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精選49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精選4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精選49篇)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

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是每一位身爲教師的人必看的經典電影,也使即將身爲教師的我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身爲一名教師,馬修就是我們的榜樣,他把他的學生真正當成人來對待、來尊重。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春天,那就是我們記憶中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快樂活潑的,就想春天一樣,而這幫“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馬修老師帶給他們的。這部電影的譯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其實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對學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謂的“放羊”之意,而電影中的這羣孩子就是這樣一批讓老師頭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

面對這樣一羣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裏,一味胡鬧的孩子,輔育院的人都採取體罰、緊閉,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師面對這羣孩子,恐怕都只能撓頭表示無能爲力,怎麼辦,只能“放牛”唄。有多少人能相信,他們也有春天。但有人相信了,他或許懷疑過,猶豫過,但他最終做到了,他就是一個名叫克萊蒙馬修的失業的音樂教師,而且,那時的他僅僅是一名代課老師,還不是一名正式的老師。他來到這個學校代課,原本只是想着餬口謀生,但是沒想到他甚至改變了很多孩子的一生。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師,發現這些問題學生幾乎都很喜歡唱歌,而且那個叫莫翰奇的孩子還擁有一副好嗓子。這就是黃金,但它被埋在了土裏,如果沒人把它刨出來,就永遠無法顯示它的光芒,對於莫翰奇而言,這個刨土人就是馬修老師。

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心中沒有愛,就不能作出有生命的音樂,對於一個老師來說,心中沒有愛,他的教學生涯就像沙漠一樣荒蕪。

克萊蒙馬修正是心中有愛,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樂,也改變了許多學生的一生,使他們獲得了屬於他們的春天。

影片中的這幫孩子都是10歲左右的年紀,馬修相信,即使有惡,又能夠壞到哪去?他們缺少的正是愛,諸如貝比諾是個孤兒,而莫翰奇也只有殘缺不全的母愛,只需要一點點愛,就足以點燃他們的心火,讓他們明白,自己原來不是活在地獄中,原來自己也是天使。

當馬修老師把這些孩子組建成爲一個合唱團,他們那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合聲在電影中流淌了一個多小時,特別是莫翰奇天籟般的聲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看着孩子們那因爲受到肯定鼓勵而分外專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動真的難以言喻,也許我們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時曾經遇到的這樣的好老師,當然也有人遺憾:唉,我的童年爲什麼就沒有碰到這樣的老師呢?

他們僅僅只是孩子,他們天真無邪,他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他們是如此真摯的寫下了自己的願望,有消防員、有牛仔、有馴虎員,甚至是拿破崙將軍。也許爲了實現這些願望,在沒有正確的鼓勵和引導下,孩子們難免走了一些彎路。當藏於地板縫中的錢和口琴被發現時,馬修老師在氣憤中找到孩子時,得到的答案出乎每個人的意料,也讓老師感到心如針扎。“我想買一個熱氣球!”望着如此真摯的目光,馬修老師和我們的心靈都被震撼了。

面對孩子們一次次的惡作劇,馬修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來接納他們,正是這種寬容如一縷陽光直射“池塘之底”。終於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悔意。受懲罰的孩子在母親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閉症的孩子在老師的關懷下慢慢打開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和寬容之心幫助了這些孩子,這是這份善良與偉大,改寫了孩子們原本那充滿晦澀的童年記憶,留下了一串歌聲與歡笑,盼來了“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

今天元旦放假,晚上和媳婦一起重看了一遍《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我們倆都很喜歡的電影,太太尤其喜歡裏面的佩皮諾。

這部電影深深打動了我。恨不能成爲一個音樂教師。一個失敗的音樂教師和一羣問題孩子的故事。音樂喚醒了孩子們內心那顆埋藏已久的高貴的種子。我甚至在孩子們身上看到了神聖。一羣問題孩子在唱歌的時候,讓我感覺到彷彿是教堂裏的唱詩班。而他們之前卻是偷竊、撒謊,無惡不作的。

馬修改變了學校的生態。數學教師也參與到其中,爲他們伴奏。真正的教育是美麗和令人興奮的。我的妻子也是這樣一位教師。把孩子當成是孩子,把孩子當成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情感的人,把自己的生命與愛好與孩子們的成長聯繫在一起。把孩子當成是一顆高貴的種子,並且相信這顆種子可以最終發芽開花。我的妻子就是這樣一位馬修一樣優秀的教師。在我的眼裏,我的妻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教師。

我們從來不想揚名立萬,我們要的是美好的生命,我們要的是見證美好生命的成長。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

每個頑劣孩子的心靈都是蒙塵的鑽石原塊,生活的殘酷讓他們失去光彩,在“池塘之底”的幽深處發出灰濛濛的光。不過所幸,春天的樂章悄然響起,拯救了那些即將湮滅的靈魂之光。

整飭的情節,溫存的場面,靈動縹緲的歌聲,《放牛班的春天》爲如今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電影界繪上了溫潤卻斑斕的一筆。一所僻陋的寄宿學校,一羣公認的壞孩子,一位過期的音樂家,故事情節展開的質樸而緩慢。他們在法國灰茫的天空下舒緩地上演,卻激烈地碰撞出了火花。一篇美麗樂章就此展開——

馬修老師賜予孩子們人性的善意與真誠。他不在乎孩子們的愚氓頑劣,他用不竭的人格魅力撫慰這些不諳世事的傷痕累累的心靈,他用美好的歌聲呼喚那些蟄伏在冷寂冬日的稚嫩靈魂,他用熱忱獻予每個孩子豐盈的精神家園;孩子們也安撫了馬修老師落寞的心情,音樂創作的失敗似乎澆滅了這個中年人的希望之火,所幸上帝贈予他一羣小天使,孩子們空靈動人的歌聲也應是他最大的期許與滿當當的欣慰。

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疲憊與不堪中盛放的花瓣。這是放牛班的春天,更是每個觀影者沐浴的心靈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給同學們一種溫暖的愛和美好自由的電影。

克萊蒙·馬修老師在一所寄宿學校擔任代課音樂老師,在這裏他彷彿走進了一所地獄。克萊蒙·馬修自己親眼看見了學校各種嚴厲的懲罰,孩子們卻無法求助。克萊蒙在學校的日子裏懂得了孩子們的心靈,在孩子中組建了合唱團,每天費心勞神地讓孩子們練習歌唱,給孩子們寫樂譜,這就是克萊蒙老師對學生們的仁慈、關懷和寬容——無限的愛。

孩子們在老師的關愛之下,他們逐漸懂事,逐漸成長。孩子們既喜歡上了老師,也喜歡上了音樂。克萊蒙對孩子們的愛,毫無保留地放在了每一個的身上。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不禁聯想到了我們常常對老師的教導表示不耐煩。爲了我們身心健康成長,老師們經常提醒我們,反覆地教導我們,是爲我們好,希望我們以後憑着淵博的知識,紮實的生活技能走向美好的生活,走向美好的未來。可我們呢,而是用一種冷漠的眼光望着老師,每當想到這些,多麼地讓人慚愧啊!

老師的愛,就像那明亮的燈光,照亮着我們的心田。我們應該懂得尊敬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特別是當影片臨近尾聲,孩子們清澈的童聲從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閉室中飄逸到窗外,合着一架架承載了稚嫩筆跡的紙飛機,彷彿天使的羽毛一片片,一片片落到馬修的面前,差點讓我落淚。陽光下,沒有言語,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然而孩子們的歌聲如輕柔的海浪層層相疊,一雙雙揮舞的小手寫滿了離別的眷戀和心靈的親吻。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莊子說過,千里馬因爲伯樂的存在纔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囚困折磨之中;然而面對那些孩子,我更願意相信我不喜歡的韓愈說過的話: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馬修的好,不是因爲他職業的平凡,也不是因爲他出自天然的善心,而是因爲他是真正能夠聽見並且尊重千里馬的心聲的伯樂。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像馬修那樣,關注孩子,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用我們的情感和愛心去感動學生,成就幸福的童年。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6

2004年上映的法國電影,真的不錯。以前肯定看過,印象卻不深,這次重新看。有點感觸。

一部電影怎麼算好呢,我覺得有幾個方面:

題材:選題第一,新穎新奇,有故事性,便於演繹;

畫面:簡潔,清楚;

表演:自然,細節到位;沒有多餘的情節,不必要的、以爲觀衆看不懂的囉嗦;

音樂:增強主題;

價值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體現人性的光輝。

這個電影題材很簡單:問題少年的教育,要講好故事其實不容易,我們看過一些這類電影,說教型的、心理輔導型、家庭悲劇型等,看起來沒有意思。這是隻有價值觀,沒有故事性。

這部電影卻做到了,讓人有共鳴,表演到位,畫面優美,故事動人。

特別是音樂,故事說的就是用音樂來改造小孩,用音樂之神祕影響力來昇華小孩子的心靈。

還有細節,這部電影處理得相當好,特別是這些少年的表演,令人驚歎。

再說下教育的問題,在日本、西方世界,特別重視課外活動。在日本有5個人以上的課外活動社團,就可以登記註冊,學校還要給予支持,不管是文學、體育、還是音樂、繪畫什麼,目的是鍛鍊學生的社會能力。在我國,這個叫素質教育,但依然是填鴨式的方式或者目的爲了加分。差距太大了。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7

影片講述的是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馬修到了一間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問題兒童,調皮搗蛋、胡作非爲。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

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發現這裏的孩子喜歡唱歌,他爲孩子們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影片開始給人的感覺是陰暗的,沒有希望的。在這裏,教育的方式只有一個:懲罰。馬修剛到,校工的眼睛就被學生的惡作劇弄傷。讓人覺得這些學生真的是不可救藥。其實,他們內心充滿了對人生的渴望,當馬修讓孩子們寫下自己將來的夢想時,教室出人意料的安靜,孩子們都寫的很認真。

教育不是居高臨下,不是指手劃腳,不是懲罰,不是束縛。是平等,是寬容。是引導,引導孩子們的興趣和天賦。引導學生去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按照自己的道路發展。教育是要有愛的,孩子們需要愛,需要有人關注,馬修以音樂,喚回了孩子們對生活的希望,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8

影片中的皮埃爾、蒙丹、還有佩比諾都有一個聰明的頭腦,但是爲什麼他們不好好利用呢?因爲當他們心靈中的天使和魔鬼相遇的時候,他們選擇了魔鬼的那個我,要不是遇見了馬修老師,真不知道他們會走上一條怎樣的不歸路。那究竟又是什麼力量,會讓這些問題少年寧可放棄美好的未來,也要選擇跟魔鬼做朋友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他們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所以,他們便放縱自己,讓骯髒一點一點吞噬了自己純潔無暇的心靈。

從他們身上,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只要自己把自己當成魔鬼來看待,那麼他就等於跟死神握了手,從此會不求上進,讓美好的青春在自己手裏毀於一旦。那樣的人不是魔又會是什麼呢?

從現在開始,我要做一個自信、自尊、自強的人,我要像馬修老師一樣,無論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難險阻,都能堅強自信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放棄!只有這樣,我的人生纔會陽光燦爛、樂趣無窮。

當天使和魔鬼相遇的時候,讓我們昂首挺胸,毫不猶豫地選擇和天使的我做朋友,盡情釋放自己的光芒,讓自己也成爲一個可愛的天使,成爲大家眼中那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9

從中能夠感受到,馬修老師是一個能夠包容孩子的好老師,在孩子一次次惡作劇的時候,他沒有說任何體罰孩子的話,他相信所有孩子都不是壞孩子。找到弄傷馬克桑斯神父的孩子,他沒有立刻交給校長,而是讓這個孩子去照顧馬克桑斯神父,讓孩子心中漸漸有悔意,知道自己做錯了。他無意中聽到孩子用歌聲捉弄自己,他不但沒有生氣,還說那個孩子跑調了,還糾正他,並發現了他們都喜歡唱歌,還給他們建立了一個合唱團,雖然過後遭到校長的反對,但是也沒有放棄,轉爲地下教學。

他用歌聲讓一羣調皮搗蛋的學生慢慢的變得乖起來,其中有兩個孩子可能真的不適合唱歌,他也沒有放棄他們,依然給他們安排了事情,馬修老師是一個對待所有學生都是平等的好老師,影片的最後,因爲馬修老師帶孩子們出去,違反校規,被校長開除,雖然沒有一個學生來送他,但是學生們都以音樂的方式回饋了馬修老師,還通過紙飛機的方式給他留言,相信這些學生是真的喜歡他。

最後,馬修老師把那個小男孩帶走了,那一天剛好是星期六,那一刻,真的很感動。

我覺得馬修老師真的做到了我們的核心教育理念,平等,尊重,信任,賞識,關注,激勵。馬修老師是我們所有老師的榜樣。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0

貝比諾是個孤兒,他的父母在二戰期間犧牲,只剩下他一個,沒有一個真正愛護他的人,他所期待的星期六爸爸會來接走他,只是他單方面渴望的假象。馬修對他的特別關注讓他感受到了世間的溫暖,不會唱歌,就做合唱團團長助理,不允許任何人傷害他的心靈。乃至在馬修離開的時候,他的追隨和馬修的不丟棄,構成最美的景象。

在馬修的身上,我隱約讀到了自己的影子,全身心地爲每一個孩子努力着,付出着,用我的熱情和愛心去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柔軟,只有當孩子們有了期待,有了對生活的嚮往,他們纔會從心底改變自己的行爲。一定要相信:你用心愛着的每一個孩子,他們也同樣用心地愛着你。

莫翰奇是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他的孤傲,他的自卑,使他的心門緊閉。馬修發現他天籟般的嗓音,用激勵,用耐心讓他淋漓盡致的展示。當合唱團在表演《黑夜》時,在他的眼神裏,讀到了自豪,讀到了快樂和感激。

放牛班的孩子就這樣一個個被溫暖着,發掘着,他們心靈的春天到來了,因爲被愛着,因爲被關注着。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1

一個放牛班,如何會擁有春天?又是誰開啓了那扇門,讓陽光照進來……帶着諸多疑問,筆者走近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

憂傷的音樂、灰黑的背景、破敗的學校、失落的貝比諾,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嘈雜的吵鬧聲、呆滯無神的學生、冷漠的同事、殘忍的校長和“犯錯——懲罰”的冰冷制度,讓人不寒而慄。這裏不僅僅是“池塘之底”,更是人間地獄。

直到他的到來,像一束光,喚醒了沉睡的靈魂,點化了無知的孩童,填充了他們的軀殼。他理解孩子的內心,寬容他們的過失,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賦予他們自由與快樂,給他們黑暗冷清的世界點燃一盞愛的心燈,讓無可救藥的“放牛班”大放異彩,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那個人,就是本部電影的主演——馬修。

馬修初來乍到時的經歷是辛酸的,讓人揪心的;他帶領孩子“改邪歸正”日漸向善的過程是辛苦的,令人敬佩的;他因未遇明君被迫離職的結局是悲楚的,也是令人溫暖的。從馬修在輔養院的教學歷程,我領悟到了教育的三重境界。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2

電影講述了一位叫馬修的老師來到一所寄宿學校當助教,在一段時間的觀察下,他了解了拉齊校長的兇暴以及孩子們的無法無天,追求自由的心。馬修老師用音樂激勵孩子們,使他們久已禁錮的心得以釋放,並且領孩子們愛上了音樂,使孩子們的人生有了巨大的改變。孩子們純潔無瑕的心靈,與神聖的音樂,打破了束縛孩子們追求自由的枷鎖。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其實是愛。是愛把誤入歧途的孩子們帶回了正道,馬修老師是這個地獄般的學校變成了孩子們人生的轉折點。

是這個學校針對問題學生開設的學校,覺得一定要用心做老師,其實老師不單單是教授知識,更要教會孩子們一些做人的道理。而身爲老師應該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去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位代課老師,他做的事情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麼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位偉大的老師,至少在他的學生心目中。

我們應該善於去細心地去觀察我們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如果說皮埃爾是千里馬的話,那麼馬修老師便是決定他命運的伯樂了,這要取決於馬修老師對皮埃爾的細心觀察和培養,才讓他做了合唱隊的領唱,並有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以至於最後成爲著名的音樂家。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3

國慶假期裏,我觀看了一部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這部電影很教育意義,它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9年1月主人公克來蒙·馬修,來到一所學校當代課老師。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仁愛的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酷的“犯錯——懲罰”的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用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最後,他用音樂進化了孩子們的心靈。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在馬修老師離開的時候,禁閉室裏的孩子伸出小手扔出寫滿祝福的紙飛機。這時,我感動了,雖然沒有流淚,但我卻記住了那一瞬間。在馬修老師上車的時候,貝皮諾問:“你可以帶我走嗎?”“不可以。快點回教室吧,要不然又要呆在禁閉室裏了。”車開了一會兒,馬修又下來,把他抱上車。那天剛好是星期六……我很敬佩馬修這樣的老師,他能夠給予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和鼓勵。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人都有愛,人人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那熾熱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4

國慶假期,我一個人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和別的電影不一樣,我把別的電影看完了之後到晚上就可以入睡。可是看了這部電影,我卻難以入睡。我爲電影裏的好人而感動,爲壞人而氣憤。

《放牛班的春天》講的是馬修先生來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學校當學監。每個學生一開始都如“小混混”一般。可當馬修先生讓他們加入了一個合唱團幾天以後,他們的學習變好了。歌唱的也好聽了。漸漸地,孩子們和馬修親密了之後便偷偷帶着孩子們去玩了個遊戲。由於學校沒人看着,所以就有人把那裏燒了,校長看到了怒氣沖天,一氣之下,把他給開除了。雖然校長不讓學生出去送別馬修先生,可學生們還是把門鎖上,在教室裏偷偷唱歌,把告別信折成飛機從窗戶上扔下去……

影片一共97分鐘,我還沒有看完,就感動的哭了,馬修先生用他的愛去給每位學生播下一粒美好的種子,到頭來,它一定會開花、結果的。正如趙老師所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馬修先生正是那位農夫,他最後一定會有一大堆美好的果實的!

啊!馬修先生請您放心,一定會有人把您的那份愛傳遞下去的!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5

國慶假期裏,我去研學,去遊玩,去演出……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觀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故事在音樂家莫杭治的回憶中進行:曾經是音樂老師的馬修先生來到了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擔任學監,這是一所由頑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的教養院。馬修的到來給學校帶來了改變,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他懷着一顆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溫暖着孩子們脆弱的心靈。他用音樂啓發孩子們的潛能,根據孩子們不同的音色:男低音、男高音、女高音、女低音,還有一個五音不全的“樂譜架”以及不會唱歌的助理佩皮諾,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孩子們在馬修老師的指導下唱的越來越好,他們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合聲讓人沉醉其中,就連老師和校長都被感動了!

然而學校的一次火災,馬修老師被校長解僱了。他離開的時候沒有一個孩子去送他,正當他失落的時候,一架架寫滿祝福話語的紙飛機從樓上飛落在他的周圍,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把手伸向窗外跟馬修告別……這一刻,馬修老師被深深地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6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寄宿學院來了一位新的學監、音樂教師。這位新來的音樂教師用了與衆不同的辦法解決了這些頑皮學生闖下的大禍。還發現了這羣男孩,雖然唱歌走調,但都是很熱愛唱歌。於是,他便把這羣衆人,認爲無可救藥,連譜子都不識的男孩們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叫放牛班。最終在他們的努力下競唱出了天使般的聲音。但這位音樂教室就因爲這個被校長開除了,臨走前還說了,校長不稱職。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這位校長有些過度嚴厲,因爲他動不動就讓學生去禁閉室裏反省,有一次還隨便懲罰一個男孩。我也覺得這個校長不稱職,還想:要是我們校長是這樣,那我們怎麼辦!

看了這部電影,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學不會的東西。只要你無比熱愛它,爲它努力奮鬥,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結果。我想,雖然我現在舞蹈不是很好,但是我喜歡它,每天都努力練習,將來,我的努力肯定不會白費,一定可以畫上一個美好的句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7

當馬修老師初次來到這所學校時,孩子們的惡搞,學校“犯錯——處罰”的校規,無一不使他驚愕。儘管孩子們給他的“見面禮”並不友好,但馬修不想放棄這些原本單純善良的孩子們。他相信,在孩子們的心底一定還保留着那份純真!

一個平常的晚上,回宿舍時,馬修聽到那些調皮的孩子在編歌嘲笑他。他用獨特的方式予以反擊,並且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好的音色。這使原本就是音樂老師的他,打算重新拾起原想放棄的音樂之旅。

馬修開始組建合唱團。一個晚休時間,他偶然發現,被別的老師稱作“天使面龐,魔鬼心腸”的莫翰奇在偷偷練歌。馬修認爲,莫翰奇的聲音是“上帝賜予的,不可多得的天籟之音”。就這樣,“池塘之底”的“邊緣人”莫翰奇竟然成爲了這個合唱團的領唱!

合唱團一天天變好,孩子們也一天天變得天真,眼睛一天天變得清澈。就連那個貪婪、迂腐的校長也漸漸和學生們打成一片。但是,好景不長,由於各種小插曲,學校被燒,馬修被解僱,校長由於貪污被捕,莫翰奇去了一所音樂學校,最後成爲著名的指揮家……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8

不是第一次看這部影片,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別人推薦的,說是一部值得看的教育電影,於是在一個班級活動中放給全班同學看,還記得看它時心裏的忐忑不安,因爲這部電影更加適合教師,而不是學生。今天帶着審視的眼光重新溫習了一遍,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值得那麼多獎!

非教育人士可能最認可的是馬修與校長行爲的對抗,看到的是與《整蠱專家》相似的痛快,或者學生由“壞”變“好”的那種成就感,而作爲一線教師,所看到的是裏面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

對於孤兒派皮諾,馬修給予的是父愛般的關愛,沒人教你唱歌,“我教你”,抱他上下講臺,問他爲什麼不睡覺;對於皮埃爾,看到他對母親的依戀,在面對他母親探視的時候,用謊言幫助皮埃爾得到母親的支持,但是在他潑墨犯錯誤時,不會因爲他的音樂天賦而優待他,反而用合唱團公開表演的機會讓他懂得了懲罰、被寬恕、驕傲和感恩。

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問題,就得有馬修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展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達到教書育人的目地。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19

今天我和全班同學一起在音樂廳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好看極了。

電影講的是一位名叫克萊門特·馬修的音樂家因爲沒有機會展示自己,所以就當了某學校的代課老師。馬修發現這個學校的學生很調皮,校長用暴力和體罰管制住這些學生,於是馬修就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學生。有一次一位同學不小心把倉務員大叔的左眼弄傷了,本來根據規定要罰關禁閉15天的,但是馬修卻讓他照顧大叔直到他康復爲止。馬修還發現皮埃爾·莫安琦有着天使般的嗓音,於是他就舉辦了一個合唱團。最後,他改變了整個學校,使所有學生都不再調皮了。

馬修的教育方法令我敬佩。我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關於小隊活動的文件撕爛了,我害怕極了,忐忑不安,令我驚訝的是劉老師並沒有打我,也沒有批評我,而是再複印了一次。老師這樣對我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羞愧,我以後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通過這部電影和這件事,我明白了教育不能體罰,那樣有可能會使我們更調皮,更不利於我們的成長。儘管我們很調皮,但是我們還是很喜歡溫柔、耐心、寬容待我們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0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覺的我們的學校比那裏的學校要好,因爲那裏學生犯一個錯誤就得關在學校外面十五天,從那裏出來的人都要被打。後來,馬修老師對校長說:“請你不要再把孩子關在學校外面了。”校長同意了。

故事主要講的是一羣孩子“學音樂”。有一個是個子最矮的,所以坐在講臺上,還有他是個孤兒,他也不會唱歌,只能在講臺上聽同學們唱歌。老師說:“我每天都要給孩子們編一首歌譜。”有一個孩子他不會唱歌,經過老師指導下,他都會唱沒學過的歌了。有一次,開家長會後一天,老師就表揚他的兒子唱歌非常好,他家長說:“他沒學過音樂。”有個孩子說:“你媽來了。”他把頭伸出去看。老師正在走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孩子把墨水撒在老師頭上,後來才知道是她兒子乾的。

他們去參加合唱比賽,他們得了第一名。老師該回去了,因爲他只是一個帶課老師,不是真正的老師。他走的時候,班上最矮的孩子跑過去說:“能不能帶上我。”老師說:“不能。”後來還是帶上他了。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1

今天,我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使我十分震撼,一位教師,居然能時一些壞學生變好。

在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達了一所學校,他來擔任老師。由於這裏面有兇狠的校長,還有很多不好的小學生。而馬修用一顆關愛的心使大家漸漸喜歡上他。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爲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爲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爲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爲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爲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爲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爲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爲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2

星期五,我們又去音樂廳看了一場電影。

這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主人公是克雷蒙·馬修,他跟《熱血教師》很像,只是這部電影不是很讓人感動。這部電影講述了:克雷蒙·馬修一直在找工作。而學校也在找聘代課老師。克雷蒙·馬修就在學校將成績最差的“放牛班”教成了成績好的班,雖然比不上“尖子班”。

我覺得克雷蒙·馬修費了很大得勁、很多的心血來管制“放牛班”,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種堅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部電影也有讓我覺得驚險的地方。有一次,一位老師在觀察學生。突然,玻璃破了,老師得眼睛也傷的不輕,學校爲此大查特查。學生逃學三次,就要關禁閉……我覺得校長太嚴厲了,是個很嚴肅的人。但代課老師還挺好的,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如果沒有這個老師教“放牛班”,也許會惡化下去,那個班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找不到工作或是成爲社會上的混混。如果我是那個班的,代課老師上課我會很高興,校長上課我會很緊張。我覺得那個班的孩子很幸運,但也很倒黴。

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挺好看的,別的同學評價也挺高的。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3

星期五下午,我們學校舉行了這學期的第二期電影課。我們所觀看的電影是《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講述了法國一個代課老師克萊爾來到了一個“教養院”當一名老師。他是一位教音樂的代課老師。在這個教養院裏的學生們,都是一些有怪異行動或十分調皮搗蛋孩子。他想在這個教養院裏成立一個合唱團。但這個想法遭到了校長的極力反對。它成立合唱團的過程十分艱難,但他還是執着地建立起了一個屬於教養院的合唱團。一天,一位伯爵夫人和她的侍從來到了這個教養院。她聽了合唱團的歌唱後,她十分高興。她問:”合唱團是誰的主意?”可這時,當初極力反對合唱團組建的校長,榮譽撈到了自己身上。

最後,克萊爾被開除了,但一個沒有父母的學生卻跟他走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受是:只要有驚人的毅力,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這部電影中,克萊爾就是堅持不懈地跟校長對話,和學生交談,才成功組建合唱團的。

在生活中,也有像克萊爾這樣的老師,比如我們敬愛的班主任陳老師。她在我們遇到困難時,總是耐心地教我們。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4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讓我深感觸動。

故事的開始,一位音樂指揮家正在舞臺上演出,他曾經受過克雷芒﹒馬修老師的教導。表演結束,他收到了馬修老師當年的日記,由此展開回憶。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失意的音樂家克雷芒﹒馬修被安排到了一座叫“池塘之底”的教養院,擔任老師。馬修剛被熱心又善良的桑吉大叔引進校門,就遭到調皮搗蛋的孩子們的暗器的攻擊。原來這裏的孩子都是不良少年,有偷過東西的,有打過架的,有殺過人的。哈森校長堅持使用“行動—反應”教育,認爲諄諄教導對這些孩子就是白費力氣。一次偶然機會,馬修發現這羣孩子都有一副不錯的嗓音,於是他成立了一個合唱團,試着用愛與溫暖感化孩子們。在桑吉大叔生病的時候,馬修又派學生們去照顧他。通過點滴的小事,孩子們慢慢地被改變了。然而馬修卻被校長藉故開除了。當馬修獨自離開時,孩子們把自己的美好祝福寫在紙飛機中,並用歌聲一路歡送他。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良好的教育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調皮搗蛋的孩子也能成長爲著名的音樂指揮家。我們都要嘗試着努力用愛和溫暖去感化身邊的人,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5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個好老師真的很重要!這樣一個人就好比一束光在你的人生中指引着你,就像這部影片中的馬修老師。

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一所學校代課,來到這的第一天他就發現這裏的孩子愛搗亂,甚至弄傷了一位老師的眼睛。但是後來他發現,其實他們本性並不壞,只是缺乏正確的引導而已。即使學生們犯了錯,馬修老師也會“包庇”他們,用他自己的方法去教育他們。

這部影片中的孩子們大多數都是問題少年,多數都是因爲家庭緣故才把他們送進來,他們已經比常人缺少了一份愛,但是院長卻還用關禁閉的方式來“教育”他們,這顯然是錯的。我認爲人心靈的完善不僅需要家庭的呵護,還需要良好的人生導師,這樣纔不會導致他們走上歧途。

人們常說:“如果有千里馬,但是沒有伯樂,那又有何用?”而馬修老師正是一位伯樂,他用愛感化學生,最後在他離開時,也收穫了滿滿的愛。

馬修老師不僅是一位代課老師,更是一位學生人生的引導者。他正如我們的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每天含辛茹苦,只希望我們變得更懂事,更熱愛生活,讓我們的未來更加可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6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口碑不錯的法國電影,我推薦給了孩子們看,這也是一部特別適合教育工作者看的電影。

作爲老師,有時候,我們會有很多不滿,這孩子咋了,調皮,搗蛋,學習上木腦瓜不開竅。看看《放牛班的春天》,多點包容和賞識,也許會有奇蹟發生。

電影名《放牛班的春天》就給人以遐想,何謂“放牛班”?“春天”作何解?法國鄉下塘底的那間普普通通的男子寄宿學校充斥着暴力、混亂、惡作劇,幾乎沒有秩序尊嚴可言。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這裏,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這種狀況,給孩子們帶來春天般的溫暖。

作爲一個音樂老師,馬修的切入點找得非常好,他不是一味地講紀律、講學習,而是從音樂教育出發,曲徑而通幽。應該說,在哈杉校長的專制殘暴統治下,這裏的學生普遍煩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行爲習慣越來越差,學習無可救藥。學須靜也,而音樂教育或者說藝術教育是讓人靜下來的好方法。真讓人想不到,一羣烏合之衆在阻力重重的環境下,居然被馬修打造成了一支合格的合唱隊伍,孩子們了不起!馬修了不起!

《放牛班的春天》情感真摯細膩,相信每個觀衆,都會有一股溫暖久久縈繞心間,都會有一種感動而淚流滿面。我們都做過學生,或者現在還正做着學生,我們都明白身邊學生的感受。包容和賞識,幫助學生找回他自己,可能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7

剛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很老套的劇情,看到開始就猜到結局了,不過導演很成功,他用了一些小細節讓整部影片都充盈着一種溫馨感動的氣氛。

馬修是個好老師,不重名利,對學生有愛心、有耐心,感化了那羣無惡不作的混世魔王,用音樂讓他們找到了生命的曙光。

這部片子的定義是文藝片,之前我一直沒有清晰的定位過文藝片到底是什麼,不過看了這部片子以後好像有那麼點感覺了。

最感動的應該是馬修被校長開除後離開的那場戲吧。沒有孩子來送他,他在心裏想:孩子們的懂事在我看來更像冷漠。可是當他走到教學樓下時,看到地上成片的紙飛機,撿起來看,每一片上都是孩子們稚嫩的筆跡,每一片上都是他的學生對他的祝福。孩子們反鎖上教室門爲他唱歌送行,在窗口伸出小手向他告別。這一切的一切都讓馬修感動不已。

最最讓我欣慰的是最後一個情節的設計——那個最小最可愛的貝比諾被馬修帶走了,而那天剛好是星期六。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貝比諾一直不肯接受這個事實,幼小的他堅信自己的父親會在星期六來接走他,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後被善良有愛心的馬修老師帶走,會是最好的結果吧。

影片始終充滿着人性的光輝,最後還貫徹了那個壞人終將不會有好下場的定理,勢利狡猾的校長被舉報被下崗了,讓人不得不感到痛快。

總之,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啦,中文譯名也很文藝很契合主題。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8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抒情的電影,這部影片用倒敘手法,講述了皮埃爾從馬修老師的日記回憶自己的童年,自己的過去。

當時,馬修老師當了一所寄宿學校的音樂老師。他剛進到這所學校時,被前任的遭遇嚇了一跳,孩子們的惡作劇實在令人可怕。馬修老師到學校幾天後,覺得就像地獄,校長的殘酷,制定的不合理的校規……

馬修老師用愛去感化了孩子們,幫孩子們寫樂譜,組成了合唱團,用他的歌曲感染孩子們。就在馬修老師帶着孩子們到山野活動時,一個被校長冤枉了的孩子放火燒燬了寄宿學校報復了校長。馬修老師因此而被校長解僱,孩子們都想念老師。

我們的新老師——趙老師,原先也是很讓同學們討厭。可是,有一件事改變了同學們對老師的看法。那天,有兩個同學瘋打,有位同學的眼睛差點兒被刺傷,當險情就要出現時,趙老師出現了,制止住了兩位同學的瘋打。其實,我們感覺到趙老師非常愛我們,對同學們的懲罰也是爲了幫助我們糾正不良習慣,而我們還給老師的只是冷眼和責怪。

電影中的歌詞,感染着我,優美的音樂,抒情的歌詞,滿滿的都是老師的愛,比如“哦,黑夜,希望就在前方”“打敗黑夜,創造曙光之城!”

老師的愛,我們看不見,但感受得到,一件小事的背後卻有着無限的愛。

現實中,老師的愛可能沒有電影中的那麼生動,但愛是一樣深厚的。

愛可以感染孩子們幼小純潔的心靈!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29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一直覺得,老師應該是個有情懷的職業,它離不開道義也離不開愛的傳遞。正如《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一樣,在一個看不到光明,到處都是問題學生的池塘之底仍選擇用真心面對孩子,用真誠感化他們。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也許問題小孩只是沒有遇到愛和陽光的普照,沒有遇到一個可以理解他們的人。在馬修眼裏,每個小孩都有他們的優勢,唱歌跑調的小男孩可以當指揮家,不會唱歌的小皮皮諾可以做指揮官助理看大家唱歌,連“無藥可救”的蒙丹都是他眼中唯一的男中音。他給予每個人肯定,不給家長告狀,教會小朋友合作,成爲他們的朋友,用音樂點燃了孩子們的希望。

同爲教育者,校長放棄音樂夢想卻依舊嘲諷踐踏別人的音樂夢想,把自己的人生不滿發泄到孩子身上,一直覺得在這裏的小孩都是有問題的。對於“慣犯”蒙丹,給他強加偷錢的罪名。對於名利場無比追逐,面對失火的學校,他不是慶幸孩子安然無恙,而是在意自己的獎金和勳章打了水漂。

也許我們處在池塘之底,也許我們是問題小孩,也許我們並不完美,也許我們五音不全,也許我們成績很爛,功課差勁。但是,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堅持熱愛,一直等待,就會有希望出現。

“黑暗中的方向,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0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爲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異常的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五十年的記憶,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泛黃的扉頁,依稀能夠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字樣,那是克雷芒馬修先生來到“池塘畔底”寄宿學校當教師的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樂格科設置的陷阱將馬桑大叔的眼睛刺傷後,馬修並沒有讓他去關禁閉,而是讓他每一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爲止;當莫康志因爲辱罵院長而被關禁閉,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學們合唱,每一天放學後獨自一人偷偷在教室裏練習唱歌,馬修發現後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開小竈”……馬修用它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們。

在爲公爵夫人演唱時,無論是合唱部分整齊甜蜜的歌聲,還是領唱莫康志那清亮的天籟之聲,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最終,雖然馬修被迫辭職,可是馬桑大叔,孩子們以及另一個教師聯合起來,告發了院長濫用懲罰,院長被驅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敬佩馬修那博大的胸懷。他不但因爲他的孩子們編寫歌曲來罵他,便厭惡他們。他是從中發現出孩子們與衆不一樣的特點,來組建合唱團。

他還進取與那喜歡懲罰學生的院長做鬥爭,讓院長無地自容,只好按照馬修的話來行事。

經過這部影片,我們明白,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馬修,就是點燃這顆熾熱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1

週五的午時,陳教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場電影。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教師,這個學校被成爲池塘畔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之後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爲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爲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貝比若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期望父親會來接他。之後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貝比若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之後又不忍心,回來把貝比若帶走了。貝比若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啓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看到:學生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樣去挖掘,怎樣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所以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2

這是一部法國勵志教育片,這部片子的起因是來自於一個寄宿學校,裏面到處都是問題孩子,體罰在這裏是司空見慣,校長爲了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其中一個學監(老師)就是因爲收了一個孩子的香菸,胳膊上就被剪刀戳了許多個疤,他受不了這幫孩子們,於是就離開了這所學校。

新的學監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來到了這所學校,他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他和一個老校工走進學校,突然發現醫療室的門鎖上了,於是就想辦法把門打開,結果玻璃碎了,他的眼睛被刺一下,流出了鮮血,並被趕緊送去治療了。那個學監後來知道是誰幹的事了,但是他並沒有把他揭發給校長,讓他受罰,而是讓他去照顧老校工。

經過了這件事情以後,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時候,他甚至害怕他們衝進隔間要了他的命。後來他聽到孩子們在唱歌罵他,他認爲這些孩子只是沒有經過訓練,他甚至還聽到了幾個好嗓音。於是他就組成了一個合唱團,教這些孩子唱歌。他們的歌聲把他們自己改變了,還改變了這裏的老師和校長,這裏的氣氛不再像以前的那樣凝重,而是歡快活潑的聲音。

後來有一個壞男孩,他趁校長不在,老師同學都去森林裏玩的時候,他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校長認爲是老師的失責,於是就將這個失敗的音樂家給開除了,並且不許任何一個孩子見了他最後一面,當他走過教學樓的時候,他看見了許多個紙飛機,上面都是孩子們寫的告別的話。

就這樣,這個老師用音樂,改變了所有調皮的男孩,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3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之後,我的心情十分複雜,這其中經歷過憤怒,傷心,更有欣喜、感動。

我欣喜是因爲,裏面有很多讓我噴笑不止的表現。比如那些小孩子各個都是惡作劇高手。有個人辛苦弄好的頭髮,被另一隻手摸了一下,他的頭“噌”的一下全亂了。還有馬修老師,他也很可愛。有一次,他上完課急匆匆地跑到房間裏隨便擦擦鞋子,穿上馬甲,拿一點日用品拍拍臉,那個樣子像《神偷奶爸》裏的小女孩用手拍怕臉一模一樣,搞笑極了。本來笑點低的我現在已經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了。

讓我感動的是因爲一個人——馬修老師。他不顧一切地違反校規,目的卻是爲了那些曾經無“惡”不作的孩子。馬修老師並不懲罰那些犯了錯的學生,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原諒,用盡各種方法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爲所造成的後果。我真的由衷的佩服馬修老師的耐心啊。還有一次馬修老師去睡覺,路上發現了那羣學生用唱歌罵他。但是,他沒有生氣、沒有責備,笑着說“有幾個好嗓子說不定有希望”,這樣的肚量非一般人能比。想着這幾個片段,我的眼眶不禁紅了,他們看似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他們的心早已被這個善良的老師一點一點地融化了。

這就是我喜歡的原因,因爲這部電影可以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感受了老師與學生的美好關係。有時候,我們需要用心地做好自己,體諒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4

沒有看過影片的內容介紹帶着疑問開始了觀看……

影片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翁馬修老師(一位落魄的音樂家)來到了一所問題孩子的學校(孩子都是被家人放棄管教,被老師貼上問題孩子標籤的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教育方式關注、激勵、賞識、平等、尊重每一個孩子,孩子們在這位善良老師的言傳身教下都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變得沒有那麼叛逆、沒有那麼無可救藥!相反每個孩子神上都有閃光點,如:馬修老師讓每個孩子試唱低、高音的分配,就連最叛逆的孩子蒙丹也被發現是最好的中音。

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讓每個孩子都知道自己存在這個集體的意義讓他們都參與音樂表演中,孩子們得到賞識都很開心也很配合一起合唱。

他也非常關心孩子的生活,比如孩子們有很長時間沒有洗熱水澡了,他就去找校長反映,校長冷漠他就和別的老師一起想辦法解決了,這更像是一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在和唱團就要在伯爵夫人面前演出時,他故意冷落皮耶爾讓他承受一下挫折教育,合唱團不是離開他不行的.,正式演出又給你孩子閃亮的機會,讓孩子校學會的感恩和珍惜!

反思我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是否也這麼用心,用情,用愛在教我們的孩子,去了解我們的每一個孩子?說教不如做給孩子們看,繁星閃閃顆顆璀璨!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做爲老師要給孩子犯錯改正的機會,並做正確的引導。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5

今天我們校區團隊用特別的方式在一起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常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結束之後內心久久的澎湃!

這部電影故事情節非常簡單,音樂也非常的好聽。電影裏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爲人樂觀真誠。面對問題少年們,他並不畏懼更用心的挖掘孩子們的閃光點,通過他熱愛的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課堂上生活中對學生的尊重,真正讓我看到了愛與平等的師生關係對於教育的改變有多大!馬修老師很執着,充滿了愛,他表揚、鼓勵的作風慢慢地改變着孩子,老師,學校。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讓我很受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以爲老師放棄他了,心情沮喪非常失望。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讓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作爲同樣是老師的我們呢?平等,信任,尊重,賞識,激勵,關注也一定要時刻放在心中,用心用情去對待每位學生,我們也一定更能得到學生的喜歡和真情回饋!

願大家共攜手,腳下起,成爲孩子們心中的伯樂!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6

好的電影,所帶來的震撼的力量,可以在內心激盪許久。在這部電影中,馬修離開的那一刻,一架架紙飛機伴着音樂從天而降,那是孩子們的想念,更是對自由的嚮往,同樣也是馬修用心暖出來的一顆顆善良的心。低頭撿起的瞬間,擊中了我的內心。

觀影讀人,對照自己

馬修,在影片中被稱爲過了氣的音樂家,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在不停的失業後來到一所被叫做“水池底部”寄宿學校。但他卻依舊滿腔熱情,面對這些“水池底部”的孩子們他以自己的仁愛,友善,親切,正直之心逐漸感化這些孩子們。他沒有因爲生活的困境而失落,而是爲了這些孩子們,開始重新作曲,組建合唱團,用音樂去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潛力。

他的到來,讓放牛班的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人本應該有的尊重和自由,馬修那春風化雨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在每一個孩子心裏深深紮根。最後馬修被迫離開了學校,卻依然沒有放棄過音樂,沒有放棄過對教育的初心。

在馬修的身上,我隱約讀到了自己的影子,全身心地爲每一個孩子努力着,付出着,用我的熱情和愛心去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柔軟,只有當孩子們有了期待,有了對生活的嚮往,他們纔會從心底改變自己的行爲。一定要相信:你用心愛着的每一個孩子,他們也同樣用心地愛着你。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7

近期我校舉行了觀影活動,學生與老師共同觀看了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同學們用晚自習的時間寫下了自己的觀後感,在全班同學上交的觀後感中,助教老師們精心挑選出十篇較爲優秀的文章,由學生本人在全班同學前作朗讀展示,再由全班同學評選出較爲優秀的三篇文章,獲得豐厚的獎勵。其中,同學們有對老師,教育以及意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韓愈曾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馬雲曾說:“老師都有一個共同點,甘願當綠葉,永遠希望學生比自己優秀,永遠希望學生超越自己。”正如片中的馬修老師,因材施教,曉以道理,動以真心,以真心感化學生,讓學生找到自我的價值。在這個日益重視知識的時代,影片也在告訴我們,是時候追尋尊師重道之古風。

教育是國家的百年根基,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同學們感慨電影中“犯錯——懲罰”的殘忍教育,使電影中的孩子們心靈蒙上霜塵,認爲家長老師與孩子們應該構造一種相互理解的關係,在成長過程中更應重視孩子們錯誤的糾正而不是過度的體罰,這纔是教育的目的。

生活中並非一帆風順,少不了他人的偏見與別人的不理解。片中的馬修的老師受到校長的冷眼與嘲諷,依然本着初心,讓孩子們在塘底發出最美的童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重要的是我們要具備抵禦他人偏見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8

放牛班的春天,我看了幾次。每次看都很有感觸。被馬修感動。在這裏面我覺得孩子是天使,也是惡魔。因爲他們是非觀還沒完全形成把無知當成好玩的卻也非常的讓人頭疼。所以我覺得應該要有處罰。但處罰絕對不是校長那樣,沒弄清楚真相就那麼的狠心打一個孩子,看着真讓人厭惡至極,很心痛……馬修老師也是有處罰的,他的處罰溫柔,但不失嚴厲。車子裏面。孩子是聰明的。你真正爲他好,愛他他是感受得到的。所以馬修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她的學生又變回純真美好的天使。面對那麼一羣“惡魔”,馬修自始至終是愛他們的,當孩子犯錯誤,他不是犯錯——處罰(這兩個詞在劇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可能校長的教育是多麼的粗暴)而是溫柔且嚴厲的批評、警告、原諒。當然。這樣大多數孩子都沒有再犯錯。

馬修還有雙善於發現孩子優點的雙眼,他幫助孩子放大優點,尊重孩子的差異性,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在他的合唱隊裏,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不會唱歌的,拿樂譜當指揮助理。看着讓人非常暖心!這就與我們神墨教育理念完全契合,平等、尊重、信任、賞識、關注、激勵在馬修老師身上隨處可見,這是我們作爲老師該學習並實際踐行的!

電影的最後小男孩向老師跑去,乞求老師帶他走,雖然他在劇中是最小、被校長定義爲“笨”但他卻知道誰最好,當第一次老師上車了,我以爲不會帶走他,眼淚好像流……那麼小的孩子呆在這麼黑暗的地方很恐怖,還好帶走了,能想象他以後的生活將是光明、溫暖的,同時真的很爲馬修感覺到偉大!

一個好老師真的能改變很多人,帶給他們光明與方向,而劇中那個放火學校的孩子真的被校長那類人毀了……讓人惋惜。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願自己時刻以克萊夢。馬修爲榜樣———平等、尊重、信任、賞識、關注、激勵每一個與我有緣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39

我是一位新教師,參加工作只有半年的時間,但這半年讓我感受到了幸福和快樂。孩子們的天真可愛,純潔無邪讓我真正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農村大多是留守兒童,還有很多孩子是單親家庭,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多困難。看到這樣的他們,我覺得很心疼,也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愛。我自知不是一位特別優秀的教師,非師範專業畢業,很多教育理論知識掌握得還不夠紮實,教學方法也還不夠完善。但對孩子們有着一顆關懷的心,所以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位合格的教師,真正帶給他們好的影響,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我看來,一位老師是怎樣的人,以什麼態度對待工作,以什麼態度對待學生,以什麼態度對待生活,這些態度必然影響學生對待生活和學習的態度。所以做爲一名教師,想要更好的教育學生就必須先做好自己。因此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我都嚴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學生的榜樣,和學生共同進步。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楊一鳴博士曾說過:“當教師在教育生活中向學生呈現一個真實的自我、完整的生命,並且他的生活經歷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尊重時,他就能很自然地把學生、教學活動和他自己連接在一起。這種具有自我統整能力的教師,就是良師。”而我也在不斷努力嘗試像對待一朵朵花一樣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我希望他們的生命不會因爲遇到我而變得暗淡無光,能繼續燦爛生長。我努力準備好每一堂課,思考每堂課究竟能給學生帶來什麼;我希望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學到的不只是考試的知識,而是一生都受用的能力和渴求知識、珍愛生命的態度,所以,我會以“約會”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堂課、每一個生命;我努力學習、提升,希望自己的學識、智力、能力能隨着時代的發展、學生的成長不斷進步,以適應當今教育的需求和學生生命成長的需求,讓自己始終處於生長中,不辜負生命……這一切不爲別的,只希望能成爲一個真正的良師。

我深知,自己離一個真正的良師還差得很遠很遠,在走向良師的路上還將會遇到各種困難,但不管如何我不會放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成爲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小曹老師,加油!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0

影片是從兩個老人看馬修老師的舊相片和日記開始的。這兩位老人是派皮諾和莫昂奇,他們曾經是“池塘之底”學校的學生。“池塘之底”,顧名思義,是最差的學校,是一所專爲問題少年設置的寄宿學校。這裏的教育理念是“行動與反應”原則。

但他們是幸運的,他們遇見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禿頂老頭兒,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他在事業低谷期選擇來到“池塘之底”學校做了學監。他從不打罵學生,給學生最大的寬容和保護,尊重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他讓不會唱歌的小派皮諾當副指揮,讓老走音的郭邦當架子。他讓每個孩子享受到音樂和集體合作的快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這看似老套俗氣的故事,卻使很多人在這裏找到了一位人生老師該有的樣子,馬修是愛情生活事業上局失敗的最低點的男人,卻用自己的人格,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人生。他的愛如拍打的浪濤奔流不息,也似大河中緩緩流淌的河水平靜且有力,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遠方,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不強迫,不妥協,不壓抑孩子的天性。正因如此,孩子們流浪的心得以重返家園,疲憊的靈魂得以恢復出生的活力。馬修,一個外貌與內心的紳士高雅毫不匹配的男人,一個擁有遠見洞悉人性的才智,卻做着卑微學監的普通人。即便事業坎坷愛情無望,但他沒有將不得志遷怒於孩子,沒有將得不到的憤懣發泄於他人,對人對事馬修皆是用心良苦,從一而終。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1

看完這部影片最大的感觸是欣慰,感動,又夾雜着些許無奈。

欣慰的是影片的音樂家馬修被指派到“池塘之底”當雪監教再教育學生,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問題學生,這些學生看起來搗蛋抽菸吵鬧,校長對他們進行所謂的“行動—反應”教育實質是一種變態的懲罰模式,當他們做出搗蛋行爲時就對他們進行毆打禁閉做長期的公共衛生服務,這樣的做法並沒有讓着些學生得到改變,還是一如既往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反觀馬修,雖然不是自願來到這所學校教書,但他既來之則安之,對於學生的搗蛋行爲並沒有採取懲罰的做法,反而在校長面前努力去維護他們,用心去了解這些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些學生,他看到了這些學生的優點,知道他們喜愛音樂,於是組建了合唱團,在馬修的指導下,學生被感化了,中間還征服了校長,學生不再像之前那樣捉弄馬修,而是與馬修的關係更加密切了。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馬修發自內心對孩子們的真誠的愛,他沒有因爲這些孩子的各種問題而厭倦他們,沒有放棄他們,而且沒有因爲在音樂上的失敗來到這裏把心裏的惆悵轉移到孩子身上,這另我感到非常的欣慰甚至是佩服。

感動的是在影片的最後,孤兒求馬修帶走他,馬修自身也被解僱了,且知道沒有權利這樣做,起初是拒絕的,但當班車開走後孤兒仍留在原地觀望,馬修最終還是不忍心選擇停下來帶走孤兒,這個舉動非常地打動我。還有最後馬修並沒有致力揚名之路,他繼續選擇了教書這條路,這更加讓我覺得馬修是個非常善良淡泊並且博愛的人,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值得我們深思。

無奈的是,影片中的校長他的初心不是愛孩子的,是爲了評優評先,指導最後也沒能如意。他自身是不願意來到這所學校管理這些所謂的問題孩子的,這讓人感到驚恐。如果這些問題孩子們沒有一個發自內心愛護他們的管理者來引導教育他們,他們該走向何處,他們的前途令人擔憂,一個好的管理者對這些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2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絢麗的特技,有的只是滿滿的劇情,不經意間輕描淡寫的細節,經典總是能在不經意間探尋人們心中最原始的感受。本以爲電影是部沉重暴力黑暗哲理之作,但看完之後才發現這是一部心靈的洗禮作品,沒人生本向惡,這就是三字經中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無情的或是隱形或是無形的手把人推向了無盡的深淵。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馬修老師的這一席話,深深震撼我的心靈!老師,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馬修第一次與這班“無可救藥”的學生見面時,便弄出了不少風波,可馬修還是用善良的謊言,寬容了這羣孩子,在雙雙驚諤的目光中開始了師生生命的對話。

作爲被主流社會忽視的馬修,更能體察被教師漠視的生命的心靈世界,更能感悟愛與寬容的的生命力量,更祈求對自我言行的理解。儘管這些孩子行爲乖戾,語言粗俗,但是內心深處其實更加脆弱柔軟,更加渴望認清自我,憧憬與追尋心中的美好。然後學生在宿舍脫口創作、任意高歌,以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但卻用音樂表達內心自然快樂而又滿足,引起了馬修的注意,成爲電影最大的轉折點。上善若水,慢慢的,我們看到這羣寫滿憂鬱與痛苦的臉龐上,已經一掃往日的陰霾。年輕而悸動的心被美妙的音樂點燃,倏忽之間靈魂飛舞而上,將淚痕烘乾,把自我沉醉。他們的臉上一直洋溢着幸福快樂的笑容,感覺着內心歡樂的震顫。眼望着天空,放飛靈魂深處對自由的渴望,在遙遠的天邊建築着屬於自我心靈的小屋。無論是殘暴高壓的校長,還是那位古板的數學老師,一切都在跳躍,在奔騰,在開放,在變化。

野百合的確迎來了春天,可它並非亙古不變;我們也幸運地聆聽到夜鶯美麗的歌喉,可音樂畢竟不是萬能。馬修的出現,給“池塘之底”帶來了一束光芒,轉瞬即逝。也許,我們在唏噓之餘,爲之扼腕痛惜,甚至憤憤不平。然而,我要追問的是,作爲學科教師,他除卻合唱教學外,本身的學科素養培育呢?還要追問的是,作爲教育工作者,他將班級分散的心聚焦於音樂,這無可厚非。然而,教育到底要給予學生怎樣的影響?莫杭治終於前往裏昂音樂學院進修,追隨他而去的佩比諾呢?縱火洗校的丹東呢?爲買熱氣球而偷竊的郭邦呢?

作爲職教師資班的學生,我們更應注重教師素質的培養,我們在倡導教育理念多元,形式開放的春天,是否會被繁華與喧鬧迷失了教育的本色?本片中的馬修,我以爲都只能作爲另類的教育方式,或者作爲教育的參考與補充,警醒與鞭策。設若以之爲模板,甚至爲之振臂高呼,搖旗吶喊,我以爲是另種形式的迷茫!永不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3

其實這已經是我第二次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了,每次觀看總會被學監馬修的教育行動所感動,同時也引發我對教育的深思:教師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被學生所喜愛?教師與學生如何才能平等的交流對話呢?教師到底應該怎樣纔可以把“頑固、調皮”的學生教育好,教師的教育藝術又該如何真正體現的教學課堂中呢?這應該是作爲師範生的我們一直都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看完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我感到了馬修老師是我們現在教育行業中所缺少的而又真正需要的教育典範。他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用平等、尊重與孩子交流,用真情感動、教育學生,讓孩子從嚴格甚至近似於殘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感到溫暖,更是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包容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從而改變了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叛逆不羈的孩子改邪歸正,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在整部影片中我覺的最有教育藝術的一幕是:影片開始之初,當馬修初到學校時發生的馬克森斯大叔被孩子的調皮搗蛋弄傷送進醫院後,校長讓馬修在班上抓出搗蛋着者後交由校長處罰。當馬修把搗蛋者蓋勒帶到樓梯時看到了犯錯的其他學生被修理後關閉在禁閉室時,搗蛋者蓋勒的求情和馬修看到其他犯錯的學生被修理的情景時,馬修深思了並改變了想法,他讓搗蛋者蓋勒自己到醫院去幫助馬克森斯大叔康復,馬修用智慧和愛改變了原來的體罰,讓蓋勒開始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認爲這是很需要教學藝術的一幕,懲罰學生不一定要體罰,但是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己自覺改正纔是最有效果的,而不是一味的體罰,強制教育。

在整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當學校失火後,校長解僱馬修並不讓學生送行,馬修神情黯然的帶着自己行李將要離開學校時,路過教室樓下看到了在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閉室的窗戶裏飛出的一架架承載着不捨與思念的紙飛機,馬修撿起紙飛機看到稚嫩的筆記而欣慰感動的流下眼淚。其實看到這裏時,我也是喉嚨感到嗚咽,也流下了眼淚。我爲馬修學監的付出得到回報感到欣慰,更爲孩子們從愛中受到教育和啓發而有所改變而感動。馬修學監用愛與智慧改變了孩子。

看完影片,在思考、感動當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啓發:

一是,教師要學有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懂得教育教學上的藝術,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把理論運用於實際。

二是,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應該要認識到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對話關係,而不是像影片中的“行動——反應”,用懲罰的方式強制教育學生。

三是,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除了要學有深厚的教育理論基礎外,更要有教育修養和教育上的仁愛之心。教師應該看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是如何發現和挖掘,更是如何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帶着優點和天賦快樂的成長,好好的學習。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4

這是一個特殊的班級,因爲裏面全都是不討人喜歡的孩子,可那並不是真的,那些孩子只是渴望着一些東西。因爲沒有人真正教過他們該怎麼做,所以,纔有了一隻只“小螃蟹”那樣的橫行霸道。

馬修並不是一個多麼優秀的老師,他只是做了最平凡的事,別人覺得他拯救了一羣小魔鬼,但事實上,他只是遇見了翅膀被塵埃矇住的天使。電影中的校長先生的確讓人討厭,但並不是所有不受歡迎的老師都不優秀。

事實上,宋老師一直覺得自己不受學生的歡迎吧。其實這沒有什麼的吧,因爲畢竟每個老師都是不一樣的,我從未討厭過任何一個曾經教過或沒有教過我的老師。他們都很好,宋老師也很好,我從來不善表達,但宋老師要知道,每一屆學生中總會有人懂得。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5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看過數遍,仍讓我參不透的電影,因爲人物與人物之間太多的眼神交流,讓我總忍不住揣度這一顰一笑背後的深意,這一揣度也就更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需要載體的。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數,而是看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越來越大,說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則教育失敗。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不妨改一改: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孩子轉變了多少。我們要看的不是孩子在教者強壓下的表面化的乖巧,而是在無強壓的情況下他們能懂得自我約束,學會自我管理,最終成就自我。這就是我理解的成功的教育。

電影中,那個讓孩子們難忘的學監——克萊門特·馬修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他讓那個一直堅信着“爸爸週六來接我”的派皮諾在電影最後發出了“求你把我帶走吧”的懇求;他讓學生們敢於向不合理制度反抗,鎖住了門,提起筆寫下真摯的話語,託那一架架飛落的紙飛機傳遞他們對馬修的不捨與喜愛;他讓一個個面無表情,一臉陰鬱的孩子們有了笑容;他讓一羣會偷盜、說謊、抽菸、搞惡作劇等的問題學生成爲了明辨是非,做事有分寸,有理想的人;他讓一羣冷漠的同事變得感性起來,敢於同不合理制度抗爭······電影中不光成功的塑造了馬修這個優秀的音樂家、學監的形象,也成功塑造了一個淺薄、勢利而冷酷的“鐵血”校長,一個常常把“行動—反應”掛嘴邊的校長,“犯規——處罰”是他一貫、單一的教育模式。在這裏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會客安排、關禁閉罰勞役的處罰等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裏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馬修的出現無疑讓這個“放牛班”的孩子們迎來了春天。

起初,我覺得馬修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他眼睜睜地看着無辜的孩子被強行拉進去關禁閉卻不敢吱聲,他只敢站在校長室門外,聽着孩子被校長無情掌摑,卻不敢進去勸阻······但後來我理解了他的這份懦弱,因爲對於一個失業的人來說工作有多重要,他要保住飯碗就必須在這樣的制度下工作,接受領導,這是他的無奈。所幸,他骨子裏是一個有愛心,有耐心,滿懷教育熱忱的優秀教師、音樂家,他會在無力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孩子們愛唱歌,他就牢牢地抓住了這個興趣點,以音樂作爲他教育的載體,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最佳境界。唱他自己親自爲孩子們量身定製的樂曲,讓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唱自己的生活;他根據孩子們的情況,給他們分好聲部,一點點地教孩子們唱,體現了他的因材施教······一段時間後,我們看到孩子們唱歌時的專注動情,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快樂活躍卻遵守規矩的身影,看到了他們的互助友愛······教育是需要載體的,這個載體是以孩子的興趣點爲着力點的,所以我們得向馬修一樣,發現問題後該分析問題,尋找教育的載體,然後加以實踐、反思、總結。

看着馬修深夜還在爲孩子們創作歌曲,看着他全情投入地訓練着孩子們歌唱,看着他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問題,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的適度教育,看到他時刻關注着孩子們的舉動,揣度孩子們的內心,總是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我覺得很慚愧,不由得捫心自問:我能教給孩子們什麼呢?我的教育能改變什麼呢?繁重的工作,巨大的壓力讓我漸漸喪失了工作的熱忱,面對那些問題學生,我常常表現得很沒有耐心,除了一味地訓斥,沒有別的方式。學生罵疲了,自己也訓累了。這部電影給了我一個啓發,我也應該尋找教育的載體,孩子們喜歡玩,我也可以在無力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制定遊戲活動方案,加以實施,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能成功固然很好,失敗了也沒關係,可以反思總結,從頭再來。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6

星期五下午,我們在教室裏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電影前面的人物關係有些複雜,不過在後面,我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講了馬修老師來到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當代課老師。可是他所在的那個班的學生都很調皮,但馬修老師以一顆仁愛的心來對待那些學生。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最後把孩子們的心靈淨化了,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在整部電影裏,我最記得那次哈森校長外出,馬修先生給大家放了一天假,帶着孩子們去森林裏玩捉迷藏。可是不知爲什麼,學校突然起火了,哈森先生回來後,很憤怒,把馬修辭退了。在馬修最後一次走過教學樓下面時,學生們鎖了門,把寫有字和自己名字的紙飛機扔出窗外,並唱起了馬修教過他們的歌,爲馬修送別。馬修撿起了一些紙飛機,當中有莫安琦和一個不會唱歌的小男孩派皮諾的。他最後看了一眼窗口那些搖動的手,帶着紙飛機離開了。我很感動,馬修只教了他們一些簡單的音樂,並給了他們自由,這對他們來說無比重要!

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深受感觸,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像校長一樣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有時我們上課不聽講有些老師就會懲罰我們:伸手給老師打,或罰站。他們認爲只有通過嚴懲才能維護課堂紀律。但卻適得其反,使我們產生逆反心理,我們覺得老師很討厭,就偏不聽老師的課,或產生怕老師的心理。在家庭中我們的父母也有這樣的教育方式,上個星期爸爸教我寫作業,我沒認真聽他就一巴掌打向我的頭。當時我心裏想,爸爸太兇了,我以後都不理他了,也不想寫作業了。所以嚴懲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特別是用在教育孩子的身上。

這部電影,多數是講馬修如何感化學生的。但從中表達出了馬修對孩子的關愛,以及孩子們對給予他們最珍貴東西的馬修先生的感激。這部電影的含義很深,但是,它是一部很讓人受鼓舞的電影。看過它的人,一定都能從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吧。我希望不管是在學校或是家庭教育上應該像馬修老師一樣用理解、寬容的人性化教育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學,使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得到我們的認可。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7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電影,講的是著名指揮家皮耶爾。莫抗治收到昔日老友電話,登門拜訪,兩人回憶起他們的孩提時起,那時他們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池塘之底”的在校學生,這所學校的學生多爲不服管教的不良少年,有一天來了一名新老師,馬修。正是他改變了這些孩子們。

這個故事十分樸實,所有的情節都發生在那座小小的陰森的學生宿舍。馬修是一個矮矮的胖胖的有點禿頭的中年人,他剛來學校的時候情況並不好,校長冰冷的像一個吸血鬼,孩子們又吵又鬧完全不聽他的話,甚至有學生偷了他的包,差點毀了他的樂譜,而馬修總是以寬容的心對待他們,還替他們掩蓋以不受校長的懲罰。一個偶然的機會,馬修發現了孩子們喜歡唱歌,之後,馬修開始教他們唱歌。音樂的力量是神奇的,終年不會笑的數學老師也愉快地加入了進來,連可怕的校長也童心大起玩起了紙飛機。他讓每個人都充分人知道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用真誠。音樂治療孩子們的心靈創傷,得到自我實現。可好景不長,馬修最後被迫離開了學校。

這六十個學生有兩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個就是皮耶爾,他是一個很好看的孩子,有一點叛逆,有一點任性。他有一位單身母親,可想他曾受過多少白眼和歧視。他其實是很愛他媽媽的,不然他不會冒雨在窗外偷偷看着他母親,他不會扔墨水到向他母親獻殷情的馬修頭上。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向馬修說的那樣“他的聲音是一個奇蹟”,他其實很愛唱,但是出於孩子氣的原因,他堅決要和馬修老師對着幹,還好,最後他還是加入了,這直接引導他走上了從事音樂事業的道路。

另一個孩子是蒙丹。他是個可憐的孩子,行爲不端被送進“池塘之底”。他不服管束,屢教屢犯,還帶壞其他孩子,滿嘴的污言穢語,連馬修都拿他沒辦法。不久他出逃了,而那是學校裏剛好少了十萬法郎的經費,無疑他就被當成了罪犯。之後,蒙丹被抓回,校長怒不可遏對他一陣暴打,他依然不肯說出前的下落,於是他被關進了監獄,臨走前他那蔑視一笑,我記憶猶新。最後真相大白,小偷另有其人。當蒙丹被放出來以後,他竟然放火燒學校進行報復!蒙丹是馬修唯一沒有幫到的人,他其實才是真正可憐,沒人諒解他,而他也自甘墮落;有人伸出援手,而他卻不願意接受;沒有偷錢,也不願意辯解。最後離開了監獄,他已經徹底完了。與之相似的皮耶爾也差點成了這樣,還好還好,他被馬修拉住了。這兩個孩子的對比是本劇高明之處,相似的開頭,迥異的結局,被救贖與不願接受,導致了他們人生的不同。

馬修真是個好老師,他幫助了這些孩子,雖然他只是個“小小小小的學監,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但是他用不一般的愛心。信任。,理解和真誠改寫了孩子們灰色的記憶,留下了歡聲笑語。如一縷陽光,春風化雨!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8

本週五,我們3—6年級全體同學在音樂廳裏觀看了一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對待這些孩子,對學校的嚴厲制度很不喜歡。決心用音樂去感化這些孩子。最後,孩子們變好了,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莫安琦是裏面的一個調皮孩子,莫安琦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性格,雖然他很難纏,但馬修老師還是把他的音樂天賦挖掘出來。

這時,我想到了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學校用賞識教育來培育我們成長,鼓舞着大家前進。我們的學校因材施教,也培育出了許多人才。我們的學校和他們的學校相比,我們的學校更好。

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場面,沒有血腥的打鬥,沒有新穎的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衆感動,並愛上了這樣一部《放牛班的春天》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 篇49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一名正處於人生低谷的法國音樂家馬修,從一個個“壞孩子”身上,領悟到這樣一個真理。

法國的一個冬天,馬修,曾經的大音樂家,此時正站在“池塘之底”學校的大門前,即將成爲一名代課老師。在這裏,馬修隊校長處罰式的教育極爲不滿,通過對孩子的觀察,馬修決定成爲一名“佈道者”,用音樂救贖孩子。晚上作曲,白天教唱歌,成立了一個合唱團。與此同時,他還發現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男孩皮埃爾,一邊努力教導,一邊與家長溝通。然而,馬修也並非一切順利――蒙丹,一個心理變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就不止一次的製造麻煩。最後,因孟丹縱火,馬修最終丟掉了工作。

這部電影有兩個情節引人思索,一是蒙丹被帶走的情節。那時蒙丹私自逃學,又恰好學校的經費不翼而飛於是他便認爲是作案者。在即將被警察帶走的那一刻,他轉過身來,對着默送他離開的馬修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笑,然後才一邊掙扎,一邊被警察帶走,馬修也喃喃說道:“再見了,男中音……”這一段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或許就是蒙丹的笑容吧,那笑容或許是對馬修的肯定,也許是對馬修的猜疑,也許是在告訴馬修:“我還會回來的。”

最讓我深思的是結尾那時馬修正欲登車離開,最小的孩子,佩皮諾小跑着叫住了馬修,央求着馬修帶着他一同離開。佩皮諾從小就沒有父母,可他總是堅信父親會在星期六帶他離開,馬修與他離開的那天,正是星期六。沒錯,馬修並沒有兒女,可對於“放牛班”,他就是“放牛班”60個孩子真正的父親。

曾經,六十個孩子也許是池底的污泥,而馬修卻如一束陽光,把池塘之底變成最純潔的流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