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創業教育的研究論文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將“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作爲基本原則,強調“把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着力點”。結合相關研究,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創業教育理念、創業教育模式、創業教育課程、創業教育方法等方面。

關於高校創業教育的研究論文

一、高校創業教育理念:精英化的期望與功利化的思想

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的應然狀態”的判斷,是滲透了人們對教育的價值取向或價值傾向的“好教育”觀念。高校創業教育理念是高校對創業教育目標、價值的認知,其不僅能夠決定高校創業教育開展的方向,也對創業教育的教學形式、師資力量等產生直接影響。一般而言,高校創業教育的理念不是讓學生都能夠成爲企業家,而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社會責任感,提高創新能力與開拓意識,從而在其今後的人生中能夠受益。但是,當前不少高校中創業教育受到精英化思維和功利化思想的影響,不利於創業教育的正常開展。

雖然高等教育在我國早已進入大衆化時期,但是精英化的期望還是在各個層面上影響着當前的高等教育。比如,高校在師資力量展示上以知名學者、專家爲代表,在教育成果介紹上以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爲代表。精英化的期望反映到高校創業教育中就體現爲:首先,創業教育的目標指向“高大全”,以“高科技”爲創業領域,以“大產值”爲創業目標,以“全產業”爲創意願景,過高的教育期待與殘酷的創業現實,極容易讓學生承受過大的創業壓力;其次,創業教育的範圍上選擇“小衆化”,受國家政策和經濟環境的影響,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業熱情高漲。有報道顯示,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有所上升,由2014年的3.2%上升爲2015年的6.3%。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背景下的高校創業教育肯定不是圍繞小範圍的創業意願羣體,而應該是着力於提升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最後,創業教育的內容上偏重“理想化”,將社會創業精英羣體中的部分成功典型代表,視爲創業教育內容選擇上的全部,並且偏重於所謂的成功方法與經驗介紹,無視具體的環境,更較少涉及到創業教訓的總結等內容。

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國外高校強調創業教育屬於終身教育的範疇,其所注重的不是學生畢業時的創業率,也不強調創業的成活率,而是提倡將創業教育作爲推進學生社會化、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渠道或者途徑。而當前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首先,在教育的動機上存在着功利化思想,一些高校之所以提倡創業教育是以教育管理部門的相關項目爲目標的,項目驅動雖然對提升高校創業教育的效果有着短期的提振作用,但無法從長期上保證高校創業教育的實質效果;其次,存在以創業緩解就業統計壓力的做法,一些高校寄希望於通過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從而缺乏對學生創業的.實質性指導;最後,狹隘的將創業教育等同於企業家速成的培訓教育,先不說企業家是否能夠速成,但就是高校中大部分非工商類專業,就註定了這種功利化教育思維的偏頗。

二、高校創業教育模式:課堂式的灌輸與體驗式的侷限

創業教育如何進行,也是當前高校着重探索的一個重要方面。美國創業教育分爲普及性創業教育與聚焦式創業教育兩種模式。英國創業教育分爲外部利益相關者推動型、大學機構中介型等模式。國內創業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一些高校的創業教育模式也已成型。中國人民大學的創業教育強調學生整體能力素質提升,將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融合起來;北京航空大學的創業教育以提高學生創業知識技能爲重點,依託實踐基地,採用商業化運作方式,鍛鍊學生創業能力;上海交通大學一方面在專業教育中貫穿創業教育內容,另一方面爲創業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和資金支持,其綜合式的創業教育模式,受到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評。但是,除此之外,國內大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仍然停留在課堂式的灌輸上,較少涉及到體驗式創業教育,受到衆多的侷限,很少有高校能夠結合自身的特色,形成獨特的創業教育模式。

大多數高校在創業教育中將創業教育的知識體系課程化,通過課堂式的教學灌輸,寄希望於提升創業教育的效果。這其中主要的矛盾在於創業教育的體系與專業教育的體系之間必定存在着不相融合的問題,因此課堂式的灌輸也是高校在響應創業教育的號召下,一種暫時性的不得已而爲之的策略。由於創業教育是一種應用性較強的教育,這種課堂灌輸式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具體的教育內容上,一些高校已經開始從一般性創業政策、法規、方法等介紹,過渡到了創業的工商管理類知識體系傳授。由於創業是與工商管理專業結合較爲緊密的一種活動,這種過渡無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大多是依託於大型規範的公司管理,而創業多屬於小型欠規範的公司活動,因此如何將工商管理類知識與創業教育結合得更爲緊密,是一個新的問題。

體驗式創業教育是當前不少高校改變創業教育課堂教學理論化有餘實踐性不足的侷限而採取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寄希望於通過學生在創業教育體驗活動中的感受、感悟獲得創業技能的提升。體驗式創業教育的關鍵在於有足夠的教育場所能夠爲學生帶來創業的體驗。不少高校一般通過靈活運用校內、校外資源解決這一問題。在校內,一些高校通過設置所謂的學生創業街區,爲學生創業提供場所;在校外,高校則大多聯合校友企業、行業單位,爲學生創業教育提供體驗場所與機會。但是,這種方法都有一定的侷限,校內創業教育場所的提供,校方基本上以免費的方式開放相關設施,而學生經營的不穩定性,導致高校在沒有相關政策支持下難以長久持續免費提供場所;而校外體驗場所中,企業的經營與學生創業教育之間的關聯度是否存在,以及學生創業意願與企業發展方向是否相關,還有學校創業教育的需求與企業接受成本的高低等等,都將會對校外企業接受高校創業教育的意願與穩定性造成干擾。

三、高校創業教育課程:應用性的缺乏與交叉性的不足

在創業浪潮的席捲下,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開設已經變得豐富多彩,特別是國外各種創業課程開設方法的引入,使得我國創業教育課程的設計方法與設計思路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在國外創業教育圓形模式課程、金字塔模式課程等影響下,清華大學與微軟合作開發的《技術創業——未來企業家之路》等創業課程構成的體系,採用多元化教師聯合授課方式,學生能夠直接從企業家、投資家等授課教師師資中獲得創業實踐經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創業課程採用大、小班方式,既滿足創業基礎性知識的普及,又滿足學生創業的特殊需求。東南大學還以實踐課程、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架構其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當然,在整體上,當前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還存在應用性的缺乏與交叉性的不足等問題。

應用性的缺乏是指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存在與創業實踐脫節的情況。創業教育雖然需要一定的理論作爲指導,但作爲以實踐爲導向的教育,實踐性知識應該是創業教育課程的重點與核心。高校教師在創業教育課程開發中容易受到專業課程建構方法的慣性思維影響,在創業知識的系統化、專業化、學術化等方面,有着獨特的優勢,但是創業教育的實踐性、應用性方面則有着天然的劣勢。爲此,不少高校通過引入創業成功典型的現身教學,以彌補應用性不足的問題。但是,應該認識到的是創業與創業教育還是有着本質的不同,前者的經驗如何轉化爲教學的內容,仍然是個問題。要使得這一問題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可以嘗試從以創業學爲中心的學科課程建構方式,轉變爲以創意爲中心的過程導向課程建構方式。教師圍繞創業的過程,從識別創業機會、決定創業、組建團隊、融資投資、創建企業、管理企業、投資回報等環節,綜合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

交叉性的不足,是指一些高校在創業教育課程開發中,往往會從開發課程的效率出發,在現有的一些課程體系中對某些與創業相關的課程進行改造,從而形成諸如創業營銷、創業管理、創業投資、創業財務等交叉性課程。值得肯定的是這類課程以創業爲核心,圍繞創業教育的目標與要求等,在教育部要求全國高校均需開設創業教育課的形勢下,能夠滿足創業教育課程資源的階段性不足,而且也是創業者在今後創業道路上必需的知識積累。但是,課程的名稱改變不意味着課程內容架構的完全融合,部分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雖然看似內容豐富、自成系統,實質上各個原有的專業課程內容與創業之間的融合度依然不夠,導致創業教育課程某種程度上存在着“名不副實”情況。

四、高校創業教育方法:主體性的迷失與主導性的欠缺

創業教育的方法是實現創業教育效果的一種重要保障措施。美國教育學者維斯頓和格蘭頓認爲教學方式至少有教師中心方法、個體化方法、相互作用方法、實踐方法等四種類型。當前高校創業教育中的教師講授、創業人士講座等可以歸屬於教師中心方法;創業論壇、創業沙龍、創業社團等可以歸屬於相互作用方法;學生自學、學生網絡查詢等屬於個體化方法;角色扮演、創業實踐、現場觀摩等屬於實踐方法。而在這些方法的採用中,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着主體性的迷失與主導性的欠缺問題。

所謂主體性的迷失,是指從創業活動來看,創業者應該是創業活動的主體,因此創業教育中教育的主體應該還是學生,而非教師。但是,在高校各種創業教育中,都強調教師的地位與作用,學生似乎成爲配合創業教育實施的配角。高校的創業教育多以教師講授爲主,即是這種迷失的一種表現。按照創業以及創業教育的相關理念與目標,實踐方法應該是創業教育的主要方法。學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到不同的角色對於創業成敗的影響,可以在創業實踐中積累相應的經驗,可以在現場觀摩中揣摩、感悟創業成功的要素。但是,創業教育實踐方法的實施,需要調動更多的教學資源,投入更多的教學成本,還需要有更好的教育管理方法,這些都是高校以及創業教育教師暫時不能具備的,從而使得當前的創業教育必然出現主體性的迷失。

理想的創業教育方法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充分的保障,教師的主導性作用發揮明顯。在創業教育中,學生通過創業體驗式教育,能夠發現自身創業中存在的問題,並通過自我的努力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教育部在《關於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鼓勵高校“邀請創業成功人士、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提高創業指導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一些高校也着手聘請了一批創業典型擔任創業導師,相關的研究者也指出創業導師制是大學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機制。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如何彌補高校創業教育教師的缺失依然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從校外聘請創業成功人士,拋開聘請的費用以及創業典型的教學能力,但就是聘請的數量與創業教育教師的缺口,就已經是一個問題;從校內培養創業指導教師,又因爲大多數的高校教師缺乏創業經驗,只能從理論到理論,不能夠完全勝任指導工作。因此,不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高校創業教育彌補創業指導教師這一主體性欠缺的問題,都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