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有關寫寓言故事成語,小朋友們學習的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幾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有關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有關寓言故事成語:秦士好古

秦朝有個讀書人非常喜歡古物,即使價值十分昂貴也一定要求購。

有一天,有人帶來了一張破席子。親自上門對他說:“過去魯哀公向孔子詢問國事,就讓孔子坐在這張席子上。”他心裏非常高興,認爲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換了它。過了不久,又有一個人拿了一根舊柺杖來賣,對他說:“這是周太王逃難時所用過的柺杖,它比孔子坐過的那席子要早幾百年,您用什麼來報償我呢?”他就把家裏所有的資金給了那人。又過了一陣,又有人拿來了一隻快腐爛的木碗對這好古的讀書人說:“那席子和柺杖還不算很古,我這隻碗是夏朝時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時要古得多。”讀書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東西都給了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資金和家產都已失去,無法解決衣食問題。於是,他披上哀公時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柺杖,拿着夏朝時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討,說:“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鑄造的錢幣的話,請賜一文給我吧!”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僅僅爲好古而好古,爲崇洋而崇洋,不考慮自身的實際需要,就會產生拿着寶物討飯吃的悲劇。

有關寓言故事成語:黔驢技窮

古時候,貴州一帶沒有驢,那裏的人們對於驢的相貌、習性、用途等都不熟悉。有個喜歡多事的人,從外地用船運了一頭驢回貴州,可是一時又不知該派什麼用場,就把它放到山腳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一隻老虎出來覓食吃,遠遠地望見了這頭驢。老虎從來沒有見過驢,看到這傢伙身軀龐大,耳朵長長的,腳上沒有爪,樣子挺嚇人的。老虎有點害怕,在心裏琢磨:媽呀,什麼時候跑出這麼個怪物來了,看上去似乎不太好惹。還是不要貿然行事,觀察一下再說吧。

連續幾天,老虎都只敢躲在密密的樹林裏面觀察驢的行爲。後來覺得它好像不是很兇狠,就大着膽子小心翼翼地慢慢靠近它,但還是沒有搞清楚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有一天,老虎正慢慢地接近驢,驢忽然長叫了一聲,聲音十分響亮。老虎嚇了一跳,以爲驢想吃掉它,回頭轉身就跑。跑到較遠的地方,老虎又仔仔細細地觀察了驢一番,覺得它似乎沒什麼特別厲害的本領。

又過了幾天,老虎漸漸習慣了驢的叫聲,於是它又進一步和驢接觸,以便更深入地瞭解它。老虎終於走到驢身邊,圍着它又叫又跳,有時還跑過去輕輕挨一下驢的身體再跑開。

驢終於被老虎戲弄得憤怒極了,就擡起蹄子去踢老虎。開始的時候,老虎還稍有點驚惶,不久見驢再也無計可施,終於明白了,原來驢統共也只有這麼一點伎倆。

老虎非常高興,嘲笑驢說:“你這個沒用的大傢伙,原來也就這麼幾招本事啊!”說着就跳起來撲上去,咬斷了驢的喉管,吃光了驢的肉,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貌似龐大的貴州驢,實際上外強中乾,一點厲害的本領也沒有,以致於被老虎摸清了底細,最後葬身在虎口之下。做人也要練就真本事,僅靠花哨的外表唬人,是不會長久的。到頭來,吃虧的總還是自己。

有關寓言故事成語:冰山難靠

“冰山難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依靠別人權勢不能長久。

這個成語來源於《資治通鑑》,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爲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

唐玄宗李隆基特別寵愛楊玉環,封她爲貴妃。這下楊家便雞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楊國忠也官運亨通做了宰相,還兼領四十餘個使官,大權在握,朝廷選任官吏都在他家裏私下決定。

當時,陝西有一個進士,名叫張彖(tuan)沒有機會作官。他的朋友們都勸他去拜見楊國忠,那樣立刻就能升官發財。可是他始終不去,反倒對勸他的朋友說:“你們都把楊國忠看得像泰山一樣穩固,可是我以爲他不過是一座冰山罷了。將來天下有了動亂,他就會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陽化掉一樣,到那時候你們就失掉靠山了。”不久,安祿山起兵叛亂,攻下京城長安,楊國忠隨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馬嵬驛,被士兵殺死。楊貴妃也被縊死,楊家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有關寓言故事成語:不識車軛

車軛(e)是駕車時套在牲口脖頸上的一種木製駕具,略微彎曲有點像個“人”字形。

一天,一個鄭國人走在路上撿到一個車軛。因爲他從未套過牲口駕車,所以不認識這是個什麼東西。回家後,他拿着車軛去問鄰居說:“這是個什麼東西?”

鄰居告訴他說:“這是車軛。”

雖然這個鄭國人知道了自己手裏拿的這根彎木棒叫作“車軛”,但畢竟印象不深,他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第二天,這個人又在路上撿到一個車軛,他又拿去問鄰居,鄰居回答說:“這是車軛。”

誰知這個鄭國人聽了以後,竟大怒。他說道:“先前那個東西,你說是車軛,現在這一個,你又說是車軛,路上哪來這麼多的車軛呢?我看這分明是你在騙我,你不是個好東西。”他說着、罵着,竟然抓起鄰居的衣領同他打起架來。

一個人遇到了疑難事情,往往要請教別人。可是這個鄭國人,既想請教別人,又不虛心,還要懷疑別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愚昧無知,卻懷疑別人在欺騙自己。如此自以爲是而又蠻橫無理的人,真是愚蠢可笑。

有關寓言故事成語:天無二日

劉邦統一天下後,被羣臣擁爲皇帝。有一次,他到櫟陽看望自己的老父親。劉邦見了父親非常孝順,五天向父親叩拜一次,他家的家令覺得天子這樣對待自己的父親,是禮法所不容的,便偷偷對劉邦的父親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啊,地上怎會有兩個皇帝。雖然皇帝是你的親生兒子,可他是君主,你是臣子,你倆的地位有天地之隔。你怎能讓皇帝向你下拜呢?這豈不是亂了禮法嗎?”

聽家令這麼一講,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可嚇着了,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讓兒子跪他了。每次劉邦來拜,太公總是拿着掃帚在門旁站立,見到兒子就往後退着走,眼睛也不敢看兒子一下。

面對父親突如其來的變化,劉邦感到十分驚訝。等到聽說這是家令勸導太公所致,他倒覺得這凸顯了自己的帝王之威,很是受用,就賞給家令黃金五百兩。緊接着,劉邦下了一道詔書,說:“人的至親,沒有比父子更親的.了。所以父親得到了天下,就傳給兒子,兒子得了天下,就把功勞歸於父親。這是人的最高道德。前些年天下大亂,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我爲了解民倒懸,不敢脫下甲衣,連年打仗,終於平定天下。這都是父親的教訓。如今衆位將軍尊我爲皇帝,我的父親卻連一個尊號都沒有。今天我宣佈,尊我父爲太上皇,不必向我行君臣之禮!”

有關寓言故事成語:郢書燕說

一天夜裏,楚國京城郢都的一個人在家給燕相國寫信。因爲燭焰偏低,飄忽不定的燭光夾着文房用具淡淡的影子,顯得有一點昏暗,所以這郢人對侍者說了一聲:“舉燭。”明燈高照,寫信就看得清楚了。誰知他在燭光不亮,心中犯急,腦子裏想着“舉燭”,嘴裏念着“舉燭”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把“舉燭”二字也寫到信裏去了。過後他沒有檢查就把信交給了侍者。

燕相國收到那郢人的信以後,反覆看了好幾遍。他始終覺得信中的“舉燭”二字非常費解。久聞四海之內唯楚有才,難道這就是一種莫測高深?燕相國想到這裏,忽然靈機一動。他若有所悟地說:“舉燭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會推舉光明磊落、才能出衆的人擔當重任。照這樣看,郢人致書突出‘舉燭’二字,其用意原來是爲我獻策!”

燕相國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燕王,燕王聽了十分高興。他以相國的政見爲原則,廣招賢士,從而使燕國政通人和,日益強盛。

燕王根據燕相國對“舉燭”一語的解釋爲依據來治理國家,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燕相國置郢書的真意而不顧,則是一個壞習氣。如今做學問的人,很多人都有燕相國的這種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