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識字3》的教學反思

《識字3》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峯高聳入雲,臺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1個是新認識的字。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年級《識字3》的教學反思

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最好編兒歌來記。小朋友編出了“兩個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聳)、大鳥住在小山上(島)”等記生字的方法。教學活動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教”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爲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始,我以爲農村的孩子思路不開闊,可能編不出兒歌。抱着試試看的態度,讓他們編。結果,他們積極的開動腦筋,編出了字謎,而且有幾個同學編得相當好。

對學習者的研究應該真正進入教師確定目標的視野,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式,學習需求等要素則是目標確定的首要來源和依據。研究學習者的“起點”,其實質是確定學生的需要起點和需要層次。二年級的學生對祖國地理山川方面的認識是比較貧乏的,而本文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又比較多。我先讓學生尋找一些祖國各處風光名勝的照片或圖片,與小組同學互相交流。然後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峯聳是什麼意思?可入畫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我先請小朋友來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問題,我在給小朋友解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讓知道答案的同學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當了一回小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因爲不明白所以認真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應讓學生政治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韻文,通過朗讀感受其中的韻律美和祖國山川美。語文閱讀不是生活中隨意的消遣性閱讀,漫無目;也不是一般的瞭解性閱讀,淺嘗輒止;它應該是一種投入的欣賞性閱讀,應當以一種積極的審美心態,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理,不僅觀其“言”,還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閱讀過程便成爲一次審美體驗,一次發現美的旅行。閱讀是很自我的。它不僅是一次信息的攝入過程,也是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智與文本的對話過程,與作者情感的交流過程。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學生興趣盎然地賞讀,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做出不同的“解讀”。由於讀得真切,心有所思,這時他們便會萌生傾吐、與人交流的充動,他們渴望自己的感悟體驗得到同學的認可,也想聽到別人的真知灼見。本文只有短短的幾句話,“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讓學生說說你知道祖國有哪些山,哪些河?圖文結合,把學生帶來的圖片和山川美結合起來學。通過不斷地朗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