們中國這個人與人相愛的大家庭中,大家都會幫助你,給你吃,給你穿,你會和我們一樣快樂的。

學生:小女孩,我想請你去我家住,我的媽媽是一個老師,她一定會收養你做義女的,她還會給你補習功課,憑着你的勤奮和聰明,將來你一定會是個出色的大學生。

老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從你們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你們一顆顆火熱、真摯的心。我想: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聽到這些話,她也一定會被你們的真情所感動。

二、《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於鼓勵學生自由地有創意地表達。在撰寫《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設計時,設計了上面那個教學片段的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說說自己過大年夜時的幸福情景,從而使學生們體會到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慘遭遇,讓兩者進行強烈鮮明的對比。這一適度的說話練習,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深刻性,在學生的侃侃而談中,他們深入理解了課文,課文的中心也從而得到了昇華。

最後順着課文延伸想象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的情形,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並形成高潮,一聲聲發自肺腑的話語,表達了學生同情他人、關懷他人的美好情感。這又一開放性的說話練習,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同時,更適時有效地對他們滲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爲了在教學中更好的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您對《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有更好的建議嗎?歡迎一起交流。共同爲小學教育做貢獻。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2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教學本組課文,要繼續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讀進去之後,要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因而,在我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教學生朗讀上面,我設計的教學過程首先由學生自學體會朗讀,接着請同學朗讀,然後給出朗讀的指導,請一位同學來讀。事實上,經過指導後,再朗讀的那位同學,讀出了感情,說明朗讀指導是有效的。

但在這一教學環節也有不足的地方,給學生讀的時間不多,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做好朗讀準備,原因是課剛開始在複習部分時間用得太多,導致在整堂課上朗讀的時間上用得不足。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3

週三執教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悽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學習本課的重點一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切實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三是通過課文,使學生走近安徒生,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針對以上要求,我在教學第二課時時,先從“幸福”入手,解讀小女孩的命運。在齊讀了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小女孩幸福嗎,什麼給了她幸福。然後讓他們自己讀五次擦然火柴的部分,把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劃出來多讀幾遍。重點品讀了第一次擦然火柴的部分,感受小女孩矛盾的心理。課文學完後,請學生比較了五次擦然火柴的不同,從而體會小女孩渴望幻象中的一切變成現實的內心需求。然後再回歸到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讓學生說說兩個“幸福”分別指什麼。

談到小女孩的幻想和現實,有孩子談到:小女孩只不過是需要溫暖,需要食物,需要快樂,需要親情,這是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最低級的要求,而這樣低的要求竟然都要靠幻想來實現,小女孩太可憐了,當時社會人之間太冷漠了。當我提到,小女孩在痛苦中是不是悲觀失望,是不是想一了了之呢?再看看第一次和第五次她擦然火柴的有關描寫,你體會到了什麼?很輕鬆的將學生的眼球引到了這兩句話上,也如預設的一樣,學生抓住關鍵詞明白,小女孩爲了讓幻想中的幸福存留的時間長一些,沒有放棄,而是“趕緊”擦燃了“一大把”火柴,想留住這些幸福時光。當清晨我們再次看到小女孩的時候,她嘴角的微笑更加證明她曾經幸福過。我隨即告訴孩子,小女孩去了,留給我們無限的同情,也留給我們終身受用的東西,那就是——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一種幸福!最後學習了閱讀鏈接中的詩歌,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

在教學的過程中,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利,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層層深入地朗讀,都有了很深刻的感悟。但是對於學生似乎還是扶得太多,課堂不夠開放。如在學習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這些內容也許可以更好地整合起來,在學生默讀感悟後,可隨機交流自己有感觸的語句,並讓他們想象當時的畫面,這樣的學習效果可能會好過按部就班地學習。同時,在學習幻境的美好時,可多與當時殘酷的現實做對比,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總之,覺得還是對於內容的剖析多過了對學法的指導,在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4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閤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着微笑,通過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通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教學這篇課文,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品讀並理解課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的配樂導入,渲染了淒涼的課堂氛圍。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課一開始,我利用音樂和自己的導語,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在大雪紛飛的大年夜,乞求別人買她的火柴。可是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的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結果,小女孩凍死了!——可憐的小女孩!同學們呼之欲出!整堂課,就在這樣悲傷、淒涼的氛圍中進行。

二、自讀、自悟,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依據《課標》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課件,圖片等,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三、抓住文章的重點句,學習、理解課文。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發揮教材的課程功能,依據教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有機重組,以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中我抓住文中的重點句: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抓住“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在此基礎上,精讀、感悟課文一至三自然段。同時又抓住重點句中小女孩臉上的微笑,利用課件展示她五次擦燃火柴,曾經看到過的美好的東西——溫暖、食物、快樂與疼愛。幻想是美好的,可是現實是多麼的不幸,於是小女孩只得乞求奶奶把她帶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小女孩死了,爲了美好的幻想她付出了幼小而鮮活的生命,小女孩的境遇實在是太悽慘了,同學們的心情也隨之沉重起來,並深深的爲賣火柴的小女孩而鳴不平!

四、課堂寫話,昇華主題。

在舊年的大年夜,小女孩凍死了。嘴上卻帶着微笑。這是一個幸福的微笑,因爲悲慘的她曾經看到過那麼多美麗的東西;這也是一個帶淚的微笑,爲了美好的幻想,她付出了年幼而鮮活的生命;這更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微笑,她警示我們,應該去關注並關愛像小女孩一樣被窮困生活所折磨着的人。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你們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身邊,我想對她說:“……”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我會……(怎麼做)

通過課堂寫話,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理解,還進行了一次愛的教育與洗禮,懂得只有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懂得愛並珍重愛,學生能明白這一點實屬不易!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5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經典童話幾經教材刪減始終保留至今。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悽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本課的思考和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

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

小女孩吃不飽穿不暖,家庭內外得不到一點關愛,活着有什麼幸福可言?所以課堂上就有一位同學說,“小女孩死了比活着幸福”,我聽了想,是啊,這種境況真的不如死了。可是,這就是這篇童話所要傳達的作者思想嗎?肯定不是!那麼該怎樣理解小女孩的幸福呢?我覺得學習這篇課文,應該給學生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小女孩在物質上不幸而精神上是幸福的。她的現實生活雖然殘酷,但她看到過那麼多美好的東西,還能和自己慈愛的奶奶在一起,她的精神正經歷着幸福。臨死前她能幻想到那麼多美好的東西,說明她的心態是積極的,樂觀的。一根火柴的光芒是微弱的,預示着她對美好理想的追求點燃了心頭的幸福之火。她用微笑面對生活,即使幸福僅存於幻想中,她也沒有放棄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可能有面對痛苦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從賣火柴的小女孩那裏汲取力量,點亮心中的幸福之火,就可以驅趕現實中的黑暗和苦難。從這個意義上說,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幸福”,其實是一種信念。我覺得,這應該是這篇童話的寓意所在。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並要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和由此引發的行爲反應。從語文教師的角度講,情感是指教師爲再現文本的意境、形象而洋溢於講臺的感情、激情。特級教師李吉林也說過:“情感是小學語文的靈魂,兒童學習語文必須伴隨情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要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情感培養,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以此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圍繞我校的“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研究”的語文研究課題,我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主要體現以下了的教學理念: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愛學的情感。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兒童學語文往往都帶着自己的個性,無論成功與否,教師要以鼓勵和尊重爲主,掌握他們的情感規律。教師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和發現,尊重學生的選擇。在這節課,我用學生感興趣的卡通人物“喜洋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用獎勵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愛學、樂學的情感。

二、注重品讀,以讀促情。

在這節課中,我比較注重朗讀的訓練,先讓學生找出讓自己感動的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悟情。例如描寫小女孩看見奶奶時的那些語句,我引導學生充分地讀,體會到了小女孩那種急切、盼望的心情。也讓學生通過朗讀訓練領悟了人物的感情。

三、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這個有效的教學手段,播放了一段有關課文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命運的悲慘,既加深了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之感,又能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從而簡單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四、注重情感的體驗。

在完成了文本的目標後,我並不是只侷限於對文本的品讀,教學中,我們既不能脫離文本,又不能只侷限與文本。因此,我讓學生通過認識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後,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和賣火柴的小女孩相比自己是那麼的幸福!從而又激發了學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學生的情感與人物感情產生了共鳴,從而也輕鬆地幫助突破了教學難點

古語有云:“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一節課也不例外!在這麼多年的語文教學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要上一節完美的語文課真的很難!因爲語文課真的要顧及很多很多,要做到面面俱到也真的是非常困難!在這節課中,我覺得對課文的品讀還是很欠缺,並沒有真正地深入品讀文本!對學生的情感引導也沒達到要求,可能我自己本身也還沒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其中吧。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本身能做到入境生情,並積極引導我們的學生在語文課中做到“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