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2.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流過它的電流。

3.使學生會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過程,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根據實驗數據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

2、使學生領悟用控制變量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體會使用圖象研究物理問題的優越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2.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生在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的過程

2.難點:科學實驗探究的進行,對實驗數據、信息的處理和綜合

【教學用具】

教師演示實驗:乾電池組、2.5V和6.5V小燈泡各一隻,導線若干、開關一隻,實物投影儀。

學生分組實驗:電流表、電壓表、乾電池組、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R1=5和R2=10)、開關、導線若干。以上器材爲一組,每四人準備一組器材。(若學校條件允許,可將乾電池組換成學生電源,實驗效果會更好。)

【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歐姆定律的實驗是探索性實驗,其設計是本節的難點。因爲初中物理不從理論上解釋歐姆定律,所以對學生而言歐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領依賴實驗探究的結果。同時,歐姆定律的實驗研究在本章中是作爲物理學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範例出現的。它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也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基礎,因此是初中電學的重點知識。通過本節教學,可使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歐姆定律更好的理解。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是分析和研究各種電路的關鍵。着重介紹了研究三個物理量之間變化關係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得出電流與電壓和電阻有關,再通過實驗來研究。

本節從開頭引入課題後,就提出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教學時應重視研究方法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歐姆定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學方法的指導下進行的。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確定研究對象的物理量(如I),然後逐一研究這個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關係。研究時,要假定除這兩個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變,然後將這些單一的關係綜合起來。應該在常用方法的傳授過程中,先將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確定,然後再進行電路圖的設計、電學器材的選擇等內容的教學。

研究方法和步驟確定以後,實驗電路不宜直接給出,而應啓發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研究方法自己設計電路圖,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表格,並指導學生進行實物接線。接線時,要強調電路圖和實物圖一一對應。進行具體操作時,最好選用0 50的滑動變阻器。開始時應將滑動變阻器調到最大值,然後減小變阻器的阻值,使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加,電壓值最好取整數,併成整數倍增加。在保持電壓不變時,電阻值變化應成倍數地增加,但由於存在變阻器自身電阻和電源內電阻,需將阻值調大一些。進行定量實驗前,也可先作些定性研究。取得數據後,要教會學生如何分析數據。分析時,也可由學生自行研究。

對於探究電流、電壓、電阻的關係的實驗,探究過程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討論。通過多媒體及時展示學生討論、設計的方案,使學生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擴大每個學生的知識面。設計實驗有一定難度,教師應及時充當優秀學生的角色參與設計和討論,以便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本實驗要改變電阻兩端電壓的方法至少有兩種,一是改變電池的個數,二是利用滑動變阻器,應儘可能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得出。進行實驗時,可讓學生按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並非一定要統一要求。在分析表格數據得結論時,應讓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完整,不規範沒關係,可在充分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時繼續找學生補充,最後總結出規範的結論,得出歐姆定律的具體內容。

本節教材的探究過程,是從兩個量相乘或相除是否等於第三個量出發設計的,從所測數據間的關係能夠比較得出結論,引導學生總結出:電阻一定,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兩端電壓成正比的結論。

第二次實驗時,換的電阻讓其成倍數增加,電阻兩端的電壓調至與第一次相同,然後分析表一、二就可得出:電壓一定,導體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結論,爲歐姆定律的得出做好鋪墊。

同時今年教材增加了U-I關係圖象,讓學生學會運用圖象進行分析,但由於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故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教師應從座標軸的建立與劃分入手,使學生理解U-I關係圖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在前面兩章中我們學習了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量的知識。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下面先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演示實驗: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並得出實驗結論)

演示①加在同一個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燈泡越亮。(即:加在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大);

演示②在相同電壓下,不同的燈泡,其亮度不同。(即:在相同電壓下,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這些例子同時還揭示了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定性關係。

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值,還知道導體兩端的電壓值,你能不能計算出通過它的電流值呢?(或用物理表達式表示出來)

板書:第七章 歐姆定律

第一節 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

二、進行科學探究

1.提出問題

師: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有什麼定量關係?

2.猜想或假設

根據教師的演示實驗和下面兩個事實來引導和啓發學生的想像力,進行猜想或假設

①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大;

②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

生答:

三者的關係可能是I=U/R;

可能是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大幾倍,那導體中的電流也增大幾倍;

可能是U=IR;

或者是

3.設計實驗(採用啓發提問式,幫助學生設計實驗)

師:我們所學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量,哪些量可以測量出,分別用什麼儀器來測量?

生:能測量的量有:電流和電壓,儀器分別爲電流表和電壓表。

師:電阻不能測量,我們怎樣知道導體的阻值呢?

生:可以預先給出導體的電阻值(使用定值電阻)。

師:也就是說在研究電流和電壓、電阻之間關係時,我們是先固定電阻不變,讓電壓發生改變,觀察電流的變化,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什麼?

生:控制變量法(引導歸納得出)。

師:實驗時,針對於某一導體僅僅測量一組電壓和電流值,行嗎?

生:不行。

師:爲什麼呢?

師生共同回答:多次測量可以減少誤差,同時考慮到實驗探究的科學性,應該多測量幾次。

教師提示:不僅針對同一導體要測量幾組電壓和電流值,同時還要更換定值電阻反覆進行實驗,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不可忽視的。本次實驗時,給出了二個不同的定值電阻(R1=5和R2=10)

師:我們在實驗要多次測量電壓和電流值,那麼怎樣去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呢?

生1答:可以改變電源的電壓,如:增減串聯的乾電池的節數。

生2答:可以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

教師總結指出:同學們知道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的方法,請大家根據你認爲最適合你的方法和剛纔我們設計的思路,對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選擇你所需的實驗儀器,並畫出能夠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以及記錄數據的表格(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實驗方案,教師巡視答疑,投影出個別學生的設計方案,全班分析、完善實驗方案)。

4.進行實驗

實際操作中,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連接電路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生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師:測量多少次數據較合適?

生2:測量次數不要過多,根據時間而定,一般測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師:如果在實驗中使用了滑動變阻器,那接法上要注意什麼問題?閉合電路之前應考慮什麼問題?

生3:接線柱不能同上或同下,應該一上一下;且閉合電路之前應該將滑片移到最大電阻處。

教師提示:在實驗中若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的情況下,應儘量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如:1V,2V,3V)。同樣若用乾電池(或學生電源)改變電源電壓時,也應該使電源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

教師巡迴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解答實驗中的疑問,並指出學生在實驗中錯誤,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填寫和處理實驗數據、實驗信息。

5.分析和論證

數據處理時,可引導學生仔細思考測量數據:分析電壓是怎樣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電流的怎樣變化;同時還應考慮到實驗會有誤差,可能數據不很一致。得出電流、電壓的關係的結論。

(投影機展示)學生處理實驗數據,各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得出結論:當電阻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然後指導學生用測量的數據對照課本,畫出U-I圖。

啓發學生將圖線結果與物理中的一次函數的知識作對比,推導出U-I關係式:U=IR。

6.實驗評估

要求學生在探究報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動一些問題,如:

(1)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案是不是最優的,還可能會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自己在實驗操作中有沒有什麼失誤,讀數時有些什麼失誤。

(3)本小組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還有哪些問題還不清楚,哪些問題弄明白了。

7.交流

教師提示:要求學生課後進行交流,交流時,可以相互交換各自的探究報告,也可以口頭表述自己在探究時與他人不同的意見,同時還應聽取他人正確的意見。交流時,不應只是交流探究結論,交流的重點應放在探究的過程中。

如:爲什麼我的猜想和別人不一樣?

爲什麼我的方法與你不一樣?

爲什麼你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結論不和你一樣?

三、作業:完成本次實驗的《探究報告》,並在報告寫出對自己所選的實驗探究過程進行評估,爲下一節作的學習準備。

【本課點評】:

本節課基本是學生的分組探究實驗,將學生四人分成一組,大致分工:實驗時,一人移動滑動變阻器(或改變電源電壓),一人觀察電壓表,一人觀察電流表,一人記錄。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設計實驗環節時,要讓學生知道增減電池數目和使用滑動變阻器這兩種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目的是使學生明白科學探究過程的多樣性,同時在交流和評估時,懂得不同的科學探究方法對於研究問題的優劣情況。

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多給予鼓勵,增強學生完成實驗的信心。有些要求儘可能讓學生通過動手的過程自己去感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質。

採用圖象進行數據處理時,教師可以使用電子表格工具(多媒體),實現即時處理。可以把電壓U看成縱座標y軸,電流I看成橫座標x軸,則由U-I圖可知U和I是一個正比例一次函數式,電阻R的值爲一次函數式y=kx中k值,這樣處理有利於學生能快速的得出U、I和R的物理表達式。

有條件者,電源的選擇最好是使用學生電源,測量的數據比較一致。而採用乾電池時,測量的數據存在着一定的誤差,爲學生處理數據和獲得結論增加了難度。

本節實驗探究是第一次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對於學生來說,會存在着一定困難,要求教師應精心準備和及時指導。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2

設計理念

以新課改理念爲依據,創設一種類似科學探究過程的新的教學模式,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歷程,從中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合作的精神以及創新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2、使學生初步熟悉如何用電流表測同一只電阻的電流及其兩端電壓,會用與待測電阻串聯的滑動變阻器調節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

2、進一步培養學生電路連接和有關電路的電學實驗操作能力及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實驗結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教學難點

如何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導體中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教具

電源、電流表、電壓表、定值電阻、開關、導線若干、滑動變阻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實驗,同學們已經隱約感覺到電流、電壓、電阻之間存在着一定的關係,那麼這三者之間到底存在着怎樣的關係呢?我這裏有三個研究它們之間關係的課題,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哪個課題有研究的必要,爲什麼?

1、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2、電壓跟電流、電阻的關係;

3、電阻跟電流、電壓的關係。

說明:通過該情景的創設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培養學生科學選擇研究課題的能力;三是回顧前面所學知識(①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②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及導體中的電流無關)。

二、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

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阻礙電流的一種性質,採用談話──討論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猜測“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小。

說明:通過此環節,一是讓學生明確猜想是經常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之一;二是讓學生知道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事實基礎之上的,不是胡亂猜想,是有科學依據的。

三、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有關,那麼如何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係呢?讓學生分組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①前面學過的哪些實驗課題與該實驗課題類似?舉例說明

②你所列舉的實驗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麼?

說明: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分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二是由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的實驗,討論得出研究該實驗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2、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在此讓學生明確“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時,應保持電阻不變”的思想,那麼,設計實驗電路的時候應考慮:①怎樣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定值電阻中的電流i呢?②怎樣保持導體的電阻r不變呢?③通過什麼方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呢?

(1)學生分別獨立設計電路,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組內討論,擬定一個達成共識的設計方案。

說明:這樣做既充分發揮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又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發揚團結合作精神,共同克服困難,探索解決辦法。

(2)小組代表發言,展示設計方案。

說明:通過小組的發言,交流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操作,採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3)師生共同討論,對各組的設計方案的優缺點進行評估,教師點撥、整合思維,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以確定出實驗的最佳方案。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課本上的電路圖。

利用串聯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u,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i。

3、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在此讓學生明確“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時,應保持電壓不變”的思想。那麼實驗探究時應考慮:①怎樣改變導體電阻r的大小?②怎樣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u不變呢?

讓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當定值電阻的大小發生變化時,可通過滑動變阻器來控制其兩端的電壓u保持不變。

四、學生分組實驗與收集數據

(1)教師可演示電路的連接或板畫電路的連接,補充說明實驗的注意事項,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並且明確觀察目標,知道在哪一個研究對象上收集信息,明確收集信息的內容。

(2)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實驗,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1、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並記錄所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

r=10ω

電壓u(v)

1

1、5

2

電流i(a)

2、更換定值電阻,利用滑動變阻器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記錄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

u=3v

電阻r(ω)

5

10

15

電流i(a)

五、分析與論證

實驗數據是客觀事實的反映,不等於實驗結論;實驗結論是在數據基礎上進行科學分析的結果。教師選擇兩組實驗數據展示在黑板上,以供分析與論證。引導學生進行因果推理,認識因果推理關係,在控制物理條件下,關注物理條件改變與物理現象變化之間的聯繫,尋找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特徵,培養學生分析簡單的因果關係能力。

1、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學生討論回答下列問題,逐層概括:

(1)電流與電壓兩個物理量,是誰隨誰變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麼結論?

(3)怎樣分析得出上述的結論?

(4)我們這個結論前提是保持哪個物理量不變?

(5)有人說,這個結論可敘述爲“在電阻不變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對嗎?

說明:設計這五個問題的目的一是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二是回扣課前提出的研究課題,前後對應。

2、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在分析表一的基礎上,學生可獨立完成分析表二,歸納出此規律。

學生討論回答下列問題,逐層概括:

(1)電流與電阻兩個物理量,是誰隨誰變化?

(2)分析表二,可得出什麼結論?

(3)怎樣分析得出上述的結論?

(4)我們這個結論前提是保持哪個物理量不變?

(5)有人說,這個結論可敘述爲“在電壓不變時,導體的電阻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對嗎?

六、評估

探究假設是探究結果的預期,探究結果是探究假設的驗證。關注它們的差異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前奏,是創造思維的表現。

回顧在本節課中,學生小組反饋的實驗數據,是否嚴格符合我們總結的規律?不符合的原因是什麼?採用什麼方法處理此問題能使此影響降爲最小?

學生交流後教師引導點撥,使之明確:實驗用學生電壓表和學生電流表測量存在誤差;而且導線的電阻不可忽視;另外在探究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保持不變呢?但是從實驗數據整體上來說可以得出實驗結果。

評估是對探究反思的過程,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教師必要的點撥下,形成對評估的正確認識,並使學生從這些具體的評估活動中獲得體驗,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強,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七、交流與合作

1、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到了哪些知識?

2、從本節課探究過程中,你還有哪些收穫?

3、除本節的探究電路圖以外,你能否再設計一個電路圖來研究今天的問題。

4、寫出本節的實驗報告。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係。

2.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的電壓和電流;會用滑動變阻器來調節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

3.使學生了解如何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實驗來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定量關係。

(二)教具

學生實驗;每組配備乾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各一隻,5Ω、10Ω和20Ω的定值電阻各一隻,一個開關,導線若干條。

演示用器材:乾電池兩節,演示用電流表一隻,2.5V和6.3V小燈泡各一隻,燈座一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1)問:什麼是電流?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是什麼?(答:略)

(2)演示:把2.5V小燈泡和演示用電流表串聯分別跟一節乾電池和兩節串聯的乾電池組成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先後兩次電流表示數及小燈泡亮度的不同。

小結:用兩節乾電池時,燈泡較亮,電流較大。說明通過一個燈泡的電流跟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有關係。

(3)問:什麼叫電阻?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什麼?(答:略)

演示:分別把2.5V和6.3V小燈泡跟兩節串聯的乾電池和演示用電流表組成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先後兩次電流表的示數和小燈泡的亮度的不同。

小結:6.3V小燈泡較暗,電流較小。燈泡不同,燈泡電阻一般不同。實驗說明:在電壓一定時,小燈泡的電流和小燈泡的電阻有關。

實驗告訴我們,通過導體電流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這兩個因素有關係。本節將學習有關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的知識。

板書:<第八章歐姆定律

第一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2.進行新課

(l)設計實驗電路

要求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設計一個電路,能用電流表測某個電阻的電流和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並能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或控制該電阻兩端的電壓。

由一名學生板演,畫出電路圖(課本中的圖8—1)。

講評:作圖要認真規範,明確元件作用。

(2)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本節的第一個實驗。

問:實驗的目的和方法是什麼?

答: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用實驗探索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關係時,要先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另外兩個量之間的關係,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有用方法。

問:實驗電路如課本圖8—1所示,連接電路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應調到最大,電壓表和電流表要按使用規則進行連接使用。

問:實驗的步驟有哪些?

答;按課本圖8—1連接電路。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定值電阻R(教師要強調使用10Ω的定值電阻,並讓學生認清這個元件)兩端的電壓成整倍數變化(教師告訴學生,我們實驗中R兩端的電壓分別取1伏,2伏和3伏)。將每次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記錄在課本的表格中。要求在表格左側明顯標出R=10歐的字樣。

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指導。實驗完畢,斷開開關。暫不拆解電路。

彙報實驗結論,進行講評。

板書:<.電流跟電壓的關係: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此結論中,電阻一定是條件(不可缺少),導體中的電流及導體兩端的電壓均針對同一導體而言。糾正由實驗數據得出: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隨導體兩端的電壓的加大而加大;或說在電阻一定時,電壓跟電流成正比的不正確說法。

(3)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要求學生閱讀課本中本節的第二個實驗。

問:這個實驗的目的,電路及步驟是什麼?

答:實驗目的是研究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實驗電路如課本圖8—1所示。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整倍數地變化(教師強調本次實驗使用5歐、10歐和20歐的三個電阻,要求學生認清),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本實驗要求2伏),把對應於不同阻值的電流值記錄在課本的表格裏。注意在表格旁明顯標出U=2伏的字樣。

學生實驗,教師巡■指導,實驗完畢,收拾好實驗器材。

彙報實驗結論,進行講評。

板書:<2.電流跟電阻的關係: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糾正:由實驗數據得出: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電阻越大,電流越小及電阻跟電流成反比的不正確說法。

3.小結

出示小黑板(或放映投影幻燈片),要求學生根據以下兩組實驗數據寫出結論,並用其中數值說明正反比關係。

表格1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2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強調每個結論的條件(電阻R一定或電壓U一定)。

4.佈置作業

課本本章第二節後的練習2、3。

(四)說明

1.本節實驗是總結歐姆定律的基礎。應儘量安排學生分組實驗,爲下一節學習歐姆定律作好準備。

2.在本節的實驗中,同時使用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這對同學來說是第一次,要通過複習使學生知道這些元件在電路中的作用,連接電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在學生實驗中還要加強指導,以保證順利完成。

3.討論實驗結論要注意強調實驗條件(電阻一定或電壓一定)及正比、反比的物理意義。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4

教學目的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係;

2.使學生了解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實驗來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關係。

教學儀器

演示器材 乾電池8節、演示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各1只,2.5V、6.3V小燈泡各1只,燈座2個,開關2個,5歐、10歐、20歐電阻各1只,滑動變阻器1只,導線若干,掛圖,投影儀,投影幻燈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有關知識,那麼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有沒有關係?請看下面的實驗。

1.演示

小結用兩節乾電池、燈泡較亮,電流較大。說明通過一個燈泡的電流跟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有關。

2.演示

小結 “6.3V”燈泡較暗,電流較小。燈泡不同,電阻一般不同。說明在電壓一定時,小燈泡的電流跟電阻有關。

3.引入 實驗告訴我們:通過導體的電流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有關,本節將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板書

第八章 歐姆定律

第一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進行新課

今天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間的定量關係。

用實驗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時,要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另外兩個量之間的關係,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有用的方法。

1.設計實驗電路

2.讓學生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圖

(一)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目的 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步驟 1.按圖連接電路(R=10歐)(R調到最大位置);

2.調節變阻器使導體兩端電壓分別爲U=2V、4V、6V時,分別讀出A的數值,填入表中;

3.實驗完畢,斷開開關,保留電路。

操作 老師請學生協作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將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學讀數。

記錄 條件:R=10歐(保持不變)

∴I與U成正比。

板書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條件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二)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目的 保持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步驟 在電路中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整倍數變化(5歐、10歐、20歐)。調節變阻器,使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U=4V),讀出電流表對應的數值填入表中。

操作 老師請學生協作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將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學讀數。

記錄 條件:U=4V(保持不變)

∴I與R成反比。

板書 結論:在電壓不變的條件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得出電流跟電壓、電阻間的定量關係爲:

1.電流跟電壓的關係爲:R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2.電流跟電阻的關係爲:U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佈置作業

1.複習本節內容

2.補充練習:

1.下表是某次實驗記錄表,其中有些數據未填,請補充完整

R=5Ω

結論:

U=3伏

結論:

2.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爲1.5伏時,導體中的電流爲0.3安。如果電壓增大到3伏,導體中的電流變爲多大?

3.電壓保持不變,當接電阻爲10歐時,電路中的電流爲0.2安。如改接電阻爲30歐時,電路中的電流爲多大?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5

課時:l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2.使學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同時測量一段電路的電流和電壓。

3.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教具:課本圖8-1的實驗器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提問:在前面幾章中我們分別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請同學們回憶:什麼叫電流?在什麼條件下才會有電流產生?(電荷的定向移動;導體兩端存在電壓。)

我們知道,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導體兩端有電壓,導體中才會有電流。可以猜想:所加電壓越高,電流就會越大。U↑→I↑(板書,下同)

另一方面,任何導體都有電阻,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可以推斷:導體電阻越大,電流就越小。R↑→I↓

即通過導體的電流的大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這兩個因素有關。

我們對於一個物理現象的研究,不應滿足於“變大”、“變小”這種初步認識,還要進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說要知道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定量關係。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研究課題。第八章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通過什麼途徑來研究?做實驗!因爲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物理實驗可以使我們找到規律。

電流受到兩個因素電壓、電阻的影響,如果電壓、電阻同時變化,它們各自對電流的影響有互相加強或減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們無法判斷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如何設計實驗?其實,一個量受幾個因素影響的問題,前面的學習已經遇到過了。大家回憶一下,比如電阻。問:“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是怎樣研究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關係的呢?(出示小黑板)填空:“同材料、同長度的兩條導線,電阻與粗細有關”;“同材料、同粗細的兩條導線,電阻與長度有關”;“同長度、同粗細的兩條導線,電阻與材料有關”。這“同材料”、“同長度”、“同粗細”的實質就是有意將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電阻與其中一個量的關係。

啓發學生:“與這種作法類似,我們如何來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兩個量的關係呢?”應該“固定電阻,單獨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或“固定電壓,單獨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告訴學生:這種把一個多因素的問題轉變成爲多個單因素問題的研究方法是實驗物理中極爲有用的方法。

板書:第八章

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U↑→I R↑→I↓

研究途徑:實驗

實驗方法: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另一個量與電流的關係

二、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1.按課本圖8-1(把圖板書在黑板上)連接實驗電路。先不連電壓表,引導學生看清迴路:電流表與R串聯。讀數表示通過R的電流。然後再將電壓表接入,讓學生看清:電壓表與R並聯,讀數表示R兩端的電壓。

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使R兩端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同時將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填入表格。

3.學生討論:“實驗數據說明電流與電壓有什麼關係?”學生上黑板填寫結論。

教師評議學生書寫的結論,強調實驗條件:電阻一定。

學生口述實驗結論“電阻R一定時,流過R的電流跟R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板書:

1.實驗一 研究I與U的關係

2.實驗條件:R一定

實驗電路:

記錄

R=5Ω

三、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電路圖同課本圖8-1,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滑動觸頭,使電壓表讀數保持不變,將定值電阻值和對應的電流表讀數填入表格。

學生討論:“實驗數據說明電流跟電阻有什麼關係?”學生上黑板寫出結論。

教師評議學生書寫的結論,強調實驗條件:電阻兩端電壓一定。

學生口述實驗結論:“電阻R一定時,流過R的電流跟電阻R的阻值成反比。”

板書:

2.實驗二研究I與R的關係

實驗條件:U一定

記錄

U=3V

四、小結、鞏固

將實驗結論填入課本空白處,並用“ ”符號將實驗條件標示出來。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教案6

教學目的

1、知道導體中的電流決定於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初步理解電流跟電壓、電流跟電阻的關係,爲學習歐姆定律打下基礎。

2、注意培養學生綜合使用電學儀器的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實驗規律的能力。

3、在實驗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以及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電學儀器的綜合使用。

教具

教師使用:投影儀,自制投影片,2.5V、6.3V小燈泡各一個,演示電流表,乾電池兩節,電鍵,導線。

學生分組實驗使用:學生用電源,電鍵,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簡式電阻箱,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前面幾章中分別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物理量。你認爲電流跟電壓、電阻有沒有關係呢?(學生髮表意見)

利用演示實驗(電路圖見圖1),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電流跟電壓、電阻間的關係。

實驗過程如下:

步驟1、分別用一節乾電池、兩節串聯的乾電池組給2.5V小燈泡供電,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和電流表的示數。

問:第二次實驗中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爲什麼較大?

步驟2:仍用兩節串聯的電池組供電,更換6.3V小燈泡,觀察燈的亮度和電流表的示數?

問:通過2.5V、6.3V小燈泡的電流爲什麼不同?

在實驗基礎上,使學生對電流的大小跟電壓、電阻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有初步的定性的認識。

教師向學生介紹,本章知識教學的線索,點明本節研究的課題及研究方法。

(二)講述新課

(板書)第五章歐姆定律

1、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問:當導體兩端的電壓擴大兩倍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將如何變化?怎樣才能確切的知道電流跟電壓的關係呢?

學生思考後回答

(板書)1、在電阻不變時,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出示實驗電路圖(圖2)講解各元件的作用,講解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考慮器材在桌上碼放的位置(如是否便於操作等)。

(2)爲便於讀電錶示數,電路連接完畢並檢查無誤後,應將兩電錶靠在一起。

(3)定值電阻R用簡式電阻箱提供,取R=5歐。

(4)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分別選用0.6安和3伏。

(5)其他注意事項同過去要求一樣。

學生動手連接電路。

教師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查,如:電鍵是否斷開;滑動變阻器滑片是否放在了阻值最大處;簡式電阻箱提供的阻值是否爲5歐。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一)(自制投影片)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實驗完畢,讓同學彙報實驗數據。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

問:電流隨電壓變化時,符合什麼規律?

換用其他導體做實驗,都能得到上述正比關係。

教師按下面格式板書,然後讓學生在空白處填上適當的詞語。

實驗結論:在________不變時,__________的電流跟______的電壓成_______。

利用實驗數據記錄表(一),應用比的關係,進行口算練習。

問:若電壓加大到5伏,通過導體的電流是多少安?

簡要小結,指明下面所研究的問題及方法。

(板書)2、在電壓不變時,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實驗前的幾點說明:

(1)實驗電路與前面實驗相同。

(2)實驗中電阻的阻值依次爲5歐、10歐和20歐。改變阻值前,一定要斷開電鍵。

(3)閉合電鍵後,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電壓表的示數均爲2伏,讀出各次電流值,並填入下表。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二)(自制投影片)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實驗完畢,讓同學彙報實驗數據。

問:(1)電流與電阻這兩個電學物理量,是誰隨誰的變化而變化?

(2)電流隨電阻變化時,符合什麼規律?

(3)怎樣完整地表述這一規律?

(板書)實驗結論:在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應用比的關係,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上面實驗中,若電阻爲40歐,那麼,通過電阻的電流該多少安?

(三)課堂小結

學生應明確,在本節課中我們研究的是什麼問題,採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以及研究後得到了什麼結論,這些結論對後面學習有何意義。

(四)鞏固知識

1、指出下列說法是否正確(自制投影片)

(1)導體中的電流在電阻不變時,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在電壓不變時,一段導體的電阻跟電流成反比。

(3)導體中電流的大小,不僅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關,還與導體的電阻有關。

2、利用電路圖二提問。

(1)閉合電鍵後,發現兩個電錶的指針均不偏轉,說明此電路處於什麼狀態?

(2)閉合電鍵後,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向右偏轉,而電壓表的指針向左偏轉,這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3)閉合電鍵後,發現兩個電錶的指針一會兒向右偏轉到某一位置,一會兒又都擺回零刻度處,這是什麼原因?

(五)佈置作業

課本習題(曹廣建)

【評析】

本節教案從總體上來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是一個好教案。教案很完整,教學內容的引入,教學內容的安排都比較合理。在教學重點和難點中,突出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特別是通過實驗如何分析、概括出這種規律顯得不夠,分析概括出這種關係應該說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因爲這種“分析概括”是物理學中經常用的,而初中學生對此又比較生疏,不太習慣。另一方面在實驗結論中寫有“在___________不變時,_________的電流跟__________的電壓成__________。”這一段寫的比較含糊,橫線上要求填的內容不突出,也不重要。如第一橫線上可填:電阻、導體、電路等;第二、三橫線上也存在此問題。另外,在行文中兩次用到“應用比的關係”,這句話裏的“比”作者是指“比例”的意思,但這種簡化的用法不合適,“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一般在正式行文中一定在語言意思上不要給讀者造成含義不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