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同學們,大家知道有哪些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下文是小編整理的幾個,歡迎大家閱讀與瞭解。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患得患失

從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立射、跪射、騎射樣樣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幾乎從來沒有失過手。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從左右的嘴裏聽說了這位神射手的本領,也目睹過後羿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一個人演習一番,好盡情領略他那爐火純青的射技。

於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來,帶他到御花園裏找了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着說:“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爲了使這次表演不至於因爲沒有競爭而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則:如果射中了的話,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現在請先生開始吧。”

后羿聽了夏王的話,一言不發,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沉重。然後,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

想到自己這一箭出去可能發生的結果,一向鎮定的后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抖,瞄了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終於下定決心鬆開了弦,箭應聲而出,“啪”地一下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后羿臉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離譜。

后羿收拾弓箭,勉強陪笑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了王宮。夏王在失望的同時掩飾不住心頭的疑惑,就問手下道:“這個神箭手后羿平時射起箭來百發百中,爲什麼今天跟他定下了賞罰規則,他就大失水準了呢?”

手下解釋說:“后羿平日射箭,不過是一般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發揮。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績直接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靜下心來充分施展技術呢?看來一個人只有真正把賞罰置之度外,才能成爲當之無愧的神箭手啊!”

患得患失、過分計較自己的利益將會成爲我們獲得成功的大礙。我們應當從后羿身上吸取教訓,面臨任何情況時都應儘量保持平常心。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鄭人買鞋

鄭國有一個人,眼看着自己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於是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纔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羣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櫃檯。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裏面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鄭國人讓掌櫃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後選中了一雙自己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裏忘記帶來。於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儘管他快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yang)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己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現在更大了。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知道情況後問他:“買鞋時爲什麼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纔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人的腦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樣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觀實際,自以爲是的人不也像這個揣着鞋尺碼去替自己買鞋的人一樣愚蠢可笑嗎?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捫蝨而談

十六國時,前秦有一位大臣叫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壽光東南)人。他學識廣博,愛讀兵書,爲人謹慎,嚴峻剛毅,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公元354年,東晉大將桓溫出兵北伐。進入關中以後,王猛披着老百姓的衣服去見桓溫。一見面他就談論當時的'天下大事,並把手插進衣服裏摸蝨子,好象身邊再沒有別人一樣。桓溫見王猛談吐舉止不同一般,便和他親切地交談起來,還賜給他車輛和馬匹。

當時,前秦皇帝符堅有志爭奪天下,聽說王猛很有才幹,便請他做了丞相。王猛施展自己的才智,終於幫助符堅統一了北方。王猛於公元375年病死,終年50歲,據史書記載,他死後,“朝野蒼哭三日”。

捫蝨而談的意思是:捫:按。一面捺着蝨子,一面談着。形容談吐偷竊,無所畏忌。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秦士好古

秦朝有個讀書人非常喜歡古物,即使價值十分昂貴也一定要求購。

有一天,有人帶來了一張破席子。親自上門對他說:“過去魯哀公向孔子詢問國事,就讓孔子坐在這張席子上。”他心裏非常高興,認爲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換了它。過了不久,又有一個人拿了一根舊柺杖來賣,對他說:“這是周太王逃難時所用過的柺杖,它比孔子坐過的那席子要早幾百年,您用什麼來報償我呢?”他就把家裏所有的資金給了那人。又過了一陣,又有人拿來了一隻快腐爛的木碗對這好古的讀書人說:“那席子和柺杖還不算很古,我這隻碗是夏朝時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時要古得多。”讀書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東西都給了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資金和家產都已失去,無法解決衣食問題。於是,他披上哀公時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柺杖,拿着夏朝時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討,說:“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鑄造的錢幣的話,請賜一文給我吧!”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僅僅爲好古而好古,爲崇洋而崇洋,不考慮自身的實際需要,就會產生拿着寶物討飯吃的悲劇。

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覆車之鑑

一個讀書人帶着他的幾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

他們看到一輛飯車,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歇息着。讀書人用手指着那輛飯車對弟子們說:“你們看,那輛飯車要不了多會兒肯定會翻覆。”弟子們不解地看着那輛車說:“爲什麼呢?”讀書人說:“你們看就是了。”說着,他們繼續行路。

他們剛走了十幾步遠,忽聽到一片喧鬧聲從山路那邊傳來,他們驚奇地回頭看時,那輛飯車果然已經翻了。幾個弟子覺得老師果然料事如神。他們問:“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車會翻的呢?”

讀書人說:“我是從這件事的一種趨勢中判斷出來的。”

幾個弟子急切地說:“請先生講給我們聽,長長我們的見識。”

讀書人說:“你們看,天下着雨,道路泥濘難行,唯獨那高高的山路沒有爛泥漿,比較好通行。可是那條山路卻又高又窄,此時天雨,衆人駕着車只好都奔向那裏。而那輛飯車又有些自不量力,上了那條山路卻又走不動,還不顧別人着急,頑固地佔踞在高高的位置上,阻礙着衆人的車進去,它怎麼能不翻覆呢?”

弟子們點頭稱是,佩服老師的判斷正確。

讀書人接着又語重心長地說:“世上還有比飯車翻覆更大的禍患,你們都記住飯車的危險作爲教訓吧!”

有些身居顯要地位的人,若不稱職,反而成爲妨礙別人進步的絆腳石,那將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