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第三組課文教學已經結束,在本組課文教學中,讓我遇到了不少的問題,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尤其是學生給我的觸動。

本組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並通過綜合性學習、蒐集、積累用得精妙的語言,以不斷豐富我們的語言,並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

本組課文中的《半截蠟燭》讓學生認識了一種文學形式——劇本,劇本主要是通過人物對話或唱詞來推進情節,刻畫人物。在教學本課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出奇的濃烈,或許是課文內容吸引了他們,或許是不同於其它課文的新鮮感刺激着他們。

《半截蠟燭》生動地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與突然闖入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故事。全文以半支蠟燭的命運爲線索,蠟燭的點燃和熄滅在伯諾德夫人、兒子、女兒三人的藉口和手中一次一次發生逆轉,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文中人物心理、行爲和語言活動的描寫使文章更加生動,爲文章注入了活的靈魂。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圍繞主題設計了很多問題例如:課題《半截蠟燭》用得好不好?環境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和行爲對突出人物品質和推進故事情節有什麼作用?伯諾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表現說明了什麼?爲什麼最終傑奎琳的藉口可以獲得成功?這麼多的教學目標要解決,怎樣統整在一起呢?

一、瞭解故事背景。

上課一開始,我就介紹了伯諾德夫人一家爲什麼參加傳遞情報的`工作,以及選擇用蠟燭藏情報的原因。同時解決問題:課題《半截蠟燭》用得好不好?

二、理解故事情節。

讓學生以四人爲小組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說說“誰的貢獻大”?他們分別是怎樣與德國兵展開鬥爭的?故事情節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但是僅僅知道故事情節還不夠,文中人物的形象還不夠明晰,對文中中心的領悟還標交膚淺,這是還需要反覆品讀句子,通過人物的語言、行爲和心理活動的分析掌握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品質。

三、理解人物品質。

在這個部分,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沒有標準的答案,要聯繫上下文對文中的三個主人公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文中的事例、有關語句加以說明。例如,一個學生說:“我認爲傑奎琳很會急中生智,在媽媽和哥哥的方法都失敗後,想到了上樓睡覺的招數,因爲她是女孩子,所以故意嬌聲說話,顯得自己很膽小,怕黑,以此降低德國軍官的戒心,而且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因此最終獲得了成功,保護了情報。”有的說他們臨危不懼,在這種危急關頭,每個人都很沉着,沒有顯現出一絲慌亂的樣子,每個人都竭盡全力,想盡一切辦法保護情報,媽媽輕輕地吹熄,兒子從容地抱柴,女兒鎮定地上樓,在這種時候還能保持鎮靜,波瀾不驚,正是他們最後勝利的關鍵,假如有一個人失誤,後果都不堪設想啊!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自己觀點,同時吸取的別人的想法,對人物品質認識得更加深入和透徹了。

四、再現故事內容。

同學們在充分了解故事情節和感悟人物品質後,對課文更加有興趣了,都想自己能選擇一個喜歡的角色演一演,起初我叫了一組同學表演,他們對課文內容不熟悉,是拿着書本表演的,人物語氣朗讀得非常到位,第二天在複習舊知識這一環節時,仍然有很多學生想上臺表演,沒想到他們回家竟然背誦下來了這個劇本,他們表演時,深情並茂,每一個表情和動作都突顯出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認爲這節課我收穫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要求他們背誦,他們卻自己背了下來,那麼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抓住孩子們的“新鮮感”,在設計環節就必須下功夫了!

雖然這堂課有着很多的閃光點,也讓我收穫良多,但也存在了不少的問題,是需要改進的,比如: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發揮得不夠,其實可以更多地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而不是光由我提問,他們回答的這種單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