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所謂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就是指零到六歲兒童在家庭成員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希望有所幫助!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然而,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教育中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要看到隨着社會政治經濟急劇變革,家庭結構、父母價值觀等發生了明顯變化,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的現狀存在着一些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

(一)教育內容不合理由於人們長期對學前家庭教育觀念認識上的偏差,我國目前學前家庭教育在內容上,重養育輕教育,重知識灌輸輕道德培養,導致幼兒家庭教育出現良好行爲習慣培養欠缺,誠信教育欠缺,做人基本規範教育欠缺等教育欠缺和空白。主要有以下表現:

第一,許多家長對幼兒家庭教育的認識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們把幼兒家庭教育等同於智力教育。把識字、背詩、計算、學外語當作幼兒教育的主要課程,錯誤地認爲只要幼兒有了知識就擁有了未來的一切,而疏忽了對幼兒的品德、意志、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從而給幼兒的一生帶來不良的影響。

第二,不少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顧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忽視幼兒的全面發展。爲了自己面子問題,強迫學齡前兒童接受“正規化”訓練,容易損傷兒童的生理健康,也易造成兒童壓抑、厭學心理。過早的“正規化”教育忽視了兒童愛玩、好動的天性,嚴重違背了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二)過分溺愛孩子廣大的家長,對學前兒童普遍地嬌生慣養,往往事事依着孩子,再加上三代同堂的現象比較普遍,隔代教育更加過分地嬌寵、溺愛孩子。家長這樣無原則的嬌慣,很容易使幼兒滋生出任性、嬌橫、不講道理的習慣,並在心理上加以強化。同時,由於嬌生慣養,又往往會對孩子保護過度,過分的溺愛、嬌寵,不讓孩子做他自己應該做的事,使孩子越養越弱,不利於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和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不可否認,家長的愛是催化孩子智慧之芽的陽光,是孩子良好個性品質形成的土壤。但家長對孩子的愛超過了限度容易形成孩子不健康的個性。由於孩子得到這些方面的滿足太過容易和太過充裕,事實上會導致兩種並非家長所期望的結果:

一是孩子因此而變得越來越過於敏感,稍感不能盡如其意就會產生強烈的消極體驗;

二是孩子又因此而變得越來越過於不敏感,再多“愛”的提供都不易使其獲得積極的體驗。

(三)包辦代替,勞動教育環節薄弱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使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技能,增強體質,促進身體發育,還能促進智力的發育、思想進步以及意志的發展,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總認爲孩子小,捨不得讓孩子做一點事情。有時孩子做不好還反添麻煩,不如自己動手做得更快更好。家長包辦代替,忽視了對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養。孩子勞動意識淡漠,生活經驗貧乏,自理能力差是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學習成績可能很好,但依賴心理強,自我服務能力和適應能力差,遇事總是找父母,在困難面前往往退卻。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誤區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文化素質的提高,學前教育愈來愈受社會和家長重視。然而,由於教育觀念的偏差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家長在學前教育方面存在不少誤區,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方面:

(一)心理誤區由於我們未完成的夢想或由於社會壓力逐漸加大,我們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補償,希望越大,那麼我們的孩子壓力越大。壓力超出負荷,造成的後果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和社會的不適。

(二)教育誤區溺愛可以歸納爲三種類型:代替型、看管型、滿足型。愛,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滿足,我們的孩子還需要放開。讓他們去實踐,有一天他們會創造比我們更強的未來。

(三)形象誤區言教也要身教,要想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做好自己。家長是孩子身邊可學的榜樣,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幼兒示範做榜樣。幼兒好模仿他們喜歡的人,因此家長應爲自己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四)行爲誤區父母的行爲,每天都影響着孩子的感受,影響着他的思維意識、價值觀念、習俗好惡、道德品質和社會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他們成爲明天社會所需要的一代。

(五)語言誤區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語言來完成的,父母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營養。肯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信息,讓他們相信自己,纔會有邁出前腳的一步。以鼓勵表揚爲主,善於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家長要鼓勵、表揚和肯定幼兒好表現,使他們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爲都有所提高,能喚起兒童內心的積極性。

三、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對策及建議

爲了使幼兒得到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在家庭教育上應重視以下幾點。

(一)樹立“德智並舉”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理念對於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爲習慣。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幼兒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幼兒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這些最爲重要。家長對兒童的學前教育必須與兒童獨特的學習方法相適應,讓兒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只有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懂禮貌、講文明、尊敬長輩、友愛同輩的好孩子,將來才能成爲一個比較完美的人。

(二)堅持理智施愛、嚴而有格的學前兒童教育方法學前兒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在感性地對孩子關心和熱愛的同時,需要理智地對孩子進行嚴格要求。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首先,家長在教育實踐中要做到理性施愛。家長通過無私的愛去感化孩子,針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與特點對其進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長,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地溺愛、放縱孩子,也不過分地限制、壓迫孩子,而是一種受理性支配的愛。

其次,家長要做到要求適度。沒有要求就沒有教育,但嚴格要求不等於過度苛刻、不合理的要求,而是從教育目標出發,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水平的要求。再次,家長要做到嚴愛結合。嚴要出於愛,愛要寓於嚴,嚴要合理,愛要適當。

(三)培養學前兒童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勞動教育爲大多數家長所忽視。幼兒不僅參加勞動的機會少、勞動技能差、自理能力不足,而且,勞動觀念淡漠,表現爲不愛護公共財物、浪費糧食、怕吃苦、不能勇敢面對困難等等。應從小培養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在教給孩子安全知識的情況下,先讓幼兒做自己的事,然後教育孩子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這樣,纔可能培養幼兒的意志力和愛勞動的優良品德,從小養成幼兒自尊、自重、自強的性格。這樣的幼兒成人後,才能正確對待挫折,適應能力強。

(四)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幼兒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地教育、影響幼兒。因此,作爲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應以身作則,爲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只有家庭關係和睦,成員之間關係協調,具有互敬互愛、互幫互讓的高尚情操,才能使家庭成員的良好關係得到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也才能爲幼兒提供一個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家庭教育環境,纔有利於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兒童的早期潛力發展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時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發展是一維的,不可逆的,因此,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種育人藝術。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只有這樣,家長才能夠把握好學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學前教育的誤區,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從而爲孩子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