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財政政策論文範文

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區域經濟財政政策論文範文

中國改革三十多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消滅貧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區域性貧困的現實還廣泛存在,地區間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面差距明顯,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因地域偏遠、交通閉塞、環境惡劣、資源匱乏等因素成爲貧困人口密集區。黨的十八大之所以做出“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的重大部署,就是要正視區域貧富差距的客觀存在並下大力氣積極解決。

二、以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因自然壟斷和市場缺陷等原因導致資源配置失效時,國家必須通過適當財政政策手段予以干預和彌補。公共財政勢必要對這種干預和調控支付應有的.費用,比如實行最高限價制度和強制拆分,這時政府就要從財政提供補助或彌補虧損。其他很多諸如城市公共道路、橋樑、防洪大堤等不能由市場方式解決的公共投資項目等就需要財政予以投資和補貼。

(二)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功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當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不合理的分配現象,影響了社會公平時,財政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發揮:調解社會分配關係,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培訓市場體系,健全市場網絡,維護社會公平。財政政策主要運用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制定實施發展規劃,完善和監督市場機制,協調利益關係,併爲市場提供必要的服務。

(三)充分發揮經濟穩定器功能促區域經濟發展

財政政策的穩定功能指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採取相應的財政政策模式來影響社會總供求。當供求趨於平衡時採取中性財政政策,以鞏固和促進經濟增長及社會穩定;當供小於求時則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以控制支出,力爭結餘,減少資金損失;當供大於求時,就要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以促進市場繁榮和發展。在結構調整功能上主要是通過稅收調整、財政補助等,誘導企業和部門將資源往適合經濟發展平衡穩定的方向投入。

(四)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財政政策的調整一定要爲某一時期的發展戰略和社會發展形勢服務,是優化產業結構的有力槓桿。根據當前的問題和矛盾,首先要解決的是財政支出的“缺位”和“越位”問題。對於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財政政策要加大調控力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強化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淘汰落後產能,發展環保產業。

(五)充分運用稅收宏觀調控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國民收入增加和消費增加時會相應提高稅收,當經濟出現衰退時,又要減少稅收,以此防止經濟過渡膨脹或走向蕭條。更重要的是要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制定和實施不同的稅收政策,從而引導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

(六)通過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財力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是中央扶持和平衡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於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急需國家進一步規範專項轉移支付辦法,優化專項轉移支付結構,加大轉移支付規模,尤其對老工業基地、革命老區、邊遠貧困地區、糧食礦產主產區、生態保護區等加大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減少地域經濟發展差距和城鄉差距。

(七)通過與金融政策的配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要強化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配合,共同發揮好其優化產業機構,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要實行有機協調的區域性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建立完善統一和區域性獨立並存的金融市場,建立和完善既具有全國統一性又具有區域獨立性的金融市場和利率政策。需要強調的是財政政策在與金融政策相互配合時,還要注重與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社保政策、投資政策、土地政策等相關政策的配合,發揮好合力作用,使調控功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