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淨化他們的心靈,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看完後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每個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沒有所謂的壞學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學校辭退,被認爲是問題學生,被現在學校老師用殘暴的方式壓制,被貼上“極壞”的標籤,這些學生真的差嗎?不是。馬修老師不這樣認爲,並在他的教育下改變了他們,成就了他們。(我們也埋怨過孩子調皮,不聽話,但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的方法是否有問題?是否靜靜思考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都有自己的長處,需要你去發現。遇到問題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個孩子都不斷進步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教育孩子,做到無愧於心。

用老師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長用暴力壓制孩子,孩子看似聽話了,但很明顯作用是極短的,並且是表層的,孩子內心不服,內心出現了叛逆,出現了反抗現象。相反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心耐心教育愛護孩子,最終換得了孩子的認可與尊敬,改變了孩子的一生。孩子們是單純的是最懂愛的人,誰對他們好他們是能感覺到的,願我們用自己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希望自己也能想馬修老師那樣去對待孩子。做像他那樣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塘底的問題少年,傾情付出幫助每一位少年發掘了自己的特長,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放牛班班的春天》中的馬修老師讓我聯想到了《死亡詩社》的基丁老師。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是多麼的相似,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普通教師,過着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們都相同地用自己的愛去教導學生。

馬修老師的出現好比一縷曙光,給學生們原本昏暗無光的生活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融化了學生們冰封的心靈。其實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着夢想,成爲航天員、消防員,都是年輕的孩子們常常幻想的,只不過由於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壓力被埋藏在了心底,馬修老師爲了喚醒學生們的夢想可謂煞費苦心,甚至重新做起了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再接觸的音樂。居中校長那一句責怪馬修自大,一直做不喜歡的事深深觸動了我,我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決心,但我感受到了馬修老師的真誠,就是這樣一份真誠的心才能夠走進學生們的心房。

其實從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借此反思當今社會對老師的態度,其實一位用心用愛去教學的老師他所流露出來的影響生命的地方往往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就像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最後都被校長開除的結局一樣,正因此許多優秀的老師可能就這樣泯然於衆人中,一生都不爲人所知,但他們可能是學生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或許也需要反省當今的教育制度,當然我們無法否認這樣的制度是最爲全面的制度,但這樣也可能掩埋一些有天賦的人,這或許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沒有著名的演員,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只有一羣“問題”孩子,一個光頭老師,他用優美的音樂淨化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成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當學監,這裏的學生大多是性格乖戾,從事過盜竊,父母管教不了的孩子。馬修發現校長以“緊閉、毆打、打掃學校”等手段管治這羣學生,還制定了“行動——反應”的校規。馬修想用音樂打開學生封閉的心靈。這當中,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靈的莫杭治最讓他頭疼。馬修的諄諄善誘漸漸把他的音樂天賦發掘了出來,幫助他改邪歸正。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馬修憑藉着寬廣的胸懷,去面對孩子們接二連三的惡作劇,當發現是郭邦偷的錢,並知道他用錢買熱氣球時,他沒有告訴校長,而是被他這毫無惡意的心靈震驚了,馬修的善良與愛,猶如一道陽光照進孩子們的心裏,照亮了他們晦澀的童年。當他讓他們敞開心扉去寫長大後的理想時,他看到的大多是“亡命奴、間諜、牛仔”之類的夢想,而他沒有告訴別人,只是悄悄的收下,並啓發他們發現自己心底的渴望,體現了他對他們的尊重;當馬修發現了莫杭治獨特的嗓音後,便給他單獨訓練,讓他進行獨唱,成爲合唱團最空靈、純潔的聲音。體現了他善於發掘天賦,對孩子們抱有希望。

“世事不能絕對,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這部電影中讓我感觸很深的一句話,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要給予他陽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發力量破土而出,成長爲一顆樹、一顆草、抑或一顆花。而這些陽關、土壤、水分則是愛,是鼓勵、是尊重,是寬容……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暑假裏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電影講述了特雷忙馬修在“池塘之底”擔任學監的生活故事。池塘只底是教育頑劣青年的場所。電影寓教於樂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也很讓我感動。首先,我感受到了孩子的頑劣,一開場,就有一名教師被機關打傷了。其次,我感受到了學淺的愛。每一次,學監馬修多爲孩子解爲,包容他們,寬恕他們,用愛感化他們。讓他們學會感恩,不再頑劣,這份愛是偉大的。

飲片中的一個片段也令我有了很深的感悟。那是一個有點叛逆的小孩,處處和馬修作對,但馬修沒有像哈珊院長那樣打他,而是耐心的教導他,慢慢地勸說。這些舉動讓我知道,並非所有事情都要斤斤計較。有時候,寬容一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寒山被告入獄,馬修被開除了,他有時給人上上音樂課,或者安閒自在的生活。可能有人會問哈山院長爲什麼而入獄?其實在這個影片中,寒山院長是一個嚐嚐冤枉人,且愛打人的院長,一個愛把情緒發泄到“池塘之地”中的孩子身上的人。

通過這個影片,我學會了寬容,友善,我知道,所有的惡人都可以用愛來化解他的罪惡,令那些惡人都變成充滿愛與善良的人。

這就是我通過這個影片學到的,你對這個影片有什麼感想呢?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假期裏,我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感情深刻,內容豐富。

電影的開頭以莫朗傑和佩皮諾兩人的對話帶入了主題。馬修到塘底寄宿學校當學監老師,學校中有很多學生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改變現狀。於是他組成了合唱團,用音樂打開學生們的心靈之門。馬修走時,孩子們都用紙飛機來送別他,在上面寫上了真誠感謝的送別語。

在這部電影中,馬修堅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這就是馬修美好的精神。他讓我不禁想到了我的老師——董老師,而我就是電影中的莫朗傑。

董姐她從來不放棄任何一個人。我是體特生,董姐對我的愛和要求也絲毫不減——自從開始晨跑,她怕我們沒吃早餐,經常給我們發雞蛋,補充營養。每當咬着熱乎乎的雞蛋,聽着她摸着我的頭,笑着說:“看你瘦的”,便立刻感到一種溫暖縈繞心頭;她怕我思想上對學習鬆懈,於是中午請我吃飯,找我談話。飯桌上,她堅定而嚴肅的說:“放棄很容易,堅持卻很難!但是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學習一定不能落下!這樣你就會贏!”老師的耳提面命,我一刻也不敢忘。所以,我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馬修對孩子們充滿了希望,這份希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讓他們感到了生命的意義。他本着這份絕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精神,迎來了放牛班的春天,也爲孩子們帶來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隨着孩子們純真的歌聲與滿天紙飛機,春天已到,溫柔的風將他們的歌謠吹響遠方,我的心伴着歌聲,隨風飄揚,飄揚……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故事講的是在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學校,主要講的是這所學校一位名叫馬修的代課老師,在馬修先生還未到來之前,那些學生內心十分冷漠,天天專幹一些壞事,校長時常懲罰學生,犯了一些小錯誤就要到處罰室關上六小時。因爲校長的粗暴,讓學生們的內心更加黑暗,而馬修先生的到來,好似一盞明燈,爲孩子們指路,他還創辦了一個合唱團,馬修先生每天晚上創作歌曲,早上來教學生。在其他老師看來,學生一但有錯,就該送到校長室,讓校長把學生關禁閉。而馬修先生髮現學生犯了錯只會讓他們下次改正,不告訴校長。在一次合唱會上,因爲合唱團的表現不錯,就請校長去吃慶功酒。當時只有馬修先生和其他幾名教師在學院裏,意外的是有人放火,校長回來以後,就把這事故意推到馬修先生身上,並讓馬修先生辭職,在走之前,還不許馬修先生在看一眼他的學生。馬修先生痛苦急了,他再也不能看到他的學生了。這時,學院的窗口落下了帶着祝福話語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改變他們一生的人。

在紛飛的序曲中,他用那熾熱的心,融化了孩子們心中的冰封的海洋,展開了風帆,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之中,打開了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先生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散播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孩子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

我覺得適宜的教育方法,纔是孩子們將來走向社會的成功所在。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星期天中午,電影頻道播了一本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爲曾在預告中看到過,感覺還不錯,於是完整地觀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敘的手法講了一個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裏,有許多行爲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壓政策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衝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在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情況後,他採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學生們的信任,並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後成了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卻始終平凡地生活着。

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但我卻被震撼了。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聖潔、純淨的和聲,曾經頑劣的眼神裏滿是專注與柔情,我的眼睛溼潤了。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爲他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在長期的鄙視與壓制下,孩子們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馬修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爲他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並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爲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個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靜,經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斷,回想身邊的孩子與老師,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價值在哪裏?教師的價值在哪裏?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好的回答。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其實我很喜歡看電影,但是總有些把電影當作故事會看的感覺,或哭或笑地跟着鏡頭進入別人的生活,關機後又繼續自己無聊的日子,並沒有想過去寫下那些電影帶給我的思考。今天,老師給我們觀看《放牛班的春天》,讓我們寫觀後感,我剛開始並不知道怎麼動筆,可是細細品味一下那些美麗的畫面留給自己的感動。不爲什麼,或許爲了自己重新嘗試有大腦的感覺,筆這才落下。

我並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以前同學也推薦我看過,很多人都喜歡善良的馬修老師,喜歡莫翰奇天使般的面孔,喜歡他如天籟的聲音,而我駁斥,卻是那個永遠等待星期六的孩子——貝比諾。

貝比諾有什麼?他沒有強悍的身體保護自己,也沒有莫翰奇那樣的天賦,連吃飯還得用珠子去的盤子,睡覺還要付錢,智商很低,無法明白馬修冒險提醒的手勢,以爲被槍決的元帥是打錯死的,故作聰明,套近乎得來的“5+3=53”的答案讓他喜笑顏開。但他有愛,他知道他的爸爸已死,但他依然趴在鐵門上等待,春天來了,馬修老師會在他睡覺的時候替他掖被角,會警告孟丹不要靠近他,會從他這個助手裏接過觸手可及的東西。春天真的來了,所以他纔會帶着傻笑當着衆人的面向馬修告莫翰奇的祕,是愛給了他勇氣,依然是愛,給他勇氣與馬修老師坐上通往幸福的班車。

誰說我們一定要聰明?我們或許不會用嗓音去吟唱動人美麗的歌曲,但我們可以用愛去感受生命中美好的時光。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去年美術課,教師分享了一部好電影給我們──《放牛班的春天》。它扣人心絃的畫面,至今依然烙印在我的腦海。一位代課教師──馬修,進了一家收養孤兒或不正常孩子的學院,全校僅有幾班,通通是難以管教的學生;縱使上課時間,打鬧、惡作劇、也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一次,一羣學生被馬修教師逮到改編歌詞,在宿舍裏亂唱;從此,他發現他們願意唱,只是不會唱。於是,馬修教師訓練他們一陣子,組成的合唱團名號便打響全國!但馬修卻被任性的校長資遣,那一羣原本只會闖禍的野孩子,居然從窗口偷偷丟出一架架紙飛機,滑過的弧線,宛如孩子們內心如刀割的傷痕,代表他們憂愁的哀傷。

多麼感人的一部片!一位平凡的代課教師,竟能把一羣只會爲非作歹的小孩,教化成懂得感恩報答的小孩。整部電影我都睜大了雙眼觀看,深怕遺漏了哪一小段。它說明了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凡事沒有不可能。教師的那一份細心、苦心,全在學生身上印證出來;每滴眼淚、每份心思、每次口舌,是那麼的真摯誠信。大家眼裏的'小孩,只是尚未被愛的一面;在漫妙天籟的回聲中,才能體悟他們真心吐露出的美,以及童年應有的稚氣。唯有如此的感動,才能讓你我的心,多一個溫暖的慰藉。

一場電影,是屬於自我的冒險旅程,讓自我的心靈感動;一場電影,是回顧以往時光與滿足超現實幻想的方法;一場電影,將多爲你我的人生,增添豐富的色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這是一部法國勵志教育片,這部片子的起因是來自於一個寄宿學校,裏面到處都是問題孩子,體罰在這裏是司空見慣,校長爲了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其中一個學監(老師)就是因爲收了一個孩子的香菸,胳膊上就被剪刀戳了許多個疤,他受不了這幫孩子們,於是就離開了這所學校。

新的學監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來到了這所學校,他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他和一個老校工走進學校,突然發現醫療室的門鎖上了,於是就想辦法把門打開,結果玻璃碎了,他的眼睛被刺一下,流出了鮮血,並被趕緊送去治療了。那個學監後來知道是誰幹的事了,但是他並沒有把他揭發給校長,讓他受罰,而是讓他去照顧老校工。

經過了這件事情以後,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時候,他甚至害怕他們衝進隔間要了他的命。後來他聽到孩子們在唱歌罵他,他認爲這些孩子只是沒有經過訓練,他甚至還聽到了幾個好嗓音。於是他就組成了一個合唱團,教這些孩子唱歌。他們的歌聲把他們自己改變了,還改變了這裏的老師和校長,這裏的氣氛不再像以前的那樣凝重,而是歡快活潑的聲音。

後來有一個壞男孩,他趁校長不在,老師同學都去森林裏玩的時候,他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校長認爲是老師的失責,於是就將這個失敗的音樂家給開除了,並且不許任何一個孩子見了他最後一面,當他走過教學樓的時候,他看見了許多個紙飛機,上面都是孩子們寫的告別的話。

就這樣,這個老師用音樂,改變了所有調皮的男孩,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啓蒙老師克萊門特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着克萊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處……

克萊門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爲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裏有一所學校是教養院,因爲這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是家常便飯,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但是院長不喜歡克萊門的性格把克萊門開除。但後來皮埃爾成爲了音樂家。院長則被教育局開除,因爲總是體罰學生讓學生受苦,一點知識都學不到。

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會感受到體罰、罵同學、亂冤枉同學是不可以的。這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法,要向克萊門老師學習;站在同學的方面的感受是:看上去有些老師壞有些老師好,但是大部分都是好的。我們要體諒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這個星期,老師推薦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讓我們看。

其實,這部電影這讓我感動的不是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馬修的仁愛善良,也不是他那善解人意……而是他爲了自己的理想堅持不懈。馬修剛進學校,看到的是一羣調皮有搗蛋又有點邪惡學生,而冷漠的校長不但沒有教導,只有懲罰,叫孩子們關到“禁閉室”。馬修看到了這情形,謀生的想了法:改變學校,改變學生。熱愛音樂的他,想用音樂去進化孩子們的心靈,並自己譜寫曲子,組織合唱團。這些孩子們都沒有好的音樂基礎,調皮的孩子,教起來自然有些困難,再加上同學的不配合,校長的反對,變得更加不利。原本我以爲,他這樣就會放棄,再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沒想到他仍是堅持努力,不顧一起反對,漸漸的,孩子們因爲他堅持對每一個人的愛,每一份堅持,也愛上了音樂,配合馬修的合唱。

馬修爲了改變孩子而堅持不懈,那我們面對挫折時,是否堅持?

我想,人生的路途不會輕易邁過,在路途中難免會有種種困難,挫折和打擊,大多數人在種種艱難的關卡上選擇放棄。在他們前面的路都是黑暗的沒有光明,因爲在他們心中沒有信念去照亮。馬修爲了孩子而堅持不懈,敢於拼搏和挑戰。所以,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以堅強的信念,衝破挫折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堅持着。

就像馬修老師說的:“永遠不要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微笑的面對困難,一切終究會晴朗,永遠不要失去奮進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堅持,終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永遠繼續追求下去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如果你,做了一個班主任,面對很多很多問題學生,你會怎麼做?恐怕所有人都會覺得,我是不是應該狠下心來一個一個好好懲罰,讓他們聽我的話?那麼,你的方法雖然看起來可行,但是你和這位成功的學監方法看起來就不是那麼的一樣了。

這位學監,一直嘗試用自己的行爲來感化學生們。然而那個令人厭惡的校長看起來並不是很喜歡這麼一個學監的方法。他一直都在所謂的“虐待”學生。

包括後來,來了一個叫做蒙丹的學生。他其實後來也從一個壞孩子便成了一個正常的孩子,但是這個校長,甚至抽嘴巴子來逼迫這個學生承認自己偷了錢。

這不是很變態嗎?

由此我們不僅可以得到一些教育的法則和對我們來說深刻的啓示,更是揭穿了一些學校老師抑或於校長的騙局。很多有權有勢的學生,家長買通了老師和校長,甚至在學校裏胡作非爲也沒有人來管,但是一些心底着實善良的人卻會被老師無緣無故地批評。

儘管那麼多的事情真是令人難以啓齒,但是也不可否認,我們應該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很多時候啊,我們不僅僅是爲了我們的學業,更是爲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

像是那位學監,哪怕是被一些學生威脅,也同樣會盡力而爲,宣揚正義,爲學生的前程打下基礎。

“池塘之底”,容納的可不僅僅是希望,更托起了一個承載夢想的少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和很多動人的故事一樣,《放牛班的春天》是樸素而真誠的。“池塘之地”是一所再教育學校,裏面收納着傳統意義上的“問題學生”,裏面的大部分學生已經被家長放棄了。音樂老師馬修給孩子們組建一個合唱團,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靈,最終改變了孩子們和他自己的命運。我在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也被故事的情節所觸動,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師。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話。與其說是馬修用音樂洗滌了孩子們的心靈,還不如說他是用愛沖刷了孩子心靈上的蒙塵。對於這些被拋棄的孩子,他們敏感脆弱。但愛是非常神奇的東西,這是他們這個年紀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少了愛,那可能會是徒勞,沒有愛你就改變不了他們。馬修老師永愛改變了他們一個一個靈魂,他們中有的成爲了偉大的指揮家,有的成爲了普通人。

有人看了這部電影感慨道,“遇到馬修這樣的老師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是啊,默默無聞的老師到最後可能就泯沒於普通人當中。我記得劉佩慈在《鄉村教師》中寫道:“他一生中積累的那些知識,雖不是很多但是他很看重的,像一把發光的小珠子毫無保留地落在地上,發出一陣悅耳的叮噹聲,娃們像見到過年的糖果一樣搶那些小珠子,搶得摞成一堆……這幻想讓他有種幸福的感覺。”

老師是偉大的職業,不求功名利祿,教書育人,看着這些小苗不斷成長,心裏肯定會有別樣的感覺。幼苗們奮力發芽,終將都會張開花瓣,我在耳邊好像也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觀看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了《春風化雨》,都是講述在一個較爲封閉的校園裏,一個追求自由民主的教師的到來打破了原有的規則,爲學生帶去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人性,自由的啓蒙,雖然最終帶來“春天”的老師離開了,但雨已經淋入了學生的心裏,開放的種子悄悄萌芽。

老師,這個代表教育的名詞被賦予了很多的責任,更多的是追求成績,名次,並美名其曰“人才”和“未來”。在我的印象中,我十分感恩的老師並不是讓我分數提升的,而是讓我感受到關懷,影響我思考的。育才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育德才是長久影響。

“人之初,性本善”是一句口耳相傳的古語。人性本是善良的,沒有人天生就壞,智力也許會遺傳,但品德主要是後天培養。科學的人才影響經濟的發展,道德的人才推動思想的進步。而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佔據着一個人9到15年的時間,這十幾年的時間裏,學生塑造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自我的認知。往往一個孩子的好壞是“被定義”的,從而“被影響”成爲一個好孩子或者壞孩子。就比如一個著名的教育實驗,教育專家通過隨機抽選的方式抽取班級一部分同學列爲“有潛力成爲優秀的人”,一段時間後回訪發現這些學生因爲受到了老師格外的關注和鼓勵真的變得更加優秀。在影片中,馬修對蕭老師說的一句話令我印象頗深:凡事你只看到邪惡的一面。我們有理由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也許學生的心裏有一道門,這道門上還掛了鎖,開放的心態,有效的溝通,平等的交流,有愛的心就是最好的鑰匙。如果做不到,起碼請不要用冷漠再加上一把鎖。我們要對自己所做的教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