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教育專業發展研究論文

21世紀以來,中小學生及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高校爲培養心理教育人才已開設心理教育專業,該專業目前在學科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存在問題,今後將逐步加強實踐性、凸顯專業特色、增強師資力量、完善就業政策。

高校心理教育專業發展研究論文

心理健康水平逐漸成爲衡量人是否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及教師因爲壓力大、負擔重等各種原因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救治,人何以成爲一個健全的人?我國學校心理教育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校大部分心理學專業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進入新世紀心理學在社會生活中廣泛應用之後,在全國各地方院校陸續開設起來的。旨在爲全國中小學校輸送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才的“心理教育”作爲一門新興學科,其起步更晚,發展歷程更短。

一 研究背景及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6000~7500名中小學生中至少有一名學校心理學專職人員指導學校工作。在我國,2012年修訂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綱要規定“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師,並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其編制從學校總編制中統籌解決。”

中小學生及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亟須專業心理健康教師干預。然而,教育政策制定的背後,存在着實施過程的步履艱辛。不少學校對加強中小學生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這一政策只是“紙上談兵”,偏遠學校根本不設置心理健康教師;除上海、北京等發達地區以外,其他地區更多的是形同虛設。不少學校對教其他科目的教師進行簡單培訓,取得國家心理諮詢師證書後,冠之以“心理教師”之名,僅僅是爲了應付上級檢查。這些現狀啓示我們對高校心理教育專業發展進行深入研究,探討該專業設置與培養上存在的問題,爲心理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專業學習上的指導意見以及就業方向上的借鑑。

二 高校心理教育專業發展中的問題

我國目前已有較多矯正學生心理問題、發展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成果,而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研究相對較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建設不足。心理教育專業設置以來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教育專業的定位

心理教育專業定位存在兩個問題:其一,心理教育從屬於心理學一級學科還是教育學一級學科。大部分高校心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設置分爲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及應用心理學三個部分,這三個方向從屬於心理學這一學科下。正如心理教育專家崔景貴談到的,心理教育最初是從心理學發展起來的.。有學者認爲,心理教育實際上是應用心理學發展的一個分支,它的形式是教育,內容是心理學,主要方式方法是心理諮詢。這樣心理教育就應該是心理學學科門類下的小的分支。然而,很多院校設置的心理教育這一專業全稱卻爲“教育學(心理教育)”。其二,心理教育如果從屬於心理學,那麼又是心理學三大二級學科下的哪一分支?很多師範類本科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同時設置了心理教育與應用心理學,若如前所述,心理教育從屬於應用心理學,那麼高校在本科專業設置上是否就重複矛盾了,實際教學中要怎樣區分兩者的人才培養模式?據此,心理教育的從屬問題還有待商榷。

2.心理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

教育心理學研究者易凌峯提出心理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服務於教育領域的職業心理學家。研究者沈貴鵬認爲心理教育專業目標的設置應該融預備生活與進行生活爲一體、融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爲一體、融共性與個性爲一體、融現有發展水平與新的發展水平爲一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線工作者李萍把教育學(心理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確立爲:培養具備心理教育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習慣和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在各

級各類學校從事心理教育和心理科學研究的教師、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和研究人員。綜上不難發現,心理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太寬泛。培養心理教育人才需要大量的心理學專業高級人才,然而對於大多數師範院校來說,其師資力量遠遠滿足不了人才培養的需求,這導致了很多師範院校特別是地方院校的心理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實際情況不符。

3.心理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

心理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在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結合高校的辦學實際,開展適合學生並且有應用價值的專業課及選修課。課程如何設計,直接影響着培養目標是否能實現。著名心理專家林崇德和其他學者都認爲學校心理學專業的課程主要有心理學和教育學兩大類,一般包括普通心理學、學校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含德育和各科教學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學史、普通教育學、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人體解剖生理學、各種研究方法、心理教育評價、行爲治療、會診、學生心理輔導、諮詢和職業指導等。進一步完善其專業素養可開設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選修課程,此外還要有學校實習的經歷。加上公共課的學習以及教學實踐的進行,對於心理教育專業的本科生來說,任務顯然過於繁重。

4.心理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式

心理學研究者潘發達提出心理學人才培養模式的五點意見,分別是明確培養目標、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做實本科生導師制以及培養學生科研創新及實踐能力。研究者範朝霞認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可從三個方面進行:校內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心理健康教育見習、在中小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揚州大學薛曉陽教授等認識到國內很多院校雖設有心理教育專業,還應制定相應的專業技能標準及考覈辦法。什麼樣的培養方式能更有效地培養出心理教育專業人才需要實踐來證明。

三 高校心理教育專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心理教育作爲新辦專業,其制定怎樣的培養目標才能符合社會與人的發展的要求,其課程如何設置,才能實現培養目標,這類問題尚處於探索之中,有待實踐檢驗。目前可以確定該專業有如下發展趨勢:

1.心理教育專業實踐性不斷加強

心理教育來源於實踐及政策的需要,其培養的人才需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今後的發展中,針對國家急需心理教育實踐人才這一現狀,各高校應將專業實踐性放在人才培養的突出地位,實現高校與地方中小學溝通合作,建立心理教育專業實習基地,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養成提供職前環境。

2.心理教育學科逐漸凸顯特色

心理教育專業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中尚未形成該專業獨特的分析視角與方法。今後心理教育將從衆多的心理學、教育學分支學科中區分開來,逐漸形成專業特色,在人才培養方面擁有自己的特殊模式。同時,我國心理教育發展應結合本國實際,在吸取各國優點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養模式。

3.心理教育專業師資力量不斷增強

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現今,我國的心理學專業人才不斷擴充,不少人通過考研、出國深造等方式更深入地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與技能。今後,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技術與手段,加上高校心理教師在國外不斷深造學習,必將爲心理教育提供更雄厚的師資力量與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4.心理教育專業就業政策不斷完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心理學家提出了三項要求:具有教學文憑或教師資格證書,五年以上的教學經驗,系統修完有關心理學課程。我國需要借鑑、明確心理教師的任職資格,確定心理教育教師在錄用、聘任、晉級、評定職稱等問題上享受與其他教師同等的待遇和權利,以保障受過正規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夠恰如其分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教育部門應自上而下地加強對學校配備心理教師的監管,完善監督機制;定期對學校工作進行檢查,對不合格的勒令整改。

四 總結

心理教育專業是一門適應教育實際需要的新興專業,該專業起步晚、發展慢需要更多的學者研究與探討。高校心理教育專業本科及碩士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與如今各大中小學校急缺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的現狀似乎相矛盾。怎樣提高心理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需要高校順應教育實際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育實踐安排等方方面面;同樣,各教育主管部門應結合實際需要做好政策規定,爲心理教育專業學生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