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經典寓言精讀(二)

大田五中2007屆高三語文備課組編輯

31.真正畫家

宋元君將畫圖,衆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宋元公打算畫幾幅畫,衆多的畫師都趕來了,接受了旨意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站着,舔着筆,調着墨,站在門外的還有半數人。有一位畫師最後來到,神態自然一點也不慌急,接受了旨意也不恭候站立,隨即回到館舍裏去。宋元公派人去觀察,這個畫師已經解開了衣襟、裸露身子、叉腿而坐。宋元公說:“好呀,這纔是真正的畫師。”

32.運斤成風

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匠石曰:“嘗試爲寡人爲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

自譯:楚國的郢都有一個人,鼻子尖上沾了一點白泥巴,這層白泥巴薄得像蒼蠅的翅膀一樣。請一個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揮動斧子,只聽見一陣風響,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乾乾淨淨,鼻子卻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傷。那個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點兒也不感到害怕。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後,就把工匠石叫了來,說:“你再削一次讓我看看吧!”工匠石說:“我的確是會削的,但是,那個敢讓我削的人已經死去很久了。”

提示: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好的搭檔。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搭檔,要把本領發揮出來便很難。人要有了後顧之憂,幹什麼都不容易成功。不管心理承受能力再強,就是不會一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沒有了逃生的希望了,只有決一死戰了;真正的藝術家,只有在遠離功名利祿的情況下--外部環境和內心世界,纔會創造出傳世之作;同樣,極端卑劣的小人,只有在完全不被人類的道德觀念所束縛時,才能做出驚世駭俗的滔天罪行。

33.猴子逞能

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衆狙見之,恂然棄而逃,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讀音ji二聲,被殺死)也。戒之哉!嗟呼!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鋤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吳王坐船在大江裏遊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羣猴子看見了,都驚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荊棘叢中了;唯獨有一隻猴子,卻洋洋得意地跳來跳去,故意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吳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飛箭接住了。吳王下令左右的侍從一齊放箭,那隻猴子被射死了。吳王回過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誇耀自己的靈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驕傲,以至於這樣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別人耍驕傲呀!”顏不疑回去以後,就拜賢人董梧爲老師,盡力克服自己的驕氣,遠離美色聲樂,不再拋頭露面。過了三年,全國人都稱譽他。

提示: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不可當作驕傲的本錢。謙虛謹慎,才能獲得人們的敬重。

34.長梧封人/鹵莽滅裂

長梧封人問子牢曰:“君爲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昔予爲禾,耕而鹵莽,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芸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耰(讀音you一聲,平整田地的農具,此處做動詞用)之,其禾繁以滋,予終年饜饗(讀音yan四聲、xiang三聲,飽食)。”莊子聞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減其情,亡其神,以衆僞。故鹵莽其性者,欲惡之孽,爲性藺(讀音lin四聲,馬藺、馬蘭、馬蓮草)葦廉葭(讀音jia一聲,初生蘆葦)始萌,以扶吾形,尋擢(讀音zhuo二聲,拔)吾性,並潰漏發,不擇所出,漂疽疥臃(讀音 ju一聲,毒瘡、jie四聲,疥瘡、yong一聲,腫塊),內熱溲(讀音sou一聲,排泄小便)膏是也。

自譯:長梧的一位封疆小官吏對子牢說:“您治理政事不能鹵莽,管理民衆不要草率。原先我種莊稼,耕地很鹵莽,因而它的果實也就鹵莽地回報我;除草時我很草率,因而它的果實也就草率地回報我。我第二年就改而認真了,耕地很深鋤地很細,那莊稼就生長繁茂,我全年可以飽食。”莊子聽了這話說:現今的人整理他們的形象,修養他們的心性,大多像封疆小官吏所說的。(那些)偏離天道,失去人性,淡漠人情,丟失精神(的人們),因此成爲虛僞的衆生。所以讓自己人性鹵莽的人,惡劣慾念的罪惡,心性如馬藺蘆葦(雜草)一樣開始萌生,撥弄尋找(察看)自己的性格,全都從發跟流瀉(出來),不論什麼地方都流出來,(浮在皮膚上的)疥瘡腫毒,是體內熱毒排泄出來的膿液啊。

提示:看來莊子是當時的憤青一類的人物啊。對當時的時政、人性都是要大加唾罵的啊。憤世嫉俗過後,便構建起一個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理想國度。

35.任公子釣大魚

任公子爲大鉤巨緇(讀音zi一聲,黑色的繩子),五十犗(jie四聲,閹割了的牛)以爲餌,蹲乎會嵇,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讀音xian四聲,通‘餡’)沒而下,騖揚而奮鬐(讀音qi二聲,通‘鰭’),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讀音mou二聲,相等)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讀音全二聲,淺薄)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縣(通‘懸’)令,其於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自譯:任國公子做了個大魚鉤繫上粗大的黑繩,用五十頭牛牲做釣餌,蹲在會稽山上,把釣竿投向東海,每天都這樣釣魚,整整一年一條魚也沒釣到。不久大魚食吞魚餌,牽着巨大的釣鉤,急速沉沒海底,又迅急地揚起脊背騰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海水劇烈震盪,吼聲猶如鬼神,震驚千里之外。任公子釣得這樣一條大魚,將它剖開製成魚乾,從浙江以東,到蒼梧以北,沒有誰不飽飽地吃上這條魚的。這以後那些淺薄之人和喜好品評議論之士,都大爲吃驚奔走相告。他們舉着釣竿絲繩,奔跑在山溝小渠旁,守候小魚上鉤,至於想得到大魚那就很難很難了。修飾淺薄的言辭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對於達到通曉大道的境界來說距離也就很遠很遠了,因此說不曾瞭解過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說是善於治理天下,而且其間的差距也是很遠很遠了。

提示:諷刺眼光短淺好發議論的淺薄之士,比喻治理世事的人必須立志有所大成./任公子毫不經意反而釣到大魚,而那些淺薄之徒強求名利,必然落空。說明順應自然之道方可實現大志,強求必不得。

36.詩禮發冢

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讀音lu二聲,傳告)傳曰:“東方作矣,事之若何?”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坡(提土旁改耳旁。意思同)。生不佈施,死何含珠?’爲。”“接其鬢,擪其顪(讀hui四聲,面頰),而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自譯:儒生表面運用詩、書而暗地裏卻在盜墓。大儒在上面向下傳話:“太陽快升起來了,事情進行得怎麼樣?”小儒說:“下裙和內衣還未解開,口中還含着珠子。古詩上就有這樣的詩句:‘青青的麥苗,長在山坡上。生前不願賙濟別人,死了怎麼還含着珠子!’”大儒說:“擠壓他的兩鬢,按着他的鬍鬚,你再用錘子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分開他的兩頰,不要損壞了口中的珠子!”

提示:寫儒者打着《詩》、《禮》的招牌,盡幹骯髒的見不得人的勾當。諷刺儒家思想的虛僞性。

37.宋元君與神龜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窺)阿門,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爲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餘且得予。”元君覺,使人佔之,曰:“有”。君曰:“令餘且會朝。”明日,餘且朝。君曰:“漁何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其圓五尺。”君曰:“獻若之龜。”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殺龜以卜,吉。”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讀音ce四聲,問卜)。仲尼曰:“神龜能見夢於元君,而不能避餘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自譯:宋國的國王元君半夜夢見一個人披散着頭髮窺視(他的)臥室,(並)說道:“我來自名叫宰路的深淵,我是河伯那的清江使,打漁人餘且捕獲了我。”元君醒後,讓人對這件事進行占卜,卜卦是:“有”。元君命令道:“叫餘且來見我。”天亮後,餘且就來拜見元君。元君問道:“打漁捕獲了什麼?”(餘且)回答說:“我的網捕到一隻白色的龜,它的圓周有五尺長。”君說:“把你的龜獻上來。”白龜送到後,元君又想殺了它,又想放了它,心裏猶豫不決,就由占卜來定,卜卦是:“(把這隻白龜)殺了後用它的殼進行占卜,肯定吉利。”於是殺白龜,用它的殼占卜了七十二次沒有一次不準確的。仲尼(孔子)說:“神龜託夢給元君,卻不能躲避餘且的網;它的聰明才智能夠做到七十二次占卜算無遺策,卻不能避過開膛破肚的災難。這樣來說實在是智慧有點問題吧?神志有點不清啊。”

提示:這隻白龜玩的是黑色幽默!所謂神龜,神龜,神所做之事,又豈是人心所能理喻的呢?就是人之聖賢--孔子都無法理解啊!高深,高深。現今的人是絕對不會作這麼虧本的買賣的,孔子都要說他神志不清啊!不過古人好象有這樣的人,有句話叫什麼:殺身成仁。大概就是類似這隻神龜的壯舉。

38.屠龍之術

姓朱者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自譯:有一個姓朱的人,一心要學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於是,就到支離益那裏去學習宰殺龍的本領。他花盡了家裏資產,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終於把宰殺龍的技術學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裏。可是,世間哪有龍可殺呢?結果,他學的技術一點也用不上。

提示: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

39.舐痔結駟/吮癰舐痔

宋人有曹商者,爲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於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自譯:宋國有個叫做曹商的人,爲宋王出使秦國。他前往秦國的時候,得到宋王贈與的數輛車子;秦王十分高興,又加賜車輛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國,見了莊子說:“身居偏僻狹窄的里巷,貧困到自己的編織麻鞋,脖頸乾癟面色飢黃,這是我不如別人的地方;一旦有機會使大國的國君省悟而隨從的車輛達到百乘之多,這又是我超過他人之處。”莊子說:“聽說秦王有病召請屬下的醫生,破出膿瘡潰散癤子的人可獲得車輛一乘,舔治痔瘡的人可獲得車輛五乘,凡是療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獲得的車輛就越多。你難道給秦王舔過痔瘡嗎,怎麼獲獎的車輛如此之多呢?你走開吧!”

提示:其實官場上曹商之流比比皆是。莊子挖苦得雖然痛快淋漓,但悲哀的是曹商之流當道的現實實在太普遍,普遍得人們已經習以爲常;普遍得曹商之流已是更加將炫耀之勢發揚光大;普遍得貧寒耿直的人們都已自覺形穢猥瑣起來而沒了底氣吼道:“子行矣!”/諷刺諂媚巴結權貴的卑劣行爲。

40.沒淵得珠/探驪得珠

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莊子。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寐,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寐,子爲齎粉夫。”

自譯:有個拜會過宋王的人,宋王賜給他車馬十乘,依仗這些車馬在莊子面前炫耀。莊子說:“河上有一個家庭貧窮靠編織葦蓆爲生的人家,他的兒子潛入深淵,得到一枚價值千金的寶珠,父親對兒子說:‘拿過石塊來錘壞這顆寶珠!價值千金的寶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龍的下巴下面,你能輕易地獲得這樣的寶珠,一定是正趕上黑龍睡着了。倘若黑龍醒過來,你還想活着回來嗎?’如今宋國的險惡,遠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兇殘,也遠不只是黑龍那樣。你能從宋王那裏獲得十乘車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着了。倘若宋王一旦醒過來,你也就必將粉身碎骨了”。

提示:我們的祖先寧願砸碎價值千金的珠子,來教育孩子要珍惜生命,不要好賭犯險。試想一下,我就不禁汗顏--因爲我極有可能會捨不得砸掉那珍珠。捫心自問:您捨得嗎?

41.以珠彈雀/隨珠彈雀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豈不悲哉!凡聖人之動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爲。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自譯:如今世俗所說的君子,大多危害身體、棄置稟性而一味地追逐身外之物,這難道不可悲嗎!大凡聖人有所動作,必定要仔細地審察他所追求的方式以及他所行動的原因。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有一個喜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隻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爲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

提示: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爲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爲。

42.佝僂承蜩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爲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自譯:孔子前往楚國,路過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老人,手裏拿着一根長長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術非常嫺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沒有一個能逃脫的,就好像信手拾來一樣輕而易舉。孔子驚奇地說:“您的技術這麼巧妙,大概有什麼方法吧!”駝背老人說:“我的確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時候,如果能夠在竹竿的頂上放兩枚球而不讓球掉下來,粘的時候知了就很少能夠逃脫;如果放三枚不掉下來,十隻知了就只能逃脫一隻;如果放五枚不掉下來,粘知了就像用手拾東西那麼容易了。你看我站在這裏,就如木樁一樣穩穩當當;我舉起手臂,就跟枯樹枝一樣紋絲不動;儘管身邊天地廣闊無邊,世間萬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裏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麼東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響不了我對知了翅膀的關注,怎麼會粘不到知了呢?”孔子聽了,回頭對弟子說:“專心致專,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啊!”

提示: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用心專一,排除干擾,纔能有成。/專心致專,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43.朝三暮四

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衆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爲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自譯: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便改口說:“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名義和實際都沒有虧損,喜與怒卻各爲所用而有了變化,也就是因爲這樣的道理。因此,古代聖人把是與非混同起來,優遊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裏,這就叫物與我各得其所、自行發展。

提示:用名義上改變而實際上不改變的方法欺騙人。

44.螳臂當車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爲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爲其決之之怒也。時其飢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譯文】你不瞭解那螳螂嗎?奮起它的臂膀去阻擋滾動的車輪,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勝任,還自以爲才高智盛很有力量。警惕呀,謹慎呀!經常誇耀自己的才智而觸犯了他,就危險了!你不瞭解那養虎的'人嗎?他從不敢用活物去餵養老虎,因爲他擔心撲殺活物會激起老虎兇殘的怒氣;他也從不敢用整個的動物去餵養老虎,因爲他擔心撕裂動物也會誘發老虎兇殘的怒氣。知道老虎飢飽的時刻,通曉老虎暴戾兇殘的秉性。老虎與人不同類卻向飼養人搖尾乞憐,原因就是養老虎的人能順應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殺的人,是因爲觸犯了老虎的性情。

提示:不自量力,誇耀自己的才智,必然失敗。

45.楚狂接輿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

自譯:孔子去到楚國,楚國隱士接輿有意來到孔子門前,說“鳳鳥啊,鳳鳥啊!你怎麼懷有大德卻來到這衰敗的國家!未來的世界不可期待,過去的時日無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聖人便成就了事業;國君昏暗天下混亂,聖人也只得順應潮流苟全生存。當今這個時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還輕,而不知道怎麼取得;禍患比大地還重,而不知道怎麼迴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揚你的德行!危險啊,危險啊!人爲地劃出一條道路讓人們去遵循!遍地的荊棘啊,不要妨礙我的行走!曲曲彎彎的道路啊,不要傷害我的雙腳!”

46.濠梁觀魚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自譯: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儵魚遊得多麼悠閒自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還是讓我們順着先前的話來說。你剛纔所說的‘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

提示:闡明通情以知物的思想,莊子的“魚之樂”,是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惠子“安知魚之樂”則是基於現實的層面。

47.畏影惡跡

孔子愀然而嘆,再拜而起曰:“丘再逐於魯,削跡於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客悽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爲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於不免矣。謹修而身,謹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自譯:孔子淒涼悲傷地長聲嘆息,再次行禮後站起身來,說:“我在魯國兩次受到冷遇,在衛國被鏟削掉所有的足跡,在宋國遭受砍掉坐蔭之樹的羞辱,又被久久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我不知道我有什麼過失,遭到這樣四次詆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漁父悲憫地改變面容說:“你實在是難於醒悟啊!有人害怕自己的身影、厭惡自己的足跡,想要避離而逃跑開去,舉步越頻繁足跡就越多,跑得越來越快而影子卻總不離身,自以爲還跑得慢了,於是快速奔跑而不休止,終於用盡力氣而死去。不懂得停留在陰暗處就會使影子自然消失,停留在靜止狀態就會使足跡不復存在,這也實在是太愚蠢了!你仔細推究仁義的道理,考察事物同異的區別,觀察動靜的變化,掌握取捨的分寸,疏通好惡的情感,調諧喜怒的節度,卻幾乎不能免於災禍。認真修養你的身心,謹慎地保持你的真性,把身外之物還與他人,那麼也就沒有什麼拘繫和累贅了。如今你不修養自身反而要求他人,這不是本末顛倒了嗎?”

提示:要消除某些現象就必須採取正本清源的辦法。

48.無病自灸

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孔子仰天而嘆曰:“然。”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鬚,幾不免虎口哉!”

自譯:孔子一再拜謝快步離去,走出帳門登上車子,三次失落拿在手裏的繮繩,眼光失神模糊不清,臉色猶如死灰,低垂着頭靠在車前的橫木上,頹喪地不能大口喘氣。回到魯國東門外,正巧遇上了柳下季。柳下季說:“近來多日不見心裏很不踏實,看看你的車馬好像外出過的樣子,恐怕是前去見到盜跖了吧?”孔子仰天長嘆道:“是的。”柳下季說:“盜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說的那樣違背了你的心意吧?”孔子說:“正是這樣。我這樣做真叫做沒有生病而自行扎針一樣,自找苦吃,急急忙忙地跑去撩撥虎頭、編理虎鬚,幾乎不免被虎口吞掉啊!”

提示:自尋煩惱。

49.相濡以沫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自譯:泉水乾涸了,魚兒困在陸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氣來取得一點溼氣,以唾沫相互潤溼,不如將過去江湖裏的生活徹底忘記。與其讚譽唐堯的聖明而非議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們都忘掉而融化混同於“道”。大地把我的形體託載,並且用生存來勞苦我,用衰老來閒適我,用死亡來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提示: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幫助。

50.亦步亦趨

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自譯:顏淵向孔子問道:“先生行走我也行走,先生快步我也快步,先生奔跑我也奔跑,先生腳不沾地迅疾飛奔,學生只能幹瞪着眼落在後面了!”孔子說:“顏回,你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顏回說:“先生行走,我也跟着行走;先生說話,我也跟着說話;先生快步,我也跟着快步;先生辯論,我也跟着辯論;先生奔跑,我也跟着奔跑;先生談論大道,我也跟着談論大道;等到先生快步如飛、腳不沾地迅速奔跑而學生幹瞪着眼落在後面,是說先生不說什麼卻能夠取信於大家,不表示親近卻能使情意傳遍周圍所有的人,不居高位、不獲權勢卻能讓人民像滔滔流水那樣涌聚於身前,而我卻不懂得先生爲什麼能夠這樣。”

提示:因缺乏主見,任何事都模仿、追隨他人。

51.越俎代庖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爲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爲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爲!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自譯:堯打算把天下讓給許由,說:“太陽和月亮都已升起來了,可是小小的炬火還在燃燒不熄;它要跟太陽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難嗎?季雨及時降落了,可是還在不停地澆水灌地;如此費力的人工灌溉對於整個大地的潤澤,不顯得徒勞嗎?先生如能居於國君之位天下一定會獲得大治,可是我還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覺得能力不夠,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許由回答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獲得了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代你,我將爲了名聲嗎?‘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次要東西,我將去追求這次要的東西嗎?鷦鷯在森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棵樹枝;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你還是打消念頭回去吧,天下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用處啊!廚師即使不下廚,祭祀主持人也不會越俎代庖的!”

52.梓慶爲鋸/鬼斧神工

梓慶削木爲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爲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一焉。臣將爲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曰,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

自譯:梓慶能削刻木頭做鐻,鐻做成以後,看見的人無不驚歎好像是鬼神的工夫。魯侯見到便問他,說:“你用什麼辦法做成的呢?”梓慶回答道:“我是個做工的人,會有什麼特別高明的技術!雖說如此,我還是有一種本事。我準備做鐻時,從不敢隨便耗費精神,必定齋戒來靜養心思。齋戒三天,不再懷有慶賀、賞賜、獲取爵位和俸祿的思想;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議、誇譽、技巧或笨拙的雜念;齋戒七天,已不爲外物所動彷彿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體。正當這個時候,我的眼裏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智巧專一而外界的擾亂全都消失。然後我便進入山林,觀察各種木料的質地;選擇好外形與體態最與鐻相合的,這時業已形成的鐻的形象便呈現於我的眼前,然後動手加工製作;不是這樣我就停止不做。這就是用我木工的純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製成的器物疑爲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於這一點吧!”

提示:只有專心致志,身心投入才能練就高超神妙的技藝。

53.薪盡火傳/秦失吊之/安常處順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爲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於爲蘄,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自譯: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弔喪,大哭幾聲便離開了。老聃的弟子問道:“你不是我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的。”弟子們又問:“那麼弔唁朋友像這樣,行嗎?”秦失說:“行。原來我認爲你們跟隨老師多年都是超脫物外的人了,現在看來並不是這樣的。剛纔我進入靈房去弔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輕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們之所以會聚在這裏,一定有人本不想說什麼卻情不自禁地訴說了什麼,本不想哭泣卻情不自禁地痛哭起來。如此喜生惡死是違反常理、背棄真情的,他們都忘掉了人是稟承於自然、受命於天的道理,古時候人們稱這種作法就叫做背離自然的過失。偶然來到世上,你們的老師他應時而生;偶然離開人世,你們的老師他順依而死。安於天理和常分,順從自然和變化,哀傷和歡樂便都不能進入心懷,古時候人們稱這樣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脫,好像解除倒懸之苦似的。”取光照物的燭薪終會燃盡,而火種卻傳續下來,永遠不會熄滅。

提示:人之生死是自然現象,因而不必樂生,也不必哀死,否則都會影響養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便是養生的極致。/安於通常的機遇,順應自然的安排。

54.叔山無趾

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子不謹,前既犯患若是矣。雖今來,何及矣!”無趾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來也,猶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務全之也。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吾以夫子爲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孔子曰:“丘則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請講以所聞。”無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

自譯:魯國有個被砍去腳趾的人,名叫叔山無趾,靠腳後跟走路去拜見孔子。孔子對他說:“你極不謹慎,早先犯了過錯才留下如此的後果。雖然今天你來到了我這裏,可是怎麼能夠追回以往呢!”叔山無趾說:“我只因不識事理而輕率作踐自身,所以才失掉了兩隻腳趾。如今我來到你這裏,還保有比雙腳更爲可貴的道德修養,所以我想竭力保全它。蒼天沒有什麼不覆蓋,大地沒有什麼不託載,我把先生看作天地,哪知先生竟是這樣的人!”孔子說:“我孔丘實在淺薄。先生怎麼不進來呢,請把你所知曉的道理講一講。”叔山無趾走了。孔子對他的弟子說:“你們要努力啊。叔山無趾是一個被砍掉腳趾的人,他還努力進學來補救先前做過的錯事,何況道德品行乃至身形體態都沒有什麼缺欠的人呢!”

55.管仲對問

管仲有病,桓公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諱雲,至於大病,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管仲曰:“公誰欲與?”公曰:“鮑叔牙。”曰:“不可。其爲人潔 廉,善士也;其於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使之治國,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於君也將弗久矣!”公曰:“然則孰可?”對曰:“勿已則隰朋可。其爲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謂之聖;以財分人謂之賢。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於國有不聞也,其於家有不見也。勿已則隰朋可。”

自譯:管仲有病的時候,桓公問他說:“仲父,您的病已經很重了,如果不避諱的話,可以說是大病了,那麼,我要把國家政務交給誰纔可以呢?”管仲說:“你打算交給誰?”桓公說:“鮑叔牙。”管仲說:“不可以。鮑叔牙是一位潔身自好,十分清廉的好人,他對於趕不上他的人,不去親近他,再者他一聽到別人的過錯,就一輩子忘不了。讓他來治理國家,對上他將要和國君作對,對下他將要和人民作對。他一定會得罪國君,將來不會長久的!”桓公說:“那麼,誰可以?”管仲說:“實在不得已的話,隰朋可以。隰朋的爲人,對上不顯示自己的能耐,對下不去區別貴賤,而一視同仁。他以趕不上黃帝而感到慚愧。同時又憐憫那些趕不上自己的人。能夠以德去感化人,使人人的行爲符合於道,這就是聖人;能夠把財物分給別人的人,這就是賢人。以賢人自居站在人們的面前,就不會得到人們的擁護,以賢者的身份而謙恭地待人,沒有不得到人們的擁護的。他對於國家有故意不聞不問的地方,他對於家庭也有故意不聞不問的地方。如果實在不得已的話,隰朋可以。”

56.莊子將死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爲棺槨,以日月爲連璧,星辰爲珠璣,萬物爲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爲烏鳶食,在下爲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自譯:莊子快要死了,弟子們打算用很多的東西作爲陪葬。莊子說:“我把天地當作棺槨,把日月當作連璧,把星辰當作珠璣,萬物都可以成爲我的陪葬。我陪葬的東西難道還不完備嗎?哪裏用得着再加上這些東西!”弟子說:“我們擔憂烏鴉和老鷹啄食先生的遺體。”莊子說:“棄屍地面將會被烏鴉和老鷹吃掉,深埋地下將會被螞蟻吃掉,奪過烏鴉老鷹的吃食再交給螞蟻,怎麼如此偏心!”

57.鼓盆而歌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爲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繳然隨而哭之,自以爲不通乎命,故止也。”

自譯: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弔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着,一邊敲打着瓦缶一邊唱歌。惠子說:“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麼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穩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着她啼哭,自認爲這是不能通曉於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58.列禦寇射

列禦寇爲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方矢復寓。當是時,猶象人也。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於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禦寇而進之。禦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於中也殆矣夫!”

自譯:列禦寇爲伯昏無人表演射箭的本領,他拉滿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發出第一支箭,箭還未至靶的緊接着又搭上了一支箭,剛射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在這個時候,列禦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動也不動的木偶人似的。伯昏無人看後說:“這只是有心射箭的箭法,還不是無心射箭的射法。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腳踏危石,面對百丈的深淵,那時你還能射箭嗎?”於是伯昏無人便登上高山,腳踏危石,身臨百丈深淵,然後再背轉身來慢慢往懸崖退步,直到部分腳掌懸空這才拱手恭請列禦寇跟上來射箭。列禦寇伏在地上,嚇得汗水直流到腳後跟。伯昏無人說:“一個修養高尚的‘至人’,上能窺測青天,下能潛入黃泉,精神自由奔放達於宇宙八方,神情始終不會改變。如今你膽戰心驚有了眼花恐懼的念頭,你要射中靶的不就很困難了嗎?”

59.白駒過隙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解其天韜,墮其天帙。紛乎宛乎,魂魄將往,乃身從之。乃大歸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將至之所務也,此衆人之所同論也。彼至則不論,論則不至;明見無值,辯不若默;道不可聞,聞不若塞:此之謂大得。

自譯:人生於天地之間,就像駿馬穿過一個狹窄的通道,瞬間而過罷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順應變化而死。業已變化而生長於世間,又會變化而死離人世,活着的東西爲之哀嘆,人們爲之悲憫。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脫了自然的捆束,毀壞了自然的拘括,紛紛繞繞地,魂魄必將消逝,於是身形也將隨之而去,這就是最終歸向宗本啊!不具有形體變化而爲有了形體,具有形體再變化而爲消失形體,這是人們所共同瞭解的,絕不是體察大道的人所追求的道理,也是人們所共同談論的話題。體悟大道的人就不會去議論,議論的人就沒有真正體悟大道。顯明昭露地尋找不會真正有所體察,宏辭巧辯不如閉口不言。道不可能通過傳言而聽到,希望傳聞不如塞耳不聽,這就稱作是真正懂得了玄妙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