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考文言文梳理

一、文學常識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考文言文梳理

1、《戰國策》:西漢劉向編訂;國別體史書。

2、鄒忌:戰國時齊人,善鼓琴,有辯才,曾任齊相。

3、史書體例:

(1)編年體——按年代順序敘述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在同一年裏可以敘述很多國家發生的事件。(《左傳》、《資治通鑑》)

(2)紀傳體——以人物傳記爲中心記載歷史事實。司馬遷在《史記》中首創。

(3)國別體 ———是先分國家,然後按年代敘述歷史事件。(《戰國策》、《國語》)。

二、詞語積累

(一)詞類活用

1、暮(名詞作狀語,在晚上)寢而思之。

2、吾妻之美(意動用法, “以……爲美”)我者

3、臣之妻私(名詞作動詞,偏愛)我。

4、能面(名詞作狀語,當面)刺寡人之過者。

5、聞(使動用法,“使……聽到”)寡人之耳者。

6、朝服(名詞活用作動詞,穿)衣冠。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地域方圓)千里

2、能面(當面)刺寡人

3、明日(第二天),徐公來

4、忌不自信(相信自己)

5、謗、譏、諷

“謗” :誹謗、毀謗,指無中生有地說人壞話,毀人名譽。

“譏”:譏諷”,指用旁敲側擊或尖刻的話指責或嘲笑對方的錯誤、缺點或某種表現。

“謗”和“譏”在現代漢語裏都是帶貶義的,指造謠中傷或惡意的攻擊 。

在古代漢語裏,這兩個詞都不帶貶義。

“謗”是背後議論或批評別人的缺點,“譏”是委婉的諷勸。

本文中齊威王把“面刺”、“謗譏”、“上書諫”分爲3種批評方式,都給予獎賞, “謗譏於市朝”,指的是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這種批評議論是正當的。

(三)一詞多義

1、朝:朝(在早晨)服衣冠

於是入朝(朝廷)見威王

能謗譏於市朝(公共場合)

皆朝(朝見)於齊

2、之:城北徐公,齊國之(助詞,的)美麗者也。

燕、趙、韓、魏聞之(代詞,這件事)。

孰視之(代詞,徐公)。

客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美我者。

三、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式)

2、忌不自信。(賓語前置句)

3、與坐談。 (省略句)

4、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定語後置句)

四、思想內容

(一)內容概括

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廣開言路,採納羣言,虛心接受批評意見並積極加以改正纔有可能成功。標題中的“諷”是動詞,諷喻的意思,特指下對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詞進行規勸;“諫”是名詞,指批評意見。

(二)故事啓示

1、齊王納諫——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要廣泛聽取意見

2、齊王除蔽——要從善如流、廣開言路才能富國安民

3、鄒忌比美——人貴要有自知之明

4、鄒忌諷喻——談話要講究方法技巧,善於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五、文章結構

第一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鄒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語氣肯定、不用懷疑,偏愛之情)

臣之妾→畏我(畏怯、順從的心理)

臣之客→求我(平淡的肯定,逢迎、應酬的態度)

第二段:寫鄒忌以切身經歷類比(把家事、國事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達到規勸齊王除蔽納諫的目的。

威王受蔽

宮婦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內→求王

——深入淺出,由小事引出大道理,言辭委婉,

現身說法,由此及彼,擊中要害,說服力強

第三、四段: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

威王除蔽

三令:面刺→上賞 三變:門庭若市

上書→中賞 時時而間進

謗譏→下賞 雖欲言,無可進者

除蔽結果

四國朝齊→戰勝於朝廷

六、藝術特點

1.情節完整,人物生動。

全文雖然只有三百多字,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鄒忌的兩次窺鏡,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暮寢而思”等情節,妙趣橫生,富於生活氣息,親切有味。對人物的刻畫特別講究。如對鄒忌,作者不重形體的刻畫,而是着重用細節和對話,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又如,齊王只有兩個舉動,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個賢明的君主形象表現得生動傳神。

2.敘事簡潔,剪裁巧妙。

對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情節,作者作了繪聲繪色的描繪,對他的進諫,卻只作概括的敘述。對臣民的進諫,也突出重點,記敘“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三個時期的不同情況,使讀者從中體會齊王納諫後的巨大變化,而對齊王最初受蔽之深,齊國積弊之多,以及具體如何改革等,都只從側面暗示,略而不寫,使文章的中心更爲突出。三問三答,也沒有從每個人的形態上去描寫,而是通過不同語言來顯現人物對問題的不同態度。用筆簡潔,辭約意豐。

3.語言繁簡適度。

鄒忌的三問,內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變化,既表現了他的懷疑,又毫無重複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卻大不一樣。齊王的回答只有一個“善”字,既表現了他的態度和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矜持與尊貴。.

4.設喻說理,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設喻說理是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文章先寫鄒忌與徐公比美,接着對妻,妾,客的讚美之詞進行了分析,爲下文的設喻說理做了必要的鋪墊.接着寫鄒忌諷諫齊王,先叢自己的私事說起,隨後以私事比國事,讓齊威王從中受到啓發。這種由近到遠,由小到大,由生活瑣事推及國事大事,用設喻來講道理,表明了見解的方法,委婉動聽,往往收到比直進諫更好的效果.

單就語言來看:

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採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

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

鄒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見威王的三比;

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

納諫後齊國的三變。

——前後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琅琅上口。

(二)寫作借鑑:

委婉含蓄,點到爲止;以小見大,由此及彼;設喻說理,通俗易懂。

七、典型題解

1.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讚美,鄒忌從“不自信”到“暮寢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樣的品質?

(圍繞“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來答。示例: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能正視自己。)

2.威王一“善”,政局迥異,初時“門庭若市”,後來“無可進者”,請根據“無可進者”寫出“門庭若市”的反義成語。“門庭若市”體現了威王的“廣開言路”,在我們學過的古文中,還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廣開言路”的問題?

答:(“門可羅雀”或“門庭冷落”,《出師表》)

3.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從語言運用的角度,鄒忌的'進諫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

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與同學、父母、師長等的交往過程中,在向對方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如果能講究說話方式,語言含蓄委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麼忠言完全可以順耳,從而使對方愉快接受。

4.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本文中的鄒忌忠言並不逆耳,齊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請問這句俗語是不是錯了?你怎樣看這一問題?

答:那句俗話沒有錯。我們可以有新的理解。勸誡別人要看對象,有人適合聽順耳之言,有人則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講究勸誡的方式。既然是給別人提建議或意見,又希望被別人接受,最好選擇一種讓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向對方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如果能講究說話方式,語言含蓄委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麼忠言完全可以順耳,從而使對方愉快接受。)

5.鄒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稱讚中,沒有得意忘形,還能保持清醒的判斷,最後承認自己“弗如遠甚”,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我們應該從鄒忌身上學到些什麼呢?探究文意,說說你的認識。

答:①對人對已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正視自己,論人客觀等表述亦可)。

②善於思考,有反思的習慣與自省的能力。

③觀察事物深入細緻,透過現象看本質(正確認識妻、妾、客的讚美動機等)。

6.鄒忌善於進諫,齊王虛心納諫。請借用《出師表》中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齊王的行爲。

答:察納雅言(開張聖聽 諮諏善道)。

7.鄒忌勸諫齊王的策略,高明在哪裏?

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勸齊王,使他樂於接受(或高明在現身說法,使齊王容易接受)。

8.文中鄒忌從與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國的道理是什麼?

答: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讓人們敢於說真話,這樣才能實現大治。(至少要答對其中一方面)

9.“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句中畫線的句子在表達上的作用是什麼?

答:使用排比句,營造了一種步步逼近的語勢,一環扣一環,給人以無可辯駁的感覺,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從語勢與論證關係上談即可)

10.從選文中看,齊國能“戰勝於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請你從中概括出一條對我們的學習有指導意義的建議。

答:第一問:一是有鄒忌這樣的敢於直誄且善於勸諫妯忠臣,二是齊威王巷於採納羣盲。

第二問答案開放,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

(1〉要虛心地向師長、同學徵求學習方面的意見。

(2〉要虛長、同學提出的學習方面的批評和建議。

(3〉在學習過程中要敢於挑戰權威,大膽質疑。

(4)要敢於、替幹指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11.文章寫齊威王下令後有哪些變化?從這些變化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示?

答:經歷了由開始“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的變化過程。

啓示:齊王納諫後朝政弊端越來越少,說明廣開言路的重要性。

12.“門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門口和庭院裏像市場一樣(熱鬧) ,現在用來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13.鄒忌向齊威王進諫的方式與《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劉禪進諫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答:鄒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對齊威王委婉諷勸;諸葛亮則用奏表向劉禪直接進言勸諫。

14.閱讀本文後,你對“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又有了怎樣的理解?

答:忠言未必逆耳,誠懇勸告別人的話如果讓人聽起來很舒服,勸說效果會更好。

15.鄒忌的進諫爲什麼能讓齊威王稱“善”?

答:①從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國,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強語勢,有力闡明瞭自己的觀點。

③語言委婉含蓄,使對方受到啓發。

④處處爲國爲君着想,曉以利害。 (答出其中一點,言之成理即可。)

16.鄒忌得出“王之蔽甚矣”這一結論的依據是什麼?

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17.鄒忌認爲“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答:宮中的嬪妃和身邊的親信偏愛齊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齊王;舉國上下的人都有求於齊王。

18.齊王納諫之後取得了哪些成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答:國內政治修明; 在各諸侯國中地位提高。

19.鄒忌成功說服齊威王納諫的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着怎樣的啓示。

答:說話要注意對象,要講究方式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20.妻、客都認爲鄒忌“美於徐公”,而說話的語氣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問的句式,語氣非常肯定,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讚美;客人用的是一種陳述的語氣,語氣平淡,是一種禮節性的應對。

21.從鄒忌進諫、齊威王納諫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示?請就一個方面談談。

答:(1)鄒忌善於進諫,給我的啓示是:在生活中,在與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見時,我們要講究說話的技巧,要看對象,注意場合,要得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對方心悅誠服。(還可從勇氣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談)

(2)威王納諫給我的啓示: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要胸懷寬廣;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利於自己的成長。(可從個人、治國或工作、學習等方面)

八、參考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彩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個更漂亮?”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與徐公比誰美?”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着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認爲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晚上躺着想這件事,說:“我妻子認爲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爲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爲我美,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爲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宮裏的妃嬪和身邊的親信,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於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矇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裏的,可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羣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人來人往;幾個月以後,還偶爾有人來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佔用了戰勝了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