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素養論文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就業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素養論文

1.當前就業問題成爲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就業問題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多年來嚴峻的就業形勢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我國更是將就業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大學生就業作爲我國當前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自然也就成爲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李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高校畢業生就業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認真研究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國務院多次對大學生就業工作進行專門部署,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充分認識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聚焦重點難點,把大學生就業創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要位置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

2.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近年來,我國宏觀就業形勢面臨多重壓力,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攀升,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749萬人,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鉅。爲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制定了一系列保增長促就業的方針政策,各級政府也因地制宜,上下聯動,採取了一系列的促進就業措施,力保就業局勢穩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最近幾年,全國大學生就業率每年基本持平,基本實現了預定的就業目標,保持了穩定態勢。但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根本上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3.高等教育方面對大學生就業的制約因素不容忽視。

近幾年,我國各級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和措施,整體上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如促進經濟發展拉動就業需求、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和創業、引導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業、安排一定數量未就業大學生到企事業單位見習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除了受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外,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容忽視的因素。比如,高等教育與產業對接不夠、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等,都制約着大學生就業創業目標的順利實現。所以,要徹底改變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一方面,需要各級政府從政策層面繼續給予大力度的支持,制定和落實好相關促進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還必須着眼於高等教育本身,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從人才培養的源頭上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困境。

二、職業素養缺失成爲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有諸多影響因素,而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缺乏,是大學生求職難的重要因素之一。職業素養是高校畢業生必備的素質,包括職業理想和態度、專業知識和技能等各個方面。比如,對行業形勢的認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判斷、科學的職業規劃、高尚的職業道德、健康的職業態度、良好的職業行爲、很強的職業適應能力等。從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看,職業素養欠缺已成爲影響大學生求職就業的不可忽視的因素。造成大學生職業素養缺失的原因,體現在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對接不夠、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薄弱環節、大學生忽視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等三個層面。

1.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對接不夠。

第一,高等教育與產業對接不夠。高等教育脫離產業發展,大學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對接不夠,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客觀存在。在課題組的調研中發現,一方面,是不少大學生感到就業難,畢業時找不到自己理想的或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卻是不少的用人單位抱怨招聘難,單位崗位空缺,卻招聘不到符合崗位要求的大學畢業生。第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就業市場需求之間存在錯位。近些年來,隨着高等教育大衆化的發展,許多高校爲了搶抓機遇,不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學校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盲目地攀高求大,追求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層次、擴充專業領域,結果造成很多學校在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層次方面趨同,很多學校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沒有了辦學特色,大學生因無法適應不同產業結構和專業技術層次的需要而就業困難。第三,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缺乏。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過於重視應試教育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發展教育,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不夠靈活,知識的傳授往往是按照設定的模式進行,學生討論和思考的機會少。很多學生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不會獨立思考,不會探究問題,缺乏創新思維,不能很好地解決工程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因而畢業後就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的需要。

2.高校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薄弱環節。

第一,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高校在學生教育培養中,更多地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忽視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直接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的學校開設了一些職業素養教育的相關課程,但多是教師自發開設的選修課,學生的'受益面還很有限。第二,高等院校系統開展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工作尚有欠缺。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學生通識教育中職業素養教育模塊的設置還不合理。很多高校開設了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但有的知識教授與學生職業聯繫不夠緊密,其中關於職業素養教育教學的內容還需進一步充實。第三,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校際不平衡。有的院校比較重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但一些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還在探索之中,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對大學生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尚有很大欠缺。從高校的整體情況看,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還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教育培訓體系。第四,大學生職業實踐環節薄弱。高校受經費投入和場地等因素的限制,在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企業考慮眼前利益和經營成本,參與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和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參與實踐、實訓和實習的主動性不夠,對行業形勢發展和專業工作崗位特點了解得不多,學業與職業對接不夠,畢業後不能很快適應工作環境。

3.大學生在校期間忽視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

大學生對職業素養教育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主動參與職業素養教育的積極性不足,往往只是到就業求職時才臨時抱佛腳。在就業應聘時,很多高校畢業生遭遇尷尬,屢被淘汰,暴露了職業素養方面的不足,這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第一,基本的職業知識匱乏。有的學生在校期間缺乏系統的職業素養教育和實踐鍛鍊,組織管理常識欠缺,不懂社會交往規範,團隊合作、互助協作等團隊精神和意識不強,職業知識和能力明顯不足。很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會議組織、公文寫作等知識嚴重匱乏,不少大學生在畢業求職時不會製作簡歷,多是從網上簡單套用模板。第二,沒有明確的職業理想。有的大學生缺少職業規劃,對行業發展和職業特點了解不夠,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職業發展路徑規劃,求職時跟風意識強,求職招聘多是誤打誤撞;有的學生心理素質差,缺乏自信,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求職時或自卑、或焦慮,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選擇放棄,甚至採取極端的逃避行爲。第三,沒有正確的就業觀念。有的學生就業求職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不願到基層或艱苦的行業就業,過分追求眼前的待遇,結果高不成低不就,不能順利就業;有的學生缺乏敬業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不能很快融入新的工作團隊和工作環境,造成工作中的一些人爲障礙;還有的大學生缺乏誠信,求職時腳踩數只船,對用人單位隱瞞重要事實,最終造成很壞的影響,甚至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導致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負面評價。第四,在溝通交流和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問題。有的學生自卑,缺乏自信,不能大大方方地與人交流;有的學生自負、自大,自以爲是,不會與人團結合作;有的學生不瞭解溝通交往的規則,不會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更有學生不懂得自重和尊重別人,缺乏禮貌,行爲完全不符合大學生的身份。這些在職業素養方面的欠缺,都成爲大學生求職就業時的重要制約因素。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對策

針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培養問題,需要大學生本身和高等學校共同努力。一方面,大學生要充分認識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的教育培養計劃,參與到職業素養教育培訓的各項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行業和用人單位,接觸實際,接受實踐的鍛鍊和磨鍊,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爲成才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高校應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合理設置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大學生的職業和事業發展。

1.更新教育觀念,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新形勢,高校必須更新教育觀念,進一步推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面向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辦學,要把能否培養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應社會行業需求的優秀畢業生作爲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要在加強專業技術教學的同時,大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力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學生本身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工作。

2.構建大學生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

高校要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作爲抓手,更新觀念,整合資源,按照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的要求,完善職業能力教育培養機制。系統開設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課程,建立和完善大學生職業能力教育體系,不斷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畢業後能夠很快適應職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從加強大學生通識素質教育的角度,審視和完善課程模塊設置問題,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高校要加強通識素質教育的改革建設力度,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將職業素養教育放到與知識教育、專業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合理設置課程模塊,系統開展課程教學,做到既教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又教學生學會生存生活,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質、人文修養和綜合素質。

3.加強職業素養課程建設。

堅持職業能力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並重,融大學生德育、職業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升爲一體。既向學生講授職業知識和技能,又在職業知識講授中闡釋自信、主動、平等、尊重、理解等重要原則,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課程模塊和教學內容的設置要力求體系完整,貼近大學生職業教育培養的需要。課程內容要注重學科交叉、文理滲透,擴大內容涉獵範圍,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高校要通過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技能訓練,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等院校要加強與企業和用人單位的合作,在制訂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邀請社會上尤其是企業界有實踐經驗的人士參與。也可聘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或技術骨幹兼任大學生成長導師或專業兼職導師,向學生講授工程實踐知識,使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形勢。此外,從招人用人的角度,用人單位也要摒棄“拿來就用”的思想,提前介入,主動參與到高校的人才培養之中,爲大學生提高職業素養出謀劃策,並幫助大學生提供實踐鍛鍊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