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應該從創業教育理念確立、政策與文化創建、組織機構設立、課程體系開發、專職師資培養等方面着手構建以保障對大學生創業觀念、創業知識、創業方法、創業技能的良好教育和培養,從而實現通過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去提升他們就業能力的目的。

關於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

當前,在我國高等教育大衆化的背景下,已經進入每年大學畢業生達到600多萬的時期,在大學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壓力下,高校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問題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這對緩解就業壓力,改善就業環境將起到良好的作用。當前大學生創業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還有待於我們去認識、去解決。因此,創業教育已經越來越爲高校所重視。高校實施創業教育可以增強和明晰當今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

一、創業與創業教育的含義

由於人們對“創業”定義的不確定性,創業教育也就有了不同的內涵,究竟是“爲了(for)創業的教育”,還是“關於(about)創業的教育”,或是“通過(through)創業的教育”,還是三者皆隱含在內?就國內高校正在進行的創業教育現狀來看,顯然應是三者的結合,而且這三種類型的教育也無法截然分開。開設多種相關課程。邀請知名企業創建者和管理者等成功職場人士做報告和座談,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競賽等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是大多數學校的做法,它包含了“爲了學生將來能自主創業”的意義。同時也包含了“關於如何建成企業、事業、職業”的意義。而部分高校在校內開設“大學生創業園區”,直接爲學生創業提供場所、經費等必要條件,則更多的是“通過實際意義上的創業活動”來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能力與品格。

在此,有必要對學業、就業和創業三個概念做出明確的區分。學業是就業的基礎.就業是學業完成者追求的目標。可以說不同學業經歷的個體可以得到不同的就業崗位;學業也是創業的基礎。不同的創業類型需要創業者具有不同的學業經歷,具有不同學業經歷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會選擇不同創業項目;就業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只有通過就業才能在對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獲得生活所需的來源。而創業是積極的就業,在解決個人就業的同時還可能爲別人提供就業崗位,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並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

從創業教育的意義上來看,它是生存教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創業教育視爲“第三本教育護照”,將創業教育提高到與學術性教育和職業性教育同等的地位.是人們在社會上賴以求生的基本必需;而高等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內在本質和支撐,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體現和實踐;在學習化社會已逐步形成的今天,任何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都已包含在終身教育的框架中。沒有哪一種教育可以使人一勞永逸受用終身。

從創業教育的實施上來看,其目標是多重的,因爲創業本身的含義就是多重的,所以其教育既要了解創業是如何進行的,也要培養出與受教育者相關的創業精神和品質,最後成爲名副其實的創業者;其對象是廣泛的,應覆蓋所有需要這一教育的社會羣體,而絕不僅僅是某個學院、某個專業或某個年級的學生;其學科邊界是模糊的,即其教育內容包羅了從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到心理學、歷史學等多種學科;其教學方法是實踐性的,更強調理論與實踐互動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和學習模式。

二、高等院校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

(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爲側重點

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是創業教育的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生處於創業理念及創業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階段,對創業問題的思考深度還有待進一步發展。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憑藉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要通過樹立自主創業成功的先進典型,引導大學生增強自主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脫穎而出。其次,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正確理解創業的深刻含義,使大學生既有開拓創新、務求必勝的勇氣,又要有敢於失敗、百折不撓的毅力。 "

(二)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側重於提高學生創業技能的創業教育

近年來,教育理論方面的一個重要轉變就是由重知識轉向重能力,實踐活動對人的能力的形成起着相當大的作用。創業實踐能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激發研究慾望,提高將所學知識和技能轉化爲實際運用的能力,還能培養情感和意志,塑造人格個性,樹立堅定的社會責任感,進而實現創業所需的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創業教育的實踐活動既要加強教學計劃內的實踐環節,如科研實驗、專業實習、勞動教育等,還要加強教學計劃外的實踐活動;既要在校園內進行,還要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學校要對教師的創業輔導工作給予支持,經費上給予保證,以科研促教學,以創新促創業;要在資金和諮詢輔導上爲學生和畢業校友提供一定的幫助;增加資金投入,改善創業教學與實踐的軟硬件設施條件;也可以引進企業參與機制,通過企業與高校的創業合作,實現企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雙贏。

(三)以參加創業計劃競賽和建設創業論壇爲主的創業教育

創業計劃競賽是大學生創業模擬練習的一種極爲有效的方式,可以涵蓋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內容,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創業計劃競賽過程中,學生要經過組隊、選項目、培訓、市場調查、完成創業計劃書以及答辯等階段。通過參與競賽,學生獲得了寶貴的模擬創業經歷,積累了創業知識,培養了創業能力,鍛鍊了團隊精神、溝通交流和組織管理能力,提高了分析和研究能力。高校可以利用創業計劃競賽這個載體,構建培養模式和訓練體系,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和事業心,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業技能。

(四)要構建科學的創業教育體系:高等院校應改變過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將創業教育納入已有的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中,並構建起立體的創業教育體系,延伸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所有活動中。樹立服務社會、鍛鍊學生的“雙贏”理念,構建社會、學校、學生三方互需、互惠、互聯的多贏合作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學校、學生的積極性,架起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經濟之間的橋樑。社會實踐活動是增強學生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近幾年學校在校地合作企業、校友企業、校辦企業中建立了一批暑期社會實踐基地,要逐步形成社會實踐基地項目化,規範化,社會化,基地化;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循序漸進,實現從認知到應用,從應用到創造的教育目標,每個階段的實踐過程都有所側重。

要將創業教育融入各種教學過程,除課堂理論教學的知識滲透外,特別注意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創新思維、創業素質和能力,在實習教學中通過生產、教學、科研的結合來尋找創業活動的切入點。其次.在課堂以外的其他各種活動中都加強創業教育。主要包括參與學科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工作、參與社團組織等等。這些實踐活動應有針對性地與創業教育掛鉤,着力在課堂外培養學生的創業品質和精神,並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再次,應特別加強模擬創業和創業計劃大賽活動,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的計劃可在教師團隊的指導下逐步付諸實施,這是對創業教育效果最好的檢驗方式。

(五)在高等院校實施創業教育,必須首先構建相應的教師團隊

其中應包括:經濟管理類專家,他們熟悉現代經濟理論和市場運作規律,對中國目前的經濟政策具有較強的把握能力和預測能力,可培養學生對市場的敏感性和對國家經濟政策的領悟能力,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市場策略應對各種變化,並可以企業管理顧問的身份參與科技企業的管理;技術類專家,需涵蓋科技發展的各個領域,能爲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性支持併爲學生提供指導;政府經濟部門的專家,他們可幫助受教育者瞭解政府經濟部門在產業發展中制定的政策、扶植措施、長期規劃和近期計劃等宏觀調控行爲;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一般都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堅定的自信心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與他們的接觸、溝通和交流能夠激發受教育者的創業激情,併爲受教育者樹立學習的榜樣;創業園的管理專家,現在國家在多個重要城市都建有高新技術園區或創業園區。給予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許多優惠政策,這些園區的管理專家可以爲創業者提供直接的創業條件;心理學和職業規劃方面的專家,他們可以爲受教育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導,並根據不同人羣的心理特點。提供相應的創業領域和創業敏感點等建設性意見。要在隊伍建設中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工作格局。

(六)根據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調查狀況,同學們對於比較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需求是比較迫切的

以課外學術、科技、文體、活動爲主要內容的第二、三課堂也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主渠道,是第一課堂從教學走向實踐的兩種途徑。構建第一課堂與第二、三課堂相銜接的一體化模式,三者互爲補充、相互反饋,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相得益彰。在第一課堂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中,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個人興趣以及個性特點的基礎上,要初步形成分層次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並在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大綱中進行滲透。在分層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每個專業可以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點有所擴充。要在大學的校內建立一批學生創新團隊,各個實訓中心和創新基地要能夠全天候對外開放,只要經過覈准的創業創新項目團隊都能夠優先保障使用,並配備專業教師團隊進行指導。要在大學的創業教育中形成了創新、建設、競爭、協作能力的培養機制,構建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體系是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學生創業意識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在很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