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經典寓言精讀(一)

大田五中2007屆高三語文備課組編輯)

1.鯤、鵬與斥鴳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知其修者,其名爲鯤。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越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篙之間,此亦飛之至。而彼且奚適也!”

自譯:窮髮(沙漠)的北邊有叫冥海的地方,叫做天池。有一種魚,它身寬數千裏,不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背如同泰山(那麼高大),翅膀就象垂到天邊的雲。舞動翅膀飛翔就象羊角似的旋轉垂直上飛就有九萬里,在雲(和大氣)層之上,背靠着青天,然後準備南飛,要到南冥(南海)去。斥鴳笑它說:“你將到哪裏休息呢?我騰空而上,不過幾仞(一仞爲八尺)就下來,飛翔在蓬草、篙草之間,這纔是飛翔的極至。而它將怎麼適應環境啊!”

提示:理想也許偉大、完美但它必須符合現實需要。其載體連生存的條件都不具備,如何去實現呢。多麼宏大、美妙、盡善盡美的理想或理論,必須爲大衆所接受,否則毫無生命力。道教最基礎的理論就是:自然。人和所有一切都必須順其自然。文中莊子兩次借斥鴳之口說:“彼且奚適也?” “彼且奚適也!”難道不是一再強調,一切必須順乎自然嗎!後人爲什麼要把所謂的大、高加以強調,比喻其爲偉大的抱負。而把渺小的斥鴳看成是胸無大志、鼠目寸光的小人呢。實在有悖道教的原意。“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不皴手藥

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洸(讀音ping、pi、huang一聲。漂洗)爲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爲洴澼洸,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讀音yu四聲,賣)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讀音shui四聲)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洸,則所用之異也。

自譯:宋國有個人善於配製防治凍手的藥,他家祖祖輩輩都用這種藥塗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過日子。有一個外鄉人聽說了,請求收買他的藥方,情願出一百兩黃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塊商量說:“我們家祖祖輩輩幹漂洗棉絮的活兒,能夠得到的不過幾兩黃金;現在出售這個藥方,一下子就可賺取一百兩黃金,就賣給他吧!”那個外鄉人得到了藥方後,便拿去獻給吳王,並向吳王誇讚這種藥的用處。這時,正趕上越國有內亂,吳王便派他領兵討伐越國。冬天,他們和越國軍隊進行水戰,把越國軍隊打得大敗。吳王很高興,就割出一塊土地來封賞給了他。這藥能夠使手不皸裂,功用是一樣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賞,有的有了它仍免不了幹漂洗棉絮之類的苦活,這都是由於用法不同的緣故啊!

提示:同樣的東西,由於眼光和見識不一樣,它所發揮的作用也就不一樣。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們看待事物不能絕對化,應努力做到物盡其用。

3.麗姬悔泣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牀,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

自譯:麗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兒,晉國征伐麗戎時俘獲了她,她當時哭得淚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晉國進入王宮,跟晉侯同睡一牀而寵爲夫人,吃上美味珍饈,也就後悔當初不該那麼傷心地哭泣了。

提示:是非、禍福等現象表面上看各不相同,但本質上是一致的,應任之自然,隨之變化。

4.罔兩問影

●罔兩問景曰:“曩(讀音nang三聲,以往,從前)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自譯:影子旁邊的光暈問影子道:“剛剛你(在)走,現在你停下;剛剛你坐着,現在(又)起來;怎麼你的行爲沒有一點規律呢?”影子說:“我要依靠別人才能存在的啊!因爲我所依靠的,(他)又有所依賴而行動啊!我要依靠別人就象蛇的行動靠它的腹部蟬的飛翔靠它的翅膀一樣啊!(我又)怎麼知道應該怎樣行動?(又)怎麼知道不怎樣動呢?”

提示:很多人身爲傀儡,心裏很苦,嘴上卻很硬,甚至助紂爲虐。影子倒也誠實,道出了其絕對被動的本質。作爲一個人,凡是不要強有所爲。否則爲人所挾,一生被動。正所謂:無爲,無不爲!

●衆罔兩問於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髮;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火與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無有待者乎!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

自譯:影外的微陰向影子問道:“你先前低着頭現在仰起頭,先前束着髮髻現在披着頭髮,先前坐着現在站起,先前行走現在停下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影子回答:“我就是這樣地隨意運動,有什麼可問的呢?我如此行止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會是這樣。我,就如同寒蟬蛻下來的殼、蛇蛻下來的皮,跟那本體事物的相似卻又不是那事物本身。火與陽光,使我聚合而顯明;陰與黑夜,使我得以隱息。可是有形的物體真就是我賴以存在的憑藉嗎?何況是沒有任何依待的事物呢!有形的物體到來我便隨之到來,有形的物體離去我也隨之離去,有形的物體徘徊不定我就隨之不停地運動。變化不定的事物有什麼可問的呢?”

提示:人生一世,也就是自然規律的一種現象。想知道生從何來,死往哪去。可就難了。意識不過是物質形式的一種表象嗎。

5.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自譯: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着的一隻蝴蝶,感到多麼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提示:物我兩忘,物我不分,方爲人生的最高境界。

6.不材之木

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xie二聲,量度物體的周長)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爲舟者旁(同‘傍’,接近)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以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爲舟則沉,以爲棺槨則腐,以爲器則速毀,以爲門戶則液樠,以爲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自譯:有個名叫石的木匠去齊國,來到曲轅,遇見土神廟旁的一棵櫟樹。它大得(可以)遮蔭幾千頭牛,量樹幹周長有一百抱;它比山高出十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上纔有枝杈,它可以做船將近十幾條。看樹的人就像集市的人一樣(多),這位木匠師傅卻不去圍觀,繼續走路不停下。他的弟子看了個飽,趕上石木匠後,說道:“自從我拿起斧頭跟隨師傅,還沒見過怎麼美的木材。師傅(卻)不願看(它),走路(都)停下,爲什麼?”(師傅答)道:“算了吧,別說了啊!(這是一種)疏鬆的木頭。用來做船會沉,用來做棺材會(迅速)腐爛,用來做器具會很快損壞,用來做門會流樹汁,用來做柱子會被蟲蛀。這樹是不能做東西的木頭,毫無用處,所以纔能有這麼長的壽命。”

提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何必因其一面而詆譭其全面。/ “毫無用處,所以纔能有這麼長的壽命。”確是很有見地。無用則無害也無困苦,無用就是大用正是福禍的辨證。

7.死母豬

仲尼曰:“丘也嘗使於楚矣,適見豚子食於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棄之而走。不見己焉爾,不得類焉爾。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

自譯:孔子說:“我孔丘也曾出使到楚國,正巧看見一羣小豬在吮吸剛死去的母豬的乳汁,不一會又驚惶地丟棄母豬逃跑了。因爲不知道自己的同類已經死去,母豬不能像先前活着時那樣哺育它們。小豬愛它們的母親,不是愛它的形體,而是愛支配那個形體的精神。

8.大冶鑄金

今之大冶鑄金,金踊躍曰“我且必爲鏌鋣”,大冶必以爲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爲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爲大爐,以造化爲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

現在如果有一個高超的冶煉工匠鑄造金屬器皿,金屬熔解後躍起說“我將必須成爲良劍莫邪”,冶煉工匠必定認爲這是不吉祥的金屬。如今人一旦承受了人的外形,便說“成人了成人了”,造物者一定會認爲這是不吉祥的人。如今把整個渾一的天地當作大熔爐,把造物者當作高超的冶煉工匠,用什麼方法來驅遣我而不可以呢?於是安閒熟睡似的離開人世,又好像驚喜地醒過來而回到人間。

9.鑿開七竅

南海之帝爲儵(讀音shu一聲),北海之帝爲忽,中央之帝爲混沌。儵與忽時相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自譯: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渾沌。儵與忽常常相會於渾沌之處,渾沌款待他們十分豐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報答渾沌的深厚情誼,說:“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個竅孔用來視、聽、吃的呼吸,唯獨渾沌沒有,我們試着爲他鑿開七竅。”他們每天鑿出一個孔竅,鑿了七天渾沌也就死去了。

提示:要強迫別人學這學那,卻不管人家是否有這份天資及興趣,這常常適得其反,造成一事無成的遺恨。我們在許多方面的做法,都有像儵和忽對混沌那樣去幫人家。

10.臧穀亡羊

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同‘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遊。二人者,事業不同,其亡羊同也。

自譯:臧和谷(倆人),兩個人一起放羊而都掉了他們的羊。問臧(當時)在幹什麼事,是拿了書在讀書;問谷(當時)在幹什麼事,是在賭博玩。倆人,所做的事不同,而他們丟失了羊是一樣的(結果)。

提示:①判斷一種行爲的正確與否,主要看其結果。②做事不能專心致志而失敗,不管你去做了什麼事情,都不是理由。

11.盜亦有道

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而盜跖的門徒向盜跖問道:“做強盜也有規矩和準繩嗎?”盜跖回答說:“到什麼地方會沒有規矩和準繩呢?憑空推測屋裏儲藏着什麼財物,這就是聖明;率先進到屋裏,這就是勇敢;最後退出屋子,這就是義氣;能知道可否採取行動,這就是智慧;事後分配公平,這就是仁愛。以上五樣不能具備,卻能成爲大盜的人,天下是沒有的。”

12.抱甕老人/抱甕灌園

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將爲圃畦,鑿隧而如井,抱甕而出灌,搰搰(讀音gugu三聲)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而出灌,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爲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爲機,後重前輕,挈(讀音qie四聲,提)水若抽,數如溢湯,其名爲槔(讀音gao一聲,利用槓桿原理的井上汲水工具)。”爲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爲也。”

自譯:子貢到南邊的楚國遊歷,返回晉國,經過漢水的南沿,見一老丈正在菜園裏整地開畦,打了一條地道直通到井邊,抱着水甕澆水灌地,吃力地來來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貢見了說:“如今有一種機械,每天可以澆灌上百個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頗多,老先生你不想試試嗎?”種菜的老人擡起頭來看着子貢說:“應該怎麼做呢?”子貢說:“用木料加工成機械,後面重而前面輕,提水就像從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猶如沸騰的水向外溢出一樣,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種菜的老人變了臉色譏笑着說:“我從我的老師那裏聽到這樣的話,有了機械之類的東西必定會出現機巧之類的事,有了機巧之類的事必定會出現機變之類的心思。機變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麼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純潔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齊備;純潔空明的心境不完備,那麼精神就不會專一安定;精神不能專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會充實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說的辦法,只不過感到羞辱而不願那樣做呀。”子貢滿面羞愧,低下頭去不能作答。

提示:好像記得是達爾文說過:進化也就是在退化。很難說誰更正確。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不發展就被動受人欺侮。所以有人說:存在就是合理。也不無道理。所以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要拋掉清高,融入社會。/安於不用智巧的簡樸生活。

13.輪扁斫輪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讀音zhuo二聲,砍,削)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自譯: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車輪,他放下椎子和鑿子走上朝堂,問齊桓公說:“冒昧地請問,您所讀的書說的是些什麼呢?”齊桓公說:“是聖人的話語。”輪扁說:“聖人還在世嗎?”齊桓公說:“已經死了。”輪扁說:“這樣,那麼國君所讀的書,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齊桓公說:“寡人讀書,製作車輪的人怎麼敢妄加評議呢!有什麼道理說出來那還可以原諒,沒有道理可說那就得處死。”輪扁說:“我用我所從事的工作觀察到這個道理。砍削車輪,動作慢了鬆緩而不堅固,動作快了澀滯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順利而且應合於心,口裏雖然不能言說,卻有技巧存在其間。我不能用來使我的兒子明白其中的奧妙,我的兒子也不能從我這兒接受這一奧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歲如今老子還在砍削車輪。古時候的人跟他們不可言傳的道理一塊兒死亡了,那麼國君所讀的書,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提示:這不可知論,雖有獨到之處,卻失之偏頗。不過此篇,倒是將一個沒有文化的匠人躍然紙上。

14.夔、蚿、蛇與風

夔(讀音kui二聲)謂蚿(讀音xian二聲)曰:“吾以一足趻踔(讀音chen三聲,chuo一聲,跳躍)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今予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蚿謂蛇曰:“吾以衆足行,而不及子之無足,何也?”蛇曰:“夫天機之所動,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蛇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蓬蓬然入於南海,而似無有,何也?”風曰:“然。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然而指我亦勝我,足酋我亦勝我。雖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吾能也,故以衆小不勝爲大勝也。”

自譯:夔對蚿說:“我用一隻腳跳着走路,我不如(你)啊,現在你使用幾萬只腳,這是爲什麼?”蚿說:“不清楚。您沒看見唾沫嗎?噴出來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霧一樣,雜亂地落下數不勝數。我只是按自然規律而行事,也不知道是爲什麼。”蚿對蛇說:“我用衆多的腳走路,卻不及您沒有腳,爲什麼?”蛇說:“這都是自然規律,怎能改變呢?我哪裏用得着腳啊!”蛇對風說:“我要蠕動我的脊骨和肋骨而行走,尚有行跡。而您蓬蓬然從北海出發,蓬蓬然進入南海,卻彷彿沒有行跡,這是爲什麼?”風說:“是的。我蓬蓬然從北海出發而進入南海,但是一個手指可以勝我,腳也可以踢我。雖然如此,但折斷大樹,掀翻大房屋的,只有我能夠啊,所以有許多小的不足卻能有大能爲。”

提示:凡事都必須符合自然規律,沒有什麼是萬能的。也沒有什麼是無能的。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故以衆小不勝爲大勝也”說得最好,凡是有特別專長者,肯定有很多弱項。什麼都能的人,其實什麼都是半桶水。所謂:大智若愚,並不是人們一般所理解的做作而來的,而是因爲他大智,因此弱項甚多而至。當然,這不能成爲弱智的藉口。

15.骷髏入夢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讀音du、lou二聲,骷髏),髐(讀音xiao一聲,白骨)然有形,檄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爲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讀音yue四聲,古代兵器,似斧但比斧大)之誅,而爲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爲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爲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

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爲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爲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讀音pin二聲,同‘顰’、cu四聲,皺眉頭)頞(讀音e四聲,鼻樑)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爲人間之勞頓乎?”

自譯:莊子到楚國去,途中見到一個骷髏,枯骨突露呈現出原形。莊子用馬鞭從側旁敲了敲。於是問道:“先生是貪求生命、失卻真理,因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國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殺,因而成了這樣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爲,擔心給父母、妻兒子女留下恥辱,羞愧而死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遭受寒冷與飢餓的災禍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享盡天年而死去成了這樣呢?”莊子說罷,拿過骷髏,用作枕頭而睡去。

到了半夜,骷髏給莊子顯夢說:“你先前談話的情況真像一個善於辯論的人。看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沒有上述的憂患了。你願意聽聽人死後的有關情況和道理嗎?”莊子說:“好。”骷髏說:“人一旦死了,在上沒有國君的統治,在下沒有官吏的管轄;也沒有四季的操勞,從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長久看作是時令的流逝,即使南面爲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莊子不相信,說:“我讓主管生命的神來恢復你的形體,爲你重新長出骨肉肌膚,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兒女、左右鄰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這樣做嗎?”骷髏皺眉蹙額,深感憂慮地說:“我怎麼能拋棄南面稱王的快樂而再次經歷人世的勞苦呢?”

提示:通過與髑髏的對話,提示了人生的種種憂患,說明從“齊物論”的角度來看,死也是一種“至樂”。 /如果人人從小能接受寬容、大度、向上、沒有歧視的教育,便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悲觀厭世的世界觀滋生。

16.操舟若神

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遊者數能,若乃夫沒人(會潛水的人),則未嘗見舟而操之也。’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仲尼曰:“善遊者數能,忘水也。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而操之也,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猶其車卻也。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讀音hun一聲,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

自譯:顏淵問孔子說:“我曾經在觴深過渡,擺渡人駕船的技巧實在神妙。我問他:‘駕船可以學習嗎?’擺渡人說:‘可以的。善於游泳的人很快就能駕船。假如是善於潛水的人,那他不曾見到船也會熟練地駕駛船。’我進而問他怎樣學習駕船而他卻不再回答我。請問他的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孔子回答說:“善於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學會駕船,這是因爲他們習以成性適應於水而處之自然。至於那善於潛水的人不曾見到過船就能熟練地駕駛船,是因爲他們眼裏的深淵就像是陸地上的小丘,看待船翻猶如車子倒退一樣。船的覆沒和車的倒退以及各種景象展現在他們眼前卻都不能擾亂他們的內心,他們到哪裏不從容自得!用瓦器作爲賭注的人心地坦然而格外技高,用金屬帶鉤作爲賭注的人而心存疑懼,用黃金作爲賭注的人則頭腦發昏內心迷亂。各種賭注的賭博技巧本是一樣的,而有所顧惜,那就是以身外之物爲重了。大凡對外物看得過重的人其內心世界一定笨拙。”

提示:每遇到重大事件時,人們都是勸當事人要有平常心。這保持平常心,除了最基本素質:人生觀、價值觀的堅定樹立外。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堅強的實力。當然,這所謂的堅強實力,其實也是相對的。實力是否堅強,最終還是取決於人的最基本素質。/心浮氣躁,是成不了事。

17.主祭說豬

祝宗人(官名)玄端(禮服禮帽,這裏做動詞用)以臨牢筴(讀音ce四聲,同‘策’柵欄),說彘曰:“汝奚惡死?吾將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齊(齊,通齋即‘齋’),籍白茅,加汝肩尻(讀音kao一聲,屁股)乎彫(同‘雕’)俎(讀音zu三聲,盛放祭物的禮器)之上,則汝爲之乎?”爲彘(讀音zhi四聲,豬)謀,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錯(通‘措’,安置)之牢筴之中。”自爲謀,則苛生有軒冕之尊,死得於腞楯之上,聚僂之中則爲之。爲彘謀則去之,自爲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

自譯:主持宗廟祭祀的官吏穿好禮服戴上禮帽來到豬圈邊,對着柵欄裏的豬說:“你爲什麼要討厭死呢?我將餵養你三個月,用十天爲你上戒,用三天爲你作齋,鋪墊上白茅,然後把你的肩胛和臀部放在雕有花紋的祭器上,你願意這樣嗎?”爲豬打算,說是仍不如吃糠咽糟而關在豬圈裏,爲自己打算,就希望活在世上有高貴榮華的地位,死後則能盛裝在繪有文采的柩車上和棺槨中。爲豬打算就會捨棄白茅、雕俎之類的東西,爲自己打算卻想求取這些東西,所不同於豬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提示:我發現很多政客,還有強國欺負小國時,都會像這位侃侃而談的官員。還請爲官者和那些強國,是否能“爲彘謀”。唯有公平,這世界才能高速、良性發展。

18.蹈水之道

孔子觀於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讀音yuan二聲,綠色大鱉,tuo二聲,鄂魚)魚鱉之所不能遊也。見一丈夫遊之,以爲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並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被髮行歌而遊於塘(堤岸)下。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爲子爲鬼,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 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與齊(肚臍:旋渦的意思)具入,與汩(讀音gu三聲,旋渦中涌出的水)偕出,從水之道而不爲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爲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自譯:孔子在呂梁觀賞,瀑布高懸二三十丈,沖刷而起的激流和水花遠達四十里,黿、鼉、魚、鱉都不敢在這一帶游水。只見一個壯年男子游在水中,還以爲是有痛苦而想尋死的,派弟子順着水流去拯救他。忽見那壯年男子游出數百步遠而後露出水面,還披着頭髮邊唱邊遊在堤岸下。孔子緊跟在他身後而問他,說:“我還以爲你是鬼,仔細觀察你卻是個人。請問,游水也有什麼特別的門道嗎?”那人回答:“沒有,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我起初是故常,長大是習性,有所成就在於自然。我跟水裏的漩渦一塊兒下到水底,又跟向上的涌流一道游出水面,順着水勢而不作任何違拗。這就是我游水的方法。”孔子說:“什麼叫做‘起初是故常,長大是習性,有所成就在於自然’呢?”那人又回答:“我出生于山地就安於山地的生活,這就叫做故常;長大了又生活在水邊就安於水邊的生活,這就叫做習性;不知道爲什麼會這樣而這樣生活着,這就叫做自然。”

提示:所謂的政客、學者、文人等諸如此類的“家”們,都喜歡自作聰明地總結人生、社會的真諦,高談闊論自己的見解。殊不知,凡是都應順其自然。所謂要拯救社會、拯救地球的宏論層出不窮。其實,所謂要拯救的最好方法,就是誰也不要去拯救。/“生於陵而安於陵,長於水而安於水”試問世間有多少人順應自然呢?奢求、貪慾、野心……在衆生之中俯拾即是。

19.騎手翻車

東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莊公以爲文弗過也,使之鉤百而反。顏闔(讀音he二聲)遇之,入見曰:“稷之馬將敗。”公密而不應。少焉,果敗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馬力竭矣,而猶求焉,故曰敗。”

自譯:東野稷憑駕駛馬車的技術向莊公自薦。他駕駛馬車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後退,車輪壓出的痕跡都是筆直的;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車痕都像是圓規劃出來的。莊公覺得誰也超不過東野稷的駕車技術,就讓他駕車連續轉一百個圈子,再返回原地。顏闔碰見東野稷正在駕駛,就進見莊公上奏道:"東野稷的馬車肯定要翻倒的。"莊公很不高興,假裝沒聽見沒有理會。不久,東野稷果然翻了車。魯莊公便問顏闔:"您怎麼知道他會翻車呢?" 顏闔說:"他的馬力氣用完了,還強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車纔怪了。"

提示:實際生活中,人們固執地堅持,強姦民意、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辦事、服從自己的利益,這樣就不能成功,就會失敗。

20.山木與雁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自譯:莊子行走于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說:“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就是因爲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款待他。童僕問主人:“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主人說:“殺那隻不能叫的。”

提示:凡事必須看清事物的本質,掌握其內在規律,才能知道看似矛盾,實際合理。人們取捨的基本條件就是:利我!從這個故事看,很明顯:對人有用的木材,砍!不能鳴叫以愉悅人的'耳朵的大雁,殺!會鳴叫以愉悅人的大雁,姑且留着讓它爲人們鳴叫。材與不材,在於用者所取。/無用則無害也無困苦,無用就是大用

21.豐狐文豹

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飢渴隱約,猶旦胥(互相)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於網羅機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爲之哉也。

自譯:凡是肥大的狐狸、漂亮花紋的豹子,(他們)棲息在山林中,藏身在巖洞裏,很平靜(與人無害的);夜晚行動白天睡覺,(這是)戒備(人類)啊;雖然常常飢餓口渴,白天(它們)還是全都在遠離(人類生活的)江湖覓食,這是求個安定啊(與人類求一個相安無事);但是(它們還是)難免被羅網、機關所捕獲的災患,它們有什麼罪呢?那是(由於)它們的皮毛帶來的災禍啊。

提示:人類的貪婪又豈只只對待動物如此呢,對待自己的同類不也是常常如此嗎。人類在地球上自認爲最強,便對自然界索取無度,殊不知自然規律會懲罰這種貪婪的。現在的環境災難便讓我們吃了不少苦頭的,現在的人們漸漸意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被大多數的人認可。自然界有自然規律遏制人類的貪慾。追逐利益既是人類發展的動力,也是導致殺戮、掠奪的元兇。

22.方舟濟河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讀音xi一聲,吸氣)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自譯:有兩艘船並在一起渡河,有一條空船過來撞它們,(這時船上)就是有(那種)小心眼的人也沒有發怒;有一個人在船上,就喘着氣呼喊(叫他讓開);叫一次沒聽見,叫兩次還沒聽見,於是第三次叫的時候,就必定用惡毒的辱罵一起喊(過去)。前面沒有發怒而現在發怒了,前面虛懷若谷而現在怒火填膺。人們能夠虛懷若谷地生活在世上,又有誰能加害於他呢。

提示:凡事沉着應付,掌握好客觀規律並按其予以應對,能預見的提前預防,無法預知的惟有順其自然。泰然處之就不會傷心的了。願世人既不傷心也不傷身!

23.東海之鳥

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爲鳥也,翂翂翐翐(讀音fen一聲、讀音ke一聲),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爲前,退不敢爲後;食不敢先嚐,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加害,是以免於患。

自譯:在東海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意怠。它作爲鳥來說,飛得低且慢,看上去好象很無能的;(它們是)結伴而飛,肋緊靠着肋(身體緊靠在一起)棲息;進不敢爭先,退不敢最後;吃東西不先嚐,總是吃些殘羹剩餚。所以它們不會被大家所排斥,外人終久不會加害它們,這樣(它們從來)沒有什麼禍患。

提示:所謂大智若愚,這就是詮釋。但是,其實人們理解或者說理想的大智若愚,是那種帶有僞裝或者說是看上去愚鈍,實際上狡詐或者說是極其有心計者。故事中的形象,人們會說它消極、懦弱。試問,故事中是否提及它們在生物鏈中的作用、作爲?如果他們在這之中是偉大崇高的形象呢?人們會如何看待它們呢?要看透“無爲”其實非常難的,纔能有爲。

24.林回棄璧

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爲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爲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自譯:你沒有聽說過那假國人的逃亡嗎?林回捨棄了價值千金的璧玉,揹着嬰兒就跑。有人議論:“他是爲了錢財嗎?初生嬰兒的價值太少太少了;他是爲了怕拖累嗎?初生嬰兒的拖累太多太多了。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揹着嬰兒就跑,爲了什麼呢?”林回說:“價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這個孩子跟我則是以天性相連。’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拋棄;以天性相連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包容。相互收容與相互拋棄差別也就太遠了。而且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君子淡泊卻心地親近,小人甘甜卻利斷義絕。大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麼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提示:爲爭權奪利而泯滅親情,反目成仇的故事從古至今屢見不鮮。可見世人的劣根是亙古不變,長存於文明社會之中的。

25.騰猿

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逢蒙不能眄睨(讀音mian四聲、ni二聲)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自譯:(魏王)難道沒看見過騰猿嗎?它們在楠、梓、豫章這些大樹之中,攀緣藤蔓樹枝自如得就像皇帝一樣,就是后羿、逢蒙(這樣的神射手)也不能小視它們(的敏捷)。一旦(它們)來到柘、枳、枸(這些矮小的灌木叢)中,就小心翼翼東張希望,戰戰兢兢的了;這不是(筋骨)僵硬變得不柔韌了,而是所處的環境不利,不能(讓它)施展它的所長。

提示:虎落平陽遭犬欺。這個道理人們都知道,但多是在自己或旁人不得志的時候說說而已。要爲老虎和猴子們創造高山大嶺,高樹密林的良好環境。

26.異鵲

莊周遊於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讀音sang三聲,額頭)而集於慄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搴(讀音qian一聲,撩起)裳躩(讀音jue二聲,疾走的樣子,跳躍)步,執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讀音yi四聲,隱蔽)而搏之,見得而忘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讀音sui四聲,詰問)之。

自譯:莊周在雕陵(慄樹園)的籬笆旁漫步,看見一隻奇怪的鵲從南邊過來,它翅膀寬有七尺,眼睛大(得直徑)有一寸,(經過的時候它的身體)碰到莊周的額頭來到慄樹林中。莊周說道:“這是什麼鳥啊,翅膀大卻不會飛,眼睛大卻不會看?”(說着)提起褲子快跑(追蹤),拿了石子(準備)打鳥把它抓住。(這時他)看見一隻蟬,因爲剛剛找到一處很好的蔭涼而忘記了(隱藏)自己的身體;(一隻)螳螂躲在旁邊準備抓那隻蟬,看到就要有所捕獲卻忘了自己的身體;(那隻)奇怪的鵲跟着螳螂準備抓它來吃,只知道(眼前的)美味卻忘了自己的身體。莊周猛的驚覺道:“不好!事物都有福禍兩面,福禍是互相依存的啊!”(他)丟掉石子走開了,園丁追着他問他(爲什麼好好的放棄,不打那鳥了)。

提示:“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這個道理,凡是對中國文化有所瞭解的人都懂。但是一到實際生活中,人們因爲貪圖名或利,又極容易忘記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只圖眼前的利益,卻不知道禍害即將來臨。

27.魯國少儒

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爲先生方者”。莊子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爲其服也;爲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爲不然,何不號於國中曰:‘無此道而爲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自譯:莊子拜見魯哀公。魯哀公說:“魯國多儒士,很少有信仰先生道學的人。”莊子說:“魯國很少儒士。”魯哀公說:“全魯國的人都穿着儒士的服裝,怎麼說儒士很少呢?”

莊子說:“我聽說,儒士戴圓帽的知曉天時;穿着方鞋的,熟悉地形;佩帶用五色絲繩繫着玉玦的,遇事能決斷。君子身懷那種學問和本事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裝;穿上儒士服裝的人,不一定會具有那種學問和本事。你如果認爲一定不是這樣,何不在國中號令:‘沒有儒士的學問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裝的人,定處以死罪!’”

於是哀公號令五天,魯國國中差不多沒有敢再穿儒士服裝的人,只有一個男子穿着儒士服裝站立於朝門之外。魯哀公立即召他進來以國事徵詢他的意見,無論多麼複雜的問題都能做出回答。莊子說:“魯國這麼大而儒者只有一人呀,怎麼能說是很多呢?”

提示:古代的人實在是太老實、太膽小了!要是看到今天的人們,實在會爲自己的鼠膽汗顏。話又說回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進步的嗎,否則人類社會怎麼能發展呢!欺世盜名佔在要害位置的人,耀武揚威呼風喚雨照樣神氣活現,誰能說他們沒有真才實學?拍馬溜鬚、見風使舵、欺上瞞下、厚顏無恥、落井下石、請客送禮......這些不是學問?不要修爲?不是還有人專門著書《厚黑學》嗎!可見他們的學問其實是大的,古代的先人其實沒有什麼好汗顏的,只是應該反省自己所崇尚的學問不對,既不應該是儒學、也不會是什麼道學等諸如此類的,那門學問博大精深,需得比學儒學、道學等這類學問,更加努力百倍,方可有所成就。那更是要花心血的,它可是千萬不能小瞧的--大學問啊!

28.道之所在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至。”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讀音ti二聲、bai四聲)。”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讀音pi四聲,磚)。”曰:“何其愈甚也?”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官名)之問於監市履狶(通‘豨’讀音xi一聲,豬)也,每下愈況。”

自譯:東郭子向莊子請教:“所謂道,它存在於何處?”莊子說:“無所不到。”東郭子說:“能否指定一個範圍然後進行說明。”莊子說:“在螻蟻。”(東郭子)說:“怎麼這麼低下?”(莊子)說:“在稗草。”(東郭子)說:“怎麼更低下了?”(莊子)說:“在瓦礫。”(東郭子)說:“怎麼更甚了啊?”(莊子)說:“在屎溺。”東郭子不做聲了。莊子說:“先生您所問的,根本就不涉及本質。(比如)市場檢查官問市場檢查人員(時用)腳踩豬(就可以知道豬的肥瘦),(而且是)越往下(踩豬腳)越準確(細微處可見事物本質)。”

提示:細微處可見事物本質。這個道理其實大家很容易理解。我倒是爲東郭子不像南郭先生,他誠實,不怕別人笑話的執着勁頭感動,這樣的人才能學到真學問。

29.捶鉤者

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通‘毫’)芒。大馬曰:“子巧與?有道與?”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鉤,於物無視也,非鉤無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長得其用,而況乎無用者乎!物孰不資焉!”

自譯:一個(楚國大司馬領地的)打造帶鉤的人,年齡八十歲了,他(製作帶鉤在)細微處(都)不會有遺漏。大司馬問他:“您有什麼巧?有什麼規律?”老人說:“在下有自己所堅持的。在下廿歲開始喜好打造帶鉤,對於其它事物都視而不見,不是帶鉤就不會仔細看的。這有用的(時間),佔據了無用的(時間),因爲長期在用,更何況沒有無用(的時間)啊!還有什麼方面不是爲有用的事所使用呢!

提示: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礎,願天下人都能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專心才能做到最好,所謂熟能生巧嗎!

30.逆旅二妾

陽子之宋,宿於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自譯:陽朱到宋國去,住在旅店裏。旅店主人有兩個妾,其中一個漂亮,一個醜陋,可是長得醜陋的受到寵愛而長得漂亮的卻受到冷淡。陽朱問他的緣故,年青的店主回答:“那個長得漂亮的自以爲漂亮,但是我卻不覺得她漂亮;那個長得醜陋的自以爲醜陋,但是我卻不覺得他醜陋。”陽子轉對弟子說:“弟子們記住!品行賢良但卻不自以爲具有了賢良的品行,去到哪裏不會受到敬重和愛戴啊!”

提示:自我炫耀必爲人所賤,謙虛恭謹才能爲人敬愛。/一個人對自己的估價是分母,而品德才能是分子。分母愈大,則價值便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