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陶淵明說明文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條理性極強的說明文,說明文要求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給讀者以正確無誤的認識。那麼寫這類作文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介紹陶淵明說明文,歡迎大家分享。

介紹陶淵明說明文

介紹陶淵明說明文1

東方微微露出日肚,薄霧籠罩着輕紗,江畔氤氳着水汽,一位步履輕盈,悠閒且得的荷鋤人,信步走到農田,開始了他的農耕生活。他的豆苗長得十分茂盛,一片碧綠,但它的周圍還有比他更高的雜草,在風中搖曳,他嘆了一口氣,搖了搖頭,指着那些雜草,好像在自言自語什麼。半晌,他俯下身子,彎着腰,小心翼翼地鋤去雜草,看出整齊的豆苗在風中搖曳,擦去了滿頭的汗珠,露出欣慰的笑容。

山下,菊花遍地,色彩斑斕,帶着晶瑩剔透的露珠,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香氣,香氣撲鼻。這是因爲這位荷鋤人每天早晨起來收集乾淨的露珠來灌溉它們,他用手輕輕地鋤去雜亂的枝條。你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且與蟲鳥爲獸,與日月爲伴。夕陽西下一邊金黃,淡雅如詩的菊花在秋風中笑傲,你扶起衣袖,拂去額頭的汗珠,望着那南山上的雲捲雲舒,你且笑且嘆,舒心愜意,任他官場沉浮,世路艱險,一切都已成過眼煙雲。

頭上,天使藍的:腳下,花是黃的。這些迷人的景象都是他用勞動和汗水換來的,他來到五棵柳樹環抱的草屋前,哇,原來是五柳先生,那個“不爲五斗米折腰”的人,又怎麼會搭理我這一個俗人你?

你厭惡了官場的生活,纔來到鄉村,開始了你自己的躬耕生活,享受屬於你自己的田園生活。我懂你,你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也許你是被什麼折服了,不得已纔會這樣;我懂你,你常著文章以自娛,頗示己志。要不然你怎麼能忍受得了南山的寂寞。我明白了,喧囂的塵世給了我夢一樣的今天,卻讓我失去了夢一樣的昨天。因爲我的純真,快樂早已被這世俗泯滅。我明白了,你孤獨地守望着這座南山,不就是爲了遠離喧囂的城市,你就在南山下享受躬耕的田園生活,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陶潛先生,你用辛勤的雙手披荊斬棘,用辛勤的勞動美化生活,你用智慧的大腦,高潔偉岸的人格,熔鑄成無數美妙的人格,啓迪着我們的智慧,盪滌着我們的心靈,綻放出色彩豔麗的花兒。

介紹陶淵明說明文2

回顧歷史的長卷,有豪放灑脫的詩仙李白;有憂樂天下的范仲淹;也有文武兼修的辛棄疾……而今天我要介紹的這位詩人,他叫陶淵明。

陶淵明自小便志向高遠,希望長大後爲國家,朝廷效力。他學識淵博,天資聰穎。然而他初到官場處處碰壁,不願恭維小人,更不願爲五斗米折腰,於是毅然辭官返鄉,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有人說陶淵明是消極的,也有人說他是率真灑脫的。在當時那個追明逐利,奢靡之風盛行的東晉,陶淵明是一朵逆流而上的浪花,抨擊了當時追求榮華富貴的玩樂者。陶淵明是不幸的,同時也是幸運的,社會沒給他仕途發展的機會,卻讓他離開了那個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朝堂。在詩壇上獨闢一塊新的田園。

又有誰人能像陶淵明那樣擁有“晨光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種悠遠的境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孤傲、高潔、素雅,獨自屹立於寒霜之中,傲霜鬥雪。周敦頤說:“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不與牡丹爭華貴,不與杜鵑比明豔,而是獨自傲然開放,陶淵明喜愛菊花,菊花也同樣映襯出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菊花就是淵明,淵明猶如菊。

他一生的詩篇以田園詩爲主,寫了他歸隱田園後的心境。他是《歸去來兮辭》中那個“登高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悠然自樂的詩人,同時他也是《飲酒》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隱士,更是“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農夫。這就是身在田園,心有詩意和遠方的陶淵明。

一簇簇幽香的菊花在院子中競相開放,漂亮蝴蝶在花叢中飛舞,泠泠的清泉在山澗流淌,這時,一位和藹的老人扛着鋤頭,向院外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步履輕鬆,悠然地走向南山。

介紹陶淵明說明文3

也許是因爲他,中國史書上多了“隱士”的章節;文學茂林中多了一縷清風、一幅傲骨。

他41歲辭官歸隱,留下了“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傳世美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無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他就這樣感嘆着,迴歸了田野的懷抱。每天與日光、月光、滿天星斗、青山綠水作伴,“銜觴賦詩,以樂其志”,豈不樂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與自然合一,物我合一。只有超凡脫俗的牽掛,捨棄功名利祿,歸隱田園,纔有採菊的悠然;只有採菊的悠然,纔會見到南山的悠然;有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脫俗的悠然。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更是將他那種態度的率真描繪的淋漓盡致!豈不妙哉?

做個無憂無慮、心地善良的田園詩人;做個智慧而快樂的老人。在他的詩文裏,無處不流露着這種酷愛人生的情感!在每日充足的生活中,揮灑出一篇篇流傳千古的篇章。

《桃花源記》的誕生,撩撥着、震撼着一代又一代善良的人們的心絃,也及其無數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沒有世俗紛爭;沒有官場黑暗;沒有戰爭;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鬥角的人生樂園、人間天堂,豈不令人嚮往?

那種舉手投足間的灑脫、那字裏行間的自然、那待人處世的率然,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彷彿他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讀他的詩,你會忘記生世的喧囂,專注於心靈的寧靜。他的詩文,在誦讀中得以傳揚,他的精神在誦讀中“香遠益清”。

他整天與一壺小酒、一間“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的草房子爲伴,不免有淡淡的寂寞!但我們看到的卻是陶淵明那種對生話的熱愛,對自由的追求和對“桃花源”的嚮往!哪來寂寞可言?

他的一生充實而有意義,他——就是不朽的陶淵明!

介紹陶淵明說明文4

我站在那南山下,看那殘陽染紅的半片天地,我在看,看那漫天的雲捲雲舒;看那夕陽的無限美好;看那飛鳥的雙宿雙棲。

鼻翼間圍繞着淡淡酒香,朦朧的月色下,我看見了滿布青苔的青石板,歪斜的.籬笆,一絲亮光在破舊的草廬顯現,穿過那盈盈月光下擁簇的菊花,推開“吱呀吱呀”的門。呀!這是陶淵明的世界。

我看見你對酒當歌,笑得瀟灑自在,我看見你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我知道你不爲五斗米折腰,不願在那爾虞我詐,追名逐利的官場裏生活,你鄙棄官場隱於茫茫人海中。你那高潔純粹的身影深深的鐫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欲問君,可曾悔過?君不答,卻意已明。想必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起你虛構的那個世界——桃花源。陣陣歌聲彷彿天籟,老人小孩歡樂無憂的畫面在眼前浮現。多麼愜意!多麼自由!那令人嚮往的世界如同水中月,鏡中花,可觸不可得。你懷着一顆純潔真摯的心,在那黑暗動亂的時代,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着實讓人羨慕不已。

天邊漸漸泛白。草廬結了點點白霜。在看那屋外,已是芳香盈盈,開滿了高潔而又淳樸的秋菊,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的眼倒影着這山光水色,微風拂過,吹起你滿頭白髮,攪亂了一窩淡黃。這一刻你與自然融爲一體。你的一生追求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樂趣,你開創了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我在你的詩裏彷彿看見了那鳥語花香,春暖花開的一幕。讀到你的詩,再焦躁的心,都會被漸漸撫平。

你從我的世界裏走過,每當我焦躁不安總會想起你的身影,那顆在淤泥中打滾的心,就會被慢慢洗淨,取而代之的是平靜與積極。是你讓我變了,變得積極向上,我開始過好每一天。我開始執着勇敢的去追求我的夢,因爲你,我相信,我的夢想不僅僅是夢和想。

陶淵明你是我心中的淨土,是那夢中的淡淡花香。

陶淵明你隱了身,只是不想汲汲於富貴,只是不想爲五斗米折腰,只是不想滿身銅臭而保持文人應有的清高。退一步海闊天空,你的退,退成了隱逸之先宗,開創了中國隱逸文化的流派。你的菊花香不僅在我心裏,還在中國文化的長河裏。

介紹陶淵明說明文5

陶淵明,字元亮。淵,意爲深,明,意爲明智;元,意爲善良,亮則爲正直,明亮。

生活是現實的的,因此培養了人們現實的性格。極力追求名和利,把物質的享受看得異常重要,在名利中掙扎,“慼慼於貧賤,汲汲於富貴。”這樣的思想——雖然淺薄,雖然庸俗,卻在,很多人心裏紮下了深根。

而陶淵明是如何呢?他曾爲官兩次,結果卻都是辭官回家。第二次僅爲官83天。一切都是因爲他的淵。他的思想性格從及觀念皆超出常人。即使“環堵蕭然,不避風日”,“短褐穿結, 簞瓢屢空”,他也從來想過再入塵網,爲“絲竹耳亂耳”,爲“ 案牘勞形”。

也許有人說陶淵明傻,做官有沒有什麼壞處,況且還有生活的經濟來源,何樂而不爲?

可陶淵明不爲衣食住行,爲的是自己的身心的快樂。他拋卻了物質的迷惑,於是獲得了心靈宇宙的自由,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通。

陶淵明閒靜少言,不幕榮利且好讀書。是因爲他明白了讀書的含義,看透了官場的險惡。

讀書是要讀出自我,而不是考書法去最求名利。陶淵明是一個明智之人,自然早就明白了這一點。多年在官場做着身不由己的事,陶淵明深感痛苦,與其以心爲形役,讓心爲形體所役使,倒不如忘懷的失歸隱山林。當然,他也爲自己的抉擇感到無比快樂。“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便是他的明智與高於世人之外。

與他子中的“元”(即善)相符。陶淵明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從《桃花源記》一文中便可看出。

這篇作品是陶淵明的最高成就,寫於59歲。從對桃花源生活的描寫,表現了陶淵明的美好理想,每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貧富差距;人人都熱情好客;路不拾遺,老有所終,又有所養。這也是孫中山提到的“大同社會”。沒有戰亂,和平共處。

由此可見,陶淵明的反對戰爭。渴望永久和平的思想感情。

魏晉時一種“縱酒”的社會風尚。人們將豪爽地喝酒當成一種風尚。因此,當時出現了很多以酒爲友的士人。

陶淵明自然也是酗酒之人,雖然家中貧困,不能經常得到,但他的老朋友經常邀他去喝酒。“即酒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換做常人,若客人要走,總會“客套”性地挽留一下。而陶淵明與朋友們的交往時直爽、正真、率真,沒有半點虛情假意,足見其“亮”。

於是,淵、明、元、亮四字組合在一起,也就成了我眼中的陶淵明。

介紹陶淵明說明文6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人稱其爲“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他的詩多描寫田園風光,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進入仕途。陶淵明二十歲時就開始了自己的遊宦生涯,但他漸漸看透了,厭煩了官宦生活,最後“不爲五斗米折腰”,解印辭官,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陶淵明的一生似乎與菊花有着不解之緣。北宋的周敦頤曾在《愛蓮說》中寫道:“晉陶淵明獨愛菊”“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那麼陶淵明爲什麼這麼喜歡菊花呢?

首先,陶淵明的原配妻子陳氏十分喜歡菊花。陳氏去世之後,陶淵明思妻心切,又在夢中見到了妻子。陳氏告訴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淵明醒後在牆角見到一株茂盛的菊花。從此,他便愛上了菊花。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證實,但在歷史上陶淵明與妻子的確恩愛有加。陳氏死後,陶淵明還特地寫了《閒情賦》來追憶亡妻。一向瀟灑,豪放的陶淵明也會爲兒女情長所困,可見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詩人。

其次,菊花有着隱逸的氣質和孤標傲世的性情,它“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貴,不像玫瑰那樣妖嬈,不像桃花那樣美豔,它只在深秋默默開放,這正是陶淵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讀書爲了做官,而陶淵明卻想遠離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種豆南山下”得田園隱居生活。在他所描繪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或許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可惜他生不逢時,在那個年代,這個願望不可能實現。

陶淵明一生安貧樂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灑脫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瀟灑的背影——可敬!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