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電學部分最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能否掌握好該定律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關鍵之一,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就是其中最重要章節之一,下面給大家分享了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1

本節課主要研究電流和電壓電阻的關係,我認爲結論和應用不是本節課主要的目的,本節課主要應該是結論的得出過程即實驗的探究過程。本節課如果學生能自己做,自己得出結論是最好的,但一般耗時太多,而結論出不來。爲了追求上課的完整性,我採用有學生完成每一步探究過程,除了實驗過程例外(因爲這是比較耗時間的內容),學生得出結論。

1、探究過程: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人類認識電流的過程開始,學生比較感興趣)———學生猜想———學生設計實驗(主要是設計第一幅圖,第二幅圖一般學生不易設計出)———學生實驗並得出數據

2、分析數據:分析數據間代數關係;圖像分析數據(從數據看是正比或反比,從圖像跟能說明正比反比關係),此過程學生在書中圖像畫能比較阿訇的說明問題。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2

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課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和愉快的學習氛圍,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本節採用對比複習效果較好,大部分學生能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回憶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把電流表、電壓表再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觀察,引起思維,產生疑問,激發興趣,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踊躍發言,各抒已見,從而順利歸納出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循序漸進,突破難點。採用對比複習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習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有更多的同學參與課堂的討論。本人力圖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學習過程,增強了自信心,讓他們初步體會到“創新”的喜悅,加深他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感情,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瞭解,體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激發瞭解決問題過程探究的興趣和熱情,認識了課程三維目標要求中的知識,培養了課程三維目標要求中的多種技能,在學習過程體驗了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知識應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發現了學生有可挖掘的巨大潛能,教師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課堂上仍然有大部分學生不願或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疑問大膽提出進行交流,特別是基礎差的同學在這方面表現更不能令人滿意,這也許跟這部分同學缺乏自信有關。今後將注重培養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3

一、電流與電路是電學的入門,電流的概念比較抽象,講解時學要用形象的身邊的.事例(如:水流)類比電流,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電流,掌握電流。

二、對簡單的電路連接及畫電路圖,採用先教方法再讓學生探索,然後教師糾錯的教學方法,能起以下幾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不約束學生的思維,適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終身探索的興趣;

3。避免學生以爲學生內容簡單而掉以輕心;

4。讓學生在探索並解決問題過程中,體味成功的快樂。

三、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電路元件,使學生充分體現物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四、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簡單電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助於學生活用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的興趣及創造性思維很有幫助。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教學反思4

這節課本應是學生分組探究實驗,但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三種講授新課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先讓學生總讀課本,然後根據課本的要求,按照“五步——反思”教學方法和科學探究六個步驟去進行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邊巡視邊輔導,發現問題及時指出更正,學生分組實驗結束,教師再講授這節課有關內容及實驗過程請注意事項。

第二種方法是教師邊講授新課,學生跟着教師的講課思路同時進行分組實驗。比如教科書P75:設計實驗中,怎樣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怎樣測量通過電阻的電流I?在講授過程中提問學生;學生回答分別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量。教師再次提問那電壓表、電流表應該怎樣連接?讓學生畫出電路圖,根據電路圖即刻動手接實物圖……(以下的實驗也是在教師的提示下去進行實驗)

第三種方法:教師先用多媒體課件,將這節課所應講授的內容全部講授結束,特別強調下一節物理課到實驗室做實驗一、實驗二時注意事項及應該怎樣動手進行實驗操作。

以上提及的三種教學方法,我都曾嘗試,不同的是第一種教學方法是在普通教室進行授課,第二、三種方法則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採用第一種方法講授新課時,成績比較好的幾位同學收穫非常大、記憶猶新,但對於學習一般的同學則感到難,不和從哪裏入手去做實驗。第二種方法學生動手時全部在教師的指揮棒指導下進行動手實驗,大部分的實驗小組都能如期完成實驗,但學生在聽課過程感到壓力大,有手忙腳亂的感覺,實驗雖如期完成任務,但課後作業檢測效果不太理想,學生反映,在上課時只能顧及教師所提示怎樣做實驗的步驟,其他則沒有時間去思考、消化。第三種方法,教師先講授本節課有關內容,並強調了下一節物理實驗課應注意事項及如何進行實驗操作,學生上課時輕鬆,第二節課到實驗室做實驗時比較順利進行實驗,實驗過程感覺良好!爲此,同一節課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收效卻不同。

在當今課程改革理念下,結合物理科是以實驗爲主的一門自然科學的特點,應該怎樣開設物理課堂教學及學生分組實驗呢?我認爲採取以上的第三種方法較爲適宜,通過實驗培訓學生模仿別人動手能力,爲自己日後出到社會謀生會形成一種良好動手習慣,因有創造發明的學生畢竟太少了,絕大部分學生有模仿能力就可以立足社會了。