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生態圈視角下健康養老產業培育研究論文

健康養老產業是隨着人民羣衆對健康需求日益增強和人口老齡化而出現的新興產業,對改善民生、擴大內需、促進就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的健康養老產業正處於起步階段,產業規模小、整體水平偏低、產品類型單一,尚未形成集中的產業鏈條,明顯滯後於消費需求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產業培育採取招商引資的方式,重點關注產業和項目的經濟效益,忽視了相關行業、產業發展環境和區域配套服務對產業發展的影響,難以滿足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本文引入產業生態圈概念,應用生態學概念和原理搭建健康養老產業培育集聚發展的核心框架,並以天津薊縣爲例說明健康養老產業培育和發展的具體策略。

產業生態圈視角下健康養老產業培育研究論文

一、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圈層次架構模型

產業生態圈概念從自然生態系統引申而來,在市場作用下,企業遵循優位效益原理選擇適合的發展空間,企業和政府基於區域整體利益和發展需求推動產業鏈延伸融合,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產業生態系統。

(一)層次結構模型

從圖1看,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圈由外至裏包括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產業生態結構和產業生態鏈三個層次。內圈的產業生態鏈是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圈的核心和特點,決定了產業競爭實力;中間圈層的產業生態結構是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健康養老產業之間的合作競爭關係;外圈的產業生態環境是生態鏈和生態結構相互作用的發展環境和基礎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健康養老產業的結構和發展水平。外圈層對產業生態圈的影響是間接和長期的,內圈層的影響是短期和直接的。

從圖2看,健康養老產業生態鏈層次中,消費者即爲具有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的人羣,圍繞消費需求形成了核心產業鏈。生產者則爲提供健康養老服務的企業,包括康復療養、醫療服務、保健服務、健康諮詢、旅遊休閒健身等,從不同層面滿足消費者需求,是健康養老產業培育的重點。分解者的作用是促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運行,消除產業發展不良影響,主要是各類監管機構和中介機構。通過培育、完善和延伸產業鏈上的行業和企業,形成分工明確、聯繫緊密的健康養老產業核心鏈條。

健康養老產業生態結構層次中,包括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信息、人才和技術服務的其他相關行業,如職業教育、物流、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和諮詢等。配套行業是產業服務功能完善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健康養老產業培育和發展的效益。

健康養老產業生態環境層次中,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在特定地域中,生態環境是發展健康養老產業的基礎條件,其他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綜合作用,決定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方向、程度和潛力,可細化爲產業發展空間、基礎設施條件、人力資源條件、政策環境、相關配套服務產業的發展情況等,是產業生態圈培育和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產業生態圈維度分析

從區域產業培育和集聚發展的角度,袁政將產業生態圈深入細化爲以某主導產業爲核心的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可持續發展特徵的地域產業多維網絡體系,包括生產維、空間維、科技維、服務維、勞動維、相關基礎設施、公共維(或政府維)等內容。生產維是直接爲消費者提供健康產品和服務的相關企業和配套協作企業,體現了產業生態鏈的延伸與合作,以及產業生態結構間的競爭協調。科技維、服務維、勞動維指爲產業生態圈提供科研創新、信息和服務的企業組織和專業技術人員。相關的基礎設施,包括高速公路、機場、通訊設施等。公共維或政府維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爲了促進產業發展提供的金融、信貸、規劃等支持政策。多維網絡體系將產業生態圈三個層次的內容進行了明確和細化,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符合產業培育的重點任務要求。

二、薊縣健康養老產業圈現狀分析

(一)生態基礎條件較好

薊縣位於天津市最北部,南距天津市中心城區115公里,西距北京市中心城88公里,交通便利,便於對接北京和天津消費者市場。薊縣發展健康養老產業的生態條件優越,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區縣,有山有水,有平原有窪地,土壤肥沃,山清水秀,被列爲全國生態示範縣、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等。薊縣文化底蘊深厚,已形成盤山風景、黃崖關長城、中上元古界標準地層剖面和八仙山原始次生林自然保護區等六大旅遊景區。

(二)生產維不完善

健康養老產業處於萌芽階段,主導行業不明確,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健康服務產品質量不高,醫療服務和養老養生核心產業鏈條不完善,相關配套產業如職業教育、健康諮詢、信息服務等產業小而分散,沒有形成集聚發展的合力。

(三)公共維不斷優化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爲薊縣健康養老服務業帶來了較大的發展機遇。通過吸引北京和天津高端醫療服務資源外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提升薊縣醫療療養服務水平。薊縣正在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農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示範區試點。三大改革試點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政策和發展空間方面的支持,開拓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科技服務維能力較弱

薊縣醫療養老服務設施不完善,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區,鄉鎮醫療衛生資源分佈較少,級別層次較低,針對康復、老年護理等領域服務能力薄弱,難以滿足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要求。薊縣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醫師佔比不足30%,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護理、家政服務、醫療諮詢等人才缺乏。

三、薊縣健康養老產業鏈培育及路徑設計

薊縣適合發展三大行業類型:一是老年健康產業,吸引北京和天津有休閒養老需求的老年人,發展保健品、營養品、家庭病牀護理、健康諮詢和老年康復中心等產業;二是營養保健品,藉助薊縣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和已有的綠色農產品產業基礎,發展營養保健品和綠色食品產業;三是健身娛樂產業,結合薊縣生態旅遊產業,發展旅遊、健身和娛樂等產業。

針對薊縣健康養老產業集羣發展要求,設計培育健康養老“特色先行—產業集聚—產業融合”路徑,完善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圈,創新產業培育發展模式,形成京津冀大健康產業發展示範基地。

(一)特色培育期(2016—2018年)

爲健康養老產業的起步階段,重點任務是基於薊縣現有生態、旅遊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引入康復療養、營養保健品和健身娛樂方面的重點產業項目,迅速形成有市場知名度的特色產品。與知名健康養老機構合作,吸引療養康復爲主的產業項目;引進農產品龍頭企業,結合薊縣特色農產品,創新研發設計具有薊縣特色的有機農產品、保健品等;結合薊縣生態休閒旅遊業,開發滑雪、騎行等健身休閒項目。

(二)產業集聚期(2018—2020年)

在前期重點項目的帶動下,延伸產業鏈條,集聚相關的健康諮詢管理、健康家居、康復調理等行業發展,豐富健康養老產業類型和內涵;加大金融、物流、職業教育等配套支撐產業發展,爲主導產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持。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在薊縣全域範圍內進行合理的.空間佈局,發揮中心城區、特色鄉村和景區的空間功能,形成內涵豐富、模式多樣的健康養老產業集羣。

(三)產業融合發展期(2020—2023年)

在“互聯網+”和智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構建安全、智慧和便捷的健康養老消費體系,加速有機農業、休閒旅遊、健康養老等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健康養老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爲京津冀健康養老產業示範基地。

四、薊縣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圈維度建設

在明確薊縣健康養老產業生態鏈的基礎上,結合薊縣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圈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爲實現產業鏈各環節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薊縣還應加強以下幾個維度的建設。

(一)空間維

空間維涉及土地規劃、基礎設施配套、城市建設、消費市場定位等因素,任務是對產業發展空間做出部署和安排。健康養老主導行業如健康療養、休閒健身等產業必須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規劃西北部盤山景區周邊和於橋水庫周邊發展中高端檔次的健康養老產業,中心城區做好健康管理和諮詢行業。結合薊縣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發展鄉村旅遊的機遇,可在北部山區鄉村發展特色化的休閒養老產業。

(二)科技維

完善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功能是健康養老產業的重要競爭力,是產業做大做強的基礎。薊縣應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積極吸引北京和天津醫療服務功能向薊縣轉移,加強與京津醫療服務機構的對接和合作,在醫療管理、臨牀醫療、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雙向轉診等方面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利用互聯網和智能醫療平臺,提高醫療信息化服務水平,爲健康養老產業提供支撐。

(三)服務維

積極引入健康諮詢、科技信息,人才服務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入駐,提升企業服務水平。打造完善金融服務平臺;加快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爲特色保健品和健康產品的銷售推廣搭建好流通平臺。

(四)勞動維

解決健康養老產業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爲薊縣及周邊地區培養緊缺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積極對接中國保健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中醫藥學會等健康產業相關行業協會或學會,加強與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中高端健康服務培訓機構合作,支持薊縣發展健康服務業職業教育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健康服務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設護士、養老護理員、高級藥劑師、高級營養師、高級按摩師、康復訓練師、健康管理師、心理諮詢師、健身教練、社會體育指導員等人才培訓。

(五)政府維

制定薊縣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和方向,引導產業有序發展。舉辦健康養老產業方面的商務論壇和招商推介活動,擴大薊縣知名度和影響力。出臺產業和重點企業服務政策,特別是金融支持和用地支持政策,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提升職業教育、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功能,爲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進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基於“多規合一”的基礎上,優化空間發展策略,保障健康養老產業用地需求,加快行政審批效率。推動建立健康養老產業行業協會,建立穩定便捷的溝通渠道,創造良好的政企關係。

(六)相關基礎設施維

提升薊縣與京津冀區域交通的互聯互通,更好地對接和服務京津養老市場升級改造國道和省道,打通區域斷頭路,發展軌道交通,融入天津和北京1小時通勤圈。加大對農村特別是特色美麗鄉村的基礎設施投入,完善農村供電、供水和環境衛生設施建設,美化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堅持智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現有的信息和網絡設施建設標準,爲健康服務機構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搭建公共信息平臺,推進健康服務信息化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